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对未来的经济的展望 -- zhuhit
2003年以后的大爆发还是有基础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中央领导人掐指一算得来的。而是在大家都不看好中国,不看好社会主义,不看好中国共产党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起扎扎实实把事情干出来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格外佩服老江老朱,可能还有老李。
南山铝业攒不攒钱我不知道。不过南山集团开发的海景房,广告真的是无处不在了。15万一套起,等红绿灯的时候,经常收到这种小广告。
南山集团,南山铝业,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这是最高死刑的刑事罪,面对如此大规模的造假,公安检察院在干什么?
如果真的如此,我只能对李某人竖中指了。
商业银行和风投是两个风险评价体系,商业银行不可能把天底下所有事情都做了,商业银行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一个以债权为主一个以股权为主,直接进行比较是不合适的,换句话说,风投也对一般债权放款没兴趣,资本回报和风险以及不良切入点不同。
前几年,商业银行支持最多的是国企城投还是民企,数据如果不好查,阁下可以问下身边的金融民工。银行躺着能挣钱真不知是从何谈起,四大行不知,12家股份制银行以及众多城市商业银行,大部分没有背景的客户经理谁不是向华为加班看齐,工作量不比大部分行业低,特别是心累。很多行业加班完离开公司就是完全放松,金融民工下了班,心还很难都放松下来,项目没做完,就得耗着。我不是给银行唱赞歌,但银行普通员工既不比大家更累,也不比大家更轻松,此外,事实是,工农子弟进去这个行业,很多都是985,211,硕士等,他们的努力可不能仅仅是从进去银行开始算,得从人家小学上自习,周末上自习,晚上复习到十一点开始算,人家去图书馆,有人在泡妞,人家在自习室,,有人在睡觉,人家在实习,有人在玩耍,得从这么二十多年来算,就算薪酬高些,可从来不是躺着赚钱的。
银行里确实有不少拍脑袋定的指标,比如存款任务,中收任务,但你说风险定价是拍脑袋的那就是不了解情况了,恰恰是这个定价,是很不需要拍脑袋的。
似乎银行不喜欢给中小企业放款是原罪,这样说不对。且不说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全世界的难题,我们且呼唤一下位置,让你把钱借给高大上你的领导还是借给一个你朋友的企业,你怎么决断。你朋友的企业很多信息你只能从他筛选过的得知,在形式好的时候,他的利率高,问题不大,经济形式不好的时候,你是不是第一时间要拿回来?银行的钱也是股东的钱啊,银行抽贷有什么不应该呢。除此之外,更多时候,中小企业主本着一锤子买卖,欺骗转移资产,银行不管从哪个角度肯定要想办法把钱弄回来,由于大家都觉得银行赚钱容易,因此成了众矢之的。
还有一点不同看法,要在银行做好,学博弈风险不确定性,这个在总行做研究调研员还行,在分行层面,这些东西实在用不上。实际点来说,会计,法律,评估师,证券,期货,信托,可以从中选择两门深攻,同时广泛了解其余门类,最好经历一次处理不良贷款的全过程,这样的大拿比较实际。
至于目前是证券信托分银行的蛋糕,还是反过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点须知,不论具体融资方式涉及到几个不同金融机构,最核心的资金来源不是个人就是公司,客户群在信托或者证券么?或许因为某些原因,银行表外需要用到其他金融机构,但资金方,项目/业主确大都在银行手里,随着银监会包括人行,对某些银行投资类业务松绑,通道类的业务银行就一肩挑了,正因为此,证监会才会对目前的条条框框减负,请特别注意因果方向,当然,我仍然认为,银行只要在目前规定的法律法规条款下把自己事情做好,不用也做不到全部业务全部客户 通吃,合作共赢才是主旋律。这两年银行金融创新走过了发债,机构化,融资性理财,股权融资(实收资本及资本公积),不断在绕开一行两会,现在已经在向少数股东权益科目做课题了,在非衍生类融资的阶段已经快穷尽,下一步就是对美国衍生品的复制或者说学习,这一点可就真是差的远了,不过,中短期未必是坏事了。
