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说说样板戏 一。谁是样板戏 -- 大势至

共:💬85 🌺1357 🌵2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倒踢紫金冠是从戏曲舞蹈中发展出来的?

1960年出版的中国古典舞教学法标志着古典舞初建独立的教学体系,中国古典舞整理吸收提高了戏曲舞蹈中的动作,发展出了中国舞蹈的高技巧动作,比如倒踢紫金冠,掀身探海,乌龙绞柱,有些开始在这三部舞剧中运用。通过训练与教材,中国舞的基本动作与训练向舞蹈界普及。经由编导班学员和全训演员,一个新生又古老的东方舞种与西方经典舞种在浑然一体中自自然然地交流融合过了,中国红芭蕾中的一些至关重要的创新已经提前热过身了。

家园 《洗衣歌》是经典!
家园 怎么没图啊?
家园 动画片也很有意思

楼主可以写写吗?

家园 真正彻底割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

这样表述才算比较有道理,而且就算这样表述,这个论断也是片面和极端的。如果同意这一点,就是说样板戏是神戏,上帝戏。那么对于崇拜上帝和神的人眼中,样板戏应该受到朝拜。

另外,土共成立之后,肩负的就是要建立新中国,新文化的重任,因为在民国早期的五四运动当中,先贤们就是批评中国传统文化,急切寻求新的出路的。所以土共建国,也根本不可能重建旧的文化。如果土共建立这个新中国,只是为了重建旧的文化,重建旧的中国,等于是背叛了自己一贯的政治文化宗旨。

你批评土共坚持了自己的政治文化宗旨,是不是有点牛头不对马嘴?

另外,如果土共真的重建旧文化,旧中国,那么你现在批评土共最高领袖推行自己的政治文化宗旨,是不是也违备了传统文化当中对君的‘忠’?

儒家文化对于现代人是传统文化,但对于春秋时期的文化,难道不也是新的文化?孔子自小所学的是儒家文化吗?(回答说是的人都是傻子)很明显不是,因为他是儒家的创始人。他也背叛了他从小所受的教育,旧的文化,用了一生的时间企图建立自己认为正确的新文化。

并不是所有新文化都得要被动应对,非得等到死了,才在尸体上长出新的花来,为何就不能主动创造新的文化?

家园 我觉得还应该加上《黄河》

个人喜欢程度犹在《梁祝》之上。

家园 我把黄河放在歌舞篇3里,与东方红同列。
家园 中国古代作品其实意识形态色彩是很浓的

中国古代作品其实意识形态色彩是很浓的,古代的三观渗透很深,这其实算是古代治理的一个政绩。古代通讯交通都比近现代要差得多,但是当年的老祖宗们很成功的把意识形态和三观,渗透到最底层和任何犄角旮旯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新的意识形态和三观,与老祖宗的对应物对比,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革新,在这种情况下,严厉打击旧的文化产品,用新的文化产品全面取代,是必然的事情。说句难听的话,太祖时代如果只管搞建设,没搞“文化革命”;286时代也必然要搞,然后还要把没搞文化革命列为毛时代的一大罪状。如果太祖没有搞,286也没搞,那不用想了,看看印度的样子就知道中国的下场了,而且由于我们建国时的基础比印度还差点,我们可能连现在的印度也不如。

事实上,286时代也基本延续了太祖时代对文化产品的管制,批判太祖的时候,基本上是批评冲击干部和知识分子,谴责新文化产品不够丰盛,无非是说“哎,下手可以轻点嘛(装好人),产量数量可以再多点嘛(站着说话不腰疼)”。

历史是残酷的,TG内部下命令做事情时,经常是“换思想,不换思想就换人”,文化领域的革新之大是最大的根本(更深刻的根本当然是民族复兴民族命运),这个大变革决定了超大规模的“换思想,不换思想就换人”,决定了许多人度过极其痛苦的阶段。变革的最初阶段正是最痛苦的,其后才会进入和风细雨润万物的阶段。

