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漫话三国人物》 -- klxn

共:💬46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钝兵破西蜀第八

诸葛亮的驴脸哥哥诸葛瑾在刘备准备兵发东吴的时候给刘备写了一封信,信上让刘备

比较和关羽的的亲情何如与汉室的亲情,让刘备看荆州的大小何如天下的大小,其实

是错看了刘备。大耳朵就算知道自己是冒称皇亲,和关羽的关系要好于与汉室的关系

,也不至于不知道荆州只是天下的一部分。刘备为了报仇讨伐东吴不过就是一个借口

,这点诸葛亮是看出来了,根本就没有劝,说不定还怂恿了一番。因为关羽在建安二

十四年兵败被杀,第二年刘备没有兴兵报仇,到了第三年也就是黄初二年的秋七月才

准备动手,第四年也就是黄初四年才正式从秭归动手。刘备如果真是仇恨满胸膛,哪

里要等这么长时间才动手?

不过是他在黄初元年听说曹孟德死了,认为北方将大乱,到时候就有机可乘。可曹操

的大权平稳地过度到了曹丕手里,令刘备很是失望。相反,刘备的手下孟达在这年的

七月投了曹丕,引着徐晃一干人打败了刘备的干儿子刘封。上庸、西城、房陵就此便

宜了曹丕。跑回成都的刘封被诸葛亮撺掇刘备给赐死了,理由就是“虑封刚猛,易世

之后,终难制驭”,可见诸葛亮用人水平之高超。

而黄初二年,刘备又忙着学曹丕称帝,全不管汉献帝刘协作为山阳公活得好好的,就

说他死了。以为了自己能够当皇帝就给活人大出殡的行为来推测,刘备要是得便也是

不惜把活人真变成死人的。对此刘协应该庆幸当年他和刘备的奸谋没有得逞,不然他

连保全首领得终天年的机会都没有。

刘备伐东吴的根本原因不过是欺软怕硬,对魏国他自认实力不足。而且此时伐魏不但

因为孟达的投诚失去了地利,更重要的是很可能在此刻对魏国进攻会使魏国能够同仇

敌忾,一时攻打不下反而会使他这个新任皇帝掩面扫地。而顺流而下讨伐死了吕蒙的

东吴,大耳朵自认还是有把握的,要是周瑜在世,他就要好好掂量掂量了。

吕蒙虽死,但是在死前推荐了陆逊作为继任,说陆逊“意思深长,才堪重负,观其规

虑,终可大任”。陆逊是孙权的秘书出身,孙权又把孙策的女儿许配给他,算是孙家

的女婿,乍看似乎是标准的裙带官。但是陆逊所以能成为孙家的女婿,并非是因为和

孙家是通家至好,而是因为他的才学,要知道他的叔父陆康当年还曾经给过孙策钉子

碰,得罪过孙家的。权贵要拉拢看中的后进,招其当女婿或者认其为义子都是常用的

手段。要当权贵的女婿或者干儿子要么是有确实的无耻,要么是有确实的才干,总之

是要有异于常人的地方。陆逊属于特别有才干的那种,可为裙带官的翘楚。

在取荆州上陆逊也是很出了一把力气的,当时代替吕蒙屯住陆口的时候写了一封谦逊

的信给关羽,送了大大的高帽给关羽戴。关羽接到信以后很是得意,以为东吴无人,

彻底放松了对东吴的警惕。事实上陆逊早就撺掇吕蒙取荆州,出其不意的点子就是他

和吕蒙共同谋划的。陆逊因为取荆州的功劳被孙权封为宜都太守,抚边将军,华亭侯

到了荆州的陆逊并没有闲着,他对荆州的“蛮夷君长”封官许愿,对荆州的士人广开

仕进之门。这招是罗贯中之类的通俗小说家没有的注意到的,但是是对东吴非常重要

的步骤。这个步骤使东吴在荆州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支持,使荆州的士族集团为东吴

所用,在刘备反攻荆州的时候至少二者能够不为其所用。刚愎自用的关羽是想不到这

招的,卖鞋出身的刘备想是想到了,可是在其进军荆州的时候对少数民族的酋长采取

的是用金钱收买的政策。对于少数民族的酋长来说,陆逊的任命书和印绶比黄金要重

要得多,因为少数民族缺的不是钱而是尊重。到了陆逊和刘备长期对峙的时候,荆州

本地的少数民族没有能够为刘备所用,胡王沙摩柯应该是刘备从西蜀骗来的土特产,

而荆州当地的士人也没有如刘备当初盘算的那样来欢迎他。刘备指望荆州变乱于内的

图谋在建安二十四年就已经被陆逊所化解了。

陆逊以他的沉稳将钝兵之学发挥到了极至。从黄初四年初开始,陆逊在夷陵据险而守

七、八个月,刘备多次求战,陆逊就是不出兵。东吴当时的兵力并不比西蜀少。东吴

兵总共五万,西蜀兵总共四万。虽然两者都有分兵,但是从刘备一次试图引诱陆逊上

钩的伏兵才八千人来看,西蜀在夷陵的兵力并不是很多,应该就在两、三万之间。陆

逊之所以不在开始决战,目的就在于不给处于攻势的西蜀军以主动权,利用夷陵的地

势消耗西蜀军的锐气,等待蜀军犯错误,正应了《孙子兵法》的“先为不可胜,以待

敌之可胜”。毕竟刘备手下都是百战之将,而且是在东吴的根据地作战,速战对刘备

有利。

沉不住气的刘备果然犯了严重的错误,误认为陆逊的钝兵是惧战,因此大大方方地从

巫峡到夷陵连营数百里,摆出和东吴拼消耗的架式,正证明了刘备的无奈和愚蠢。其

实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刘备完全可以后撤,以一部兵力据险而守等待战机,一部兵

力向东南进行大迂回绕过夷陵或者顺流而下,胜负恐怕一时难分。“连营数百里”的

行动连无耻的曹丕听说了都知道是蠢招何况于陆逊,陆逊用火攻,连破刘备四十余营

,把刘备赶上了马鞍山。马鞍山一战,陆逊一改钝兵时的持重,率众围攻,西蜀军土

崩瓦解,死者万数,刘备侥幸逃到了白帝城。西蜀损失惨重,不仅仅是兵员,益州多

年因为免于战乱而积聚的财富也在此役中丧失殆尽。

家园 【文摘】良将少善果第九

按照徐盛、潘璋诸将的意见,是准备打到白帝城活捉大耳贼的,但是陆逊并没有被胜

利冲昏头脑:“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却是看

清楚了曹丕的不怀好意。

在东吴向魏国求救的时候,刘晔给曹丕出主意,让曹丕趁火打劫,和刘备夹攻东吴,

然后再吞并刘备。曹丕可不是一些人认为的那样妇人之仁,轻信了孙权的投降而没有

听刘晔的话。自私成性的曹丕才不会那么相信别人。曹丕当时的考虑有三,一个是他

才代汉自立,还有自己的兄弟要对付,应该以稳固自己的统治为主,不宜马上兴师;

