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新中国粮食生产(1949-2013) -- 老老狐狸

共:💬316 🌺3471 🌵3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家园 俺估计直接山寨国外产品去了

国外的农机中原的小农们用不了,但在农垦系统用得多

家园 哈,CCTV10的我爱发明节目,展示过多少农民发明的机械

都挺棒的,中国农民的水平和干劲让人钦佩

家园 现在的院士都是酒囊饭袋之辈了

八十岁以上的院士,叫资深院士,没有投票权。低于八十的才有。这帮人决定谁是。往往和权力还有金钱结合。老袁要不是有总理和386的关照,估计工程院都不会给他的。

其实老袁不需要那个了。院士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是已经发虚了。现在也是。

家园 对粮食储备的一个个人理解

最传统的储备当然是储在国家粮库中,但毕竟不能储太多,一来粮库有限储备成本也不低;二来粮食不能储太久,总得把陈粮拉出来卖了换新粮储上,但陈粮肯定不那么好吃,因此价格也低些,于是又是一笔成本。

我个人认为,非传统的储备,一是平时大家对粮食的浪费,二是现在许多农村的抛荒。

什么?浪费粮食也是储备?是呀,比方说假设中国人不浪费的话,人均每年350公斤足足够,但因为浪费,就得要400公斤甚至425公斤,这样粮食生产加进口、储备与流通渠道等等的整个供应系统,就都得按人均400甚至425公斤设置,因此整个系统就有约15-20%的裕量(相对完全不浪费而言)。一旦出现粮食减产10%,那么通过价格、观念甚至惩罚手段,使人们减少一半的浪费,轻松抵消减产的10%。

许多人包括河里不少河友对现在不少农村的抛荒现象非常担忧。我在四川老家农村也与老辈农民聊过,他们也说,现在农村几乎没有年轻人种田,而且现在种田是"懒人田",不耕田(免耕),不插秧(抛秧),产量肯定不咋样。(去年,这位刚享福不久的老人离世了:()。但大家想想,一旦国家出现粮食大面积减产,同样通过价格、观念甚至惩罚手段,使抛荒的不再荒了,"懒人田"不再懒了,我相信产量很快增加10%完全可能。更别说瓜菜代,70年代儿时我就和父母在房前屋后种过不少冬瓜南瓜各样蔬菜,吃菜完全不买。海陆空都养过,特别是兔子,刚抱回来两只的时候觉得太乖了天天找最好的奶浆草宠着它们,半年后一窝12个,又两个月后又12个(刚查到,兔子的繁殖周期44-48天)。。。而且兔子乱伦,分不清老兔子小兔子,半年又是Nx12个。。。。。。非常恐怖!!!送人都送不出去,拔草更拔不过来。兔子肉现在都不爱吃。

个人以为,就中国现在这样状况,某年粮食减产10%一点没问题,大概影响也就是粮食价格涨10%左右(具体涨多少,估计楼主这样的弄个博士课题,编个计算模型到大型计算机上跑一跑可能算的出来。)就算某年中国粮食减产20%,我相信中国不会出现饿死人现象。

另外,前些年就有中国大型粮企以及中国农民到海外种粮,比如非洲"保定村"什么的。楼主能否调研介绍一下中国海外种粮的情况?我相信这也算一种储备。

简而言之,现在的粮食储备不应该是简单传统的概念,而应当是广义的储备思路。

通宝推:老老狐狸,
家园 这种以发文章为宗旨的评价体系真是变态。而且还要在人鬼子的

期刊发的文章才算数。没见过有这么自恨自卑的做法。这倒好,鼓励大家净做些能发文章的所谓热点研究,竟他妈烧钱,屁用没有。实用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东西反倒排不上位。

我上学时,文章能发到 化学学报,有机化学都很高兴。这些期刊上真有不少不错的文章。现在好,能拿出手的,都尽量发国外期刊。把自己的期刊活活弄死了。然后那钱买人家的期刊,自己的文章回来读。还有比这个更变态的有木有?

家园 做学问就是要“书呆子”,“能力”高的人做不了。
家园 能否估计一下,他们是根据什么判断呢?

有哪些要素需要四五年,八年来恢复?是否土地或水利设施或其他生产资料有破坏?

