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地空对抗中的电子干扰-从上堡战斗失利谈起 -- 高第街

共:💬58 🌺48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地空对抗中的电子干扰-霸王硬上弓的后卫II战例

今天是12月19日,写一段四十年前今天的后卫II战例,后卫II是被写烂了的故事,不过这次我会从另一个角度来谈。

美军从1972年12月18日至12月29日,组织实施了越南战争最后一次空中战役“后卫-2”。以200多架B-52战略轰炸机为主要突击力量(740架次),在1270架空军、海军战术飞机(2500余架次)和各种电子战/侦察飞机(150架次)的掩护配合下,连续集中空袭越军重点防护的河内、海防、太原等战略要地的目标。

12月19日晚空袭河内的美军机群共66架,由16架执行施放箔条/丝云和机场压制的F-4,6架执行反辐射压制的F-105,24架B-52,20架护航的F-4,2架EB-66电子战飞机,2架EA-6B电子战飞机,1架通讯指挥机EC-135和1架预警机EC-121组成.

12月19日凌晨4时许,越军雷达在西南方向350千米距离发现高度约10000~11000米的B-52机群。4:20,执行被动干扰和机场压制的F-4战术群以四个四机编队,高度7000m,机间间隔600~800m,编队间隔2000~4000m的编组方式,越过越南老挝边界,进入越军河内防区施放干扰箔条/丝云.随后大编队解散,以双机编队为单位开始对克夫机场,内排机场,嘉林机场,和乐机场和安沛机场实施压制.具体方式为;两机各在机场跑道一端以跑道为轴向另一端作8字形盘旋飞行以发现和攻击紧急起飞的越军歼击机。

4:32,B-52机群分成3个八机编队,以2分钟和4分钟航程为间隔,在20架护航的F-4掩护下越过越南老挝边界,每个B-52八机编队前方约2分钟航程间隔各有两架携带标准/白舌鸟反幅射导弹F-105以4000~5500m高度率先进入防区执行防空阵地压制任务。B-52编队同时施放主动干扰和被动干扰箔条/丝云。从防区外的西/西北转向东/东南进入轰炸航向,攻击目标是内排,嘉林军用机场及距河内市中心10-12公里处的西北、西部3个区,然后转向西南方向撤出,空袭持续62分钟。

2架EB-66电子战干扰机在防区外西南方向6500m高度环形巡逻,施放杂波干扰以掩护空袭机群突防.2架EA-6B电子战干扰机在北部湾上空高度7000m环形巡逻,施放杂波干扰以掩护空袭机群撤出.1架EC-135通讯指挥机在防区外西南方向7000m高度进行通讯指挥。1架EC-121机在防区外东南方向8000m高度进行预警指挥,见下图。

点看全图

下面这两张照片是SNR-75方位角屏幕上B-52机及其护航的F-4在施放杂波干扰,左边这张B-52杂波干扰机的功率很牛X,连屏幕上天线的边瓣都打亮了,右边这张B-52杂波干扰机的功率稍低,是两架B-52(竖状干扰带较亮者)和两架护航的F-4,看来S75的引导技师仍能以被动攻击法瞄准目标。被动攻击法参见链接出处

点看全图

在防区外进行杂波干扰的EB-66机

点看全图

在防区外进行杂波干扰的EA-6B机

点看全图

预警指挥机EC-121

点看全图

河内防区9个地空导弹营参加了战斗,越军将发射权收到团级,团指挥所综合采用师指挥所传递的情报、技术侦察部队的数据、导弹营的测向数据和目视观察哨的数据,以三角法估计目标类型、坐标和运动参数之后,用10秒一更新的苏式防空指挥系统,向各营下达导弹发射任务,限定导弹发射数量,个别情况下甚至还规定了射击距离,组织了19轮导弹攻击发射,发射了35枚导弹,结果只打中了一个目标,见下图。

点看全图

有意思的是,毛子顾问团对此次战斗有这样的评语:

由于指挥协调不力,经验不足,师、团指挥所在跟踪并组织打击目标(特别是群目标)方面犯下了许多愚蠢的错误,在复杂的空情和电子干扰情况下的战斗数据计算错误百出。

标图员和计算员没有信心、工作没有条理、防空导弹部队官兵不善于结合使用导弹制导站主动和被动工作方式等缺点暴露无遗。

约70%的导弹是对在32-40公里的有效射程外的目标发射的,自然没有取得任何战果。

9轮发射中有3次只发射了一枚导弹,其余各为2枚导弹。另外,导弹发射次数和数量通常由团指挥所确定,降低了导弹发射阵地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致使射击命中率大大降低。

家园 显示屏不一样

但回波和波门看着还是很亲切

谢谢科普!