中国的经济,话题太大了,我就一普通信贷员,判断不了,但从目前情况看,民企一片哀嚎国企暂时还行,银行几乎全面回归,但民企整体不行了,国企怎么独善其身呢,唯一安慰的是,政府开始进行调整,虽然这个也是很不明朗,各行业基础还在,不论是人员还是产能渠道,若调整有力,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
胡乱扯几句。
要是放任房地产之类随意跌价,恐怕就不只是政治影响了。
只要企业大了,不管是国有还是私有,都会有很多相同的毛病。这个就是人性,不是私有制就能够解决问题的。
比如美国现在的企业文化,就是被一帮MBA把持,而他们其实是完全不在意公司的未来的。以前他们的私有制很有效,但为什么现在就不行了呢?这里并不是抹黑私有制,问题在于创造现在美国系统的人是很实事求是的,办事也很灵活尽管他们也很黑。而现在的人更多把这个系统当作一个教条来办。
贸易套利比较宽泛,不能一概而论,也不那么严重。早一点进口企业因为汇率利率和香港澳门台湾等有套利空间,银行办理三合一四合一最麻烦时到六合一,整个过程都是正常交易,和发票关系不大。去年以来,直接套利空间没有,多转化为内保外贷这样境内企业出具保函,境外企业融资,看中的就是境外融资成本低,这样的情况又要分,一种是境内高成本存款利率高于境外融资成本,有套利的空间,另一种是就是虽然境外成本高于境内,但还是比境内直接融资成本低,这样,境内企业申请的保函本身起到一个担保银行担保的作用,本身并未参与贸易往来,境外企业贸易才是交易方。当然,也有这样方式通过某些办法从境外流入境内的资金(虽然是国家禁止的)。
今年确实有广东各地进行的假贸易(多以转口贸易形式),外管重点查出后,现在情况大为好转,就是当时最猖獗时,这个仍然是较小比例,不能以偏概全。
请问,要达到什么级别,才能回复后直接显示,似乎我的回复要等十几个小时
为什么很多人对这个政策那么多不满呢? 因为钱都投到了地产和基建吗?我对四万亿的认识是中央做这个决策是个政治决策,而不是经济决策,中央当时考虑的是美国经济突然自爆连带着国内的出口企业大规模倒闭,上千万的民工突然没了工作中央只好出钱创造就业岗位了,最起码没出现严重的失业大军重演下岗潮。
当然从现在的角度看可能中央有点反应过度了,不过当时离九几年的下岗潮才不过十多年又没想到美国金融危机来的那么急反应过度也正常,毕竟和可能出现下岗潮造成不可预知的社会动乱相比,地产吹几个泡泡啥不过是毛毛雨而已调整调整还是能扛过去的。
出口贸易一定牵涉到。
进口贸易套利通常的手法相对合理,就是海外贷款或者信用证买进铜铝等大宗商品,放置于保税区仓库,卖给国内客户,获取资金, 这个资金可以自用,降低国内贷款利率支出。只要不停地滚动,这样可以赚取两地贷款的利息差,可能高达10%。 但是国内的大宗商品买家自己为什么不干呢?所以最后能干成功的,都是后面有背景的。
另外的手段:
但出口小体积高价值的产品哪有那么容易?最后十有八九都是做假账,顺便还赚了出口退税。网上搜一搜,这样干的中介公司到处都是。
还有一种套利人民币汇率在岸离岸价差的。
不然这些国企完蛋了,后清的政体也完蛋了。
逆来顺受的民工屁民死活如何,才不是老爷们考虑的。
在tg投资的外企,只要是干两头在外的生意的,从来都是把原材料做得价格高高的,然后出口价格做得低低的,人为制造利润降低。至于国内的人工费就用一般贸易补。
所以tg的外贸是一笔神仙账。
你对进口方的套利说明和银行说的套利是不一样的概念。银行进口方的套利,主要是针对正常贸易项下TT和进口证付汇业务的利率汇率互换等直接锁定利润,并不涉及对货物本身处理环节。
你说的出口环节,正是我后面补充的转口贸易项下大量假贸易的情况,正是五六月份外管大量查处的时候,以芯片进出口来回倒为标志,但即便是这个很严重,也不要夸张,尤其是被清理后。别的不说,内保外贷项下,就算去借款做存单质押,6%那是极少大型企业能拿到的利率,大型企业不太会大规模做这事,七月后,情况就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