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个坟墓引起的故事 -- 胡里糊涂
你的资料都是哪里的?我没这么说过吧。
我不明白白人基因到底是指什么?我说了这么多是白说了。白人是人种学的划分,是依据肤色,发色,眼色,脸型,头型,鼻型等性状划分的,到底哪一个基因是白人基因?
如果你想了解的是Y-DNA单倍群类型分布,那在现在的北美,R型是主流,其他连A00都有佩里大叔及其男性血亲作代表,应该差不多各种类型俱全。
现在的北美(美加格林兰)土著人的Y-DNA单倍群类型分布,以Q为多,R其次,C比较少。关于R,有不同理论,有认为是末次冰期之后就进入北美大陆的,也有认为是大航海之后欧洲人带来的,我个人倾向是欧洲殖民者带来的。
北美印第安是死得差不多了,因为他们当初发展程度太落后,基本是在渔猎时代,没有农业(极少数刚开始种玉米),因此人口繁殖不起来,而墨西哥,中美,南美的土著有农业,人口数量巨大,在面对白人殖民者的入侵及带来的病毒细菌的进攻下,墨西哥中美南美人虽然损失惨重,但还是大量活下来了,北美人基本完蛋了。
黑人最初是奴隶,男人很多就绝后了,活着也没法搞白女人,女人被白人强奸,留下的子孙后代,一查Y-DNA单倍群都是欧洲人类型。
再闲扯两句,英国自然条件太差了,到北美谋生从自然环境来看比英国好多了,法国环境好,愿意到北美这种寒冷荒凉的地方讨生活的就不多。英法争霸的时代,路易十四政府出钱资助700多法兰西穷苦妇女到北美给大兵和农民当老婆,后来虽然法国败给英国,失去魁北克,但法裔至今牛叉,还得感谢路易十四的巨大贡献。
感觉北美应该是,Q型印第安人很少10%,R型西欧人占50%以上,然后是30%黑人E型,再是10%其他。 这样好像还合逻辑。
不过你文章里的Y-DNA分布图中,北美是Q占75%以上,这就有点让人糊涂了,难道印第安人反而把R型西欧人给排挤了?
不过你倒是解释了,黑人其实已经不是非洲男黑人基因了,但也应该是R型西欧才对。
考察汉字六书,就可以发现,汉字的构成方法有六种,象形、 指事、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象形不过是造字的一种方法,而且是早期方法。
汉字不是不精确,而是抽象能力强。
象形不谈,以指事为例,“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
象形本身是一种抽象,对目标图形特征的抽象,指事是对抽象的强化。
比如,会意字, 解,从刀,从牛,从角。表示用刀把牛角剖开。本义:分解牛,后泛指剖开。这个字, 是对过程的抽象。
又比如会意字,赤。 赤卫队的赤, 从大从火,寓意火的颜色。
不要小看这个抽象,有了这个颜色的抽象,从此字典的世界红男绿女,分外妖娆。
今年是羊年,西方世界正在争执这个羊是sheep , goat还是ram。对于这个争论,熟悉中文的网友肯定会心一笑。绵羊,山羊,公羊都是羊。抽象出其中的一个共同属性就可以了,以后出现各种人造羊, 我们可以称之为克隆羊,仿羊, 电子羊。根本没有必要新造单词出来。需要用海量新词来表达的语言,理论上都是低效率的语言。
这种抽象再造的方法是最有效率的方法,英语其实也已经悄悄实践, 比如说Hardware, onboard, homework, housekeeping, 从单一事物指代到过程抽象, 英文完全走上了汉语的道路。
就连语法,英语也向汉语大幅度靠近,口语中时态的应用简化,正装倒装,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作为英语精确性主要标志的限制性从句,这也是近几百年发展起来的,汉语要想达到这个高度,完全可以引用。
汉语拼音, 仔细看看, 其实就是标准化的两字相切法。用一个确定的字母组合表示声母韵母,从符号体系上来讲,几乎没有结构上的改变。
再用人类Y染色体丢失基因的平均时间逆推来做验证,据说二者吻合。
按照1%的年人口增长率,到今天应该是895万。
按照1%的年人口增长率,1920是40万,1720年就只有5万多了。
对比南美其他国家面对殖民者的印第安人,美国印第安人数量之少是突出的,用病毒来解释太牵强了,靠谱的解释只能是美国对印第安人的系统屠杀。
也就是根本没考虑欧洲殖民者和黑人奴隶以及后来的欧亚非移民的情况,只考虑美洲土著居民。
此种最古老XY决定性别生物的Y染色体的基因数量如何确的?