这方面完全小白,望科普

家园 没办法估计。高层领导中,除了毛泽东,其他人在58-61

期间,公开的文献太少。

家园 我觉得把浪费控制住,别吃太多肉就没问题

还健康

家园 《人民日报》:小谷子做出大产业

“张杂谷”是张家口市农科院赵治海团队培育的杂交谷子系列新品种。

谷子古称“稷”,被誉为“五谷之首”,在上世纪50年代曾与玉米平分天下,种植面积一度达1.5亿亩左右。到了70年代,产量低的谷子逐渐让位于新培育的高产杂交玉米,种植面积锐减到现在的2000万亩左右。

经过30多年的不懈探索,赵治海团队终于培育出高产、抗旱、优质的“张杂谷”,平均亩产400公斤以上,几乎是常规品种产量的两倍;其中“张杂谷5号”更是创造了亩产811.9公斤的世界之最,填补了世界谷子育种史上的空白,成为继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之后粮食大幅增产的又一重大突破,赵治海研究员也因此赢得了“杂交谷子之父”的美誉。

同时,他们还解决了谷子的制种难题,实现了由亩产五六十斤到两三百斤的飞跃,一亩地制出的种子可以种两三百亩。

截至2013年,“张杂谷”在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1个省区累计推广种植800多万亩。

       

  延伸阅读  杂交谷子推广潜力大

  杂交谷子解决了传统谷子产量低问题后,平均亩产能达到400公斤,抗旱、节水的特性,使其在长城沿线年降水量400毫米地区,依靠自然降水产量也有保障。

  赵治海说,谷子有较均衡的营养。据2012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研究,谷子的营养均衡系数为0.735,玉米为1.233,水稻高达1.619,而数字越小说明营养越均衡。

  他认为,初步调查,在我国北方旱地至少有1亿亩耕地适宜种植杂交谷子,而当前常规谷子种植面积为2000万亩左右,杂交谷子种植面积仅为200万亩。在降水量低的旱地和农村撂荒地,杂交谷子有巨大的推广潜力。

  但杂交谷子种植200万亩后,遇到了推广的瓶颈。

  张家口农科院院长张进京表示,目前市场上对谷子的相对固定,杂交谷子的增产冲击了原本相对稳定的谷子价格。杂交谷子种多了,市场价格下滑很快,农民收益下降,来年种植面积就将减少。

  据了解,谷子市场年际间价格每斤在0.9元到1.8元之间,这一波动限制了杂交谷子的种植面积。

  张进京认为,要突破这一瓶颈,需要引导大众消费,鼓励谷子工业转化和饲料利用。他说,谷子是提高饲料质量的配料。农科院曾让一家养猪场用谷子代替30%的玉米做饲料试验,饲喂后猪毛色光亮、好动、肉质口感好。试验结果显示,谷子是很好的喂养饲料。

  他建议,要保证市场平稳和农民收益,国家应将谷子列入粮食储备,实行补贴收购。

  赵治海则希望,国家加大对谷子研发支持,成立国家杂交谷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研发队伍建设,保持杂交谷子研发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他透露,日前研究又有新进展,杂交谷子有望亩产达900公斤。

通宝推:黄河清,侧翼,天涯无,
家园 张杂谷

张杂谷是张家口市农科院从1969年开始选育的新品种,从1#到6#共有6个品种,具有根系发达、抗旱性强、适应性广、节水耐瘠、优质高产等特点。

2008、2009年,“张杂谷”在埃塞俄比亚试种成功,亩产达到300公斤,比当地主要作物苔麸、手指谷产量高1倍以上。200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专程到张家口考察,评估后认为在当今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紧缺、干旱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杂交谷子对世界粮食安全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粮农组织将在全球推广“张杂谷”,目前,已经把塞内加尔、贝宁等9个非洲国家列为推广试点。

张杂谷是张家口农科院两代人四十多年接力研究奉献奋斗的结果。萌动于文革前,启动于文革中,经历了一代主持人崔文生的奠基成熟期、二代主持人赵治海的接力成果期。

1962年全国著名谷子专家李东辉调往省农科院时,他把张杂谷的科研重任压在了崔文生的肩上。作为全区主要作物品种的谷子,当时产量徘徊在亩产100公斤左右。

1969年,崔文生担任谷子杂种优势利用课题主持人,正式开始张杂谷的研究工作和四十多年的沙岭子与海南岛间艰辛的南繁北育。

1973年崔文生培育出国内外第一个谷子高度雄性两系不育系 “蒜系28”及其两系杂交种“蒜系28×张农10号”。

1978年,崔文生育成的国内外第一个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蒜系28”及其两系杂交种“蒜系28×张农10号”,“蒜系28×张农10”亩产达500多公斤。

1978年3月,崔文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

1983年崔文生开始着手建立谷子"动态基因库"培育谷子综合种的研究工作。

1986年河北省谷子研究所成立。

1987年,崔文生在自己选育的杂交组合F5代群中首次发现一不育穗。1989年,育成谷子光敏雄性不育源“292”、1995年育成谷子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821”。

1994年,崔文生到退休年龄,赵治海成为杂交谷子课题二代主持人。

2000年,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谷子光温敏两系杂交种“张杂谷1号”,其后,2、3、4、5、6#……先后问世。

