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特斯拉究竟是在做什么? -- 大山猫

共:💬278 🌺1330 🌵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产出比实在太低了

年生产液体烃类产品700多万吨(萨索尔堡32万吨/年、塞库达675万吨/年),其中合成油品500万吨,每年耗煤4950万吨。

投入/产出比只有8:1到10:1。 按骨狗的说法, 油和煤的热值比率约为2:1左右, 这样算热效益的浪费几乎是80%啊!

家园 给装B的傻冒需要好东西吗?

很多东西,不是做不出,而是没必要,你让我去中国作超过意大利一流的咖啡机,我做得出来,但不会比意大利原产便宜,没有那个批量。批量上来,最多便宜20%,因为必要的机械加工,处理,材质都没法省钱。

如何同原价1/20的永康货竞争?iPhone一样的,便宜的安卓机和iPhone用料等等上,肯定有差距。

永康货可以用皮鞋洗衣粉冲出卖相不错,口味垃圾的咖啡,你的顾客都没喝过,装B用的,你做好机器?找死。

技术不是问题,市场才是问题。

做菜做得好就能开大馆子?呵呵

家园 其实那些名牌的技术都是大路货。

但是一旦你的质量和名牌一样了,但你的成本就比名牌高多了。

其实名牌靠的不是质量而是成本。

东西都是人做的,没啥难的。

难就难在没品牌就没市场,没市场就没规模。

规模上不去成本就降不下来。质量一样还比名牌贵,谁买呀。

除非你有革命性技术能显著降低成本。

不然人家稍微降点价,打打价格战。

人家从吃肉变成喝汤,你就从喝汤变成死翘翘了。

其实树立品牌形象的过程就是保证质量,

自己饿不死干熬,熬到市场认可才能吃上肉。

以上都是理性的消费市场,国内的非理性市场就是拼知名度,拼广告。

只要知名度上去了,质量无所谓,反正是非理性市场,消费者没几个能分辨出质量。

家园 技术在进步呀

南非那套装置技术比较落后了。据说兖州的煤制油可以做到3:1。

家园 中国有煤的地方缺水啊

中国当家才知柴米贵啊,能海水入疆就好了!

家园 海水的事情太不靠谱

单就煤变油的化学合成过程,用不了多少水。主要工艺中用水清洗、传热等,这些水都是可以回收的,但是成本有点高。

家园 美国都不至于用煤制油

可以开采油页岩,美国在犹他州东部科罗拉多西部的Green River的无人区里有世界最大的油页岩矿,估计够美国用一百年的。

化学上碳氢化合物都可以制油,含氢量越高制油越容易,含氢量加拿大的油砂>油页岩>煤。

从经济角度考虑只能等油砂和油页岩都用光了才会用煤制油。

家园 (完) 做什么?

本猫写这个帖子,部分启示是来自乔帮主的一次访谈 - Steve Jobs the lost interview。这部片子,在YouTube上就有。

乔帮主在这部片子里提出了两种运营方式,一个是产品为中心,另外一种是流程为中心。

在西西河混的人都知道流程是什么,忙总说过很多次了。问题是,什么是产品?

很多人会把产品理解成技术,然后大谈什么工程师的公司 vs 销售员的公司 vs 马屁精的公司。在本猫看来,这是非常愚蠢的。

首先,技术只是一个泛指。现代科技分成很多专业,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如果把技术等同于产品,那到底那一个专业才是?比如说英特尔,大规模制造是它最重要的优势,但没有哪个人会说让制程开发人员掌舵它的问题就全消失了吧。很多技术人员眼里的工程师的公司,只不过是他们发泄对管理层的不满的一种方式。

最关键的是,乔帮主本身也不是搞技术的,那是他同伙沃兹的活,乔帮主只是懂技术而已。懂技术其实很简单,任何一个人接受两三年理科培训,能听懂一些名词,就可以宣称懂技术了。其实,这也是老乔的经历。

本猫理解的产品,是懂技术的人加上很奇怪的想法。

硅谷为什么成功?全世界为什么只有一个硅谷?在本猫的印象里,中国从80年代初就谈硅谷,而中国绝不是第一个对硅谷模式产生兴趣的国家,但几十年过去了,只有美国有硅谷。其它国家,怎么照虎画,也只能画出个猫来。直接后果是,全世界这几十年最成功的公司,几乎都来自美国。而欧洲日本,虽然也号称技术先进,但基本上没什么硬货能拿得出手。好多人都很困惑,最后居然归结于硅谷融资方便。