家园 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

倒踢紫金冠是个戏曲武打动作名称,现在中国古典舞的高难动作之一以此命名。这是从戏曲舞蹈走向专业舞蹈的典型一例。戏曲中武旦有个后踢枪的动作,武旦单腿向后踢,上身后仰使头上的珠冠碰触到后踢腿,即为倒踢紫金冠,但戏曲为站立姿态,而进入中国古典舞后加入起跳动作。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则将芭蕾中大跳动作与倒踢紫金冠结合,上身在大跳时向后仰,形成著名的创新动作,与常规大跳相比,其身体控制难度更大,因为倾斜与重心改变了。中国古典舞动作近似中国红芭蕾的创新动作。上张图您比较下,这些个联络图害苦我了,另两个掀身探海和乌龙搅柱就不上了

点看全图

左上古典舞动作右上红色娘子军电影动作下排均为芭蕾大跳

中国戏曲舞蹈在京剧里指唱念做打中的做与打,昆剧所谓有曲必歌有歌必舞,反映出中国古典戏曲剧种中动作与乐曲的紧密性结合,这就是戏曲舞蹈。它既有服从戏剧叙事性的生活化动作的节奏化美观化的舞蹈,如开门、上楼、登舟水中乘舟,行路(圆场)、登山、坐轿、推车等,还有程式化动作构成的舞蹈,比如亮相动作,就是由起势、过程动作、最后的静止动作组成,全部在锣鼓点的节奏控制之下,所有的亮相动作都是一段小舞蹈。还有如起霸:男霸由提甲出场式亮相、云手、踢腿、弓箭步、骑马蹲裆式、跨腿、整袖、正冠、紧甲等基本动作连贯组成,是京剧中将军出场时的程式化动作,交待人物身份与特性。至于由武生与武旦的开打,由音乐节奏控制动作节奏,动作有虚拟性,舞蹈性更明显些。京剧的舞蹈性强的折子戏:挑滑车、三岔口、盗仙草、闹天宫(以上均大打出手);秋江、拾玉镯(生活动作舞蹈化);贵妃醉酒、昭君出塞、霸王别姬载歌载舞的典范。

中国古典舞真正的起始点不是宝莲灯而是从小舞剧如白蛇传-盜仙草、刘海戏金蟾、碧莲池畔探索起的,全部取自同名戏曲作品在戏曲演艺大家的指点下,古典舞姗姗起步。但八十年代身韵出现后,完成了古典舞的基础构建,如同芭蕾一样,提取出中国舞的基本手位脚位,确定中国舞的发力点与轴心在腰,所有动作元素化系统化分类化,中国舞的基础建设工程竣工。

通宝推:agenda21,
家园 玛雅在芭蕾泪泉、堂吉柯德里都做过

所谓"倒踢紫金冠",所以我有疑问:是谁学谁?

家园 这段文字值得4个元宝推

挖根见地,酣畅淋漓

家园 乱棍敢打也要理性梳理

这么专业的问题我回答不上。

认定此事三个依据是:在正式的宣传文本上将倒踢紫金冠作为创新动作提及,二是当事人(演员与中芭现在多位领导)都提到了这个动作源出京剧,三中国古典舞将这个动作正式列入其动作序列,并以此命名。

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黄民喧:《红色娘子军》的舞蹈风格是任何一部芭蕾舞剧都不具备的———除了西方芭蕾的舞蹈语言,它还融合了不少中国戏曲和民间舞蹈的元素。第一场戏中有一段“琼花”与“南霸天”的家丁“老四”的对打,其中运用的劈叉、吊腰等动作,便是从戏曲艺术里吸收过来的。此外,“琼花”为逃离虎口急切奔跑时的那个经典动作“倒踢紫金冠”则是从中国古典舞中学来的。

薛菁华:“倒踢紫金冠”,这原本是中国京剧里花旦(武旦)或武生的一个动作,是不离地的,打花枪的时候,脚往后踢一下,踢到棒头、踢到冠就可以了。现在导演要求跳起来,我就把芭蕾舞的双腿跳和倒踢紫金冠后腿的动作结合起来,把前腿踢得更高一点,后腿能够最大幅度地碰到手,不要踢到头,踢到头的话这条腿显得太短。

