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美国求学执教的见闻和感受(0) -- changshou
终身教职那一套(实际上是副教授非终身制)那一套很早就开始搞了。要求很高,竞争很激烈。据说录取:应聘比例达到1:200.我大三时遗传老师在谈论竞争者时,曾经说过:“不要以为你有nature文章就能在北大当副教授。”但由于定岗定编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无论自产还是引进,讲师和副教授很难受。我观察很多自产讲师和副教授都是奔着深研院或者北大清华联合中心之类的地方去的,剩下的好多是家里老婆老公很给力,不用担心后半生吃饭的人。
但对于这个人发展来说,未必。尤其当社会培养科研人员太多,大批优秀科研人员被淘汰的情况下。
继续我们的证明,那就是他们到了中国,也不过把这里当作暂行居住地,一旦时机成熟,就离开了,那样,几乎不会留下大的痕迹,更不好说把整个一代人都带起来。这样,我们这个反证法就完成了——钱多人强还不是第一位的。当然了,这个不是数学证明,不要往很严格方面想。但是,基本意思还是这样的,那就是,目前中国并不具备很多条件,包括合理分配科研经费的制度和历史经验,还有很多很多。先把这些建好恐怕比钱多更重要一些。是否能够建好呢?请诸君努力。
另外,没有一种语言是可以永远占有统治地位的。法语就是先例。
你这几个系列写的都非常好。从做学生的感受到做教授的感受。非常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我想你对中学和本科知识的衔接有非常多的具体构想。
你可以自己动手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教本科的经验,自己写本高中数学高级版教材。面向有志于学习理工科的学习能力强大的学生。可以作为私立高中的教材或普通中学强手学生的自学挑战辅导书。
无论是面向美国高中和中国高中。这本强手教材都是对世界大有裨益的。
虽然有兴趣这本强手教材的学生少之又少,但还是有需求的。而且你也不在乎卖出多少本,而是对世界的贡献在那里。终有一天,世界会认识到你这本强手数学教材的价值。
现在电子版教材图书的出版容易了。你甚至不需要出版社,自己发布在itune就可以。
×××××××××××××××××××××××××××××××××
这不是面向天才少年的教程,而是面向非天才的强手。也就是智力偏上,家庭教养良好,有志于学习的孩子。
天才少年可以直接拿大学教材去学了。但天才和强手之间还有个大跨度。
中国人本来就有数学好的名声。由一个中国数学教授写的强手教程,本身就是卖点。
中国学生也可以拿这个教材作为强手的课外加强教程。直接读你的英文版。
××××××××××××××××××××××××××××××××
教育的扁平化,网络化是个大趋势。高中强手教育未来有一定需求。虽然需求人不多,钱途不大,但社会贡献突出而长远。
我儿子老用计算器做题,把小学的学加减乘除忘得差不多了。用计算器做题是不是不利于培养数学能力?
