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赫克托耳读法国大革命 -- 赫克托尔

共:💬76 🌺899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赫克托耳读法国大革命

最近对法国感兴趣,读了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进而读了马迪厄的《法国革命史》第一卷,米涅的《法国革命史》,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时代》,觉得不写点啥不过瘾,才有了此文。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米涅:《法国革命史》

马迪厄:《法国革命史》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

英文维基

其他网文,如redyy007的《波旁王朝》,史鉴的《大英帝国崛起》等等。

通宝推:膨胀的西红柿,十月湖上,盲人摸象,河蟹,咪铛,星海潮生,bayerno,小白1,唐家山,隹子火,大黄,西电鲁丁,京华烟云AMIP,haaghhs,Sheldon,SleepingBeauty,阿四,kiyohide,奔波儿,李根,五藤高庆,看得真过瘾,国林风,一介书生,陈王奋起,trilfe,澹泊敬诚,一刻馆皆様,
家园 【原创】1. 三级会议的酝酿

路易十六被推翻,砍头,至少说明一部分人恨他。问题就来了,为啥他这么招人恨。

一大原因是法国王权强大,路易十四曾说:“朕即国家”,国王担任了自己的首相。政治家掌权就会得罪人,国王直接发号施令,出了事,责任肯定是国王的。如果有个首相,出了事首相可以顶缸。对路易十六而言,曾经有人或机构,能给他顶缸,但在革命前,相继完蛋或离弃他。

大革命的直接原因是国家没钱了,一则是国家日常开支大,根本砍不下来,平时就入不敷出。路易十六时代,每年财政收入约5亿利弗(livre),每年的财政赤字高达1.4亿。二来是刚刚结束北美远征,一家伙砸进去20 亿利弗。这下子,法国的财政窟窿更大。

利弗是一种银币,在路易十五朝初期,1 马克黄金 == 8 盎司 == 740 利弗。大约每利弗折合 0.306 克黄金,按今天的金价,折合 73 块人民币。

路易十六的爷爷路易十五朝初期,法国政府在苏格兰商人约翰-劳的带动下,学会了利用金融市场融资,就是借债。

欧洲各国都有财政问题,特别是打起仗来,更加困难,借债是必须的,区别在于融资能力。以英国为例,虽然税收、人口远不如法国,英国政府外债高达2.5亿英镑,约合50亿利弗,但英国国债管理完善,受议会的严密监督审查,财政部设立专项基金以偿还债务,这套高效透明的制度赢得了金融市场的信赖。既然向英国政府借钱的风险小,债权人就愿意借,或者利率低。英国用18世纪整整100年时间,将法国从欧洲之巅赶下来,一大法宝便是融资能力远强于法国,更能忍受债务之苦。

法国财政不透明、效率低下,只能用提高利率的方式借债,越借利率越高,到大革命前,每年要拿出约1 亿利弗还债,即财政的 20%。到 1790年,利滚利,借新债还旧债,政府累计欠债高达 40 亿利弗。

至于引发大革命的人文领域的原因,也可以参考托克维尔的《大革命与旧制度》。我只提一点,法国人热衷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之流与孟子相似,都奔走权门,他们的作品抨击特权阶级,而特权阶级却附庸风雅,热衷玩赏。例如莫扎特的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本来抨击初夜权的,目标直指封建贵族。而作为高级艺术品的歌剧,能来欣赏的受众,多是封建贵族。于是在文化上形成一个怪圈,贵族们花钱请人给自己刨坑掘坟。让人卖了,还替人吆喝呢。有这帮人文学者忽悠,本来法国农民的负担,绝非欧洲最重,生活绝非最差,自我体验反而是最差的。

继续说财政危机。1774年,20岁的路易十六继位,财政窟窿越来越大,大到不堵不行,问题只在怎么堵。继续借债是饮鸩止渴,不可持续。加税,会得罪人,路易十六尝试财政改革。

1777 年,瑞士人内克(Jacques Necker, 1732—1804)出任财政大臣(Finance Minister),实行改革。内克是个银行家,15岁来到法国搞金融,当时是巴黎的成功商人。