最后一个问题是,创新如何认定。准确地说,这个动作是芭蕾的下身动作与京剧上身动作的结合,而且有倾倒的特定角度与位置,如同京剧不会将任一后踢腿动作称之为倒踢紫金冠一样了。而在芭蕾大跳中有多种形态,我所出图示中右下一例就有向后倾倒动作,没见过泪泉与堂吉柯德的什么形态无从比较差异,但芭蕾中的大跳向后倾的确实有,双手向后倾也符合运动平衡,但难度动作应该具有逆向反平衡反自然较难达到的特征,曾有人分析过红色娘子娘子军样板戏演员薛菁华的形态与后来新版演员的姿态角度,在头部与单手都全力向后倒时能将另只手横握于胸前且在腰部以上位置,以后再无人做得到,当然这属于特定动作了,现在古典舞基本形态为两手与头都向后倒即可,这个动作考验的是软开度。

不过您提到了要害--如何鉴定创新,尤其能被认可进入标准姿态的动作,还是量变意义上的改良或者属于变形。应该说中国芭蕾当年掌握语汇并不充分,创作规律也是牙牙学步阶段,因此很自然地向中国舞蹈本身伸手,向生活本身伸手,其创新的语汇可能会重复或是变形,即使今天回首总结,中国芭蕾人也承认,中国芭蕾创新动作语汇多遵循的规律是:芭蕾的下半身结合中国舞(戏曲舞蹈)的上半身,再加革命的手形。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创新愿望与大胆实践的精神,很有点功夫尚未未学到家就敢上阵乱棍死拼老师傅的劲头。从理性角度上是另一种梳理方式,根本还在能否持续不断改进并且源源不断地使用直至自成一体了。

通宝推:agenda21,
家园 这里有一张玛雅在《泪泉》里做

“倒踢紫金冠”的照片:

点看全图

图片链接原址是:http://www.ballerinagallery.com/pic/pliset04.jpg

《泪泉》的全名是 The Fountain Of Bakhchisarai,是基洛夫芭蕾舞团在1930s年代原创。后来莫大移植,乌兰诺娃和普利斯基卡亚在莫大的演出中各显其能,互相辉映,极为成功,1953年被拍成电影,风靡全世界。上个世纪5、60年代里这个芭蕾电影在中国也上演过,中芭在60年代好象也排演过《泪泉》。

你的文章里有很多详细的知识,学习、拜读了,颇有收获。赞一个!

家园 正本清源与吸收借鉴

这个可以做成悬赏贴,由舞蹈内行人士来答

您图示的动作与倒踢紫金冠十分接近,我以为仍属于大跳中上身与手位置的变化,还是要问内行:这个动作在芭蕾中有无专属标准命名,仅此体位手位结合有无特别定义?

在芭蕾中是如何命名红色娘子军中的这个动作,不得而知。

但在中国古典舞体系里,这个动作却是成系列的,成元素化的:有原地站立的倒踢紫金冠,有行进中的前腿踢和旁腿踢紫金冠动作再加原地转身动作成组动作,还有原地起跳的紫金冠跳,有吸撩腿跃紫金冠转(跳跃后加紫金冠后抬腿的旋体动作),更有芭蕾大跳式的倒踢紫金冠动作。在古典舞中紫金冠动作站立行进与跳跃中都可以使用,代表了腰、肩、髋关节的软开度。倒踢紫金冠要求则为肩关节外旋,腰部如反弓状,挺胸出线条,整个躯干如同雕塑曲线,上踢腿关节稍曲,小腿边贴后脑勺,二腿形态非一根棍而是双节棍,让上踢小腿也用上力。个人意见:倒踢紫金冠重在腰,重在上身与腿的叠(打腿),以角度看力度;芭蕾更重跳,重在跳跃中四肢力量摆动到位吧(还是要听专家的不然笑掉人大牙了)。