所谓垃圾论文是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成果
例如有人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他却来证明等腰三角形内角和180度一样。
中国用来评职称的很多就是这样的垃圾。
造假则更恶劣人家如果相信你,然后以你的结论为依据,结果不是得出错误的结论,就是浪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如果人家不相信你,那么整个中国大陆的学者群体全部受到影响,这是什么,这是害群之马。
现在缺乏足够严谨的标准,结果大家都朝着数量而非质量奔去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过思考,实际上还是来源于亚里士多德方法论的思考
学术的创新分成两种,一个是概念的创新---包括对概念的定义和分类--细分化的创新
一类是命题的创新,即阐述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
首先,要获得学术评价积分,至少必须要有概念的创新与命题的创新其中之一,仅仅是重复他人对概念的定义,重复他人所阐述过的命题,哪怕引用率再高,分值也为0
中国绝大多数的垃圾论文就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特别是对于社会科学界而言
感觉根本原因还是经济基础的。美国比较强调自由,或者说发挥个人的主管能动性。
美国的经济基础太好了,靠领救济都能养家户口。随便打点零工都能温饱不愁,有车有房。
经济基础导致了培养目标不一样。
国内的培养目标很明确,就是生产社会需要的各个专业的人才。
高中文理分科,基础知识打得很牢,大学选了专业培养目标就明确了。专业基础知识也打得很牢,很深,对以后专业方面的发展绝对有好处。
美国就不一样了,由于有足够的各个层次的外来劳动力,比如老莫,老中,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都覆盖了。他自己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有创造性的领军人才。
而有创造性的天才需要的是天赋+勤奋。
所以美国培养目标是培养天赋,兴趣为主。有了天赋,兴趣,勤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美国是先培养天赋,兴趣,高中文理不分科,大学一年级也是文理不分科,以后还可以随便选课。虽然学的很多,甚至很多高级课程都学了,但都是泛泛而止。目的就是先发现,培养兴趣,先让你知道个概念。有了兴趣在自己苦学,仔细专研,也许这个时候就不是苦学了,而是have fun了。
国内是先培养出能干活的人再说,能干活的人里如果真有感兴趣的,有天赋,有创造性的再脱颖而出,成为领军人物。
根本原因就是经济基础不一样。国内如果不能干活,养活自己,生存都很难,同时社会资源,教育资源很有限。
美国生存太简单了,同时社会资源,教育资源又极大丰富。
举个例子,我刚来美国的时候带了一个美国研究生,了解的比较多,他父母离婚好几次。他有好几个只有一半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他的生活很清贫,靠替别人除草,等比较低级的体力活来买食物和付房租。上了个社区大学,对基础学科感兴趣,大二大三的时候在一个高科技公司做了一段时间intern,接触到一些科研仪器。大四的时候转到UC,然后我带他做科研。开始我认为他动手能力很弱。但是后来了解美国学生多了,发现他还是动手能力比较强的,逻辑还是有条理的。当然我在的UC不是排前面的,而是后几名UC。
如果他的情况搬到国内只能忙于打工,混饭吃,付房租而已,没有剩下的时间了。
而且他除了每星期打一定时间的labor工,剩下大把的时间来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改变自己的命运。大学免费,还提供助学金。成绩好还可以转到UC,接触到真正的科研。剩下的看他自己的造化了,毕竟社会给他机会了。
接触美国人多了,发现他们的学习模式,特别是很多牛人的学习模式,是先有兴趣,然后再学习,发现自己基础知识有缺欠,再重新自学。很多牛人的基础知识也很牢,虽然他们自学多费些力气。但是如果有兴趣,这点时间成本还是可以承受的。剩些的就是靠公司的入岗培训成为能干活的普通人了。
他们很多对很多高级名词,高级现象就是听说过,有概念而已,再细问,为什么,这些概念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会有什么后果。他们都是稀里糊涂。
中学时期的噩梦一样的求学经历,我把那段感觉几乎都忘掉了,现在才可以重新学习数学。
也就是说中学阶段形成的记忆导致相应大脑皮层受到过度刺激,结果导致其他区域受到抑制,因此要学习新的东西非常非常困难。
记得当年的感觉就是想记忆一个单词还是公式,就好像用手去压水中的一个葫芦,刚按下去,马上浮起来了,尽管对于数学,我一直都很感兴趣。
现在还好,当然这已经是多少年多少年以后的事情了。
因此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经历填鸭教育的人普遍更笨---包括接收能力也更弱,更迟钝?
我是一个典型,当然其他的人受的影响没有我这么大。
因而拥有更好的直觉。
每个人都进行猜测,提出假设就是进行猜测
很多方法别人重复重复不出来都没有渠道发表,导致相当多方法无法验证可靠性,坊间那么多传言某某实验室的体系不work,怎么来的?在Cell Reviewer连图例标错这种简单问题都发现不了的情况下,不发表重复文章就更没法验证体系可靠性了。高质量的重复发表在小影响因子的杂志上本来就是正常的事情。你学校要求不高的话,拿来评职称又怎么了?好学校评职称要一区,要CNS,普通学校也没啥经费支持,能重复人家的工作,搞明白原理教给学生就行了。要人人都有CNS,都有原创突破?你给的那点钱够吗?