您是指定此种最古老XY决定性别生物活到了现在,拿现在这种生物的Y染色体的基因数量做对比么?如果是的活,这种生物Y染色体的基因数量是稳定的么?不像人类一样随时间流逝而丢失么?
仅仅是按平均时间逆推,就精确到个位数,感觉不科学啊。
PS:
http://www.guokr.com/article/353559/
侏罗纪公园没戏了:DNA半衰期为521年
而Y染色体基因量的参照样本来自现生生物,跟什么半衰期无关。现生生物中的古老物种遗存还是不少的,与几亿年前的化石比较看不出明显差别,比如鹦鹉螺、鲎等等。至于现生古物种的基因是否稳定,这个可以通过DNA测序分析判定,以及多个不同物种间的比对来进一步判断。
具体的分析过程和结论的得出就得去看有关论文了。
倒可能是北上后南返。
随着间冰期到来,冰川消退,停留在缅甸密林里的O3北上,其中一支先羌族群穿越四川盆地,沿河谷北上来到黄河上游甘青一带,这是现代汉、藏、羌……的先祖。
黄河上游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孔道,先祖据此,必然会同中亚西移的族群碰撞和交流,个人认为,金属冶炼、车轮等应当是在这其间传入的。
先羌族群到达黄河上游后发生分化,一部分西进青藏高原,和高原上D基因族群混血形成现代藏缅族群,一部分沿黄河东进,是为华夏族群,还有一部分沿老路南下回头,留在成都平原的就是创造三星堆文明古蜀人。
对于古人来讲,沿岷江河谷,翻越九顶山、岷山,从成都平原到黄河上游没有不可逾越的地形障碍,南下成都平原的古蜀人和甘青一带的交流是一直存在的。
当然除了留在成都平原的古蜀人,还有一部分继续南下,今天的彝和云南少数民族,大多是这一部分的后裔,在他们的创世神话中,至今保留和汉族是兄弟、打仗失败南下等传说。
云南独龙族基因图谱,O3逼近100%,比北方汉族O3比例还高,不但没有种族外混血,种族内也没有。
高等生物倾向于更复杂的基因表达,而很多基因总量很大的物种其基因的多数都是无用的外来基因,并不在生物的生理活动中得以表达。比如,目前已经测定的基因总量最大的物种是一种松树,其基因总量是人类的七倍,但绝大多数都是无用的基因。人类的基因中也有很多是不会被表达的,但某些无用基因对保护有用基因可能有好处。
现生物种之间的对比并不能证明其古生时期的基因数。
另外生物外观的变化也不能说明基因变化不大,毕竟调控外观的基因只是很小一部分。
回到Y染色体上,死去的生物DNA半衰期521年,从逻辑上讲,选定现有生物做为与人对比的参照物,没有办法证明该参照物其古生时期Y染色体基因数量没有变化。何况精确到个位。
某些人非说正宗汉人在岭南,中原的被胡人串种了,这个研究成果很打脸
过去曾经说人不能和尼安德特人杂交。后来,各种研究又说,人类(智人)曾经和尼安德特人杂交,甚至还说有4%的基因是尼安德特人的。
(我不知道在没有现存尼安德特人样本的时候,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如何知道哪个基因是来自尼安德特人?)
并且说。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在人类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云云。。。
然后我就想了,没有走出非洲的黑人,并没有加入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是不是因此和加入尼安德特人基因的人,会有显著的某些差异???
我知道,尼安德特人被称作“穴居人”。他们进化过程中,曾经在洞穴中生活很长时间。一个小团体大约10多人20多人,在一个洞穴共同生活几千年几万年。他们可以在一个小山洞里,20多个人一起住6个月。外面就是1米厚的雪。大家要相互照顾,分享食物,相互尊重,礼貌。这种密集生活的能力是其他环境中没有的。这种超密集的集体生活,就要求有合作性,利他主义道德。进化论,特殊环境可以筛选出有利于小集体生活的合作基因。智商不是那么重要。
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这种合作性和利他主义道德,这种有利于小团体集体生存的是现代文明重要特征。
(我自己的理论是,人类的合作性和道德感的进化,是因为长期在非常密闭狭小环境中长期进化筛选出来的。)
如果人的部分基因来自尼安德特人,而尼安德特人更擅长居住在密闭狭小空间内密集居住,那么是不是人类“合作”“道德”的基因,会来自尼安德特人呢。这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是不是带有数万年的密集穴居生活的宝贵成果。
而没有走出过非洲的人,不带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也就是基因中没有密集穴居的经历,是不是就不带有一些重要的“合作性”“道德感”基因呢?
××××××××××××××××××××××××××××××
哺乳动物中唯一的“社会性”动物就是裸鼠。因为他们是集体穴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