内克的改革方案是:

1. 紧缩开支,量出为入。

2. 在平时靠税收以供开支,在紧急情况下需要预征捐税时,才发行公债;。

3. 税则应由省级会议来制定;。

4. 建立公布收支数目的制度以利公债的发行。。

前两条似乎容易做到,后两条可要了命了,可以解读为。

1 发行公债,先要有信用,这就要求行政公开;

2 如果是向纳税者要钱,则应准许他们参政,即召开三级会议。

纳税的代价是参政,反过来说,纳税人有知情权,参政权。法国的特权阶级和国王都不愿意放权,只要有一口气在,便死活不干。上次三级会议在 1614年,距离大革命前这次,间隔175年之久。

内克的改革措施,得罪了一大帮人。削减开支,得罪了吃宫廷饭的人,例如孟子、伏尔泰这号奔走各国宫廷的文化贩子。其他大臣看到他人气高,自然嫉妒。放权给纳税人,又得罪了高等法院(Parliament),之前高等法院是唯一能牵制王权和政府的机构,他们同样怨恨内克动了自己的蛋糕。

1781年2月,内克发表了他最重要的著作——116页的《财政报告书》(Compte rendu),其中系统阐述了他的财政和民权理念。此前,法国政府从未公开国家财政状况,法国民众也根本不关心国家财政收支,与自己的利益有何关系,在内克的提示下,法国民众突然开窍,关心起财政来,并咬死一个理——给权才纳税。

身为财政大臣,内克在《财政报告书》中造假,声称在正常状态之下,每年收支相抵,应可剩余一千万利弗,造假的目的是取得债权人的信任,方便继续借债,然而适得其反,一贯与国王、政府唱对台戏的高等法院,立即抓住机会,宣称既然国家有财政盈余,自然没必要搞财政改革,内克偷鸡不成蚀把米,只好黯然下课。

内克之后是2个没名的财政大臣,1783年,卡隆(Charles Alexandre de Calonne, 1734—1802)出任财政大臣。为了巩固权力,他花钱讨好宫廷大臣和贵族,造成更大财政窟窿。卡隆身为财政大臣,解决财政困难是他的必须面对的工作。既然国王不愿意开三级会议,高等法院又处处与政府为难,卡隆独辟蹊径,1787年2月22日在凡尔赛举行显贵会议(Assembly of Notables)。

讲述显贵会议前,先说说高等法院是什么来头。巴黎高等法院(parliament)为代表的法国法院体系,并非单纯的司法机构。现代英语中的parliament,往往译作议会,高等法院的确有后世议会的部分职权。法院世代由贵族掌控,是国王臣属大会的一部分。贵族法官们熟悉法条,自诩为知识精英、国家良心、意见领袖,经常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国王们与高等法院的关系,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例如波旁王朝的太祖亨利四世(Henry IV of France, 1553—1589~1610)继位时,法国刚刚结束宗教战争,百废待兴,王位不稳,亨利四世便对高等法院格外尊敬,给予其审议、甚至驳回国王与政府敕令的权利。亨利四世的儿子太宗路易十三(Louis XIII of France, 1601—10~43),9岁继位,太后玛丽-美第奇,与王室宗亲争夺小国王的摄政权,太后靠高等法院的支持,制服对手,独揽大权。红衣主教黎塞留上台之初,利用高等法院的裁决,打击玛丽-美第奇,实现揽权的目的。类似的事情,在路易十四朝初期也发生过,路易十四5岁继位,本应由路易十三指定的摄政班子掌权,路易十三去世的次日,最高法院宣布太后奥地利的安娜为唯一的合法摄政者。依靠裁决王室纠纷,高等法院俨然成了国王、政府之外的一方独立势力。然而在王权强大的时代,如红衣主教黎塞留掌权期间,高等法院便屡遭打击。

