主题:【原创】莫言应该感谢刘晓波 -- 大西洋14
我是一直奇怪莫大怎么就被炸了。
总的来说,我感觉他们的用词是中性偏冷的色调,并且用一些不太常用的词汇来替代常用词汇。
这可能就会在色彩上给人一种负面的感觉,再加上内容的倾向,用看似客观的文字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
看他们的文章就是一个字:不爽!
有了血海深仇之后,不就是对敌人更残忍,而不是冷静的依法惩办。
以前在马甲兄《战场上的蒲公英》主贴里关于山东的一些情况。
本人不是胶东人,也没有去过,当时,这是国共斗争最激烈最残忍的地区,人员损失惨重,不知道这些历史悲剧是否和民风有关。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阶级斗争的血腥程度远不是今天能想象的,是真正的你死我活,要是没有经过这个过程,莫言所在的那个党现在不可能是执政党,淮海时山东农民的支前不会那么踊跃,以山东农耕子弟为核心的九纵也不可能有长津湖的战斗力。顺便再给你举个山东的例子:
引用史教头的一段精辟点评:
出身党员的莫言很遗憾是不懂这个道理的,或许在他看来,tg从一个50多人的小党成为执政党完全是靠各种忽悠和权术搞定的,而他对此了然于胸。
没有这场变革,他的这个党员身份就是杀头的理由。
人微言轻的屌丝,无论如何也谈不上促进世界和平,因此和平奖往往就给了那些放下屠刀的家伙,比如越战结束,黎德寿和基辛格获奖,埃以和解,萨达特和贝京获奖,巴以和解,拉宾和阿拉法特获奖
所以要得和平奖,必须先表现出要打的劲头才行啊
ps.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获得过提名,还好没得过。所以谁夸耀自己被诺贝尔提名了,就是有和以上二位并列的机会了
道行不小,至于刘晓波的事,据说"电话的故事”比较真实的反映了莫同志的心路历程,想必哪一种主义对他来说都是一样。
红高粱那一代,现在轮到沙滩上了,不会再那么幼稚的搏出位,他们所求非小。
完全是以海外派的观点来看待那段历史,当然很合乎老外的胃口。老谋子现在是走出了那个狭隘的套路了,但这样孤芳自赏的导演和作家还有很多。
探讨有没有打击面过大的问题。
我没有对你的材料指出质疑,只是说,你们讲的是可能是同一段历史,但是,看到的对象可能不同。即使在和平盛世,也是有人犯罪的,只是我们谈论的内容,以及对象是执行法律和执行政策问题,而不是探讨犯罪率。我的帖子被举报了,希望不是你。
历史上日本人也有过累累罪行,不过,今天去砸同胞的日资车,就是另外一码事情,不同的性质吧。对日本的全盘否定,尚且政府没有做出过,就可以发生这样的事情,而对于阶级斗争,党和政府,曾经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里,是持肯定态度的吧,当然,阶级斗争未必就是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
没想到,我上文刚刚发个声,信箱里就有了一堆举报信。
试想一下,在那个年代,如果碰到这样一群人,我有多大的把握被公正对待。
事实胜于雄辩。听其言,观其行,这话可是说的真好啊。
也许是因为电影才记住了书名,印象中是在文学杂志上看的,收获?
好象还看过说高密的,记不清了。
作为享受执政党待遇的党员,这么写至少是忘本,被批评是很正常的,他的不涉及那段历史的作品还是可以看的。
不过,7,8千万党员,你说人人有好处,那也未必。
虽然他的文学作品,写的比较有灵气,不过,对于那段历史的新思维,恐怕他并不是先行者,在他之前,有许多类似的说法的,有的是老人讲的,有的是学校里政治老师的闲谈。
当然,莫言同时代的人,一颗红心只向党的比较多,可能是当年的政治工作比较有力的缘故吧,他在同龄人中间应该算一个异类。
他的后期作品,受到日本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大江健三郎的影响比较大,趋向于模糊正义与非正义的存在主义,对于一些人们熟悉的东西,开始一种再思考的过程。
这不是仅仅盯着井里一小片天的视角能够理解的,更甭说还带着诅咒的眼光来看待那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