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谈美国的再工业化 -- 晨枫
一个3D打印的家庭用户需要的会是这些东西:
1.打印机和配件
2.耗材
3.把耗材变成产品零部件的智能(软件,数据文件)
4.如何使用1,2,3的知识
5.根据组装手册(数据文件的一部分)把零部件组装成产品的技能
购物的旧方式是上网,选货,下单。出了问题退货,找厂家,或者报废。新方式是上网,选货,下载数据文件,填料,打印,组装。出了问题自己根据数据文件中的FAQ自己解决。
除非是组装过程特别简单的东西,不然大多数家庭用户是会为了避免组装这个工序而选择旧方式的。
在商业生产中,有希望在数据包中加入可以由机器手执行的组装指令。不过,这就需要一个通用机械手平台了。
然后,实物就是信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了。
3D打印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1.小批量
2.个性化
3.价格的昂贵 (材料与设备)
这三点无疑容易让人与奢侈品联系起来。
但是第三个特点是所有新技术刚出现时通病,随着时间的进步,是不是价格仍然是个主要因素?如果价格下降到非常低廉,这里说如果,那么前两个特点完全可能与生活必需品联系起来。不一定到达自己打印iphone的地步(这个比较难以置信),但是许多生活用品都是可能的。这时,第二个特点,个性化,就会发生很强的效果,甚至影响经济规律。
本质上说,个性化是3D打印的一个必然结果,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对品牌行业的冲击,个性化的设计在普及性的参与下,小批量的生产,影响的不只是说供应链这些传统制造业,最主要的是对市场划分的冲击,是不是仍然是现在这样按必需品与奢侈品来划分呢?甚至说奢侈品与必需品的重新定义,3D打印个性化的价值链存在于哪里,是材料与设备,还是设计?设计的信息化与不依赖于物理地理距离,会对全球品牌与价格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冲击?这个价值空间有多大?
如果可以打个比方的话,可以这样看,youtube与itune的出现让音象制作业不得不向高制作高投入上游发展,因为今年我买的TV几乎里面youtube,hulu,crackle都成了必备,真正看有线电视台的反而之一部分。youtube的万民牌家庭制作当然不可能与好莱坞大片相比,但是大的network台在我个人的收视率上无疑却是下降了许多。
3D打印自然不可能取代工业制作,就比如个人电脑也没有取代大型主机一样,但是分流的确是发生了,从社会到经济的更个方面的变化也是不容忽视的,而且互联网的兴起都与个人电脑的普及分不开,这些正在重塑每个人的生活,我认为这些是分析3D打印的主流。
80年代早就有“第五代计算机”的概念和实际研究投入(“1981年10月,日本首先向世界宣告开始研制第五代计算机”),但事实是至今没有实质成果。而比尔盖茨也曾想过网上做爱。张朝阳是在1995年高举着他导师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回国。但我们至今用的windows,不管是多少版,与1984年的苹果麦金托希相比,没有一点革命性的不同。
3D打印也就是一种先进的成型技术而已,而且应用领域有其所限,包括我曾回帖葡萄所提热处理技术经济困难。所谓“以后月球和火星的开拓,仅仅带原材料就可以了”,我相信只是文人臆想。3D打印并非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其发展推广,按你的用语,就是小工业化,就是产业化。
别说打印复杂的,先弄这个最简单的试试:越王勾践剑链接出处
进一步的问题是,在我们现在全球眼见的范围之内,看得到任何革命性技术的萌芽么??看得到任何革命性科学的萌芽么??--也许有无线传能?[B][/B]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3D“打印”机也可以直接打印出大型金属部件,我记得有一期新闻就提到了国产的某飞机的机头就是直接3D“打印”出来的,比传统方法快了十几倍,这应当是极大的效率提升。我觉得用打印这外词很容易误导,可能用3D成型机好一些。
3D“打印”机也可以直接打印出大型金属部件,我记得有一期新闻就提到了国产的某飞机的机头就是直接3D“打印”出来的,比传统方法快了十几倍,,这应当是极大的效率提升。我觉得用打印这外词很容易误导,可能用3D成型机好一些。
美国消费者的消费力的下降将会是对美国再工业化的釜底抽薪。中国的优势是一代人的时间已经成长了一个强劲的消费市场。中国的消费者是受益于制作业,而美国既然不能将制造业全面的搬回美国,不能创造大量的工作机会那么消费力的恢复与经济的回升就都是空话,至少也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甚至美国自身的贫富分化还会冲击社会稳定,给这个过程带来阻碍。
这样的问题相信美国的决策人不会看不到。如此,奥巴马的上台与向劫富济贫的转向就很好理解了,因为这本身就是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茶党与情感上倾向共和党的杨白劳们是不会这么理解的。
乐观的说,如果共产主义的威胁说二战后西方中产阶级兴起的内在原因的话,是否中国崛起可以起到这个类似的威胁作用让资本再一次重拾故技呢,这只是一个猜想。但是这样不事生产的中产们如何去做什么呢?底特律那种生产线上的工人成为中产的事情不可能重现,但是那个概念是不是仍然可以重现,就是说一群数学都不会的人有什么样的才能让别人愿意去花钱去购买呢?而且还让中国这样的拥有强劲消费力的市场跨越地理距离青睐呢?
但是如果相反,资本因为美国的政策选择逃出美国呢,追逐天性流向其他国家,美国政府又不可能扼杀资本的流动,全球化已经是现实也是美国发展的基础之一,那么其他的还有什么办法让资本乖乖的留在美国呢?
这里提出了几个问题,其实答案很显然,多多少少都已经存在于生活中了,例子也很多。人在认知上的一个障碍是对规模的认知,许多很熟悉的事物放大了很多倍往往对其产生的可能性就视而不见了,当然任何没有发生的都只能是可能性。
类似日本的长期衰退吗?
对中国的影响又是什么呢?
我初步想法是对中国出口也不是好事,因为美国就业率决定了美国人消费中国产品的能力。更何况正如你所说中国的低端工业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
对于个人有什么建议?
先要说,美国的工业并没有完全消失,还有很多工业存在的。现在讨论的是增长部分。结论是不大可能戏剧化的大规模增长制造业。
可能有一部分工业会增长一点。比如使用天然气的化工。
制造业会象征性的增加一些。
雇佣的产业工人可能会增加一点。但不会增加很多。
工业化的同时也就实现了全制动生产,雇佣的工人增加很少。
带来的好处,减少一点点贸易逆差,也就仅此而已。
维持一些高端制造业,带动相关的科技行业。
解决就业,还要靠建筑业复兴,和采矿冶炼等等。建筑业起来,很容易吸收劳动力。
或者中产阶级收入水平再停滞20年左右,就可以了。到时候全世界主要工业国,除了印度,大家的收入水平都差不多了。
走上一条缓慢的衰退之路,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是世界第一强国。对于中国的影响?这话题太大了,简单来说就是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只要中国不犯错误。
关于这两个问题和中国前景,你怎么看呢?
早已经有美国资本利益与美国国家利益不一致的迹象了。比如虚拟经济的比重远远大于实体经济,这对一个国家而言绝对不是好事,但是对于资本却是快速赚取巨额财富的不二法门。
但是美国却这么做了,这说明美国总统喜欢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美联储主席喜欢什么。既然如此,美国政府确实不太可能真正扼杀资本的流动——如果资本想要流动的话。但是目前美国国家利益与资本利益仍然有一个一致的利益,就是美元,所以资本目前也不太可能弃美国而走。哪天美元变成草纸了,就说明哪天资本已经基本流出美国了。除非美国人真正选出一个“人民的总统”,否则这真有变成现实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