根据传统,国王在征收新税以前须征询高等法院的意见;遇有重大集议时,国王御临法院,各亲王、公爵及贵族与法院中人同时列席,于是法国的高等法院,有点英国议会上院的意思。高等法院自谓当三级会议(Estates General)不开会时,他们即可代表臣民。他们甚至以怠职或集体辞职的方法来反抗国王。全国各地法院彼此联同一气。路易十六的爷爷路易十五虽然懒散,究竟是个国王,终于受不了高等法院一贯的反抗,在1771年解散了高等法院而代之以单纯司法的高级法庭。喜欢标榜开明,又性格软弱的路易十六即位时,屈服于他所认为是舆论的需求,恢复了高等法院,重建的高等法院不领路易十六的情,处处与国王作对,合着年轻的国王平白给自己增加了一个敌人。

再说卡隆召集的显贵会议,与会者有7位王族亲王,36位公爵及其他贵族或元帅,33位法院院长及检察长,11位主教,12位国务大臣,12位直隶税区代表,25位大城市市长或邑长,再加上其他人员,共144名,都是因服务有成绩或职责重要而被选的,颇有点英国上议院的味道,从权力拼图上看,显贵会议显然是用来取代老牌贵族俱乐部高等法院的。

显贵会议既不是具有广大代表性的三级会议,也不是历史悠久、一直与国王对着干的高等法院。既不是独立机构,也没有国王正式任命。这是卡隆为了避开高等法院和三级会议,想与之打交道的一个比较能服从的会议。

在卡隆看来,显贵们身为特权阶级,都是国王一条船上的人,大家应该能和衷共济,为国分忧。卡隆提出的改革方案,核心只有一条,收税平等。

之前,特权阶级有很多免税权或避税权,例如兵役税。贵族的职业是打仗、服兵役,不用交兵役税,普通百姓必须交。政府增加兵役税的税率,等于把负担压在穷人身上。卡隆的意思,无论什么等级,都按财产即土地数量交税,土地多的多交,少地的少交,按卡隆的新政,原来不交税和少交税的贵族多交税了,就是增加税源了。

显贵会议一听就炸锅了,什么叫特权阶级?有特权才叫特权阶级,跟穷鬼一样交税,还算什么特权阶级。显贵们翻出前财政大臣内克的《财政报告书》,指出国家财政有盈余,凭什么让我们多缴税?

卡隆自己不是什么好人,腐化堕落的把柄一大堆,显贵们中的米拉波伯爵(Honoré Gabriel Riqueti, comte de Mirabeau, 1749—91),后来在大革命初期扮演了重要角色,现在跳出来揭发卡隆的腐败问题。在显贵们的压力下,路易十六只得让卡隆下课。由王后安托瓦内特提名,显贵会议主席、图卢兹大主教布里安(Etienne Charles de Loménie de Brienne, 1727—94)出任财政大臣。高等法院也落井下石,追查卡隆的舞弊案,卡隆只好跑路流亡英国。

显贵们觉得,布里安是自己人,应该不会为难特权阶级。然而布里安还得解决财政危机,毕竟他坐在这个坑上。布里安同样要特权阶级,即僧侣、贵族缴纳不动产税,显贵们自然反对,但反对也得有理由,他们声称显贵会议无权决定这么大的税制改革,只有三级会议才有权决定。参加过北美远征的英雄拉法叶侯爵(Gilbert du Motier, Marquis de Lafayette, 1757—1834)更为激进,主张效法美国,不仅要开三级会议,还要经常、按时开。显贵们认定,国王路易不敢开三级会议,那样必然分割国王的权力,所以将皮球踢给国王,请国王圣裁独断。果然,路易十六拒绝了召开三级会议的建议。

马迪厄评价道:“1787年5月间,当王室威望尚未损坏的时候,果能自动地召集三级会议,无疑地可以巩固路易十六的权力。特权阶级也会作茧自缚。资产阶级会了解改革诺言是有诚意的。”等到1788年,路易十六深陷漩涡,不得不同意召开三级会议时,已经全面被动,一步错步步错,终于错上断头台。

布里安与显贵们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协议,显贵们同意取消徭役折算现金和增加印花税,给布里安点甜头,让他的财政大臣能做下去。折算徭役更多是惠民政策,对增加财政收入作用有限,核心是印花税。

