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代发贴】龙眼之毛泽东学苦手研究系列-引言 -- 侧翼

共:💬80 🌺405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带走袁文才就是为了避免他被决议精神处决

太祖在传达决议的时候刻意回避了这段文字,对袁王明显是保护态度。何况袁文才脱队逃回山上王佐并没有隐瞒,向何长工报告了这事情,袁文才也被降职处理,咋成了取死之道?袁王和特委冲突既有他们自己的山头主义,也和井岗山土客家由来已久的矛盾有关,再加上特委那帮子缺乏实际经验的空降书生想树立自己的权威,这些细节是非本地的中央特派员能了解的?朱在清洗袁王之前就已经杀掉了立场中立的宛希先,根本不是什么小白兔。就是你说的这个彭清泉,在行动前曾经当着袁王的面指责袁王是土匪,这怎么可能不激化矛盾?至于红五军,派了一个纵队过去却没有先稳住袁王部队的大多数,也没有明确表示袁王不能杀害,想洗脱伯仁之死可能么?袁王假使真的有异心,怎么会来开会,事发突然时应对的又如此狼狈,连逃路都没选好?袁王的部队和井岗山民众不少有亲朋关系,处理必须慎之又慎。袁王死后不到一个月红五军再来井岗山时候人心就已经完全变了,大批井岗山本地的干部战士离开了红军,这些就是所谓的清洗成果,是滕代远报告里头没有提到的。

通宝推:龙眼,
家园 龙眼兄托我转发的

我刚看完那个河蟹的帖子,感觉潘心源虽然以前和毛泽东有过交集,但后来他留在湖南了,很多事情上其实和湖南省委那边更靠近,而早就有杨开明他们向湖南方面告状,说毛的井岗山根据地其实是毛和土匪合开的买卖,这应该是湖南省委方面很多人的共识,但应该不是毛泽东的认识,因为这样等于就是彻底否定毛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的历史意义了。

另外,如果说“不作死就不会死”,那么那些杀袁王的人,朱、王、龙等人后来都被王明路线给镇压了,这又是谁作的死呢?他们攻击袁王是土匪路线,后来别人攻击他们是AB团,是富农路线,最后的结果都是亲者痛、仇者快。

家园 张国华曾是王佐的部下啊

他说王的好话是很自然的。

家园 井岗山传统的土客家矛盾

外链出处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说到:“这种土客籍的界限,在道理上讲不应引到被剥削的工农阶级内部来,尤其不应引到共产党内部来。然而在事实上,因为多年遗留下来的习惯,这种界限依然存在”。湘赣边界的土客籍矛盾之所以能直接反映到革命斗争的过程当中,成为井冈山根据地建设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与当时中共组织成员的构成及工农革命军的组成有关。

大革命期间,宁冈县和永新县的大多数中共党员为土籍。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土籍居民经济上比较富裕,其子弟比起客籍子弟更容易得到受教育的机会。部分土籍子弟,如龙超清、刘辉霄、谢希安等人在长沙、南昌、吉安等城市学习期间,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参加了共产党组织。他们返回故乡后便宣传革命,扩大中共组织,开展农民运动。但这种扩大方式,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使中共组织的一些活动带上了家族色彩。湘赣边界特委书记杨克敏(又名杨开明,杨开慧堂弟)在提交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是这样描述这一现象的:“边区如强征人夫般地招收党员,往往一个村有一个党支部,支部开会的时候,简直就是在开家族会议,苏维埃的组织也是一样”。1928年2月,中共宁冈县委和县工农兵政府成立之初,以龙超清为书记的县委和以文根宗为主席的工农兵政府,主要负责人几乎都是土籍。

大约自1925年起,袁文才、王佐在绿林中逐步崛起,各自掌握了一支数十条枪的队伍,成为客籍的民众领袖和客籍利益的保护者。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积极团结改造袁文才、王佐。经过改编后的袁文才和王佐所部正式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但这个团的大部分力量是客籍。

也就是说在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土籍人掌握了一定的政治权力;而客籍人则掌握了一定的军事权利。“土籍的党,客籍的枪”的来历即此。虽然在毛泽东引兵井冈山之前,土籍的政治力量与客家的军事力量曾有过一段“蜜月”合作期。如1926年7月,袁文才在龙超清的安排下,在宁冈县起兵策应北伐军,赶走县长,成功地夺取了宁冈县政权。年末,袁文才由龙超清介绍加入了共产党。次年7月,袁文才与王佐率众攻进永新县城,救出了中共永新县委的王怀、刘珍、贺敏学等中共党员、农会干部及革命群众100多人,解放了整个永新县城。但是,随着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不可避免地触动到了各方面的利益。在这些利益调整中,积淀已久的土客籍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

