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教育探索】一个数据的困惑 -- 夕曦

共:💬115 🌺327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中国银行业为什么效率低下还不慌不忙

就是因为有各种社会机制保证着巨大的垄断利益。能获得稳定可期甚至增速的复利,一般人依靠个人能力根本办不到的。

复利这把刀,千万不要刀口向着自己。

家园 哈哈!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施给我讲

从小就喜欢当头,在村子里领着一帮孩子玩,家长从不管他。这对我这样从小在大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说,是很新鲜的事情。

我仅仅在六岁时随老爸回老家,在农村住过几个星期,很感兴趣喂鸡,最后撑死了几只。另外第一次见识了农村的出殡,看到了死人、土葬,顺带做了几天噩梦。还有,给当过新四军的二姑和二姑夫讲自己杜撰的打仗的故事。。。

考上大学那年再回去待了一、两天。十多年的变化只是在我第二次回去前几个月刚刚通上电灯。从我自身的经历,很容易把施当做“凤凰男”了。

家园 高考是中国

不合理但不是最不合理\不完全公平但不是不公平的一个制度

很多塌穷癞的孩子就是这样通过自身努力在大阶级格局中改变一个小阶层的

俺就是百万中的一个

家园 贵人相助也要看人的,属于锦上添花

一个社会既要保持稳定,又要保持流动,这是一对矛盾,需要平衡。

只有稳定没有流动,这个社会必然死气沉沉。

流动过大冲击了稳定,就是革命、动乱了。

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一个正常吐故纳新的窗口,才是最好的。

高考,就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窗口。

另外一个,我认为是参军。

一文一武,让很多银行没有存款官府没有亲友的下层穷孩子,能有一条向上的路。

家园 实际上在我看来就是这个窗口太小了

在科研这块,比如说院士,院士本来是对过往成绩的表彰,一种荣誉,可是在科研经费的分配上,院士却有着不可动摇的权威,这对底层科研人员来说就是不可逾越的天花板。

再比如说仕途,目前这个流动性恐怕还真比不上科举的八股文

也说不上对不对,反正感觉就是窗口太小,大部分机会还是被少数人把持住了

家园 自己限制自己,自作孽

搞科研就已经把自己限制在1%了,还要挤仕途,神仙也帮不了。

窗子是很小,但门是开的,谁逼你进科研这个小黑屋了?还不是你自己钻进去的?

所以,现在对社会不满的都是学生学者这群偏科文盲,而且都是没本事没魄力不敢自己开公司去闯的。没当曹操刘备的胆量,每天做梦想当诸葛而不可得。既想要稳定又想要利益,想得美。俩字,活该。

家园 我不认为真的农村或者说平民能够有人达到施这样的高度
家园 我不觉得我是在抱怨

我也没有嫌科研的待遇不好

我只是就事论事院士制度阻碍了科研界流畅的上下流动

院士表彰的是过去的成就,让这些人规划将来的科研不合理

很多人当上院士的资本还是十几二十年前的,很多人对新的发展方向并不是专家,让这些人做权威是不利于科研发展的

当然我也承认,我不知道什么样的制度会比院士制度更好,我没有什么建议,只是觉得这样不够好

你回复的后面一段我没话讲,也赞同

中间一段,说什么你呀你的我很不爽,因为我不是这样的人却被你扣上了这样的帽子

谢谢

家园 不能绝对

比如我认识的人,在美国top 20大学做Faculty。学校不如施,但是也拿到Sloan奖的。绝对是家里农民,很穷。进大学前没有见过电梯的。

Google中国科学院院士里面的邓子新,人家小时候笔记本都买不起的。

家园 以前有首歌,歌词是:总统只能有一个,科学家也不太多。

那首歌名记不得了,是一个哑嗓子唱的,大致唱的是:

小时候老师问我长大想干什么,我说长大想当总统,可长大之后才知道,总统只能有一个;

小时候老师问我长大想干什么,我说长大想当科学家,可长大以后才知道,科学家也不太多。

----

至于,科研资源由谁来分配的问题,肯定

第一不能搞平均主义,

第二不能外行领导内行,

第三科研发展要有带头人,

那,一二三一分析,就会发现,由在科研方面已经成功的院士来主持是顺理成章的,是非常合理的,而非不合理的。

不错,院士是荣誉,是对过去成绩的褒奖,但谁也无法预知未来,在没出成绩之前谁也不能预知哪个年轻人会成为未来的院士,现在的权威源自于过去,而未来的成绩源自现在的努力,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而没有现在就没有将来……

家园 能评上院士的人对他自己的那块还是比较精通的,国家投钱在他

研究相关的领域,院士们多拿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不然都给小年轻,你觉着风险那个大?

还有你说的八股取士,那可真的断了普通百姓的上升之路。过去那个年代,书可真的不是一般家庭可以读的。统计上来说,即使是那些没落的书生,也比那些普通百姓过的好多了。

家园 政治上的倒背如流也是有意义的哈

为了考试,当年俺同很多同学一样基本上把整本政治课本全都被下来了,基本可以说出哪一句话在哪一章节哪一页的程度。后来,俺除了业余搞点技术类的爱好,主要在经济、社会领域工作,很多年后咀嚼起来,当年的政治教育(包括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社会的组织结构、基本经济运行原理等)还是很有指导性作用的,特别是对于拨开经济迷雾看发展。

这些政治教育内容,是运行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基本知识,是保证国家、社会平稳默默运行必不可少的。您可能主要从事科技类工作,体会的少些。

正如俺在河里其他帖子中提到的,我们可以把这个社会看成一个框架结构的高楼。其中支撑这个社会的主要是其内部的地基、钢筋水泥支柱和框架结构。但是作为普通人,人们通常是不会注意这些地基、支柱和框架,人们通常关注的是楼宇的装修、内容物、功能等。

特别是社会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打基础阶段,支柱框架还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我国建国后前三十年);但进入装修和运行阶段,基础、框架什么的很容易就被大多数人忽视了(如我国改革开放后三十年)。

只有框架,那个楼房住的是相当的不舒服,四面透风;装修好后,那是相当的舒服,但是没有框架。。。或者是忘记框架的作用,而为了舒服打掉支柱和框架,那么。。。

我们的政治教育就是告诉学生这个社会运行的框架,社会政治组织框架,这个类似科学教育中的基础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当年政治教育的普及性、深刻性(比如直接、赤裸裸的告诉你: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是专政工具),其实才是政治民主的最现实基本的元素。比起一些国家花里胡哨的绕圈圈,连数学都不敢在公立学校强调教育(数学好了,人人会算账,那是多么危险啊,数学等还是属于私立精英系统吧),那是要好多了。

家园 学习了,看来我还是阅历太少,多谢
家园 我倒不是说院士多拿一些的问题

而是大笔的科研经费是由他们来决定分配,是不是值得商榷

毕竟有些院士年纪很大了啊,论活力肯定不如中青年,中青年才是骨干啊

大家集体盲审或许更合理,但是似乎不具有可操作性

这个盲就没办法做到。

谢谢

家园 院士有没有退休制度啊

比如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自动不参与科研方向的制定或者科研经费的分配。

有些院士或许十多年不在科研一线了,却能决定下面中青年教授的科研经费,不太合适吧。

谢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