卡隆召集显贵会议,后台是国王,说到底,加税是国王定的调子,国王路易召开显贵会议,实际上是让显贵们替国王得罪人。然而显贵会议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印花税方案还得高等法院注册批准。

之前高等法院有别国议会的部分功能,刚刚闭幕的显贵会议,隐隐有取代高等法院的势头,高等法院很不高兴,拖着不批。布里安、国王料定高等法院会不同意,软磨硬泡,包括同意在5年内召开三级会议。高等法院还是不吃那套,摆出一副反抗暴政的正义模样。国王路易十六忍无可忍,终于跳了出来,将几个法官流放,包括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Louis Philippe II, Duke of Orléans, 1747—93)。

奥尔良公爵(Duke of Orléans)是法国老牌贵族头衔,目前这个奥尔良公爵世系,可以追溯到一世奥尔良公爵路易十四的弟弟菲利普。二世奥尔良公爵菲利普二世,做了5岁继位的路易十五的摄政王,因此二世奥尔良公爵一度是法国的实际国王。眼下的路易-菲利普是5世奥尔良公爵,论辈分是路易十六的远房堂叔。

从血统看,波旁太祖亨利四世以下,路易十三的唯一弟弟无嗣,往下就是路易十四及其弟弟一世奥尔良。路易十四的老婆,是他的双重表妹,两口子的孩子绝大多数夭折。活下来的男丁只有两支,曾孙路易十五,孙子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成了西班牙波旁王朝的祖宗,西班牙那支回不来了,可以算断了,法国波旁家族的嫡系只剩下路易十五。路易十五的儿子只有一个长大,就是路易十六的爹,此人生了 3 个孩子,路易十六、未来的路易十八、查理十世。这样到了路易十六朝,法国波旁王族只剩下两支,路易十六3兄弟,奥尔良家族。

如果路易十六兄弟出个三长两短,5世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是最近继承人。因此,奥尔良家族一贯与波旁嫡系作对。后来也是如此,1830年,路易十六3兄弟的老小查理十世,被这位5世奥尔良公爵的同名儿子推翻,因此六世奥尔良公爵建立的王朝叫奥尔良王朝,属于广义的波旁王朝。

奥尔良家族与王室作对,国王除了流放,还真不能把他咋地,毕竟王室人丁单薄,留着他做备份。国王给布里安出头,流放了几个法官和奥尔良公爵,大大削弱了高等法院,为了彻底根除高等法院,路易十六组建完全由亲王和国王的高官大吏组成全能法院(courplénière),用来取代高等法院,代各种法院注册国王所下的一切敕令。

如果路易十六能彻底解散高等法院,也许没有后来的革命的事了,可是舆论大哗,认定国王所为乃是彻头彻尾的暴政,既然国王能对历史悠久的高等法院动刀,也能对其他特权集团下手。在兔死狐悲的各方势力的煽动下,多菲内省、布列塔尼省、普罗旺斯省、弗兰德省、朗格多克省和贝亚恩 (Béarn)省,都发生了骚动,在归入法国版图较迟的边境各省,骚动尤为强烈。政府遭到的反对并不是仅仅来自高等法院一个方面,它还遇到了更为猛烈、更为普遍的反对。贵族、第三等级、各省的省级会议、直至僧侣都起来反对它。

法国的思想界,一个崇美派、崇英派或称爱国派的党已经出场了,它的分子不仅有高级贵族及大资产阶级,而且有法院中人,重要人物有大革命初期呼风唤雨的米拉波伯爵、拉法叶侯爵,1799年拿破仑雾月政变解散督政府时的5位督政官之一西哀耶斯(Emmanuel Joseph Sieyès, 1748—1836)等,他们鼓吹把法国改造为一个立宪的行代议制君主国,为此积极推动召开三级会议。

关键时刻,路易十六退缩了,国王的软弱再度暴露无遗,国王不想召回高等法院,税还想收,路易十六只能选择更坏的。1788年7月5日,布里安代表国王宣布要召开三级会议,8月8日他把召集期定在1789年5月1日。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原来可以不开的三级会议,反而必须得开了,准备用来取代高等法院、三级会议的显贵会议、全能法院,统统解散。财政大臣布里安声誉扫地,1788年8月25日,距离7-14不到一年,布里安垮台了,国家发行的公债停止付息,等于法国破产。堂堂法兰西政府不付利息,债权人虽然没啥办法,但新债也没人买了,靠借债度日的路子彻底堵死,唯一的出路便是召集三级会议讨论增税。