一个是考虑到如果那样的话,东吴是灭了,大耳贼率领的胜利之师士气高涨、地盘扩

大一倍不止,而他得半个东吴实力上的增长率远不如西蜀,未必就能够取胜老兵油子

刘备;最后一个是不知道受两面夹攻的孙权会不会一赌气真地降了刘备,而且在一起

讨伐东吴的时候和蜀军的关系也实在不好确定。因此曹丕是选择了坐山观虎斗,无论

是刘备还是孙权获胜,都免不了损失兵力,也都免不了在追击的过程中补给线拉长,

他就可以拦腰一刀,先收拾胜利方,然后再捡失败方的便宜,就很有可能一统天下。

所以他在襄阳和新城都有大军,在濡须口也没有忘了派上一哨人马。东吴获胜的消息

传到曹丕的耳朵里,曹丕肯定是乐得手舞足蹈,就等着东吴和西蜀在白帝城火并,他

好渔翁得利。

可惜,陆逊早已经看出了魏国的疑点。因为魏国要是真想救东吴,应该在夷陵对峙的

时候派遣襄阳和新城的部队对蜀军抄后路,就刘备放在江北的黄权的那点人根本就不

是魏国的对手。魏国如果仅仅是想坐山观虎斗,又根本没有必要“大合士众”,劳民

伤财。因此陆逊选择了果断退兵。吴国部队刚退到江陵,就“三方受敌”。不识时务

的刘备写信给陆逊求和时候还虚言恫吓道:“贼今已在江陵,吾将复东,将军(不是

黄口孺子了)谓其能然不?”意思是他也要做“贼”。陆逊回信道:“但恐军新破,

创痍未复,始求通亲,且当自补,未暇穷兵耳。若不惟算,欲复以倾覆之后,远送以

来者,无所逃命。”刘备得到书信后,羞惭交加,最终气得一命呜呼。

夷陵之战使陆逊在东吴的地位和蜀国的诸葛亮也差不了许多了,孙权假陆逊黄钺,亲

自执鞭相迎。东吴和西蜀联合后,孙权甚至专门刻了自己的图章放在陆逊那里,让陆

逊全权代表他和西蜀谈判。被封为大将军的陆逊骨子里却是书生,不是武将,虽然后

来有奉命在夹石破曹休、随同孙权进攻襄阳等武事,但是夷陵之战后的陆逊是把自己

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文治上的。

陆逊认为:“国以民为本,强由民力,财由民出。夫民殷而国弱,民瘠而国强者,未

之有也。故为国者,得民则治,失之则乱,若不受利,而令尽用立效,亦为难也。是

以《诗》叹‘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乞垂圣恩,宁济百姓,数年之间,国用少丰,

然后更图。”陆逊和诸葛亮不同,主张对内发展经济,轻税薄赋,蓄养民力,对魏国

则采取守势,等到综合国力提高了再和魏国争锋,“则河渭可平,九有一统矣”。因

此,陆逊对孙权派遣偏师去夷洲和朱崖的远征,以及对辽东公孙渊的拉拢公然反对,

认为东吴之急不在开疆拓土,而在于经营好现有的土地。应该说陆逊的战略是正确的

,因为东吴在实际疆域上并不比魏国小,之所以比魏国弱就在于人烟稀少,开发不够

,而且境内政权的控制力远不如魏国,概括起来就是国家化程度不够。

中国江南国家化程度弱于北方的问题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

上除了朱元璋覆灭元朝之外,都是在逐鹿中原以后,以北制南的原因。就是朱元璋也

不能够算例外,因为当时的元朝政治混乱,北方民军四起,老百姓和士大夫阶层很多

就根本不把元朝作为正朔。国家化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人力、物力开发的程度,政权

对国家的控制程度也是很重要的标准。这也就是为什么历朝经济不发达的少数民族总

能够侵略政治不清明的富裕地区的原因,宋所以败于辽、金,清之所以败给倭寇,都

不是综合国力的问题,而是一盘散沙对一块小石头的问题。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甲午

战争,以及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国都没有能够真正做到用倾国之力来进行决战,所以

失败也不足为奇。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后来抗美援朝的时候,

中国的综合国力还要远远弱于清朝和民国,但是成败异变,正是政权对国家控制程度

的体现。

陆逊隐隐知道这个真理,但是和中国绝大多数统治者一样,孙权脑子里觉得民心和民

富是摆设而已,攻城略地才是主业。因此陆逊以休生养息为主的方针说多了,反而引

起了孙权对他的猜疑。至少是怀疑陆逊在抢占魏国地盘的时候是出工不出力。所以直

到东吴的赤乌七年才让陆逊代替顾雍出任丞相,这年底又因为陆逊劝孙权不要让鲁王

孙霸逾越了太子孙和的位置,而被孙权“遣中使责让之”。连太子太辅吾粲都被以和

陆逊交书的罪名“下狱死”,足见孙权对陆逊的猜忌之深。陆逊忠而被谤,在第二年

二月,“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余财”。

陆逊死后,“夏,雷霆犯宫门柱,又击南津大桥楹”,可谓天怒人怨,孙权因而后悔

,也就没有再为难陆逊的儿子陆抗。吴国之所以能够后亡于蜀国十六年,陆氏父子是

功不可没的,尤其是陆逊的慎战,要优于蜀国诸葛亮的穷兵黩武,毕竟西蜀的险要是

要强过江东的。如果诸葛亮采取的是派遣魏延等良将以少许兵力据险而守,在国内休

生养息,谋定后动的话,西蜀应该至少不会先亡。

陆抗的儿子陆晏、陆景在西晋破吴的时候以身殉国。《世说新语》里的大名士陆机、

陆云都是陆抗的儿子,但是才能是大大不及乃祖了,仅仅是以文名著称于世。二陆和

他们的幼弟陆耽在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死于成都王司马颖之手。

家园 漫话三国人物之钟繇钟会卷
家园 【文摘】书家亦能臣

钟繇,字元常,颖川长社(就是皇甫嵩后来和曹操一起大破黄巾的地方)人,东汉名

士钟皓的曾孙,标准的世家子出身。书法上所说的“钟、王碑帖”里的“钟”就是他

,“王”就是王羲之。后世有王羲之学自卫夫人,卫夫人学自钟繇的说法。这样算起

来书圣王羲之还是钟繇的徒孙,可见钟繇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钟繇有一次发现同僚韦诞有蔡邕写的练笔秘诀,就向韦诞借阅。不料这位韦先生很是

技术保守,坚决不给他。钟繇就捶胸顿足,大哭大闹了三天,全不顾世家子和大臣的

体面,最后“其胸尽青,因呕血”,人家也没有给他看。钟繇却因为太投入,差点送

命,亏得曹操派人送五灵丹(三国时期疗伤圣药)给他,才活过来。钟繇算是中了心

病,发下誓言,说不惜等韦诞死了之后去盗墓,也要看到蔡中郎的秘诀。作为艺术家

的钟繇也是够邪气的。好在韦诞比他晚死了二十年,不知道他同是书法家的儿子钟会

是否和《天龙八部》里的鸠摩智一样执着,从韦诞的坟里再把书法秘笈扒出来,看完

录制副本之后再到钟繇坟前烧了以满足他的心愿。以至于西晋虞喜的《志林》上一口

咬定盗墓的事情是钟繇指使的,就和先前董狐把赵穿杀晋厉公的账记到赵盾头上一样

同举孝廉的荀??把钟繇举荐给曹操的时候,钟繇已经是尚书仆射的官阶了,而且有了

东武亭侯的爵位。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和曹操的关系。不单是两个人都爱好书法,关键

是两个人都有点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邪气。所以早在曹操还在兖州挣命的时候,钟

繇就没有少为他说好话。曹操也对钟繇非常信任,让钟繇当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

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权力和信任程度和夏侯??、荀??等人是不相上

下的。而钟繇也没有辜负曹操对他的期望,他不但是书法家,更是能臣。

曹操在官渡和袁绍相持的时候,钟繇派人送战马二千匹到前敌,令曹操很是感动,给

钟繇去信道:“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

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钟繇没有能够如萧何一样给曹操举荐个韩信,但是作战的本事却比萧何强。西凉的韩