按照本猫的看法,什么融资方便,破产重来简单,都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硅谷聚居了世界上最多思维奇特而懂技术的人。本猫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本猫在读博的时候,每天接触的,都是这些思维奇特的人。思维奇特很简单,当你每天怎么想着在一流期刊上发文章的时候,不思维奇特就活不下来。而这些人毕业以后多半都去了硅谷,而美国一流名校的训练,又让他们有实践能力和忽悠的本事。实际能力自不必提,没有这个在工程科系根本不能博士毕业。至于忽悠能力,你想,天天在文章里体现自己想法的伟大,忽悠那些久经忽悠考验的评审,这忽悠能力能不强吗?

有了奇怪的想法,加上第一流的实践和忽悠能力,这样才能让什么融资破产法什么的开始发挥效用。本猫同时怀疑,加州泛滥的大麻可能也起了一定作用。

无独有偶,美国西部有硅谷,东部则有华尔街。这几年关于华尔街出的书很多,本猫看过发现,里面所有的奇思都来自美国,这说明,华尔街是世界上唯一的金融中心。什么香港伦敦法兰克福东京,通通是二三流的货色。

回到产品和流程之争,本猫认为,既然懂技术的人加上奇思怪想就是产品,那一切其它的都是流程,包括那些不得志的技术人员,融资,忽悠,公关,安保......

这不是说流程不重要,忙总说的一个例子,郑百,就是以一个初中生有几个划时代的想法为基础。而忙总最后也说了,最后它死于流程。一般人说的执行力,在本猫看来,就是流程的一部分。乔布斯一生想法多了,但他开苹果第一件事是什么?找了一个管理人员,虽然这个家伙马上就退出了。苹果上市后,他还是从百事可乐挖来一个CEO。等他经历了Next的失败后(至少说,不那么成功),回到苹果还是找了大厨,而大厨的专长,则是典型的流程。但流程不是产品,没有初中生的狂想,就根本没有郑百,也就没有忙总发言的机会。

特斯拉昨天开放了所有专利,部分印证了本猫前面说的,技术并非特斯拉最关键的部分。技术对于马斯克来说,只不过是流程的一部分。电动车,也不过是流程,就像谷歌的搜索一样。他心里所想的产品,在本猫看来,所图甚大。今后十年内,大家会不断问:

特斯拉到底是做什么的?

或者说,特斯拉的产品是什么?

通宝推:乐趣到此,huky,qiuqiu,forger,秦桑,原手,明心灵竹,
家园 Telsa和微软完全不对头呀

微软的垄断在于建立一套生态体系,无数软件在Windows上开发使用,Office又有独立一套文档体系。要打倒微软的话,就要推翻整个生态系统,重建一套。

Iphone和Android正在努力营造自己的生态体系,也已经取得巨大成功,所以微软害怕了。

反观Telsa,根本就没有生态体系么,就他自己在奋斗而已。

大家的关注点是没错的,电池是电动车的灵魂,一旦电池取得突破,前面任何厂商的拼拼凑凑的东西都会被新电池技术打翻在地。

家园 我只是举例反驳他的石油涨几十倍的说法

地球还有足够的能源供应人类几百年,等待核聚变的诞生。

不过我倒是觉得煤变油更容易清洁(如果工厂想清洁生产的话)。煤直接挖出来,然后经过化工厂处理变成柴油或其他的。主要工作都是在化工厂完成,其排放的污染物更容易收集和处理。

而页岩油是把各种溶剂打入地下,挤出页岩油。污染物一旦进入地下,就只能等待地层的自然降解了,人工处理难度就非常大了。

家园 问题是电池技术根本就不会出现你说的那种突破

现在成熟的产品能干什么,大家都很清楚。

实验室的产品,就算现在有突破,要想大规模生产,也是十年以后的事了。设计一种车就要五六年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没有人会赌在一个刚出现几年的技术上。特斯拉搞锂电池车可能是第一批,但锂电池本身可几十年历史了,大家非常清楚其特性。