路易十六看了一圈,发现只有之前下课的内克还能做财政大臣,因为就是内克当年提出召开三级会议,解决增税问题的。就这样,8月26日,内克在7年蛰伏后,再度出山担任财政大臣。

启用内克,实属路易十六的无奈之举,常言道,好马不吃回头草,从某种意义上说,路易十六失去了对政府的控制。

说到这,还有个问题没解决,堂堂专制国王路易十六,就不能强行收税么,干嘛非要转圈拉磨呢?两个原因,第一是路易十六性格软弱,谁都不想得罪,最终所有人都得罪了。

第二,1788年法国发生了严重饥荒,正常的税收都收不上来,法国许多地方发生了抗税。派去平乱的王军,对平乱消极,除了同情民众外,还在于军队欠饷。军队也是人,领了军饷才干活。

三级会议召开前,路易十六已经成了孤家寡人,教会、贵族都得罪了。贵族中带头反对路易十六的,便是前面说的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还有 2 个隐形反对路易十六的,就是他的俩亲弟弟,未来的路易十八、查理十世。

路易十六长得肥头大耳,结婚十几年都没生娃,民间谣言四起。路易十六的大舅哥,神罗皇帝约瑟夫二世(Joseph II, Holy Roman Emperor, 1741—64~90),亲自跑到法国探寻是咋回事,发现是路易十六的问题,鼓动路易十六做了个小手术,1785年3月,王后安托瓦内特生下王太子路易十七(Louis XVII of France, 1785—95)。

路易十六可能是包皮过长、隐睾之类的小毛病,不过民间传言,路易十七是王后与外人通奸的产物,影响很不好。不管咋样,路易十七的出生,最大的受害者是俩御弟。王太子出生距离大革命只有 4 年,俩御弟苦盼多年,本指望大哥断子绝孙,侄子出世,让他俩十分丧气。这俩厮后来的行为,就是坑哥。

综上所述,经过几轮折腾,原来各怀鬼胎的国王、各阶级、机构、团体,都同意召开三级会议,将其视为解决财政危机的唯一出路。另一方面,三级会议还没开呢,路易十六已经危机四伏,无数人期待着瓜分他的权力蛋糕,甚至要把他轰下台。

通宝推:老老狐狸,文青,mingong,五藤高庆,看得真过瘾,bxbird,mezhan,
家园 伏尔泰还是罗马史大家
家园 恭贺王子殿下回归!

最有趣的几个地方

至于引发大革命的人文领域的原因,也可以参考托克维尔的《大革命与旧制度》。我只提一点,法国人热衷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之流与孟子相似,都奔走权门,他们的作品抨击特权阶级,而特权阶级却附庸风雅,热衷玩赏。例如莫扎特的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本来抨击初夜权的,目标直指封建贵族。而作为高级艺术品的歌剧,能来欣赏的受众,多是封建贵族。于是在文化上形成一个怪圈,贵族们花钱请人给自己刨坑掘坟。让人卖了,还替人吆喝呢。有这帮人文学者忽悠,本来法国农民的负担,绝非欧洲最重,生活绝非最差,自我体验反而是最差的。

我最不懂的就是这点,世界上没有比作茧自缚更蠢的事儿了,可是这帮人反而偏偏那么干。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搞懂了这个,也许就明白了法国农民了。毕竟他们内核里都是一伙人

马迪厄评价道:“1787年5月间,当王室威望尚未损坏的时候,果能自动地召集三级会议,无疑地可以巩固路易十六的权力。特权阶级也会作茧自缚。资产阶级会了解改革诺言是有诚意的。

问题是口子一开,能不能达到腓力四世的那个效果。腓力四世首开三级会议记录,结果会议上王权压倒教权。接下来法王敢直接派雇佣军把教皇披枷带锁的捉来,搞成两皇并立70多年。马迪厄认为路易16他能做到吗?如果路易16做不到,三级会议口子一开,那不成了速死之道?如何能确定第三等级的资产者们没有夺权心?