遂、马腾被钟繇摆弄得服服帖帖的。后来匈奴作乱,钟繇亲自帅军前往平定。此刻在

黎阳和曹操对峙的袁尚兄弟派遣高干和钟繇的外甥郭援一起带大军来与匈奴合军。钟

繇手下的武将都想着撤兵回去,利用坚城防守。这时候钟繇显现出英雄本色:“袁氏

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

,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

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无论从料敌、审己、决胜都显出

上将之才。随后钟繇派出的张既搬来了马腾的救兵万余人,在平阳和高、郭的部队决

战。郭援恃勇而进,被钟繇半渡而击,几乎趋全军覆没。郭援本人也被庞德斩首。庞

德时候得知郭援竟然是钟繇的外甥,大惊之下向钟繇道歉。钟繇大哭道:“郭援虽然

是我的外甥,但是却首先是国贼啊!你又何必道歉呢?!”大丈夫公私分明,不哭则

钟繇无情,不赞庞德则钟繇不明大义所在,哭自己的外甥而称赞斩郭援的庞德正是显

现了钟繇的古人之风。

钟繇对外甥如此,对自己也是这样。钟繇曾在洛阳为宫,当时皇帝下诏征河东太守王

邑入京,而邑认为天下尚未平定,不愿应征,百姓亦因王邑政绩卓著而不想让王邑走

,于是王邑属下官吏郡掾卫固、中郎将范先等分别去找钟繇,要求留下王邑。但皇帝

诏书已下,而且新任命的河东太守杜畿此时已来到河东。因此钟繇未答应卫固、范先

等人的要求,反而按皇上之意要求王邑尽快交付印绶。王邑一气之下,自己拿着印绶

径自从河东来到许昌交给皇帝,卫固等趁机举兵。钟繇在讨灭叛军后,上书自劾,称

自己“威刑暗弱”、“轻慢宪度”、“奉诏不谨”、“弱不胜任”“伏须罪诛”。确

实是光明磊落的大臣。

更重要的是钟繇在关中经过董卓和李催、郭汜之乱的摧残后,能够在关中重整旗鼓,

招降纳叛,对流亡的农民予以保护,积极垦荒,是关中之地重新现沃野千里、人口稠

密的景象,不止是功在社稷,更是功在黎民。治世之能臣难,乱世之能臣犹难。治世

的能臣也许仅仅需要的是心怀坦荡、大公无私,而乱世的能臣更需要忍辱负重,一个

“忍”字道尽乱世能臣的苦楚。乱世的能臣的“忍不是为了自身,而是为了苍生、为

了天下、为了自己的理想。世人也许会对钟繇把自己价值连城的玉?i送给曹丕的行为

而说他势利,却很少知道钟繇的内心世界。一个能够在书法上提出“岂知用笔而为佳

也。故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的人,一个在能够在乱世首先写出方方正正楷书的

人,一个书法能够“点如山摧陷,摘如雨骤;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若鸣凤之游云

汉,来若游女之入花林,灿灿分明,遥遥远映者矣”的人,一个能够为书法捶胸顿足

而不靠手中的政权抢夺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趋炎附势之徒。

“若无济世志,原亦轻王侯”,如果钟繇仅仅是想保其首领于乱世之中,做个纯粹的

书法家,凭借他的世家子身份原是不难的,也大可以玩清高,干拿一份俸禄,只需要

“口不臧否人物”就可以了。但是钟繇想的是成为能够安天下、济苍生的能臣,就不

能不使自己的羽毛去沾染浊世的红尘,去和当权者合作,甚至是委曲求全。能臣未必

比书法家有才华,但是能臣比书法家更要有牺牲的精神和社会的责任感。

家园 【文摘】先生也迂直

钟繇多少是有点迂的,不过是不是迂腐得可恨,是迂直得有些可爱。后来当到大理(

也就是司法部长)的钟繇,提出恢复肉刑。

乍听起来肉刑是野蛮的,无论是砍人的脚指头还是在人的脸上刺字都是被看作为残忍

的事情。可是在三国时期钟繇提出的恢复肉刑却是减轻刑法的举措,主要是将一些汉

法里的死刑换成留下犯人性命的肉刑。虽然说砍掉脚趾不能够再长出来,但是总比让

犯人就此送命好一些。钟繇的建议是:“其当弃市,欲斩右趾者许之。其黥、劓、左

趾、宫刑者,自如孝文易以髡、笞。能有奸者,率年二十至四五十,虽斩其足,犹任

生育。今天下人少于孝文之世,下计所全,岁三千人。张苍除肉刑,所杀岁以万计。

臣欲复肉刑,岁生三千人。”为了活人性命,使乱世中人口的数量能够迅速恢复的动

机是好的,就是有点迂,毕竟条文上的减死会被人淡忘,而现实中的残废会被人铭记

。本来曹操在世的时候对钟繇的提议是赞成的,毕竟曹操是反对“处虚名而受实祸”

的务实主义者。不过反对的人很多,曹操很是拿不定主意。碰巧钟繇举荐的西曹掾魏

讽谋反,牵连到了钟繇,曹操并非是疑心钟繇也参与谋反,不过是给曹丕留下个收买

钟繇人心的机会,于是钟繇被免职。

曹操死后,钟繇马上被曹丕官复原职,还成了三公之一的太尉。于是钟繇又提出以肉

刑换死刑的建议,他并非不知道这不是“悦民之道”,于是在奏章里说道:“子贡问

能济民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又曰:‘仁远乎

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苦诚行之,斯民永济。”一副只要问心无愧,就不要惧怕

议论的架式,曹丕看在他当年玉?i的份上,让朝臣一起共议,结果还是反对的人居多

。因为大家知道,“恐所减之文未彰于万民之目,而肉刑之问已宣于寇仇之耳”,本

来是为了利民的好事,却成了吴、蜀妖魔化魏国的工具。最后老好人王朗提出了:“

今可按繇所欲轻之死罪,使减死之髡、刖。嫌其轻者,可倍其居作之岁数。内有以生

易死不訾之恩,外无以则易钛钻骇耳之声”的解决方案,又进一步用徒刑代替了钟繇

的肉刑。钟老头看到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自然也就不不再坚持肉刑的方案。客观的

说,没有钟繇三番五次的上表减刑,就没有王朗后来更为文明的解决方案。不过,钟

繇因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被误解是免不了的了。千年之下,如果光看到他要求恢

复肉刑的条目,还以为是酷吏或者是虐待狂呢,其实有除肉刑的张苍之流才是有好杀

的嫌疑。

黄初五年的时候,钟繇家又出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钟繇有个叫张昌蒲的妾,是个

知识女性,据称四岁就读了《孝经》,七岁读《论语》,十岁读《尚书》,十二岁就

读了《左传》十三读《礼记》,十五岁入太学当旁听生,整个一个三国时代的女博士

。能够读这么多书的女性,应该是出身上流社会的,嫁给钟繇多半是仰慕他的才学。

钟繇对这位张夫人是相当喜爱的,结果他的正妻孙氏很是不满。后来张氏怀上了钟繇

的骨肉,孙更是妒忌,于是派人在张的食物中下毒。不过张昌蒲毕竟是读过《左传》

的,对下毒有所了解,觉得不对就吐了出来,不过也因此眩晕了好几天。但是这位张

夫人高就高在没有告发,如果她告发了孙就会反咬一口,而是称疾不出,让孙沉不住

气,自我暴露。孙氏如一切心里有鬼的罪犯,欲盖弥彰地主动对钟繇说,她本来是为

了让张给钟家生个男孩,不想张无福消受,反而中毒。钟繇是老司法出身,自然一眼

看出了其中的破绽,孙对张的不满肯定平时就有体现,就算良心发现,但是“得男药

佳事,暗于食中予人,非人情也”。于是钟繇审讯家里的下人,得知真相之后将杀人

未遂的孙氏休掉了。孙氏既然敢于在也是贵族出身的张昌蒲的饭里下毒药,自然有她

的仗恃――曹丕的母亲卞太后。卞太后让儿子曹丕下诏书令钟繇复婚。不料钟繇的迂

又一次发作,玉?i是身外物他可以不在乎,可是杀人未遂的孙氏是他不能原谅的,于

是就闹自杀。卞太后和曹丕拿他还真没有办法,不过张博士也因此受到牵连,没有能

够扶正,便宜了第三方贾氏。

黄初六年,张昌蒲生下了一个男婴,就是后来一时之秀的钟会,钟士季。钟繇晚年得

子,对钟繇是异常喜爱的,将自己的书法心得尽数传给了这个老儿子。

晚年的钟繇有“膝病”,可能就是关节炎,“朝见皆使载舆车,虎贲舁上殿就坐”,

享受了前代大臣所没有的荣誉。钟繇一直到魏明帝大和六年去世,一直是魏国的重

臣。不但被曹丕称为“一代伟人”,他死后魏明帝更是亲自“素服临吊”,以“辨理

刑狱,决嫌明疑,民无怨者”被谥为成侯。

钟繇有出名的两个儿子,钟毓和钟会,哥哥钟毓更象钟繇。但是钟毓在廷尉的任上,

却不怎么磊落。当时司马氏要杀夏侯玄等人,钟毓是被派去罗织罪名的,他是学足了

钟繇明哲保身之道,但是却少了钟繇的那份迂直,正是所谓“画虎不成反类其犬”了

倒是钟繇和张博士生的小儿子很有个性,在无论在书法上和政治上都有所建树,不过

钟会更没有钟繇的迂直。钟会倒更有些象曹孟德,有曹孟德的权变和不守规矩,只是

才能上比曹操差一些,偏偏又遇上了具有曹操一样奸诈的司马昭,所以下场反而没有

钟毓好。

迂直而能够造乱世中明哲保身的钟繇,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道风景,也是一个异数

吧。

家园 【文摘】司马之谋主

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氏在魏国大权独揽,曹爽兄弟被杀,钟会作为司马氏的同伙自然

飞黄腾达的日子到了,钟毓也因此沾光从魏郡被调回中央担任御史中丞。和曹氏息息

相关的夏侯氏却走了背运,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逃奔了蜀国。蜀国得到这位魏国的重

臣自然是如获至宝,就问司马氏有没有攻打蜀国的意思,夏侯霸说,司马氏在巩固自

己的地位,不会对蜀国动心思,但是魏国的钟会钟士季,“其人虽少,终为吴、蜀之

忧,然非非常之人亦不能用也”。蜀国的姜维等人不以为意,毕竟他们不是如司马懿

父子那样属于非常之人,觉得钟会就是一个写字不错的书生而已。

夏侯霸虽然跑了,司马懿却没有为难他的弟弟夏侯威和大侄子夏侯玄等人。可能是因

为如果贸然杀光朝中的夏侯氏和曹氏,难保各路有兵权的诸侯就此一同起兵,可不好

对付。等司马懿死后,已经二十三岁的魏国皇帝曹芳决定对司马家动手了。联络的有

国丈张缉捕和中书令李丰等人,打算让夏侯玄代替司马师执政。可是司马师毕竟是司

马懿的儿子,早得了信息,把这些人给一勺烩了。已经是廷尉的钟毓负责处理此案,

所有的自然是罗织罪名。钟毓看到一向很景仰的大名士夏侯玄,很是心虚,夏侯玄当

年连魏明帝的小舅子毛曾都敢于看不起,何况现在这个要曲法的法官。当场斥责钟毓

:“我当何辞?卿为令史责人也,卿便为我作!”钟毓虽然不知道是因为内心有愧,

还是假装的,流着鳄鱼的眼泪把早已经炮制好的挟制皇帝谋杀大臣的供状给夏侯玄看

了看就算过关了。他弟弟钟会可不会这么做人,听说夏侯玄被抓了,特高兴,就跟典

狱官听说一向不理自己的美女现在成为犯罪嫌疑人关在自己的看守所里一样,兴冲冲

地就跑到监狱里看夏侯玄。他进门先就跟夏侯玄打招呼,全没有把旁边罗织罪名的哥

哥钟毓放在眼里,毕竟现在钟毓是沾他这个司马氏张良的光。钟会得意洋洋地一搂夏

侯玄的肩膀,全不在乎别人说他和钦犯是一伙的危险:“夏侯兄,要我帮忙么?告诉

我,你也是被胁迫的!?”

