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棉棉在图书馆上学 -- 王小棉她妈
但社会就是如此,长大了,就要在社会上生存,要生存,就要有技能,如何与同辈,与上下级打交道,这还是需要一定的学习过程的。
我曾经是个程序员,从我的角度来说,我不认为这是小心眼,而是一个测试过程。。。
当然,这个也是一家之言而已。。。。
未必不可以,但是有很多问题需要认真处理。
小学高年级恐怕就要送学校了好点吧
现在是认为条件不成熟也是没有我们认为合适的学校,总之是各种各样的理由加在一起使我们没有送孩子上小学。
为了好好教养女儿,我这把年纪还去念了个学前教育的研究生,也就是为了能够听听专家怎么讲,系统地看看专业书籍。
现在总结下来我对于小学教育的综合结论是既不培养人的独立精神探索精神也不能有效地发展人的智力。--罗素说好像倒是起相反的作用。
剩下的一些对于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想法,回给你的同盟--懒厨。
许多时候家长都是认为学会与人交往,以后就能不受害。多交朋友,遇事会有人帮忙。作为成年人这么想勉强算是没错,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两种观念都是有害的。
如果一个程序写得足够好,那么测试也只是验证结果。测不测试不影响该程序的使用。如果自身的能力和修养足够好,也就不怕宵小为祸。要想与人交往不受害,只有一个办法最有效:严于律己。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自然就疏远了。至于小学的你来我往,学会刻薄和报复而已,于己实是有害的。
说多个朋友多条路。这个话是给自己开了后门的。我怕小孩子过早地异化了朋友的内涵,不但交不到知心朋友,还会损害上进心,放弃了自己对自己的责任--好比知道考试可以打小抄,读书的努力程度自然大大折扣了。
朋友饭桌上的担保害人,以此为最--我见多了最后埋怨人家先答应了后不肯帮忙的事,埋怨的人就不知道要反省一下“为什么自己没有尽全力”。其实正门永远都是敞开的,只是许多人宁愿去找偏门。
我的一个朋友在别人眼里就是高傲不合群,总之是莫名其妙地被排斥。但那又如何?这些并不妨碍她学业一帆风顺,嫁个好老公,工作顺利,该有啥就有啥。--我曾经很认真地对她说,我女儿像你一样一辈子我就没啥意见了。
年轻时也觉得她不够圆滑,但是年纪大了就不这么认为了。只要工作认真努力,与人为善,小事不与人计较,社会就会给你应有的回报,至于说与人相处,搞好关系之类的,那都是小道,用来弥补各种能力的不足而已。
人们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话对吗?其实不对。防谁呢?自己凡事都做好了是应该的,如果怕为了小人报复而处处小心或者反制小人,那就落了下成,为人做事的目标已经偏了。
我看周围许多人,都是自以为很会搞关系,结果却反受其累。
《论语》云: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才是做家长最应该教给孩子的如何与人相处的大道--学校是学不来的。
父母在子女教育上,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点毫无疑问。把一切推给学校,根本行不通。这一点,我跟您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
但我要解释清楚原文提到的测试。
父母给孩子的指引,很多时候,是理论上的,譬如您告诉千金要与人为善,小事不予计较,小孩光听您的解说,恐怕很难理解,她还需要一个环境来实践这个理论,在踏入社会之前,学校能够提供一个模拟环境,让孩子来反复尝试,这个尝试,就是我所说的测试。
而且这个尝试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也还需要家长不停地引导,我把这个过程称之为除虫(debug),呵呵。。。
我跟您的分歧,大概在于何时应该把小孩送入学校吧。
实践是需要环境的
读得准确性不高没关系,不会写没关系,就是要多读。 因为英语是字母组合,听音听字,要多读。 汉语读音组合少要多练写。 这是我观察德国这边小孩教育看到的,我觉得还是很合理的。
的主要内容是书本知识,但是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学习接受纪律的约束,以及人和人之间交往的实践。
我觉得这也很重要。
其实是锻炼孩子的容忍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其实我觉得主要是学会去接受各种不足——制度的不足,别人的不足。花儿不能永远生活在温室里。
其他时间自由阅读,不规定什么,但是纯读英文读物,读成什么样我们也不管。英语听力就是看原版动画片。
与其它娃娃的沟通可以多一些时间在小区找其它小朋友玩,
一个人学习其实很枯燥,需要妈妈更高的技巧去培养娃娃的兴趣,一旦建立起自己主动学习的习惯,后福不可限量,
我也觉得在学校里其实,一学不到什么东西,二团队的生活可以由其它代替,如小区,图书馆(现在的图书馆都很大,有许多小朋友)
再一个小建议,学习的进度请娃娃自己控制,今天心血来潮想多学学数学,可以挤占其它课程的时间;经过一排书架,突然看见一本“课外”书想看,可以挤占其它课程的时间。
还老实巴交认认真真的跟帖回复,人家是来炫耀显摆育儿方法的,不是来跟你探讨育儿方法的,所以你的回复不讨人喜欢,你应该纳头便拜、做醐醍灌顶恍然大悟五体投地满眼小星星状,这才是伊想要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