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新中国粮食生产(1949-2013) -- 老老狐狸

共:💬316 🌺3471 🌵3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家园 年末库存意义不大。

如果能找到初夏的库存,就是刚收小麦的时候的库存,这才能算真正的战略储备量。

家园 大包干解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无疑的。

但粮食的增产主要还是靠技术进步。

我们插队时就看到农民参加集体劳动的积极性远低于在自留地干活,集体地的单产也低于自留地。

  大包干的好处我认为有二:

  一是收了庄稼是收到农民自己家里,队里想超售和干部多吃多占就不那么容易。

  二是集体时工分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不管地里需不需要也得找个活干,否则就没收入,这就造成效率低下。当时如果农民出去打工,不光队里的工分没了,还得向队里交口粮钱,这就降低了打工的动力。包干后农闲时就不需要下地,出去打工地里的收成还是自己的。

  至于产量,积极性的作用不那么明显。

家园 布莱恩帕尔默:中国为何不再有饥荒?

布莱恩帕尔默:中国为何不再有饥荒?对两千年饥荒结束的两种解释:

外链出处

家园 到了还是集体经济的文革后期,中国粮食已经相对宽松了。

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街面上已经能见到很多拿工业品换粮票的,说明已经有相当多的家庭粮票吃不完。

  另一个例子是:在南京的粮站有两种米供应,籼米和粳米,前者口感不好价格便宜(一毛一分多一斤),但出饭量多;后者口感好较贵(一毛四分九)出饭量少。在七十年代以前南京家庭因粮不够多爱买籼米,所以粮站对籼米限量(规定每人每月可买的数量,远低于粮食定量)粳米不限(只要有粮票随便买),大约在七三年前后就反过来了,对粳米限量。

家园 另一个问题是八十年代牲畜的品种也得到改良。

单位出肉耗粮比以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肉食的增长大于所耗饲料的增长。

家园 这大概是因为现有的杂交稻是籼稻型。

是作为早稻种的,多季稻地区的中稻和晚稻都是粳稻,而且粳稻产量往往高于早稻。

所以在双季稻区,它的一亩只占一半或不到点,三季稻区一亩只占三分之一了。

家园 会议论文这种毛病多如牛毛。

反正不需要审稿,大家也都知道是为骗职称用的,念一遍给个论文证明就了事了,没人会追究。

  我也有幸看过一篇会议论文,上面根据广西一地区解放初到八十年代一种恶性传染病的上报数,论证这个地区的这种病越来越多。

家园 我的看法。

不进口一粒粮食,全靠自己,总归比六0年要好得多,保证七十年代的消费水平应该没问题。

  不过那样的话可能还要靠发粮票来保证不会有部分人饿死,不会粮价飞涨。

家园 在大力推广中

三大主粮机械化就差水稻了,而水稻主要就差在插秧上,插秧机械化需要工厂化育秧,中国小农多推广难。。。

玉米机械化也遇到过类似问题,国外的收割机要求垄宽一定,在国外这不是个事,人家大农场的机器都是配套的,在中国小农多垄宽变化大就不行了,结果玉米机械化收割一直推广不开,直到一位农民发明了可以变垄宽的玉米收割机,直接拿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同获奖的有听起来就高大上的转基因抗虫棉,可见这个发明的意义。

比较可悲的是,搞农机的不接地气,众多农机的发明要靠农民自己研究。。。

通宝推:老老狐狸,桥上,
家园 不接地气也能拿到funding,这事很稀罕

做science的不接地气也就罢了,工科的经费是怎么分的?纯靠paper?

家园 现在的水稻不要插秧了

至少我江苏老家的水稻不用插秧了,直接撒种子入田。

家园 有这事?你是不是把抛秧和直播搞混了。

最古老的水稻种植就是直播,在汉代以后就被育秧——移栽(插秧)方式取代了。水稻直播产量、质量都低,田间管理难度大。

家园 不是抛秧,直接撒

但种子是处理过的。

家园 我觉得直播推广够呛

水稻直播虽然省了移栽的人力和时间,但直播的秧苗成活率不行,苗也不如在秧田里培育的壮,而且直播杂草也难以控制,得撒多少除草剂呀。现在育秧可以工厂化,插秧可以用机器,又好又快,规模上去了,还省钱。

返祖到直播,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前途。

家园 国际市场上那点粮食全卖给中国,够塞牙缝么?

人吃的和畜生吃的要分开,然后你再看看差了多少个零……至于春秋时期的那些故事我就不说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