没有想到夏侯玄正色道:“钟君何相逼如此也!”把钟会弄了个大窝脖。注解过《老

子》的钟会算是遇到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范例了,只好找了个“司马公

找我有事”的借口溜了。

钟会还真有事了,司马家的兄弟两个在这年的九月把曹芳给废黜了,本来是要拥立曹

操的儿子彭城王曹据当皇帝。但是太后觉得自己的叔叔当皇帝了自己的太后的位置未

免尴尬,就让司马兄弟另选。于是钟会给司马兄弟出点子,拥立了曹丕的孙子,郯县

的高贵乡公曹髦当皇帝。虽然高贵乡公曹髦不是钟会吹的那样“才同陈思(就是八斗

才的曹植),武类太祖”,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庸碌之辈。拥立这样的皇帝,而不是一

个白痴或者婴儿,司马兄弟可以说当时未必准备好了取而代之的计划。可能是怕诸侯

来征讨。淮南的毋丘俭和夏侯玄等人本来是好朋友,此刻见夏侯玄等人被杀不算,皇

帝也被废了,就举兵,以太后的名义举兵讨伐司马氏。司马师找钟会商量,钟会给司

马师出了拿淮南将士在都城的家属作为要挟的主意,并且和司马师达成共识,对淮南

多路围困,而不主动攻击,并颁布赦令,让淮南将士全无斗心。毋丘俭的军队在司马

师率领的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土崩瓦解。而司马师也因为太紧张,脸上的瘤子破裂,

眼睛都流了出来,死于回师的途中。本来曹髦要给司马师晋武公的谥号,但是 司马

昭和钟会认为这个“武”字未免使人联系到了魏武帝曹操的谥号,因此上表请改为“

忠武”。

司马昭虽然改了司马师的谥号,可是也知道魏国的皇室未必相信他的忠心,天下的诸

侯也未必相信他的忠心,于是和钟会商量削除非司马氏嫡系将领的军权。魏甘露二年

的时候,司马昭的手终于伸到了淮南的征东大将军诸葛诞的身上。诸葛诞和诸葛瑾、

诸葛亮是堂兄弟,都是诸葛丰的孙子辈。在淮南手握重兵多年。司马昭这年的四月以

明升暗降的方法请他到中央来当司空,借以削除他的兵权。

在这年的二月钟会的生母张才女死了,他正在家居丧。张才女因为钟会正是司马氏的

红人,葬礼是风风光光的,曹髦亲自下诏书,让司马昭厚加抚恤,“丧事无巨细,一

皆供给”。有几个不识相的老古董提出,如果丧礼的规格过高可是违背了妾的丧礼不

能够奢华的古制。张昌蒲不是钟繇的正妻,而钟会也不会让他生母就是以一个不怎么

体面的妾的身份下葬。于是钟会请司马昭作主,让曹髦下诏书,宣布张昌蒲是“成侯

命妇”,就是皇帝宣布的钟繇的老婆。终于可以“殡葬之事,有取于古事”。还在为

生母得以在死后正名而高兴的钟会听到司马昭决定骗诸葛诞来当司空的消息,赶紧叫

人备车跑到大将军府,要司马昭收回成命。因为他知道诸葛诞不会上当,如果举兵相

向,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可是他得到消息的时候,诸葛诞已经接到诏书,联合东吴起

兵了。

钟会赶紧给司马昭出主意,出兵的时候把太后的曹髦都带上,因为和诸葛诞打绝对不

可能速胜,要防止司马昭在前方和诸葛诞较劲的时候后院起火,那就一切都完蛋。曹

髦自己御驾亲征也还说得过去,但是带上太后却只能说明司马昭和钟会的用心了。就

这样,本应该在家居丧守制的钟会又跟着司马昭一起去讨伐寿春。

家园 【文摘】成也是伪书

诸葛诞起兵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曹氏,而是为了他自己的地位不受侵犯,不然早就在

