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发】抗美援朝老兵以亲身经历谈朝鲜战争 -- 夏至欧锦
我的论断从哪里来的,思维正常的人士都知道。
你尽可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别人无权左右。同样,别人对你的观感,恐怕也由不得你左右。
不管多少人有不同意见,你都会坚持到底的,否则,你“走访他、了解他”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想想都难受,你接受不了伤不起。所以,你继续吧,坚持就是意义。
“中国人讲求综合,……坏处是不利于相互制衡,也不利于业绩考核,所以我们的效率和操守一直有很大问题。”
可是,如园土所说,军事民主发挥最好的时候,恰恰也是“效率”和“操守”最好的时候。也就是“综合”的最好的时候,恰恰就是“制衡、业绩考核、效率、操守”最好的时候。
您怎么解释。
文化差异与否,其实没必要追究那么多。在这里讨论所谓“文化差异”不过就是把“懒惰”和“不作为”包装成为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
当时也是因为类似的事情引出很多不同意见(老尹介绍来的人发类似事情),不能自圆其说的大家自有眼睛
简单的说就是战争的目的,士兵要知道为什么打仗。
人民战争就是最高境界的上下同欲,从统帅到老百姓都同欲,共军的军事民主和政治动员也是要做到上下同欲。
想当年岳飞的靖康耻尤未雪恐怕就不是上下同欲了,都不要说士兵,低级军官是否关心靖康耻尤未雪没准都是问题,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中原汉人对北方游牧民族作战败多胜少的根本原因,上下不同欲,似乎唯一可能同欲的就是报仇雪耻了。
简单的说就是北方游牧民族没什么东西可以让中原汉人抢的,中原汉人都不一定看得上他们的女人。
相比之下,北方游牧民族打中原汉人就有的是可抢的了,连他们的可汗都喜欢中原汉人的女人,士兵就不用说了,打起来自然勇猛异常。
西方侵入满清中国也是一样,1840年那时西方人的生活标准,大家可以从最近好来污拍的雨果的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略见一斑,因为那恰好是鸦片战争前1830年左右的故事,其中还包括法国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的六月暴动。
所以,对那时的欧洲人来说,侵略是很有吸引力的,特别是他们早就通过欧洲贵族喜欢的中国瓷器和丝绸知道去中国有东西可抢了。
http://www.talkcc.com/article/3903540
标题说是中国古代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应该是落后于欧洲的,可是拿着19世纪北京和伦敦比。到了后面才单方面拿个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城来举例,却又不拿同时代的中国城市比较。
说是基础设施,可是洋洋洒洒只是在说排水,根本不提别的方面。
至于那老爷子到底支不支持中共,天知道!
UC系列学校向来是新左派的天下,社会主义在加州学术圈比在中国还有市场。
要看美国整体,媒体焦点比学术会议靠谱多了。盯着学术圈以为就是美国的都是书呆子,西部尤其如此,东部还稍微现实主义一点。
迫击炮随步兵。炮口直瞄不只是步兵炮,是早期为掌握间接瞄准时使用的。49年时依然只会使用直瞄?
至于学术上的精确,如确存在欠缺之处,我愿意听取专业意见。毕竟我们来河里除了寻找近似观点带来的认同感之外,也希望获得客观公允的专业知识和精细巧妙的分析带给我们的快乐。
也不认为朝鲜战争输了吧,呵呵。这次战争原本有很多在军事、管理上的文化对比值得去研究。毕竟过去了60年,有可能超越民族感情了。
我们民族有幸在我们这代再次走到历史的出海口上了,是继续大步走向世界,还是仍旧龟缩于亚洲东部,要取决于我们的贸易扩展能力,接下来取决于我们的金融影响力,最终还是取决于我们的价值观输出能力。
中华民族是智慧而值得自豪的民族,我们的生物基因和生活方式都值得推行得更广。但是我们历经3千年形成的博大精深的文化里面,什么是落伍而不得不丢弃的,什么是值得发扬广大可以对外输出的,如何在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过程中有效而可持续地输出,现在是时候去厘清了。
比较研究始终是这种厘清过程的捷径之一,而朝鲜战争这样的研究样本是最为难得的实验之一,完全值得我们书呆子式地好好研究,而不是世故地沾沾自喜于至多是惨胜的快感。
这场我们这个民族花了极大代价获得了极其重要的国际存在感的朝鲜战争,在美国而言,只是他在二战后众多局部战争中较为重要的但决不是最重要的战争之一。美国官方和民众对于朝鲜战争的关注更多在于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格局变迁甚至朝鲜人的命运,而相对较少地关注于新中国的角色和军事意义。这是他们的视角,我们只能无奈,但这种忽视并非表示他逃避承认失败,他们对于越战都比较诚实地承认输给了北越及背后的苏联。
美国在长期内有意无意地忽视中国,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沙文主义视角地认为中国不过是存在很大系统性风险的古国,不必过于认真地对待而已,除非这个政治上的系统性风险解除。因此,中国作为全球战略中筹码和棋子的意义要大于作为对手的意义,只是近年希拉里这样的中左人士提出了重返东亚,到了克里这样的“老克勒”,不还是偏去了欧洲和中东嘛。
我们可以珍视被世界第一视为对手的荣誉感,但是必须在做足准备之后,而非立足未稳之时,否则波斯的前鉴虽远犹憾,在被亡国毁文甚至灭种前的千年里,它只是扮演了埃及、希腊和罗马文明强有力的陪衬和配角,而遗憾地丢失了作为多样化文明系统并存发展的机会。在这个意义上,智慧而坚韧的中华民族是不被允许再次铸下大错的。
几百上千人,带着武器,趴在敌人眼皮底下一整天,就不会被发现?
敌人又不是近视眼,那年代估计也没有狙击手用的吉利服之类的伪装条件。
因为工事的枪眼大多是低矮贴地面的。敌人小部队出来就拿炮轰回去。没有优秀的步炮协同,这样的潜伏是做不到的。
另外遮蔽物和伪装也很关键,60军的潜伏地带有树林可隐蔽,否则那么多人潜伏无异找死。
再次,掩盖声音也很关键,比如手榴弹要拿布包好。
比如邱少云他们在进入潜伏阵地的时候,已经离目标不到六十米了,能够进入潜伏阵地而且不被敌人发现,是什么原因要再继续潜伏下去等十几个小时,而不是在进入潜伏阵地以后马上发起冲锋呢?反正已经到了这么近的位置了。
三千人潜伏那次,他们潜伏了19个小时,是不是一天里适合摸黑作战的时间只有五个小时,头天利用这五个小时进入潜伏阵地,第二天利用这五个小时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