至于微软的生态,你要看和谁比了。

最初的计算机,是完全封闭的,从硬件到软件。

后来出现了所谓open system,代表就是Unix。也就是说硬件封闭,软件半放开。

再后来就是cots,硬件软件都半开放。这个也就是90年代以后的事。90年代以前,PC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生意。

再后来就是开源。开源的好处不是免费,而是建立生态系统快。这个一般人也就是知道Linux,但现在大家手机里的ARM,实质上是开源的。任何人都可以搞个ARM芯回来自己改,授权费用非常低。也就是说,硬件软件全开放。

微软和英特尔的问题,其实就在于它们还是用10年前的半开放来适应现在全开放的市场。这样是可以继续吃垄断系统的饭,但所有新市场都和它们绝缘。它们现在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英特尔开始授权,微软也开始免费,但本猫认为这可能还是远远不够。

至于特斯拉,人家本来就是将硅谷人第一流的经营方法引入汽车这个夕阳产业。昨天特斯拉刚开源了自己所有的专利,你还以为人家是单打独斗,根本就是没有搞清楚情况。

家园 这是要有多脑补才能得出这样的观点

原因不过是英特尔太容易被取代了。

楼主你对英特尔评价太低了。不说别的,就现在,你看让英特尔停下来两年,看AMD、三星什么的能不能取代他。

我们不能把这几年(尤其是苹果发威的这几年)IT的乱象看成是普遍规律,或者是未来的什么拐点。苹果这几年的成绩过于炫目,让人忽略了它成功的几个不可复制性:

一是IT业的整体下滑,而这首先是由于西方这一轮的经济衰退,另外就是PC业的疲软。而这又有几个原因:1,由Wintel联盟主宰的那些年,依据摩尔定律发展出的PC软硬件,本来就存在着“性能过剩”。“性能过剩”的另一面就是PC的某些环节存在性能瓶颈,这个稍后再说。2,PC业整体的价值定位和意义发生了迁移。这个不太好理解,用比尔盖茨的话说,将来每个人桌上都会放着一台电脑。也就是说,PC的功能在于使外部世界信息化,信息桌面化。而桌面化的核心实际是“数据私有化”,即作为信息载体的数据是可以传递、贮存、加工、处理的,PC把数据变成了个人资产。而这些年移动终端的崛起,实际是在PC的中间地带(即“工作”和“生活”之间)辟出了一个空白之地,让数据私有化的过程无处不在,它把所有空余时间全部利用起来,甚至喧宾夺主,抢占了PC的主导地位。但时至今日,离开了PC我们大部分的事情还是做不了的。那么接下来的趋势就是两个,一是把PC的功能逐步迁移到移动终端上,我估计这个工作这些年就会逐步实现。二是PC变成在线工作站,依托云服务,变成某种“信息共产主义”,即楼主鼓吹的“开放”。

而苹果在这里面抓住了什么呢?一是将IT与时尚深度结合起来。本来大家对于PC业的传统印象就是一群低情商的硅谷理工男(我曾称之为“西海岸屌丝”)弄出来自娱的玩具,不过一不小心赶上了信息化的浪潮成为朝阳产业。而乔布斯十几岁就知道自己的专长在“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只是在第一轮被盖茨给阻击了。不过他的高情商和苹果若干年的技术积累终于在IT的新一次变革浪潮中抓住了机遇,成为No.1。

二是苹果营造了一个全新的行业生态,这个生态类似于软件业的阿里巴巴或淘宝。苹果的APPstore介于B2C和C2C之间,而它坐在中间收租金。

但无论苹果还是微软、Intel,他们都没有解决一个问题,即数据的价值增值。我们知道,信息只有私有化才有价值,但只有公开才有使用价值。如果想使用数据来创造价值的话,那么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握有大量的原生数据(或者说信息源)。二是对信息进行处理改造提取其中的价值再提供给用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微软、Intel都是第二类供应商,他们并不拥有信息,他们卖的只是“算法”。而谷歌才是第一类的厂商,即既拥有信息的源头,又通过对大量数据的过滤分析(无论公开还是私有)得出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谷歌为什么要推云计算,说白了是通过信息的整合来推进IT业的整合,进而完成整个工业体系的整合。而微软和Intel就变成了体系中的某一个环节,这样看来,谷歌才是所谋者大。

所以我对楼主盛赞特斯拉很不解,依楼主看来,特斯拉是走了汽车业的苹果模式所以才成功的。可在我看来楼主一没说清苹果的成功之处到底在哪,其次,安卓和苹果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楼主拿微软和英特尔说事说他们落后于时代了,能证明什么呢?