毋丘俭起兵的时候就跟着举旗响应,和毋丘俭合兵直取洛阳,造成京畿震动,司马兄

弟的前途未免堪忧。诸葛诞不但在毋丘俭起兵的时候采取的是和司马氏合作的态度,

坐失良机,更在举兵后采取的还是割据自守的姿态,完全是一副被动挨打的架式,把

主动权完全让给了司马氏。纵观历朝,勤王也好,怀逆谋也罢,往往是那些直指京师

,造成中央政权内部震动的容易成功,相反象唐朝的徐敬业和五代的慕容彦超之流,

欲割地自守而不得的比比皆是。从道义上,挟有天子一方的中央政权拥有优势,反叛

一方只能寄希望于在攻打中央政权时各地诸侯采取观望或者支持的态度,不要指望被

中央政权讨伐的时候还有什么帮手。

诸葛诞的另外一个错误就是和东吴联合以后,不是要求东吴从荆州对魏国发起进攻,

成犄角之势,以分司马氏的兵力,而是错误的让东吴派遣大量军队入驻寿春。东吴军

队的到来必然造成和原部署的矛盾,指挥不协调,军粮的消耗也需要淮南供给,为最

后的兵败埋下祸根。要知道淮南的兵力当时有“淮南及淮北郡县屯田口十余万兵,扬

州新附胜兵四五万”,而东吴派来的援军才有三万。对于司马氏共起的二十六万众来

说,东吴的援军是可有可无的,况且以淮南的地利,诸葛诞自己的十七、八万兵马守

则有余。东吴的三万兵马要是放在荆州,司马氏带来的兵力恐怕连诸葛诞的十七、八

万都没有。司马氏是否能够裹胁皇帝和太后一起东征也是个疑问。不会放过。

对于这些,一流的参谋长钟会自然不会放过,因此和司马昭一起制订了以构筑长堑合

围的战略,和诸葛诞玩起了持久战。钟会不单是等着诸葛诞和东吴将领发生矛盾,更

施展了他摹仿别人笔迹,伪造书信的专长,给寿春城里的东吴将领全怿、全端等人去

信,“说吴中怒怿等不能拔寿春,欲尽诛诸将”,最终造成了全氏兄弟的率众投降。

从甘露二年五月举兵,到甘露三年二月寿春城土崩瓦解,诸葛诞被杀,创造了合围困

敌的典范,辽沈战役的长春之围可与之媲美。

钟会也因为在淮南的功劳被提议当太仆,进爵陈侯,不过他推辞不受,而是以中郎的

身份继续在司马昭的大将军府“管记室事”,以示对司马氏的忠心。

甘露四年的时候,魏国出了大事情。皇帝曹髦终于忍不下被司马昭挟制的恶气,决定

杀了这个权臣。按说曹髦的作为确实是不错的,至少比汉献帝等亡国之君有血性,知

道抗争,而且几乎给他成功。这位“才如陈思,武类太祖”的曹皇帝,带上几百个手

下就要去杀司马昭。不料早就走漏了消息,让司马昭有了准备。司马昭的兄弟司马?L

率领前来阻挡的士兵被曹髦的手下一呵斥就散走了,看见皇帝的威风还是有些作用的

。不过作用毕竟有限,等中护军贾充对带来的成济兄弟说出:“司马家若事败,汝等

复有种乎?”的话后,曹髦的权威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成氏兄弟马上上前杀了曹

髦。曹髦错不错在抗争,是也不错在使用武力,而是错在没有精心的准备,连一个能

够挡住成济这样武夫的侍卫都没有,尽管当时“大将军士皆放杖”,但是司马昭终究

是有一两个死党的,曹髦看来武功有不好,难免一死。如果曹髦冷静一点,阴险地在

宴会上下毒,或者突然启衅,也不至于连司马昭的面都没有见到就没命了。当时从司

马昭手下的士兵反应来看,曹髦武装政变未必不能够成功。

钟会倒是没有参与此事,不过后来他参与了拥立曹奂。魏国改元景元,钟会也当了司

隶校尉,因此又引出了一场公案。就是嵇康之死。嵇康是曹家的女婿,当时的名士,

司马昭很是想拉拢的,就让山涛推荐他当官,不料嵇康写了千古名文《与山巨源绝交

书》,话中带刺,倒不是对山涛。因为他后来还把儿子嵇绍托付给山涛的。引起嵇康

被杀的导火索是他朋友吕安的哥哥吕巽对弟媳不规矩,作为弟弟的吕安自是不服。而

吕巽很大多数恶人一样,现到衙门里告了吕安一个不孝,把吕安流放到边地,对弟媳

妇正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吕安写信给嵇康,让嵇康去到官府里帮他辩解。嵇康气愤

愤地跑到司隶校尉钟会那里,质问钟会。钟会自然知道吕安的冤枉,因为吕巽也是司

马昭的亲信,所以曲法,自然是司马昭的关照。而嵇康本就看不起钟会,再加上对司

马氏也一向不满,对着钟会自然不会客气,愤激之下,司马昭之心什么的难免带出来

。论讲理,钟会本就是理亏;再加上以前一向被嵇康冷落,很是郁闷,威压之下,辩

才也得不到发挥,于是张口结舌之后气狠狠地让嵇康有本事去找司马昭去说。

嵇康是出了名的直肠子,真跑到司马昭那里去谈司马昭之心,可是司马昭之心如夫妇

之间的床笫之事一样,大家知道就好,也可想象,但是是说不得的。司马昭毕竟不象

钟会那样暗恋似的崇拜嵇康,又觉得嵇康侵犯了他的个人隐私,触及到了他的私处,

就用“嵇康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轻时傲世,有败于俗”的罪名将他和吕安一起

判了死刑。当时太学生有不少为嵇康请命,弄得暗恋嵇康的钟会想救也不行,因为嵇

康动静这么大,司马昭更是要非杀不可。嵇康临刑时,要了一张琴,弹奏了那首千古

绝唱《广陵散》,相传说的是聂政刺杀韩相的故事,琴音慷慨而悲壮,却是寄托了嵇

康无力杀司马氏的心情。

后世写《后汉书》的范烨有句诗道:“虽无嵇生琴,应作夏侯色”,说的是嵇康和夏

侯玄,然而真正临刑时能够如此达观,他却是没有做到。不过这句诗却是兼顾到了钟

毓、钟会两兄弟的所为。

家园 【文摘】败也是伪书

魏景元四年,钟会率众十余万,讨伐蜀国。一向是参谋长的钟会,这次成了司令员,

司马昭的理由是魏国别的将领对取蜀没有什么热心,只有钟会是跃跃欲试。司马昭倒

是和刘邦差不多,善于将将。

在讨伐蜀国的头一年,也就是景元三年,钟会和司马昭命令唐咨监造大海船,声言讨

伐吴国,作为调动兵马的借口。应该说蜀国的姜维是不笨的,看出钟会屯兵关中必然

是对蜀国不怀好意,上表给刘禅,请“宜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

头以防未然”。结果刘禅自以为聪明,认为姜维是神经过敏全不做戒备,因此种下了

祸根。

钟会制定的作战计划,可以说是以大伐小的经典,以邓艾部攻击沓中屯田的姜维,意

图牵制,并派遣诸葛绪直取阴平桥头,阻断姜维的回援之路,自己率主力部队自斜谷

、骆谷而入直取阳安关,另派遣刘钦作为奇兵出子午谷会于汉中。姜维也确实是天才

,不和老对手邓艾缠斗,兼程直奔阴平桥,让钟会的第一计落了空。诸葛绪此时已经

到达阴平桥,但是被姜维以调虎离山计,先向孔函谷佯动,威胁诸葛绪侧背,诸葛绪

上当,回军救援,姜维迅速回师,通过了阴平桥头。诸葛绪发觉上当后,赶回阴平桥

头,姜维大军才过去一天。钟会的第二条计策又因为己方将领的愚蠢落了空,但是姜

维赶到汉中后,钟会已经突破了入蜀门户,阳安关口,算是在姜维面前占了一次上风

。不过姜维毕竟是三国时代的名将,拿得起,放得下,全军扼守汉中入蜀的天险剑阁

应该说,至此,钟会的攻蜀计划完成了一半,汉中为魏国所有了,蜀国只有凭借天险

,保有益州。但是,那一半计划没有完成,邓艾和诸葛绪是要负有一定责任的,尤其

是诸葛绪。邓艾在强川口名义上是战胜了姜维,事实上没有完成牵制姜维的战略任务

,是典型的战略上失败,战术上胜利。诸葛绪为姜维所调动,失去了阴平桥天险,破

坏了整个作战计划,固然是因为姜维的指挥艺术已经达到化境,但是诸葛绪的罪责完

全是应该斩首的。

眼望“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钟会,肯定是暴跳如雷地痛骂邓艾和诸葛绪混蛋,只

要他们有一路成功,钟会就有足够的时间在姜维回援前突破剑阁天险,直捣蜀国的腹

地,那时候姜伯约就是回天乏力了。诸葛绪适时地到了钟会的军前,让钟会把他以“

畏懦不进”的罪名,打入囚车,发回长安了。稍稍解了点气的钟会又开始耍他的小聪

明,又是拜诸葛亮墓,又是传檄整个蜀地的军民,当然还是忘不了给姜维写劝降信:

“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

,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可是姜维就不理他。眼见军粮日益减少的钟

会气得在剑阁前直跳脚。

这时候,没有完成牵制任务的邓艾从阴平翻山越岭,兵行险招,直取绵竹,诸葛瞻战

死,刘禅投降。本来在诸葛瞻战死后,姜维还打算做最后的努力,回军广汉,钟会在

后面紧追不舍,并且断绝了姜维去东吴方向的逃路。姜维再受到刘禅让他投降的诏书

后,投降钟会。

钟会虽然对大功被邓艾抢去很是不忿,但是对姜维却没有迁怒,相反和姜维“出则同

舆,坐则同席”,推许姜维是一时名士,可见钟会倒也不是势力小人,还是比较大度

的。

至于邓艾被钟会伪书离间司马昭的公案,却是值得探讨。要知道,钟会没有那么笨蛋

,在淮南造完伪书后,再在西蜀继续造假,司马昭也没有那么笨。如果说钟会是当时

为了造反,玩兵变,来陷害邓艾的话,以邓艾在魏军中的威信和兵法上的造诣,钟会

自然应该和卫??后来一样杀掉邓艾,而不应该只把他打入囚车就算。由此可以想到,

所谓的伪书不过是司马昭的意思,甚至是司马昭的授意。因为司马昭讨伐蜀国,为的

是扬自己的威名,抵消杀曹髦的恶声,为自己代魏自立做准备。自然不会让邓艾抢功

,而以邓艾多年统率部队和西蜀作战的经验,讨伐蜀国应该是邓艾当司令员,钟会当

参谋长的,可以说伐蜀开始,司马昭就对邓艾有了疑心。钟会很可能不过是司马昭的

帮凶而已,作为晋国臣子的陈寿如何敢于写这之中的关节?