喜欢标榜开明,又性格软弱的路易十六即位时,屈服于他所认为是舆论的需求,恢复了高等法院,重建的高等法院不领路易十六的情,处处与国王作对,合着年轻的国王平白给自己增加了一个敌人。

第一是路易十六性格软弱,谁都不想得罪,最终所有人都得罪了。

我只想说,历史果然是只会重演。人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什么教训也没学到。而谁给了路易16这个 “舆论” 则更值得玩味。

还有就是除了加图之外,还有那些典型的老派罗马共和国元老?

家园 果然自古特权阶级都努力不交税,古今中外皆然

之前,特权阶级有很多免税权或避税权,例如兵役税。贵族的职业是打仗、服兵役,不用交兵役税,普通百姓必须交。政府增加兵役税的税率,等于把负担压在穷人身上。卡隆的意思,无论什么等级,都按财产即土地数量交税,土地多的多交,少地的少交,按卡隆的新政,原来不交税和少交税的贵族多交税了,就是增加税源了。

显贵会议一听就炸锅了,什么叫特权阶级?有特权才叫特权阶级,跟穷鬼一样交税,还算什么特权阶级。显贵们翻出前财政大臣内克的《财政报告书》,指出国家财政有盈余,凭什么让我们多缴税?

家园 摊丁入亩,中国在满人手上搞成了...

张居正通天的权柄也不过人亡政息。地主们非得被外族侵占了,刀架在脖子上才肯让点利,唉...

家园 动辄被贵族们顶着干不下去的国王能说是王权强大么?

还是说我其实已经接受了中国历史上那种彻底的集中式王权?

家园 那要看是那个语境下的王权

以法国来说,已经算是很强大了,至少还没明面的撕破脸皮动刀动枪。

家园 路易十四废首相,朱元璋也废丞相

但是明王朝自成祖逆袭后对地方的控制力明显比法王大多了。行政架构上明朝君主很少受到臣属机构(内阁、六部等)的制肘,反观法王,动辄就被高等法院议会什么的呛得下不了台,即使是在王权最强的路易十四时期也同样如此。这种差异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家园 西方是武士贵族,东方是文化贵族

从汉末起中国文化就开始瞧不起丘八。

三国志吴书的注里写道:

干宝晋纪曰:陟、璆奉使如魏,入境而问讳,入国而问俗。寿春将王布示之马射,既而问之曰:「吴之君子亦能斯乎?」陟曰:「此军人骑士肄业所及,士大夫君子未有为之者矣。」

又 晋书 列传第一:贵嫔胡芳最蒙爱幸,殆有专房之宠焉,侍御服饰亚于皇后。帝尝与之摴蒱,争矢,遂伤上指。帝怒曰:"此固将种也!"芳对曰:"北伐公孙,西拒诸葛,非将种而何?"帝甚有惭色。(胡芳的祖父胡遵,魏车骑将军;父亲胡奋,晋镇军大将军,确实将门之后。不过....北伐公孙,西拒诸葛这二位都是偏将,主帅是...司马懿。这个时候的“将门之后”似乎已经不是美称了)

到唐中期以后,出将入相的经历已经没有了;宋朝起全面的以文制武。

这个差别在什么地方呢?中国的官僚层对皇权的制约也不是没有,明朝后期皇权和官僚的斗争搞得两败俱伤,但是官僚最多只能怠工捣乱,让政权做不好事情;一旦皇权撕破脸皮,动用起特务机关,官僚只有束手就擒、被人宰割的命。

西方则不同,人家贵族的传统是打仗的,如果皇权要向扫荡东林一样清洗贵族,那贵族阶层可就真的造反了,而且西方原则上国王是选举的,贵族大会有废黜暴君的权力

路易十四的办法是把贵族圈养在凡尔赛,用各种奢华的生活软化和腐蚀整个贵族阶层,最后法国是平民造反了。

英国的新贵族阶层则是造反的主力之一。比如,托马斯·费尔法克斯(Thomas Fairfax,1612年-1671年)爵士,第二代费尔法斯特男爵费尔南多·费尔法克斯之子,因反对皇家军队征兵,在海斯顿荒原,他设法向国王查理一世面呈请愿书,此举使他成为当地的英雄。也使他险些被王室警卫骑兵撞到送命。1648年继承父亲爵位。