通宝推:我爱牛肉面,明心灵竹,
家园 AMD取代Intel没问题

今天intel关门了,AMD统一PC市场不是问题。

移动市场本来也没Intel什么事。

苹果成功里时尚不是主要原因,甚至连原因都不算。能够把wintel那些年发展出来但没用去做正事的“过剩”计算能力,转化为对用户的易用性,这是苹果改变个人电子设备的关键。

苹果对易用性一直情有独钟,但是也要等到计算能力“过剩”到一定水平,在用户对wintel怨声载道的时候,才有了一统江湖的机会。

不要小看易用性,wintel到现在仍然在挣扎之中,谷歌安卓三星也在不断更换操作系统升级换代,但对苹果产品的易用性标杆地位,仍然可望不可及。一个简单的例子,在ebay上看看旧的苹果产品的价格下降程度与安卓产品的价格下降程度。

Pc的被取代就是几年的光景。一些必须在PC上做的事,现在已经很大程度被上网本实现了,真正离不开PC的是Game,影音编辑,写程序等高端用户,而这些使用苹果电脑的也是多数,尤其后两者。

特斯拉的路子与谷歌不同,但是如楼主所说,的确很像苹果,或者说现在做产品不学习苹果的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特斯拉也比较专注用户体验,产品设计从生产到销售自己直接管,这些都与传统底特律汽车业的做法大相径庭,而更容易得到学习了苹果的印象。

苹果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其实不在于某个科技的突破,简单的说就是乔教主以及他的那一套对产品从生产,设计到市场的独特理念,甚至包括苹果推出新产品之前的变态保密做法。

这套做法外人都看到一些,但是并没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剖析,更重要的是既没有被拿到哈佛当教例,也没有被多数行业中人所认可。只是在苹果被消费者推崇的数年之后才逐步的开始对苹果的点点滴滴出现了比较认真对待的人。

其实类似的经历每次工业界出现革命性改变时都出现过,盖茨的经历在二十年前也非常类似,从不被理解的异类到业界的大众仇人,到今天一句顶一万句。今天所有人们对苹果质疑好奇的话,二十年在微软身上我们都听到过。 如果乔不死没有死,我们也会看到历史总是在可耻的重复着。

家园 本猫看你才需要脑补

对于用户来说,现在使用AMD对于绝大部分应用来说没有任何问题。

就是使用ARM,问题也不是特别大。

这一点,早在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业界就非常清楚了。所谓killer Micro,就是英特尔们取代IBM们的过程。那次革命的意义,就是粘性最强的企业应用都可以转换平台。事实上,这不是转换平台,而是计算的普及造成新应用的出现。而新应用的数量在数量级上超过旧应用,造成旧平台的基础被动摇。

旧平台的问题在哪里呢?它们达不到新应用需要的价格和灵活度,所以被淘汰。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亚马逊。亚马逊有一个非常长远的战略。从云计算到kindle到kindle平板到电话到prime,你说是开源软件和ARM能干呢,还是选择微软和英特尔呢?

要知道,英特尔的总裁在几年前自己不能让手下接受开发低价芯片的概念。而他也公开说了,wintel之所以错失移动市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微软拒绝合作。英特尔最后自己跑去和诺基亚合作开发操作系统。

家园 西西河有些人的科技史大概是从新浪网学的

其实就是新浪新闻,他们也绝对看不懂。

当美国防长说历史垃圾筒的时候,这不是酸葡萄,而是新冷战。

当英特尔总裁说自己即不能说服手下,也不能说服微软,而乔布斯不能说服自己的时候,这不是英特尔微软能不能被取代的问题,而是新时代的开始。

现在移动计算的主流,不管是iOS还是安卓还是它们用的芯片,都基本是基于不同的开源方式,这是历史的偶然吗?

如果英特尔不能说服微软,而乔布斯不能说服英特尔,那微软离市场前沿到底有多远?取代不取代,这还是一个问题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