等邓艾进了囚车以后,钟会又收到司马昭一封信,声言怕邓艾造反,派遣贾充带领万

人从斜谷进军汉中,司马昭自己则:“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钟会得到诏

书大惊失色,他知道司马昭完全知道他能够对付邓艾,现在带兵前来对付的自然是他

钟会。鸟尽弓藏,对司马氏忠心耿耿的钟会此刻自然想到了这句话,他是知道邓艾进

囚车的内幕的。他可不想当邓艾,他知道司马昭此刻是来对付他了,不过他不甘心,

因为他认为自己:“自淮南以来,画无遗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归乎!”于

是决定举兵,此刻能够引为腹心的自然是姜维。应该说,这两个人的谋略确实是高的

,他们选择了“便当速发”,没有选择割据自守,而是声言得魏太后的诏书,讨伐司

马昭,直取关中,远胜于诸葛诞等人。

可是毕竟钟会一直是参谋本部的工作,手下没有亲信将领,对于魏国的军队缺乏控制

力,又在逮捕邓艾的问题上失去了魏军的人心。姜维的蜀军又是“败军之将不可以语

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心胆已破故也”,魏军兵变,姜维和钟会都死于乱军当

中。邓艾也在卫??的指使下被乱兵所杀,最后得利的是司马昭。如果钟会当初要不是

怀有对邓艾的妒忌和对司马昭的侥幸的话,在司马昭下令逮捕邓艾的时候选择和邓艾

联兵,收取众心的策略,即便邓艾孤忠,也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

在这次的伪书上,钟会多少有点冤。将所有的罪过都推到死人身上也是中国政治史上

的一大特色。

钟繇钟会卷终

家园 漫话三国人物之义阳二冤臣卷
家园 【文摘】千古冤臣

三国时期最冤枉的人就是魏延,堪称千古冤臣,因为他不但被杀后一直没有被平反,

更被一帮说书的糟蹋,说他有反骨,是和曹操一样的大反派。虽然曹操被称为奸臣,

可是在世的时候权倾朝野,死后倍极哀荣,墓地到现在还没有被找到。魏延则身首异

处,三族被戮,不知埋骨何地。而魏延根本就没有什么对不起蜀汉,连那个心都没有

,枉死,而死后千载骂名,冤枉,比岳飞还冤,比袁崇焕还冤。

陈寿和魏延家是没有什么交情的,不过陈寿还算老实,尽管对蜀怀有一定的感情,不

好明斥其非,但是在为魏延立传的时候没有说什么谎话,在最后还是给他下了一个“

不便背叛”的评语。

魏延不是名门望族之后,不然喜欢考证名人家世的三国时代不可能没有记载,他是荆

州义阳人。最早的记载是“以部曲随先主入蜀”,很可能是和甘宁一样是水匪或者豪

强出身。就这点来说,不知道当初他在荆州当豪强的时候是不是和诸葛家结下了什么

梁子,以至于诸葛亮后来那么恨他。魏延后来是依靠战功当上了刘备手下的牙门将军

,毕竟魏延不是刘备的旧部,和诸葛亮等荆州世家子弟也不是一伙,加上性格似乎也

属于倔强一流,不会拍须遛马,所以能够升职,靠的唯有自己的能力。

等到刘备自称汉中王的时候,要地汉中需要一员大将来镇守,对取得汉中很有功劳,

加之又是刘备亲信的张飞是众望所归的人选。关羽和张飞号称“万人敌”,武勇是有

的,历史上的张飞也绝对不是《三国演义》里那样大字不识,《八?魃矫?》现在还是

名帖,无论是招降严颜,还是汉中破张嗔,证明张飞的计谋也相当不错。但是刘备选

择的汉中太守、镇远将军却是魏延。这当然让蜀国所有的人吃惊。除了说明魏延确实

有能够独当一面的真才实学之外,还可能有一个史家没有注意到的原因,就是张飞的

女儿是蜀世子刘禅的老婆。刘备很可能是对张飞存有戒心的,张飞在蜀国的地位无论

是官职、资历、军权都属于权顷一时的人物,又是世子的老丈人,如果再有割据汉中

的权力,东汉外戚之祸难免不在蜀国上演。刘备为了现实自己能够用人,在一次大会

上和魏延唱了一次双簧:"今委卿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答道:"若曹操举天下

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蜀中众将都为魏延的豪言壮

语所感动。只有诸葛亮不是滋味,毕竟魏延的资历还不如诸葛亮,就有了汉中太守的

实缺,实在让诸葛亮有些不舒服。

如果是魏延要造反,机会很多,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他还是汉中太守,完全可

以反。"建兴元年夏,臧柯太守朱褒拥郡反。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贻反,流太守张

裔于吴,据郡不,越?`夷王高定亦背叛”,有这么多反的,魏延没有反。诸葛亮建兴

三年平定南方四郡的时候,蜀中空虚,魏延还是没有反,真不知道反骨一说,从何而

来?

到了蜀汉建兴五年,诸葛亮进屯汉中,不知道是诸葛亮和当地长官魏延有没有发生什

么矛盾。蜀汉建兴八年的时候司马懿和曹真等讨伐蜀国,诸葛亮在汉中据险而守,加

上连月阴雨,魏国撤军。同时,魏延在阳溪大破魏国的后将军费瑶和雍州刺史郭淮的

部队,因功被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可坏就坏在这件事和诸葛亮

有了牵涉,诸葛亮在建兴六年因为马谡失街亭,自贬三等,这回刘禅让他官复原职,

但是毕竟诸葛亮的功劳没有魏延大,刘禅在诏书里是这样写的:“前年耀师,馘斩王

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要知道

,斩王双是在逃跑途中的事情,诸葛亮未必有什么光彩,郭淮大败是偏师魏延的功劳

,阴平、武都二城是陈式的手笔,就是汉中的工事也是魏延修的。诸葛亮当然觉得不

爽,非常的不舒服,由此对陈式和魏延都很有意见,要知道他到死才是个武乡侯。

魏延的才能是为诸葛亮所妒忌的,每次给魏延偏师也不超过万人,对魏延是以大压为

主的。对此魏延很是不忿,老实念道着当年要是按照他说的出子午谷,直指长安,早

就赢了。这场关于子午谷的公案,按照魏延所说未必不能够成功,后来钟会伐蜀就是

有一路从子午谷进军的,也没有出现诸葛亮说的危道。不过是诸葛亮当时对魏延就是

很不满意:你的智慧怎么可能比我高?你想到了,我早就想到了,但是因为是你提出

来的,就是不行。其实军事上哪里来的百分之百把握?否决历史上任何一场经典战役

,都可以用安全这个理由。

诸葛亮临死的时候还不忘记踩魏延一把,让和魏延一向不对付的杨仪来领导他。还说

了,如果魏延不听,“军便自发”。最后一着比后世的十二道金牌也差不多,分明是

要魏延如果继续讨伐魏国就是孤军奋战。魏延当然不服:“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

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

,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但是什么长史杨仪、司马费掉,还有成都城的蒋

琬等诸葛亮的亲信走狗都是一伙,朝里朝外一起算计魏延。魏延就是一个战将,不是

阴谋家,到死之前也仅仅是想回汉中,而没有想到投靠魏国。魏延之死,是蜀国的一

大损失,如果魏延健在,和姜维这样的人才在一起,蜀国未必那么快灭亡。

倒是那个杨仪,在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后发出:“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

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的肺腑之言,可见当初“后主以问

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的董允、蒋琬等人是什么东西,或者

什么动机。想想在《出师表》里大言不惭地说“费掉、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掉、允之任也”的诸葛亮的所为,不由得

使人想起“朋党”二字。“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果真如此!

家园 【文摘】敏行讷言

邓艾是魏延的同乡,是义阳棘阳人,就是现在新野县东。邓艾邓士载也是个孤儿,不

知道当初刘备裹胁的荆州百姓里有没有他们母子,反正那时他才三岁左右。后来曹操

兵败赤壁,将荆州部分民众北迁,邓艾母子也随之被迁徙到汝南。

孤儿兼外来户的邓艾有口吃的毛病,被人们称为邓吃,有人说用期期艾艾形容口吃就

来源于邓艾,其实很可能邓艾的名字是起自口吃的毛病,中国的民俗就是贱名好养活

。这毛病似乎到他成为将军的时候还没有好。以至于司马昭有一次拿他开玩笑,说艾

艾,共有几艾啊?邓艾用《论语》里的“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为对答,说接舆说的

只有一个凤,他说的自然就是有一个“艾”。看来他的口吃不是很严重,就是着急的

时候会带出来。

邓艾从小为人放牛,怎么说也是个贫雇农出身,孤儿寡母容易被人欺负。曾经他想改

掉这个与口吃有关的名字,就取以前太丘长陈??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打

算改名叫邓范,字士则。史书上说“后宗族有同者,故改焉”,其实就是他同宗里后

来有富户高门觉得这名字好,叫他给让出来,和鲁迅的学生柔石原先叫赵平福,因乡

绅觉得自己的儿子用更合适而改名“平复”一样,邓艾也就只能让出来,明显地是三

等公民。可能邓艾写得一手不错的文章,以至于尽管因为口吃不能够当干佐,还是能

够当“稻田守草吏”的小官。不知道是不是后世生产小组的小组长,一种费力不讨好

的职位。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自古能为人所不能者,多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苦难对常人来说是堕落的理由,对于

天才来说是锻炼的炉火。邓艾口吃,故此少玩伴,能够用心攻读,有更多的时间冥想

;邓艾地位卑贱,故此能够意志坚强,胸怀济世的抱负。同郡的一个年长的官员看小

邓艾可怜,每次分配的时候都多分给他些,可能还有些额外的馈赠,邓艾却从来没有

当面谢过。盖因邓艾不单是一个很高傲的人,也是一个很深沉的人。等到他官拜汝南

太守,衣锦还乡后,他要报答这位当初真诚帮助他的长者,不料此人已经去世,邓艾

派人祭祀之外,重金报答此人的母亲,并“举其子于计吏”。邓艾不尚虚词,很君子

,他的感激有自己的表达方法,却又不是一般人所能够理解的。

邓艾的知己是司马懿。机遇使他遇到了司马懿,司马懿此人对邓艾的知遇是邓艾一生

所不能够忘记的,这就是为什么在日后的政治动荡中他始终站在司马氏一边,为什么

在司马昭下旨意逮捕他的时候,他不举兵造反,而是束手就擒。士为知己者死,可能

诸葛亮未必有邓艾的愚忠。而司马懿对邓艾的知遇也确实是超过刘备之于孔明的。毕

竟,当时的邓艾仅仅是一个不知名、不入流的小吏,更有口吃的毛病,而司马懿能够

认真聆听他的见解,不以他出身寒微为嫌,引之左右,淳淳然古人之风。要知道魏晋

时期是“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用人制度上

是九品中正制。也就是说各州郡设立“中正”,将士人分成上上、上中、上下到下上

、下中、下下九等,然后依照品级给官,依据主要就是先看其家世,上辈当过什么大

官,然后才是看才德。就和现在先看学历,再看才德一样,以邓艾的出身,在当时如

果不是司马懿,肯定连张入门券、准考证都没有,口吃可能比现在不会洋文还严重,

能以一个小吏终身就感恩戴德了,哪里能够立功天下,史册留名呢?