首先是一些共产党员,包括龙超清、刘真、袁文才、王佐在内,说话办事,往往不是站在党的立场,不是从工作的角度出发,不是站在贫苦农民的立场,而是土籍人站在土籍一边,客籍人站在客籍一边,经常出现无谓的争执和纠纷。如宁冈县农民协会捉拿八个在逃的土豪,其中六个是土籍,两个是客籍。这本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对此,土籍出身的党员和群众觉得土籍吃了亏,深感不满。再如,巽峰书院是土籍人最大的学校,但袁文才以该书院是土豪劣绅的大本营为由将其烧毁。

其次红色政权也打上了宗族权益之争的烙印。井冈山斗争时期,共产党先后组织成立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遂川县工农兵政府、宁冈县工农兵政府、永新县工农兵政府、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酃县工农兵政府、莲花县工农兵政府等红色政权。但由于土客籍矛盾的存在,这些红色政权也打上了宗族权益之争的烙印。1928年2月下旬,宁冈县成立工农兵政府,两籍的人都想当首任主席,后经毛泽东推举,由在新城战斗中活捉了反动县长的土籍农民文根宗担任。但三个月后,客籍革命派便提出要“轮流坐庄”。5月,县工农兵政府主席即由在酃县打土豪时抓住退职县长的客籍人甘金皇接任。一个月后,土籍占多数的党的委员会以甘金皇文化低、能力差为由将其撤职。对此,客籍人又有意见,最后在袁文才的强势要求下,客籍人谢桂标继任主席。湘赣边界特委书记杨克敏在提交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写到:“宁冈县委,因为土客籍关系,天天内部在暗斗明争,县委的负责人多半是知识分子,所以扯来扯去,简直闹不清楚,本身既有问题,工作自然可想而见了”。

再次土地分配也成为土客籍矛盾的一个焦点。《杨克敏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中谈到,因土客籍矛盾,宁冈的田已经分了三次,使农民厌其麻烦,而损失苏维埃的威信。第一次以乡为单位,但因为第四区农民不满意(该区居住在山地,为客籍农民的丛聚所),客籍领袖袁文才等出面反对;第二次以区为单位,但农民中(土籍最甚)又瞒田不报,无法查出,所以又没分好;第三次是“八月失败”后,又重新分了一次,但最终还是因为这一矛盾未能分好。

清洗袁王实质上是土家一派借助红五军对客家一派的一次大清洗,整个过程中除了袁王遇害外,客家的骨干几乎被一扫而空。

家园 陈正人否认他去过五军军部

  据陈正人回忆强调,那晚他没有去红五军军部,杀害袁、王那天晚上,他听到打枪后,别人才告诉他这个决定。他当时已不在特委工作,到安福当县委书记。也可能是彭德怀记错了。袁文才、王佐被杀的经过也不完全是彭德怀了解的那样。

                (2001年7月27日王卓超口述)

家园 陈这段话有漏洞

陈这段话有漏洞, 在安福是听不到永新打枪的, 能听见枪声只能说明他人在永新.

在担任安福中心县书记前, 陈的职务是边界特委常委, 安福县也是五军处理完袁王之后打下来的.

家园 杀袁王跟草地分兵怎么能比?

杀袁王跟草地分兵怎么能比? 国际知道他俩是谁呀?

老总对人的看法跟主席有距离这太正常了, 譬如老总眼中的刘安恭和主席眼里的刘安恭那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家园 注意一个细节

彭大将军可以将时间记错,人物(陈正人)也因为一贯把解决袁王和富田事变等量看待、有陈正人参加,似乎更像是两个事件都一样。但,彭大将军不应该会把主要理由记错:他在《自述》里,没有提及袁王和罗克绍的故事!

河蟹能否分析一下为什么?

