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理解中国现状的最好角度-兼回温相 -- 行路人pacers

共:💬116 🌺71 🌵2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么比没意义,你能说全国的工人都是你想象中的那个生活水平吗

比吃穿最没意思,因为品位完全不一样。咱觉得吃蛇王八是享受,他们觉得是恐怖。电器是中国和德国差距不大,但你算过买台电视中国工人要干多少小时,德国工人要干多少小时吗?况且德国工人工资不同企业不同地方差距有多大?中国有多大?这个差距有多少合理因素?有多少不合理因素?

家园 兄听我说.

德国的特点,就是工资水平全国相差不大.这点是比中国好的多.

是的,他们的工资待遇比中国工人高多了,可是他们的消费水平也高啊,我仔细了想了想,真的除了汽车基本什么都差不多.

对,你提的问题很好,中国大,每个地方差距实在太大了.

我正好补充说下我的看法.

你说上海和西北吧,大家肯定会说,凭什么上海人就活的这么潇洒啊,西北人就要过苦日子啊.

可是这是没办法的啊,上海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机遇就决定了出生在上海的要比西北各省的人要幸福.就是因为中国太大了,地理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太大了.而这样的差距不是在短时间里能解决的啊.美国不是一夜起来的.改革开放到现在才几年呢,中国现在有没有美国当时这样的好机遇呢?

所以心态问题很重要,不能象老毛一样,上海的去西北,那样公平吗?唐代长安的时候,谁愿意去吴越呢?

家园 出生地是没得选,但户口算怎么回事呢

俺承认,在西北工作收入是应该比上海低,要一样了反而是不公平。但因为户口,这么个破本子,西北人就基本丧失了享受上海人幸福的机会,来了也只能作二等公民,俺不知道这种牺牲对现代化作出什么贡献了

家园 兄再进.

户口制度,老毛时代的,呵呵.

上海人口也不是一夜饱和的,他到现在这样的规模,正是接纳了全国同胞啊,兄有机会去上海的话,可以发现,很多人不是说上海话的.

接下来,我们可不可以这么想象下.

比方上海好,西北不行,那么几千万西北人自然去上海发展.

好,来吧,上海的房租,物价,和基本工资,人力市场饱和,竞争导致工资下降,种种因素,扣下来的话,西北同胞们能赚多少呢?究竟对西北同胞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呢?

算下来,还不如在家乡好.所以户口因素在小平时代并不是主要的牵制因素,你是人才,自然能在上海站稳脚跟.

国家开发大西北,就是让西北同胞们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机遇,改善西北同胞的生活.

老毛时代是压住人不让人走,小平是可以让民工来,自由选择,但前段时间我看到的广州民工缺,说明了什么问题?

家园 说来好笑,俺刚好是你举的例子

俺是甘肃人,现在户口还存在上海某个角落,但俺是靠上大学来的,除了这个途径以及极少的外地解决户口招聘(俺怀疑根本没有)还有多少机会呢?上海每年才从全国招多少人啊?

俺从没人为老毛搞的好,但咱不能光在中国伟人圈里转,世界上伟人多了去了。老毛的户口是封建残余,但现在到老胡也没取消啊?没了户口是不是西北饿狼全涌到上海呢?当年军阀混战时好象没上海户口那么一说,上海也比现在还牛,那是不是全中国一半人都冲过来了呢?强者多得,弱者少得是现在人类社会的规则,这大家都服,但人为加个制约,还说你们是弱者,认吧。这谁服啊,要不是现在武器军用民用差距太大,俺早找李自成了,TMD干一场,看看谁是弱者

家园 比较难啊

这种宝贵素材找不到啊,能约到酒席上见一面都不大容易的说

之所以我们这边家乡的人的包括工人农民都是邓派的,确实如你说的那样“贫的人的生活水平按时间纵坐标着来看,是不断增长的”

过去是大家都只有1 好一点的地方2

如今差不多是大部分人10 少部分100-1000 甚至10000 当然老少边穷的还是5以下 的

不论纵的比,还是横的比,我看都有改善

过去你农民吧,你抽不到中华烟喝不到茅台酒,就就是不行,黑市都买不到,能抽大前门就不错了。

现在呢,也就是富人天天有 穷人过节才奢侈一把的区别,比起过去那种泾渭分明的差别要小多了。和外国的差距也实实在在的缩小了

当然,我们这里是沿海地区,虽然还是比较偏僻的,不过比起老少边穷自然强很多

家园 看大多数吧,起码差距是实实在在的缩小了,这您不否认吧
家园 这户口不就是老毛搞的么

所以我就奇怪了,怎么那么多极左一边对户口制度口诛笔伐的,一边还对文革大唱赞歌呢

额,要您是一流人才,自然也属于户口迁入范围

老知青和子女也可以迁回

上海的流动性还是不错的,比北京强

家园 其实怎么说呢,当时老毛的户口政策是和他的治国方针对应的.

也不能说就是为了给弱者加个制约才弄个户口政策的.

控制性极强的计划经济,就是需要户口政策来加强国家对民众的制约力.况且当时的国内局势并不稳定,所以...

其实你说的军阀混战时候上海没户口政策,也没暴掉我已经在上帖的假想例中回答了.

上海本就是个移民城市,不过因为地理因素关系,江浙移民多而已.

现在国家对户口的政策我觉得没什么多大可指责的.人多,好地方少,自然要加个制约措施.比方出个新电影,票卖完了自然就让赶的晚的人落场了.上海是个地方,道理也一样.上海刚发展的时候,滑稽戏里不是经常有72家房客各说方言的社会现状描述吗?现在的上海,现在的上海人,就是那一批淘金移民的后裔和当地人的结合而已.

既然兄弟是甘肃人,我想顺便问下改革开放前,西北人的居住环境,比方普通市民的人均住房面积等等.我想,对比下来,上海普通市民的在那时代的生活环境,并不比西北好多少,多了无非几块大白兔奶糖而已.

家园 我还想到了很多,人民的业余娱乐生活,等等,这简直不能比了.
家园 呵呵,

您别说,盲流是真的有过那种

当初那黑压压的打工者人流,是直接促成暂住证制度出台的理由

现在其实好多了,除了教育,劳保,其他的,您要是不在国企上班也不觉的差多少。

而且上海买房子就可以报户口,比北京松多了

北京居然要营业额100万的企业开3年才给一家三口的指标,气死人啊

家园 俺只不过顺着化学兄的话说下来,呵呵

俺对上海没啥成见,有也不敢说啊,嘿嘿

家园 不大清楚,呵呵

俺只是血统上是甘肃人,从上幼儿园起就在河北了。平时也不关心柴米油盐,不清楚全国的差距。不过说到住房,谦虚一哈,俺祖上也阔过滴,解放后院子被没收当县运输队机关了,姥爷还被下放到一女真遗民的村子。所以说,俺家对祖国的积累也是出了力滴。

不过听俺媳妇说当年上海股市的事,感觉就是为了让上海人民先富起来,这下就有差距了

家园 哪些?俺觉得沿海的话基本上也差不多了,内地要差一点

给个例子好么

在下是对娱乐极不热衷的甚至可以说有些麻木了,除了玩电脑游戏,看片子,平常也干别的

家园 我是说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呵呵.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