至于一区论文不可重复的问题,Nature review drug discovery中有讨论,西方制药公司对上百个报道有希望的lead的文章进行重复,发现约25%可以完全重复,约50%有各种问题,比如结论被不当放大之类,约25%结论完全不能重复。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西方一流科研机构的文章,中国大陆的lead没几个。要打也是打欧美人的脸。
我们看一个理论体系是否正确或者是否有缺陷,是要把全部的事实放在这个体系中检验的。不能把一部分的事实放在理论A中检验,把另一部分事实放在理论B中检验.
你说的基本意思是对的,但很不严谨的地方。 如下:
把篮球做参照物,篮球确实是静止的,篮球没有加速度,而地球有(或者你说的宇宙有)
这个是不严谨的地方。 我们既然在探讨牛顿经典力学是否有缺陷,那么就应该严格按照其理论来。既然地球(或你说的宇宙)在加速,运动状态在改变,那么按照其理论,那么必然要有一个力(或者多个力的合力)在推动,而不能不管不顾的说“无关“。 而这个力的大小,如题中所描述的那样,主要只有二者间很小的引力, 但地球(或你说的宇宙)的质量很大,那么很小的引力对很大的质量物体产生较大的加速度g就是我说的矛盾。
另外你的”坐标系受力加速度只和蓝球的质量相关和宇宙总质量无关“ 表述很混乱啊。 还是同上面说的一样,既然我们要验证一个理论,那么就应该严格按这个理论来,不能轻易说什么无关。老兄这种轻率的”无关“思想是极不适合搞科研的。 另外”坐标系受力加速度“是否应是”坐标系里的物体的受力加速度“? 因为坐标系不是物体,其是没有什么加速度的。既然我们在牛顿经典力学的框架下以篮球为参照物考察问题,那么就必须考虑地球(或你说的宇宙)的质量,而绝不是什么无关。
篮球后来的反弹不是本例需要考察的,这个使问题复杂化了,也没有助于说明本例想说明的东西。可以供大家后续兴趣讨论。
第一句是循环论证啊。 后面的正是我想说明的,即牛顿经典力学在解释如本例这样的情况下的缺陷啊。
为什么说是循环论证呢? 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
即是否是惯性参照系是以牛顿定律是否成立来判断的。 在研讨我们的问题的时候, 在我们本来就是要探求牛顿定律是否有缺陷这个问题的时候,怎么能够就简单的说”宇宙在蓝球坐标系里没惯性.“呢?
严谨符合逻辑的做法是先考察牛顿定律是否成立,而如前所述,由于一个小的F绝不能对质量巨大的地球或你说的宇宙产生g这样大的加速度,从而我们可以判断牛顿定律不成立,也就是我所说的牛顿定律的缺陷, 从而我们可以说在以篮球为参照物时考察地球的行为,这时系统体现出明显的非惯性系的特征。 这样才不会循环论证。
当然,你最后”牛顿第一定理就不符合“的结论没有问题。但整个说明的表述和逻辑应该改进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天才是不需要培养的.
降低学生课业负担,
能提高胜过其他学生的机会吗?
不管是文化课,还是其他什么课,都是用来保证在资源竞争中,比别人有优势.不在文化课上努力(降低课业负担),就在其他课上努力 (增加其他的负担,比如钢琴,画画,).想不比别人多努力多下功夫,又想和别人抢到有限资源的一块, 不可能的.
美国的华裔小孩,我认识的通通要学两门以上乐器.干嘛?因为钢琴肯定是要学的.人人都学. 可是,一个乐队只有一个钢琴手的位置,很难争取到.只好多学其他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