家园 这不是陈的原话,不能在此挑“漏洞”,时间他和老彭记错都可

能也可以理解,但去没去,他不会记错,因为这事太大了。

家园 对于你的认真,表示钦佩,出处在这里:

《马社香:井冈之子袁文才、王佐后代今安在》“王生茂:由于宛希先的坚持,湘赣特委没有能开除袁文才的党籍,给了他一个党内严重警告。由于这件事,宛希先与特委之间的矛盾加深了。1929年秋,特委以刘真的未婚妻被出卖为借口,怀疑宛希先有嫌疑,私自将他抓起来。宛希先抗议逃跑,被重新抓住,用铁丝穿住他的两脚,被枪杀在押送途中。宛希先死了,袁文才、王佐与特委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特委内部再没有人为袁文才、王佐说话。”

《朱昌偕为何能让彭德怀先后两次中计》“ 1929年冬,原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巡视员宛希先到永新调和、斡旋党内土客籍矛盾。永新县委王怀等人听信坏人造谣,派人围捕宛希先。宛希先得知消息后,连夜逃往宁冈,准备到袁文才处暂避一时,待毛泽东回山后再与永新县委负责人理论,谁知在逃跑途中被抓获。王怀等人用铁丝锥穿脚胫骨对他百般折磨,使其痛楚而死。”

至于蒸死一说,查到的多是刘真的。

张国华当年13岁,当司号小鬼,可能身材还不如现在10岁的孩子高,他的回忆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起不了什么作用。

现在,还是请你谈谈:

1、标语问题是否在任何时空都是死罪?

2、如果你是袁,在宛希先被杀后,如果不是有特殊理由,你会不会和那些杀了宛的开会?

3、所谓“模仿毛体”,是否是阴谋存在的证据?

家园 毛体假信并非信史,谈何评论呢?

第一条没怎么看懂,是不是说写了打倒主席的标语在任何时空都是死罪?俺可以负责任的说不会,主席要是这点气量都没有,能成人民领袖?

第二条,郑善致的回忆里已经说的很清楚,袁认为五军打吉安很可能成功,打开吉安后可以坏枪换好枪,扩大自己队伍实力才去的。袁和宛是否这么铁倒是值得考证,起码何长工的回忆里他一个人就把袁文才脱队的事摆平了,根本没提宛希先的名字,是时任宁冈县委书记的何长工回忆可靠呢还是王佐孙子回忆可靠? 宛希先本人29年5月就被改选出边界特委常委,担任茶陵特别区委书记,杀宛希先的正式罪名也是各县游击队会攻永新,宛带领的茶陵游击队因故未能赶到造成其他部队损失。

宛被杀的主要原因一是“八月失败”后的洗党运动中表现过左错杀同志,甚至有“暴君”之名,连主席在三十一团的另一员大将张子清都看不下去出面批评他,第二是冤杀了刘真的妻子永新妇女部长龙家衡,激起了永新县委众人的愤怒。

第三条,俺在这个楼里的回帖就说了,伪造毛假信诱骗袁王到永新杀之只是一说并非信史,谈何评论呢?

当年军事强国论坛上马甲大战彭派时,留下过一个悬念就是杀袁王前,主席是否知道雩田会议要坚决解决袁王的决定,这个恐怕比毛体假信更令人遐想吧?

家园 彭在自述里有一句话

彭在自述里还有一句话,“我要是从袁王所部拿回一杆枪,甘愿偿命赔罪。此事还有陈正人活着可以调查”

彭自述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咱们都清楚,彭没点底气是不会这么说的,当然俺不敢确定陈是否有101在庐山澄清会理会议写信的勇气。

家园 陈伯钧当过袁的部下,他又是怎么评价袁的呢?
家园 朱昌偕是手工业工人不是书生

朱昌偕是手工业工人不是书生,宁冈永新那帮人是书生却不是空降。

朱杀宛不是小白兔,宛就是小白兔了?在宁冈永新搞洗党的核心人物,错杀自己同志。

杀了人家的人,人心当然会有损失,黄陂大打AB团后还不一样

家园 我的意思没有表达清楚

我的疑问是,在毛上井冈山之前,就已经定义袁王是土匪了.而袁这个时候,明明是货真价实的共产党员,而且是这个武装的领导人之一----就是说,共产党员领导的队伍,在其它共产党员眼里是土匪.

但是,到陕北之前,红军上上下下,没有人把刘志丹他们看成土匪.

刘志丹和袁王的区别在哪里?

区别不可能在于杀人放火(那是蒋介石对匪的定义),各路武装都是打土豪的.

袁比起刘志丹,肯定是多做了什么事情,或者是少做了什么事情,才被党当作土匪来对待的----到底是什么事情?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