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职业发展与照顾小孩难两全,万分纠结中 -- 蓝蜗牛

共:💬35 🌺307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事业初期,是这样的

科研生活的特点。年轻要很拼搏,前几年会非常辛苦,等到稳定会好很多。

家园 受益匪浅

看了您的回复,我才发现,我更需要的是自己学习并调整自己的生活态度。

家园 事业家庭不可兼得

老人可以帮助带孩子,但绝对不能作为主力,娇惯孩子还不是最主要的,主要是带孩子属于重体力劳动,吃不好,睡不好,那是家常便饭,会给老人的身体带来不好的影响。而且,小孩子一到四岁都很容易生病,发起烧来,老人不具备半夜三更跑儿童医院的能力。

事业工作什么的,我觉得大多数人都容易高估自己的重要性,“工作非我不可”,这种想法大多是自己的幻觉,你在与不在,太阳照样升起,工作早晚有人顶上。个人感觉,除非是像袁隆平那样,能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不然所谓“事业”真的没那么重要,不值得压上家庭。就算是能在《自然》,《科学》什么的发几篇文章,那也就是几篇文章而已,很快就只有你自己记得了。

我觉得,经济学原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现在很多人要小孩,根本就没做好准备,那必然要放弃一些娱乐,放弃一些晋升的机会。孩子的成本绝对要比房子车子大得多,看看那些工作狂CEO,有几个家庭幸福的?像李将军那样的,事业再成功又有什么意义?

当然,不总和孩子在一起,也会错过很多乐趣,那绝对是过了这村没这店,就看你觉得哪个更重要了。

通宝推:波波粥,
家园 [推荐]鲁迅:随感录二十五

(现在读来感觉迅哥真是先知,作为当爹的一员,我要常读来反省。)

我一直从前曾见严又陵在一本什么书上发过议论,书名和原文都忘记了。大意是:“在北京道上,看见许多孩子,辗转于车轮马足之间,很怕把他们碰死了,又想起他们将来怎样得了,很是害怕。”其实别的地方,也都如此,不过车马多少不同罢了。现在到了北京,这情形还未改变,我也时时发起这样的忧虑;一面又佩服严又陵究竟是“做”过赫胥黎《天演论》的,的确与众不同:是—个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感觉锐敏的人。

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的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转得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会上转,同他们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如。

所以看十来岁的孩子,便可以逆料二十年后中国的情形;看二十多岁的青年,――他们大抵有了孩子,尊为爹爹了,——便可以推测他儿子孙子,晓得50年后70年后中国的情形。

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虽然“人口众多”这一句话,很可以闭了眼睛自负,然而这许多人口,便只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中国娶妻早是福气,儿子多也是福气。所有小孩,只是他父母福气的材料,并非将来的“人”的萌芽,所以随便辗转,没人管他,因为无论如何,数目和材料的资格,总还存在。即使偶尔送进学堂,然而社会和家庭的习惯,尊长和伴侣的脾气,却多与教育反背,仍然使他与新时代不合。大了以后,幸而生存,也不过“仍旧贯如之何”,照例是制造孩子的家伙,不是“人”的父亲,他生了孩子,便仍然不是“人”的萌芽。

最看不起女人的奥国人华宁该尔(Otto Weininger)曾把女人分成两大类:一是“母妇”,一是“娼妇”。照这分法,男人便也可以分作“父男”和“嫖男”两类了。但这父男一类,却又可以分成两种:其一是孩子之父,其一是“人”之父。第一种只会生,不会教,还带点嫖男的气息。第二种是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一个完全的人。

前清末年,某省初开师范学堂的时候,有一位老先生听了,很为诧异,便发愤说:“师何以还须受教,如此看来,还该有父范学堂了!”这位老先生,便以为父的资格,只要能生。能生这件事,自然便会,何须受教呢。却不知中国现在,正须父范学堂;这位先生便须编人初等第一年级。

因为我们中国所多的是孩子之父;所以以后是只要“人”之父!