其次,古典舞与芭蕾还有个区别,芭蕾开绷直,而古典舞拧倾仰,紫金冠动作审美与发力原理都与芭蕾不符,这种折叠身体与四肢位置而非张扬打开,发力在腰而非提升跳弹,强调全身关节柔软配合的训练理念,都带有强烈的中国特征,当然古典舞不是中国古代舞的复现重现,而是在新时代理念下的重构,吸收有芭蕾理念与动作也是必然,但基本公认古典舞还是比较精准地将中国舞区别与其它舞种的特点构画出来了。在紫金冠动作系列里出现了与芭蕾动作舞台效果重叠与近似应可算作殊途同归吧。

倒踢紫金冠芭蕾中是否为创新动作只能听权威的,中国说了怕白说,话语权不在咱这儿;但退一万步即使不计倒踢紫金冠的出处来源,此动作完全受芭蕾类似动作启发,中国古典舞已将紫金冠动作完全融汇贯通入中国舞中,并且元素化,体系化了,可以视作中国舞特征的语汇了。中国芭蕾能否将这个单体动作通用化系列化,发展出它的独特美学来,那时再回首当年话创新才有胆气,有些东西要靠未来背书的。

原以为感兴趣这些事的不会太多,谢谢您的讨论一头栽进去做得深多了,可这坑也算埋下了。说到的泪泉1961年王锡(希)贤编导的作品天津歌舞剧院上演,他也是红色娘子军的编导之一。问题在材料极少,仅提及为王锡贤据长诗编导,也就是说不是按某个版本上演的,而是创编的,考虑到时间点以及提到没有苏联专家指导的因素,中国泪泉的演出母本不太好考据,源流必须正本清源不然很难说。

我能确定的是中国第一部天鹅湖是俄罗斯流派的,因为此为古雪夫亲自指导编排,而他不仅是当年北京舞校苏联专家第一人,本人原为乌兰诺娃舞蹈团的演员,在乌兰诺娃访华演出留下了演出正版后,受周恩来亲自托付,为中国芭蕾学生们量身定做的。古雪夫手中排出了四部大戏--天鹅湖,海侠和吉赛尔,还有部浪漫主义早期作品无益的谨慎;另外两部民族舞大戏也是古雪夫一手指导-宝莲灯与鱼美人。我称中国芭蕾人为乱棍敢打老师傅也是有感而发,总共就几部戏的本钱(三部戏俱为经典大作),中国芭蕾人在刚放单飞再无指导的情况下就敢三级大跳上新题材上新动作创大戏,而且还是没有异性双人舞的大戏,真正有拿把菜刀敢闹革命,扛根竹杆敢打导弹的冲劲,那个时代的人和事全打着时代鲜明烙印--天翻地覆开天辟地。

尽管我们自身对红芭蕾地位还有疑问(其实还是太想确认),但世界对中国芭蕾地位还是有公论的。蒋祖慧红色娘子军的编舞之一,在中芭赴俄演出时与当年留苏时同学相遇,苏联同行认为非常震撼,芭蕾拜俄罗斯为师的子孙满堂,但形成自己国家风格的只有中国,只有中国拥有了自己的作品。积小胜而为大胜,中国芭蕾拥有中国气质确定无疑。

家园 艺术上的吸收、借鉴往往都是潜移默化的,

很难有清晰、绝对的正本清源。

下面这个视频里有玛雅在D.Q.里做的三个“倒踢紫金冠”[2:15 -- 2:25]: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c3OTUyODk2/v.swf[/FLASH]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3OTUyODk2.html

您图示的动作与倒踢紫金冠十分接近,我以为仍属于大跳中上身与手位置的变化,还是要问内行:这个动作在芭蕾中有无专属标准命名,仅此体位手位结合有无特别定义?

玛雅跳的D.Q.不是19世纪的原始版本。上个世纪30-50年代,莫大有一个非常出色的男舞蹈家,不仅会跳,而且会编。在他的鼓动下,莫大为玛雅重新编排了在D.Q.里的舞段,大获成功。很多人惊叫:她能把芭蕾跳成这样!!—— 在此之后,这个芭蕾里的“倒踢紫金冠”动作以玛雅命名,就叫做The Plisetskaya Head-Kick

现在“倒踢紫金冠”已经变成D.Q.里Kitri的招牌动作、标准动作。下图是当代最著名的芭蕾舞蹈家 Natalia Osipova 的“倒踢紫金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