他是 新模范军的总司令....克伦威尔只是骑兵司令。英国革命议会军中很多军官都是有爵位的贵族

家园 【原创】2. 筹备、开幕

上文书说到,全国上下都认可了开三级会议,虽然各方初衷不同、各怀鬼胎。现在开会的大方向定了,下面要做的是拟定实施细则,解决技术性问题。。

我们以阶级分析的角度,观察一下法国。1790年,法国人口为2600 万。第一等级僧侣,或曰和尚,人口 10 万,拥有全国土地的 10%,享有免税特权。第二等级贵族,包括妇孺家属,人口 40 万,拥有 25% 的土地,虽然交税,却有很多特权,例如养鸽权,只有贵族才能养鸽子,鸽子落在任何地方,平民都不许动,鸽子们吃粮食、拉屎,随便。远远看个房子,区分它属于贵族还是平民所有,一大依据是看有没有鸽子平台。

贵族还有狩猎权,平民不许动野生动物,野猪、鹿跑到农民的地里随便吃,农民只能干瞪眼。凯文科斯特纳版《侠盗罗宾汉》中,罗宾汉刚回英国,发现一群农民假扮野兽跑进森林,原来他们活不下去了,跑到森林里打猎为生。特权,不在于权利有多大,多么高大上,而在于独一,我能干,你不能干,就是特权。例如中国,只能皇家穿明黄,明黄好不好看不重要。

平民,commons,直译是其他,两大特权阶级外的人类,都可以叫平民。另一种说法是 people, 汉译为人民,所以贵族、僧侣不是人民。

二进宫的财政大臣内克提出,第三等级的代表数,应该比传统翻倍,即两个特权等级代表数量的总和。一贯以意见领袖,民意代表自居的高等法院,主张一切按传统办,即按上届 1614 年三级会议的既定方针办,核心是 2条:

1 三个等级的代表数量相等。

2 投票时,按等级投票,即每个等级各一张团票。

一看就知道,传统的选举、投票方式,有利于特权等级。现在政府要加税,肯定要把重担压在人民或平民肩上,他们人口占绝大多数。财政大臣内克提出开三级会议,初衷是让人民交税,送点权利做交换,或曰收买,特权等级总得出点血,按传统方式搞,三级会议毫无意义,平民除了开会一无所获,骗傻小子么?

平民精英和特权阶级的一些开明人士,赞同内克给平民双倍代表做让步。1788年9月15日,巴黎高等法院通过议案,明确表示按传统办,彻底暴露了反动和保守本色,原来的历史积淀的脸皮、威望丢失殆尽,从此永远丧失了对舆论和政局的影响力。

二度出山的内克坚持双倍名额,否则收不上来税,自己还得下课,便绕过高等法院,于1788年11月6日召开第2次显贵会议(Assembly of Notables),讨论三级会议的组成和三级会议代表的选举。他以为可以使显贵会议通过第三等级的双倍名额,却惨遭说不。

眼下陷入僵局,高等法院、显贵会议都要求按传统来,平民肯定不答应,三级会议失去意义,肯定开不成了,怎么办?