2003年,张杂谷当年示范面积5万亩,平均亩产394公斤,亩增产粮食150公斤,增产谷草150公斤。

2005年示范推广18万亩,平均亩产403公斤,亩增产204公斤,最高亩产510公斤。

2006年示范推广25万亩,平均亩产400公斤,亩增产189公斤,最高亩产650公斤。

2007年“张杂谷”示范推广40万亩,平均亩产400公斤,亩增产211公斤,最高亩产810公斤,创世界谷子最高记录。

通宝推:胡一刀,
家园 赵治海:把张杂谷“活”储到牛羊嘴边

“张杂谷产量高、抗旱性好,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在于没有一条很好的销路。”赵治海建议:“要想将张杂谷发展起来,还是应该将它暂时转用为饲草,其实就是一种活储存方式,等到粮食紧缺的时候,再当作人口粮,这既能为张杂谷的发展找到一条出路,也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现在我国的粮食生产75%来自主产区,粮食主产区承受着持续发展的压力,而非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潜力远未得到发挥。”赵治海说,现阶段的粮食增产一方面依靠新品种、新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依赖大量水资源、化肥和农药等。后者为粮食生产和生态安全带来隐患,现在急需找到一个既能增加粮食产量又利于生态安全的突破口。“在广大的北方干旱地区,光、温条件充足,缺水是造成粮食低产的主要因素。大力推广旱作品种与技术,依靠自然降水就可以实现高产稳产。”赵治海说,“过去由于谷子产量低不再被鼓励种植,而现在张杂谷大田生产一般亩产400公斤至600公斤,比常规谷子增产30%以上,最高亩产810公斤,创造了世界谷子单产的最高纪录。”

赵治海举例,以张家口赤城县雕鹗镇康庄村而言,2013年旱地种植“张杂谷3号”,最高亩产550公斤,平均亩产450公斤,旱地玉米亩产400公斤至450公斤,常规谷子亩产250公斤,杂交谷子比玉米增收一倍;2013年,张家口市对口支援新疆和硕县,首次在戈壁滩种出张杂谷,300亩地,平均亩产400多公斤。“张杂谷高产,同时具有节水、省工、优质等特点,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2013年4月份,赵治海应邀到宁夏盐池县青山乡青山行政村尖角洼自然村牧民侯树银家中,帮他解决谷子不出苗的问题,偶然得知侯树银用“张杂谷6号”谷子秸秆喂羊效果很好,成年羊喂杂交谷子秸秆冬天不掉膘,羊毛色好———白且有光泽;谷子穗打成草粉喂小羊,小羊成活率高免疫力强。

赵治海说,由于盐池县地处300毫米降雨以下农牧交错带上,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加上当地风大,饲草短缺,牧民一般种植玉米秸秆作为饲草,但是不理想。4年前,侯树银开始试种了3亩杂交谷子,产了近2000斤谷子,2000多斤草,远高于玉米。当时谷子多了自己吃不了,就将谷子秸秆和谷穗喂羊,效果很好。

“张杂谷营养丰富且均衡,谷草的蛋白质含量高,据国外研究,谷草新鲜茎叶和干草粗蛋白含量可达16%-17%,我国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作物所测定的抽穗期谷草品种的粗蛋白含量达15.78%,远高于其他禾本科牧草。”说到这里,赵治海从手提包中拿出了几份农业部饲料效价与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经过检测,一般成熟的谷子秸秆蛋白质含量3%-4%,而张杂谷含量高达6.7%;如果在抽穗期就收获,张杂谷谷苗蛋白质含量可达15.86%,是一种优质饲草。”“何不先把张杂谷‘活’储起来?”从宁夏回来以后,赵治海就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既然张杂谷难以被人广为食用,粮食部门又不收购,农民种多了难以出售,何不把张杂谷作为羊牛的饲草,人吃不了给羊牛吃,人需要时先供人吃,相当于把粮食储存在羊和牛的嘴边。”赵治海表示,既然张杂谷的营养价值很高,有抗病的作用,牲畜吃了之后,少生病少打抗生素,更能卖到好价钱。比如一斤普通羊肉卖30元,像这种吃张杂谷而生产的优质羊肉就可以卖得贵一些。“这样一来,农民的收入就会增加,既能提高他们种植张杂谷的积极性,也能扩大张杂谷的种植面积。”

家园 谷子就是小米嘛,有机小米卖得很贵啊

亩产800多公斤,确实很惊人。

我小时候家里种过。比小麦棉花省人力,收割的时候拿镰刀割掉上面的穗子。

小时候家乡还种麻,供应附近国营农场的麻纺厂。种高粱,供应附近的高粱酒厂。后来厂子都塌火了,也就没种了。

家园 这还真得国家长时间系统的支持,

也要研究者一代一代的坚持。

家园 洋人习惯种苜蓿作为牛羊饲料;如果改种张杂谷,可能会更好!

可以试试出口"张杂谷"种子给外国牧民。不过,还是非洲人的口粮更重要一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