可就如上文所说,邓艾和对周济自己的年长官员一样,他对司马懿的感激是在心里的

,比任何人都深,但是他不是采取俗人的拜司马懿为义父等虚礼,而是尽心尽力为司

马懿办事,以自己的才能来报答自己的知己。

邓艾先做的是兴修水利。当时司马懿让邓艾“行陈、项、东至寿春”,身份可能就是

司马懿的幕僚,没有什么品级,但是见一般官员未免要大上半级。巡视回来后,邓艾

给司马懿上书,认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

粮,又通运漕之道”,怕自己口吃误事,专门写了一篇《济河论》给司马懿看,上面

写道:“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

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

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

。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

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讲究半农半兵的军屯

,减少了百姓的负担,加上开凿漕运,减少了运输上对粮食的耗费,得到司马懿的赞

赏和支持。

应该说,能够想到兴修水利、开凿运河,和邓艾早年在民间的生活是分不开的。邓艾

不同于三国时代其他的士大夫,他的出身是平民,深知民间的疾苦。田地没有水利设

施,天旱的时候得不到灌溉,下雨的时候又遭受涝灾,而大批不耕而食的军队又成为

农民的沉重负担,史书上说“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者,艾所建也”。

邓艾正是孔子所称赞的那种敏于行而讷于言的那种人,如果生在治世,邓艾应该是一

代良相。其实,仅仅凭借兴修水利一项,邓艾就应该是一个名垂青史的人物,毕竟中

国历朝历代能够想到兴修水利的王侯将相太少了,水利设施的破坏不惟是战乱的原因

家园 【文摘】由文且武

邓艾小时候的梦想是带兵打仗,“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周围的人

都以为笑谈。就和陈胜当年说:“苟富贵,勿相忘”一样,一个口吃的外来户的孤儿

,也想当将军,自然在常人的眼里是可笑的。邓艾之所以想当将军,恰恰是因为他出

身贫贱,在乱世,当将军是威风八面的事情,属于弱势群体的邓艾当然很神往。更何

况金戈铁马本就是男儿的志向呢?

司马懿的赏识,给了邓艾一展所学的机会,但是终究是个文官,和邓艾的志向有些不

符合,可能邓艾也向司马懿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因而被委派到蜀国的前线,“出参征

西军事,迁南安太守”。到了嘉平元年,也就是高平陵政变过后,司马懿派雍州刺史

郭淮取代夏侯玄的军事长官的职务,引起右将军夏侯霸的疑惧。夏侯霸逃奔蜀国。邓

艾作为司马懿的心腹也被派到前线挂职锻炼。

邓艾在白水遇到了他日后的大对头姜维。邓艾是以南安太守的身份对?L城的蜀军进行

围困的。姜维引兵救援,结果被陈泰坚守牛头山、郭淮抄蜀军洮水的后路,被迫撤退

。郭淮带兵去讨伐和姜维一起添乱的羌族,邓艾说道:“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

诸军以备不虞。”结果被留下来在白水北侧防守。不出三天,姜维果然带着廖化回马

一枪。姜维看到白水对面有魏国军队驻守,就让廖化修桥来迷惑对方,打着自己奇兵

去奔袭同在水北六十里外的洮城的主意。要是等魏国军队发现洮城被攻击的时候,廖

化正好可以利用造好的桥梁迅速追击。不过姜维对面的邓艾,从作桥上看出破绽,因

为蜀军数量多于魏军,而且是利用郭淮率领军队在外的机会,应该采取强渡的速战,

而不应该慢悠悠地在那里修桥。于是邓艾主动回师洮城据守,将来偷袭的姜维档在城

外。邓艾因此被加封为讨寇将军,赐爵关内侯,算是高级干部了。

成为高级干部的邓艾不久就被调到城阳当太守,后来又衣锦还乡到汝南当太守,继而

是兖州太守。“艾所在,军民并丰”,并上书司马师:“国之所急,惟农与战,国富

则兵强,兵强则战胜。然农者,胜之本也。孔子曰:足食足兵,食在兵前也。上无设

爵之劝,则下无财畜之功。今使考绩之赏,在于积粟富民,则交游之路绝,浮华之原

塞矣。”此刻的邓艾基本上还是一个文臣。

到毋丘俭起兵的时候,邓艾充当的是司马氏的急先锋,先在乐嘉造浮桥,后追文钦到

丘头。因此也博得了司马氏的信任,确立了司马氏死党的身份,进封方城乡侯,去解

被姜维围困在堤道的王经。解围后邓艾被正式封为安西将军,假节,领护东羌校尉,

成为一方封疆大吏的同时也正式开始了和姜维的军事对话。

邓艾当时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因为狄道一战,魏国虽然最终解围

,但是损失惨重。相比之下,姜维不过是暂时退走,并没有伤筋动骨。因此邓艾得出

了:“洮西之败,非小失也。破军杀将,仓廪空虚,百姓流离,几于危亡。今以策言

之,彼有乘胜之势,我有虚弱之实,一也。彼上下相习,五兵犀利,我将易兵新,器

杖未复,二也。彼以船行,吾以陆军,劳逸不同。三也。狄道、陇西、南安、祁山,

各当有守,彼专为一,我分为四,四也。从南安、陇西,因食羌谷,若趋祁山,熟麦

千顷,为之县饵,五也。贼有黠数,其来必矣”的结论。邓艾在祁山厉兵秣马等着姜

维。

到了魏甘露元年七月,姜维果然再出祁山,见到邓艾有准备,姜维回师董亭,转进南

安。邓艾迅速率领军队到南安附近的武功山据险而守,姜维攻险不克,再次移师东向

,翻山越岭奔袭上??。邓艾在段谷截击姜维,获得大胜。姜维因此也失去了蜀国的信

任,自贬为后将军应该说段谷之战的意义并不在于对蜀军的歼灭性打击,而在于使姜

维这员蜀国当时唯一的将才的威信受到损害,给蜀国的保守派提供借口。邓艾因为段

谷的战功被进封为邓侯,食邑六千六百户,其子邓钟也获得了五百户亭侯的封爵。等

到甘露二年,诸葛诞寿春起兵的时候,姜维又一次北伐,被邓艾等据险而守,无功而

返。邓艾更加封为征西将军,风光一时。

直到魏景元三年邓艾破姜维于侯和,在与蜀国姜维的军事对话中,邓艾始终是占据上

风,这之中当然有蜀国国力不如魏国的因素,另外防守总比进攻来得容易,并不说明

邓艾肯定比姜维高明很多。所谓的天险,是蜀国和魏国共之的。

但是,邓艾在西部的驻守,不但使司马氏能够西顾无忧,得以放心剿灭淮南地区的军

事势力,而不用两线作战。对于蜀国来说,历次军事冲突的失败都令自己的国力被消

耗,士气衰落,内部意见不统一,为日后的灭亡种下了祸根。

军事上的得力使邓艾对于政治上的敏感有些下降。要知道,当年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在

魏国得势就是因为有对蜀国的战功和对公孙渊的讨伐,邓艾对于蜀国的屡战屡胜无论

是战功还是威望都和当年的司马懿不相上下。功高当自危,手握兵权的邓艾完全知道

功高震主的道理。当年他还振振有辞地给司马师分析东吴的诸葛恪“吴名宗大族,皆

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建命”,招上级疑惑,被同僚妒忌,“而不虑大患,其亡可

待也”。现在的邓艾其实比诸葛恪当年还危险,可是没有看出邓艾有什么自保的举动

。可能是因为邓艾认为自己出身寒微,对司马氏又忠心耿耿,构不成威胁;也可能邓

艾就是直肠子,所以对魏国的各种封赏没有一次上表推辞,哪怕是名义上的推辞,觉

得是自己的功劳所挣。

家园 【文摘】仰天长叹

邓艾对于司马集团以至于整个魏国贵族集团来说都是个外来户,就和魏延之于蜀国的

诸葛亮集团一样。同时他也没有钟会的狡猾,钟会放着太仆的官儿不做,陈侯的爵位

不要,求的就是一个让司马放心,让同僚们顺心。邓艾这样的功劳,这样的爵位,至

少也应该向司马昭表示表示。官场上就是这样,尽管领导对你的技术一窍不通,同事

们在你搞科研的时候在研究历次彩票号码的规律,可你在写总结的时候总要把领导的

关怀指导和同事们的鼎力帮助放在前面,然后才能够是你的努力。否则领导和同事们

难免觉得你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个人英雄主义,甚至于是对他们有意见,进而对你有

意见。要知道,想搞创新什么的,领导当时不踩你两脚,同事不绊你个跟头就已经是

对你最大的关怀和帮助了。毕竟,你显本领了,变相是说领导和同事们不够聪明或者

努力。这官场规则自古如此,所以五代的郭威讨伐叛逆有功后要求遍赏,连朝廷里的

大臣都带上,就是会做人。郭威会做人,所以后来能够当上皇帝;邓艾不会做人,所

以让司马昭生气。

司马昭对邓士载的痛恨肯定不是一天了。以至于讨伐蜀国的时候,一位姓刘的名士预

言道,讨伐蜀国必然获胜,但是钟会和邓艾两个人都回不来了,听众问为什么,这位

名士笑而不答。看来司马昭篡位之心固然路人皆知,猜忌之心也不是什么秘密。讨伐

蜀国按理说应该是邓艾是主将,钟会是副将,毕竟邓艾久在蜀边,屡战屡胜。可是司

马昭却让邓艾率领偏师牵制姜维。

没有想到,这还没有引起邓艾的疑惧。邓艾多半把这归罪于钟会。要知道钟会是贵族

出身,一流的参谋人才,号称当时的张良,平民英雄邓艾和他肯定是素不相能的。邓

艾估计看到作战计划的时候就在肚子里大骂钟会小人,倒不是不敢公然骂,是因为邓

艾一着急生气口吃就更严重,骂不出口。邓艾很识货,知道钟会的作战计划本身很好

,但是就是因为很好才让他生气,因为让钟会出丑后自己扶正的指望就不大,按照这

个作战计划,破蜀的大功肯定是钟会的,邓艾只能喝姜维这口汤。虽然姜维也算是名

汤,但是还是和雍州刺史诸葛绪分享的。邓艾很是不爽,于是就完全按照命令行事,

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然以他在段谷破姜维的智慧,绝对不会让姜维跑到剑

阁去挡着钟会的。

等姜维把钟会挡在剑阁,魏军军粮不济,一群朝里的大臣建议班师的时候,邓艾才拿

出自己的压箱底的私货――“从阴平由邪径经汉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

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

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足见邓

艾对蜀国地理的熟悉。难保让同样不笨的司马昭和钟会觉得他当初藏私别有所图,司

马昭认为他不简单可能想造反;钟会认为他太狡猾想抢功。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

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年近七十的邓艾玩这种把戏,也真是玩老命了。江油蜀将马邈大惊之下开门出降