通宝推:jent,
家园 和你处于同样的阶段

不同的是我有两个孩子。

来晚了,楼下各位说得已经很全了,我自己的原则是这样:

一、必须有所取舍。对孩子关键的就是那么几年,对工作来说也是这几年最关键。时间有限,严重冲突,必须想清楚优先顺序,必要的时候,我会在事业上退而求其次。

二、提高工作效率。上班10个小时,如果每分钟都在高速运转,应该是够了的,当然工作永无止境,必须给自己设限制,参见一。

三、我和爱人的研究工作,在同一大领域的两个不同方面,有必要的情况下,我会向他靠拢,提高效率。

四、孩子也不能管太多,要在保证有质量的相处时间的前提下,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培养独立的性格。但是这种方式虽然省时间,会搭进去大量精力,而精力也是有限的,必要的时候参见一。

共同努力吧,加油!

家园 呵呵,我猜你已下了决心了

剩下只是一个调整心态,和时间安排的问题。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非常享受和女儿相处的时间,和她聊天,陪她玩真的可以忘记一切工作上的烦恼。你们夫妻俩不妨试一下,这是一种很好的调节,可以让自己彻底地放松,对工作也不无裨益。自吹自擂一下,我的工作模式和家庭模式可以切换得很快。

看到你这句话,我就想笑。

我还需要学习如何做妈妈。

做妈妈是天性来的,真的不用怎么学。

但是,如何教育孩子确实需要学习的,还是那句话,看看夕曦的帖子吧,非常实用。

另外,孩子的聪明与适应性,很多时候,远比家长想象的强,其实你不必太紧张的,我见过太多过于紧张的母亲了,尤其是第一次生小孩的。

最后,你能够解决小孩的读书问题,实在是太幸运了。。。。

家园 收藏了,当时时自省
家园 也在考虑之中。

但是我们这个方向现在人很少,而且出国这么多年,没什么认识的人。

家园 不动不行

老板资金很紧张,现在在美国拿科研经费不容易。我父母在这里看孩子,年纪大了,我总是担心他们身体出状况。

家园 就米下锅呗

二者不互斥,总有个平衡点。至于你和你爱人,小车不倒只管推。

家园 可以换个思路

回国之后,如果要在家庭投入比较大的精力,不一定要独立做一摊吧。

一是从理论做起,投入比较少,但是同样可以紧跟前沿发展。二流学校也养得起,以后做好了,发了文章了再考虑申请经费建立实验室。或者孩子大了有精力了,可以跳槽做更大的发展。

二是投靠国内已有的组,在大老板同意的情况下,利用现有资源,从事自己擅长的方向,作为大老板的子课题。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经费申请,国际交流都会比较有优势。

家园 也是,好说不好做。尽量找相近一些的。
家园 我是支持回去的。以后想回会更难。你爱人可能在清华,人大

或者北师大。这些学校的附属学校都很好,所以孩子的上学你就省心了。眼睛放宽点,这周围高校多了,农大,石油大,北理工,总能找到合适的。互相离的也不远。上班不用太奔驰。北京交通现在很快,只要别赶在高峰,虽然挤,还可以忍受。呆在大学,不就图个时间相对灵活吗。夫妻夫妻,就要在一起感情才越过越深,变成亲情。可能有争吵,但是知道是离不开对方的。人这一辈子图个啥,孩子长大能自立,有个老伴唠嗑,足了。事业啥的,过眼烟云,能做点自己有兴趣,喜欢的东西就行了。

通宝推:jeanjoe,
家园 机会不能放弃啊!

孩子尽量抽时间多陪陪吧!

家园 一个能力不足,找不到工作,想休整休整的全职妈妈飘过

说得好! 小小纠个错,对第三点,我完全不能同意,你说的,只是理想状态,很美好,但绝对不可能实现。

3.对于上幼儿园之前的婴儿,你们工作如果工作12个小时早7点到晚7点的话,还是有不少时间接触孩子的,包括:

a.陪睡时间,比如晚9点到早晨6点(陪睡对孩子还是很重要的,即使是在一个卧室分床睡)

b.早晨上班前可以有十几或者几十分钟的接触和交流, 晚上睡前可以有半个小时左右的接触,虽然时间不多,但每天都接触还可以了。孩子懂事了,还可以中午电话交流几分钟。

c.如果实行弹性工作制,或者偶尔压缩一下工作时间到8小时,每周有两三天可以抽一小段时间陪孩子,就更好了。

d.周末和节假日时间,虽然可能会加班,但比平时还是要多出不少时间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