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小白兔过龙年(图片已更新) -- diamond

共:💬190 🌺2525 🌵1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些不太好说就是造假

从SMALLEY整出个C60, FULLERNCE的确是很刺激各国材料学家的兴趣。 这些FULLERENCE家族的材料特性,显然没有材料学家对它寄于的后望那么强。这些假说总有一个被验证的过程。说实在的那些钱花在验证这些材料性质上,比其他的消费有价值多了。

家园 前辈您好!

物理吸附储氢确实很目前难达到商业应用,所以现在很热的一个方面就是做化学储氢。但要是说这方面完全不拨资金进行研究恐怕也不合适吧,大部分在实验室里的研究都很难进入工业化,但在研究的时候谁又知道到底哪项可行哪项不可行呢?

MOF的研究个人认为并没有太大问题,分子模拟的结果证明理论上可以达到较高的存储量,只是现在实验中人为筛选数据来凑上模拟结果的现象比较严重。

家园 你在干什么呢?

你的嘴具有这个功能?

太罕见了。

你完全可以为这个自豪。

家园 这个贴涉嫌恶意破坏讨论?没看出来嘛
家园 这位想表达什么呢?

我在大学校园里度过一生(清华6年,威斯康星2年,魁北克3年,其余在天大),怎能与研究经费为仇呢?但有的送上门的经费也不敢要。仅举两例。十五期间科技部(那时还叫科委)有位中层干部找我,说要立一个活性炭吸附储天然气的工业示范项目。此课题我已研究多年,深知这种方法不具有工业化前景,因此尽管告诉我司长已经同意了,经费高达1400万(这对一个教授无疑是个巨大诱惑)。当时我一个星期睡不好觉,但犹豫再三我还是觉得拿这个钱有犯罪感,因此最后拒绝写项目建议书。当然,项目还是立了,负责人是清华大学两位从事垃圾焚烧研究的教授。不幸的是,仅仅一年后,我的实验室开发出具有工业应用潜质的湿活性炭储天然气方法,并已获得发明专利,但放大研究已不可能得到国家的支持了。

。。。

一,他首先认为活性炭储天然气没前途,所以拒绝研究。

二,他后来自己发现这种方法是有前途的。

这怎么能怪别人呢?只能怪他自己啊。

家园 这篇是转载吗?
家园 YES
家园 不是没人信,而是你得带有建设性地提出来意见。
家园 原来石墨稀做LCD电极是违反基本科学原理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89270-658901.html

利用单层石墨烯作为透明电极应用于显示器和太阳能电池有很好的潜在应用前景. 可能是新闻报道对科研成果有时也有不准确的成分, 单层石墨烯作为显示器应用,受到我们讲到的常温下石墨烯稳定性尺寸理论限制, 目前所有所制和宣称的单层石墨烯是基于并不是完整的一张单层石墨烯,而是由几十微米大小的单层石墨烯(或者说石墨烯单晶)拼接而成,拼接处存在褶皱状边界,这导致石墨烯的方阻值与ITO相比还不是很理想。 这点不管是最早三星公司宣称的石墨烯显示器,还是日本索尼和产综研等,以及美国、欧洲和国内研究团队宣布的都是如此(我在MRS国际会议上专门注意了此方面的论文).原因就在于我们前面论文所指出的石墨烯,在常温下是无法获得很大宏观尺寸完美光滑的石墨烯单层,这是一个理论限制,在衬底上虽然可以减少边界褶皱,但是无法完全消除;上次与清华老师的讨论中,我专门强调了这一点.与实验方式无关,只可以改善,而不能完全消除和克服,这对所有国内外研究此领域的团队都是如此,今后努力的方向只能是尽可能减少表面褶皱等缺陷,而不能完全消除.

媒体报道的单层石墨烯时,为了避免误会,我认为应当指出当前石墨烯作为透明电极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因为国内有三家从事此领域研究的团队,我与他们也进行了交流,他们研究人员试验碰到此难题,他们也承认了他们目前所面临的难题,正是我2010年前作指出的理论限制问题,需要改善克服。

我对石墨烯的前景看好,但是我认为报道石墨烯进展也应当客观,更应实事求是,我认为此领域的科研工作切忌浮躁,应当扎实推进。

家园 我就不客气了

送花成功。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