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谈谈古代10万大军远征境外的后勤瓶颈问题 -- 一剑南来

共:💬21 🌺9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蒙古征大理是怎么整的?
家园 水路打通了,后勤,军队顺江而下就行
家园 此楼还是有误,再辨析下高仙芝行军路程及兵力规模

查岑仲勉先生的《中外史地考证》,《新唐书·地理志》所述西域里程多有错讹,应以《太平寰宇记》所述为准。如安西至拨换城,《新唐书》云420里,《寰宇记》云560里。这段路程古今变化不大,我再查今天阿克苏到库车公路距离,约为250公里。用于路程的唐里合今442.905米。《寰宇记》560里折算为248公里,于现在路程基本吻合,显然《寰宇记》所记里程准确得多。

据《寰宇记》,安西至拨换城为560里,拨换城至碎叶约1400里。另外,据许序雅先生《8—10世纪中亚通往中国之路》一文考证,从怛逻斯至碎叶城,全程59法尔萨赫,约合368公里。换算从唐里,大致为830里。

因此,《通鉴》所说高仙芝军深入七百余里,还是应该从碎叶以西保大军算起。但主楼已经提及,碎叶零落不堪,很难成为后勤基地。对照高仙芝远征小勃律就清楚,大军出发地应为安西。即全军行军2790里。

再对照《旧唐书·高仙芝传》征小勃律行程,“玄宗特敕仙芝以马步万人为行营节度使往讨之。时步军皆有私马,自安西行十五日至拨换城,又十馀日至握瑟德,又十馀日至疏勒,又二十馀日至葱岭守捉,又行二十馀日至播密川,又二十馀日至特勒满川,即五识匿国也。”

安西至拨换城560里,行15日,则每日行军速度37里;据《寰宇记》,拨换城至疏勒980里,按行军26日(两个十余里相加,大致是24-28日之间吧,取中间值26日)计,行军速度37里。必须注意,这两段路程比较平坦,拨换城到怛逻斯之间路程并不好走,速度还会降低。

以此速度计算,高仙芝军从安西至怛逻斯,最乐观都需走75天,即两个半月。则主楼估计的行20日,还是估计过于乐观了。

再据《唐六典》所载唐军行军速度,“凡路行之程,骑日七十里,步及驴五十里,车三十里。”可知高仙芝步骑万人征小勃律,随行有车载辎重。

由此推测,高仙芝军至怛逻斯,本部兵不大可能超过万人,加上拔汗那、葛罗禄两部藩属部队,总数大致也就是两三万部队。以前也提及,清乾隆年间,中国出兵越南,广西一路出兵1.33万兵,从镇南关打到河内,距离不过500里,需设18个粮台,动用4.5万民夫转运。越南北部还是农耕区,与中亚草原区有很大区别。

因此,《唐历》、《旧唐书》所记唐军兵力比较准确。而《段秀实别传》、《通典》所记的六、七万众,不够准确。或者,后两者将檄文所载兵数,或者将安西至怛逻斯沿途夫役人数都统计进来吧。

家园 你问的是蒙古远征死马的问题?

姚燧《牧庵集》记:“公由是入备宿卫,经吐蕃曼沱,涉大泸水,入不毛瘴喘沮泽之乡,深林盲壑,绝崖狭蹊,马相縻以颠死,万里而至大理。归由来途,前行者雪深三尺,后至及丈,峻阪踏冰为梯,卫士多徒行,有远逾千里外者。比饮至略畔,最诸军亡失马,几四十万匹。”

马死了将近四十万,数字估计有些夸张,但可以确定马匹损失非常惊人。游牧民族承受得起,农耕民族伤不起。

家园 宋朝

那些人口承载量比较低的地方,例如中亚及俄罗斯平原地区,物产贫瘠,蒙古军队将整个绿洲的粮食储备洗劫一空,因粮于敌的后果客观上跟屠城差不多,或许并不是蒙古人天性好杀戮。

最近在看宋史,宋朝军队战斗力与战斗意志之弱,有点今天32度以上不出操的台湾兵的感觉,国家动员能力之差,与委员长不相上下。

宋朝
家园 不知道传说中,

宋军临阵,射上几轮箭就要军前现场发奖金的故事是不是真的。

要是真的话,这也太奇葩了。不知道增加多少组织难度啊--还得一堆人抬着箩筐装着铜板一排排走过,这个射击间歇敌人的骑兵又该冲近了不短距离了吧?

这个应该是中国古往今来最大的怪事之一吧?有那些宗教徒到点不开枪了改祈祷的韵味。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