。邓艾乘胜兵进成都的最后一道门户绵竹。在绵竹,邓艾遇到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孙子诸葛尚。只能速战的邓艾写信给诸葛瞻,让他投降,其实是激诸葛瞻出来决战

。诸葛瞻也真够笨,要知道邓艾偷渡阴平不可能带着攻城的冲车、抛石机之类的重武

器。只要诸葛瞻学习姜维对付钟会的方法,在绵竹乌龟不出头,邓艾没有补给,饿也

饿死了。在邓艾的坚决督战下,邓忠、师纂击破了诸葛瞻的军阵,诸葛父子战死。据

说诸葛尚临死时候还骂黄皓,须知可不是那个宦官逼他们父子出战的,要是黄皓,说

不定因为胆小死守城池,傻人傻福地让邓艾难受呢。

刘禅得知绵竹陷落,“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

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诣军门”。邓艾取得了破蜀的首功,得意之余,不免忘形。对

蜀国的大臣说:“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如遇吴汉之徒,己殄灭矣。”又曰:

“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随后邓艾给司马昭上书,要求封刘禅王

位,然后灭吴。对他已经更加疑心的司马昭在以魏国皇帝的名义增封他二万户、太尉

后,使监军卫??喻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没有想到邓艾摆出一副“将在外均

令有所不受 ”的态度:“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

初附,谓合权宜。今蜀举众归命,地尽南海,东接吴会,宜早镇定。若待国命,往复

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今

吴未宾,势与蜀连,不可拘常以失事机,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

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司马昭终于忍无可忍,毕竟君令有所不受,司马昭还不

是君,不能够容忍他不受,于是下令逮捕邓艾。

邓艾接到诏书的时候仰天长叹:“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见于今日矣”,

束手就擒。后钟会起兵、魏军哗变,邓艾的手下要趁机救他,但是监军卫??命令田续

追杀邓艾父子于绵竹西。卫??回朝后根本没有受到制裁,倒是邓艾的妻子和孙子被流

放到西域,在洛阳的儿子均被杀,这似乎不能推到钟会头上了。直到司马昭的儿子司

马炎创立晋朝后,邓艾才得道平反。邓艾和钟会其实都是该仰天长叹的人物,都是兔

死狗烹。但邓艾更象老乡魏延一样,至死不悟,冤屈的臣子啊。

义阳二冤臣卷终

家园 【文摘】漫话三国人物之吕布刘备卷
家园 【文摘】人中吕布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不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杜撰,是魏晋时代人写

的《曹瞒传》里记载的“时人语”。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西北边地好汉吕布的骁勇。赤

兔马是借着吕布的威名,须知曹孟德胯下马号称“绝影”,这等望尘莫及的速度都没

有能够排个马中魁首,只能怪其主人没有吕布那样英勇。

吕布这人是个名人,有名就有名在他有一般人没有的武勇,但是他也是个一般人,一

般就一般在他的思想境界也就是一个一般人的思想境界。他也明白一些社会规则,也

有一般人的是非观,但是不代表他能够坚守这些社会规则,他的遵守不过是一种惯性

,并不是孟子说的“无恒产而有恒心”。要是没有诱惑,吕布也能够很够朋友,面对

诱惑说不定还能够犹豫那么一下,可是只要再诱惑一下,他就不够朋友了。吕布就是

可善可恶的一个人。但是偏偏因为他有常人所没有的武勇,所以对他的诱惑就比常人

多,也比常人大,他犯的错误也就比常人多,可以说吕布所犯的错误常人处于他的环

境可能都会犯。所以因为他以反复无常而著称,加上又是一个三国时期的名人就把他

和刘备放到一起,对于他还真有点冤。毕竟吕布的反复无常是不自觉的,是抵不住诱

惑;而刘备的反复无常是主动的,是本质就不好。笔者就把他排在自称是皇亲的刘备

前面了。

吕布原先是并州刺史丁原的手下,何进和袁绍兄弟密谋杀宦官的时候不但招了董卓,

也招了驻军河内的丁原。这丁原也是一个以武勇著称的人,出身寒门,对吕布不错,

让吕布当他的主簿。丁原一到洛阳就被封为执金吾,就是汉光武刘秀说的:“为官当

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里的那个好职位。没有野心的丁原当时没有想到给自己

的亲信吕布也讨个封赏,也就因此种下了祸根。有野心的董卓进洛阳后发现有兵的丁

原对他独揽朝政是个威胁,就派人诱惑吕布。董卓派去的说客对吕布说董卓将军是怎

么怎么胸怀大志,又怎么怎么看重他,说得吕布觉得董卓是个好人。然后就是说丁原

不好,自己当了执金吾也不给吕布这样的人提拔提拔,说不定是嫉妒猜忌吕大英雄,

要是董卓早提拔吕布了。说得吕布开始想投奔董卓,并且对丁原有了一些恨意。说客

随后就提出,董卓将军说了,只要吕布杀了丁原,丁原原先的骑都尉就是他的,还有

黄金美女若干。吕布当时可能还有些犹豫,说客就抬出原先何进兄弟的部属都跟了董

卓,董卓力量空前强大,要是等到董卓自己来杀丁原,吕布作为丁原死党会死得很难

看。就这样,又是离间,又是诱惑,又是恐吓,让还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的吕布就范,

害死了丁原。

董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夫子”,也就是吕布拜了董卓为干爹,至于吕

布和丁原恐怕没有小说家言的那样义父子的关系,不然陈寿和裴松之不会为他隐晦的

。吕布这个干儿子做得远不如曹操亲儿子那样舒服,要知道曹孟德在讨黄巾的时候就

是骑都尉了,起点可谓很低。以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的身手,在冷

兵器时代应该是官运亨通的,但是董卓基本上把他当卫队长用,一直到董卓被杀,吕

布也只做到了一个小小的中郎将,可见在政治上拜干爹能够得到的好处实在有限。而

吕布在董氏侍卫总管的位置上并不是很如意,董卓对吕布的态度并非是礼贤下士,全

然是一种对待家奴的态度,发起火来拿起什么东西就朝他身上摔,有一次竟然是“拔

手戟掷布”,幸好吕布的反应敏捷才没给伤着。这很伤吕布的自尊心,而且吕布和董

卓府里的丫鬟也有些不清不楚,也让他心怀恐惧。

苦闷之下,吕布就去找老乡王允商议,王允虽然官至司徒,但是因为爱惜吕布的勇猛

,一直对他还是很接纳的。早就看董卓不顺眼的王允得知吕布的不满后,觉得杀董卓

的时机成熟了,就劝吕布干脆把董卓给宰了,就能够变祸为福。名士出身的王允估计

是先给吕布讲了一大通兴复汉室,名垂青史的大道理。说得吕布很动心,但是这还不

足以对他构成足够的诱惑,于是他说:“奈如父子何?”王允说道:“君自姓吕,本

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从中王允也看出了吕布心里更能够接受的是实惠

,也跟着许诺朝廷和诸侯会因此感谢他,不会亏待他的。想到不会亏待自己,吕布马

上下了决心,于是和王允一起发动政变,亲手结果了董卓。吕布也因此被封为奋武将

军、假节、仪比三司、温侯,和王允一起共掌朝政,达到了他仕途的顶点。身处权臣

位置的吕布却不是一个权臣的料,他就是一个适合供权臣驱使的骑将。王允也不是当

权臣的料,他也就能够当个部长。很不幸的是汉献帝也仅仅是一个当傀儡的料,远不

如汉文帝。

因此,董卓是杀了,汉的中央政府却很混乱。王允以革命功臣自居,在他看来要么是

董派,要么是汉派,绝对没有中间派,被董卓用来装门面的蔡邕也成了王允的刀下鬼

。作为海内名士的蔡邕肯定不会是董卓的死党,也没有什么恶行。他的被杀让所有为

董卓工作过的人都自危,他们没有蔡邕有名气,但是肯定比蔡邕的可死之道多。历史

上任何时候纯正的左和右都是少数,可左可右的中间派才是大多数,以为非我就是彼

的区分法肯定是行不通的。在政治上永远是对于能够不坚定支持对手的就不应该打击

,还应该拉拢,否则是必败无疑,王允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