家园 等着看Camper兄给大伙讲战斗故事呢
家园 越军威武!!!发射三十五发,命中一架敌机

不过反正导弹都是老毛子给的,不心疼。。。

家园 接收发射模块的欺骗方式是不是反而直接告诉对方欺骗了?

这个装置是主动发射欺骗性质的雷达反射波,但是飞机本身的被动雷达反射波还是存在,雷达屏幕上是不是会显示比较奇怪?直接就说了有雷达欺骗?

家园 那是因为雷达好吃这口

雷达工作的时候不可能是理想状况——除了一个干干净净的信号外,其他什么都没有。它会收到地面、海面、雨水、鸟、昆虫、气旋等许多杂波。另外回波因为目标不同大小差别也很大。因此雷达基本上都有一种功能叫做自动增益控制。这个东西是从20年代的AM收音机上借鉴来的,其装在雷达上的效果简单地说就是真实的信号(由于没有欺骗信号强)被雷达忽略了。

这时可以从雷达自动模式变成人工介入操作。但是除了欺骗类干扰外还有破坏性干扰和进攻性干扰。到了战场环境中,很多种措施一起施放,弱信号本来就不容易辨别了,再看到一个高大形象,即使受过对抗训练的也很难应对。想要培养一个对付这样局面的操作手至少需要一个条件:拥有同样的干扰手段。在干扰条件下训练才能在干扰环境中作战。最近两年报道共军训练,记者都喜欢用一个词“复杂电磁环境”。从越战的70年到2010年,美中两军曾经有一个40年的代差

家园 是的,有端倪可察

地空导弹上怎样不清楚,高炮火控雷达经过训练的号手可以知道。部队的训练很简单,没那么多原理可讲,就告诉你出现什么样情况时,要怎样操作。高炮火控雷达转入自动跟踪后,如果有欺骗回答式干扰,目标回波会有变化,突然清晰或模糊(双影)、电瞄准线振荡(抖动),自动跟踪突然断开,丢失目标。这个过程很快,2-3秒钟你就完蛋。雷达号手进入自动跟踪后,拇指放在对消按钮上,发现异常要及时按下对消按钮并转换波段。反应不快的,按钮按下了,目标也丢了。战时雷达号手还是很紧张的,搜索目标时,**公里发现不了目标全连都会骂死你,连长指导员肯定会来参加班务会,帮你找原因。发现目标转入自动后,一方面要反干扰,一方面又要防百舌鸟,如果发现目标回波出来一个小回波,速度很快,顺着电瞄准线过来就要赶紧采取措施了,精力要非常集中。不过电子干扰对高炮射击的影响比防空导弹要小,百舌鸟也没美国人或网上说的那么玄乎。

家园 感觉老大哥的好学生也就是TG
家园 不是有回忆文章说是苏联人在操作防空导弹吗?
家园 炮瞄雷达有个跟踪干扰源的波段

干扰信号越强,效果越好,理论上讲还可以,但实际用的极少。对欺骗回答式干扰容易丢目标,而实施压制干扰的敌机通常在火力范围外,不是指挥员选定的射击目标,是个鸡肋。

在战斗中干扰强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干扰机是运动的,干扰是扇形的,选择进入航线时要尽可能长时间的照射这片地区,飞的是四平八稳,设伏打干扰机的战例很有几个

高炮射击是根据测距机或雷达提供的目标方位角变化速度(βv)、高低角变化速度(εv)和距离变化速度(Dv)计算提前点位置坐标的,炮瞄雷达手控时可以不丢目标,但三个变化速度的精度不能保证,不能参与计算。高炮是向提前点射击,导弹是狗撵兔子。

80年代初曾见过激光测距电视跟踪,效果不错,当时就是不能全天候。

家园 猴子不错了

至少敢开天线跟MD干,去看骆驼的战例要笑死,86年的黎波里防空区没有一个营敢开机,只有23高炮那边有几个有种的,把低空过顶轰炸F-111干掉了一架。

家园 骆驼不算正常人类,统计时自动忽略,哈哈
家园 一开头是

一开头毛子大包大揽,他们也是没办法,猴子上手慢,猴子只有在一边看毛子操作的份,后来逐渐移交了。

家园 TG在操作上超过了毛子

据毛子统计,越南战场猴子操作的S-75营的制导站共被百舌鸟击中73台次,全是在开天线搜索锁定目标时间超过1分20秒所致。

家园 【讨论】换了俄国人自己来操作估计也好不到哪里

  顾问的说法只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当时对抗电子干扰的手段极其有限,连俄国人自己也不曾尝试过在这种规模下的电子战对抗。指挥权收至团级固然是越方人员指挥层面上的失误,不过在实战环境中的恐慌心理作用下在有效距离外就发射这种毛病是个人都会犯。

  20年后的南斯拉夫防空体系,对付美军为主的北约轰炸,一样是没什么好的战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