就在此时,国王路易十六发话了,11 月27日发布上谕,两条:

1 三级会议的代表人数不应少于一千人。

2 第三等级的代表应等于贵族代表和僧侣代表的总和。

路易十六认可了内克的双倍代表提议,但留了一手,没明说投票按人头还是按等级。不管咋说,国王做了让步,皇恩浩荡。折腾了3个月,人民吃到点甜头,再要更多张不开嘴,我觉得路易十六这招挺高明。

既然国王定了调子,显贵会议不用再开了。12月12日,显贵会议解散,然而显贵们中除了一贯与国王作对的5世奥尔良公爵外,最重要5位,联名发表宣言,或曰公开信,指出倘使国王不能维持传统规程,立即会有革命发生。他们说:“国王的权利已生了问题,两特权等级的权利也在动摇,马上财产权也会受攻击,财富之不均也会变成改革的目标……。”

到目前为止,这5大显贵是对未来预见最准的人,至少在远见方面,比路易十六、内克、拉法叶侯爵等人强很多。继续三级会议的话题之前,我们先分析下五大显贵:阿图瓦伯爵、孔代及孔蒂两亲王、波旁及昂吉安两公爵。

阿图瓦伯爵虽然只是伯爵,却是路易十六的三弟,未来的查理十世。我认为查理十世是路易十六3兄弟中,最有远见的,虽然最保守、最强硬、最反动。如果按他说的做,以霹雳手段快刀斩乱麻,怎么着也比国王上断头台强点。

孔代及孔蒂两亲王、波旁及昂吉安两公爵,其实是一家子,都是孔代家族的分支。前面说过,波旁太祖亨利四世以下的波旁家族嫡系,除了远走西班牙的那支,此时还剩 2 支,路易十六3兄弟,五世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从亨利四世往上追 ,便是孔代家族,创始人一世孔代亲王是太祖亨利四世的叔叔。相比嫡系波旁家族,孔代家人丁兴旺,人才辈出。

四世孔代亲王——路易波旁(Louis, Grand Condé, 1621—46~86),是路易十四朝前半期的名将,太阳王驾前双子将星之一,铁面人的嫌疑人之一。如果单说孔代亲王,一般专指四世孔代,在1643年的罗克鲁瓦战役(Battle of Rocroi, 1643-5-19),打垮西班牙最精锐的弗兰德军,彻底结束西班牙陆军称霸欧陆的时代。因其声名显赫、战功彪炳,也叫大孔代(Grand Condé)。双子将星的另一位是法国历史上仅有的6位大元帅(Marshal General of France)的第3位,蒂雷纳子爵(Henri de la Tour d'Auvergne, Vicomte de Turenne, 1611—75),最后一位大元帅是奥尔良王朝封的,曾效力于拿破仑的苏尔特(Jean-de-Dieu Soult, 1769-1851)。

当下这位是八世孔代亲王(Louis V Joseph de Bourbon, 1736—1740~1818),大孔代的玄孙,时年 52 岁。

孔蒂亲王家族是孔代家族的分支,一世孔蒂是一世孔代的次子,无嗣,暂时断绝,二世孔蒂是大孔代的弟弟,此后的历代孔蒂亲王,都是二世孔蒂的后裔。眼下这位孔蒂亲王是 7世孔蒂(Louis Franois Joseph, 7th Prince of Conti, 1734—1776~1814),8 世孔代的远房堂兄,54 岁。孔代、孔蒂两亲王,都是路易十六的远房叔叔,也是当时王族中年龄最大,辈分最高,见识最远的成员。

波旁公爵是波旁家族最古老、显赫的头衔之一,波旁王朝就是以波旁公爵头衔命名的。现在这位波旁公爵是 8 世孔代的独生子路易亨利(Louis Henri, Prince of Condé, 1756—1830)。

昂吉安公爵(Duke of Enghien)通常是孔代亲王世子的头衔,例如大孔代在1643年赢得罗克鲁瓦大捷时是昂吉安公爵,他爹三世孔代还没死,1646年三世孔代去世,大孔代才成为孔代亲王。现在这位昂吉安公爵,是波旁公爵的独生子路易安东尼(Louis Antoine, Duke of Enghien, 1772—1804)。就是说,五大显贵中的孔代亲王、波旁公爵、昂吉安公爵,是一脉单传的祖孙三代。如果不出意外的话,8 世孔代去世,则由波旁公爵替补,昂吉安公爵升一格为波旁公爵。

说了这么一堆世系,与 1804年的一起谋反案有关。我不确定本文能否写到1804年,因为法国大革命的结束点,似乎以1799年为多,所以在这先写完。

大革命爆发后,孔代亲王一家子是第一批跑路的贵族,在国外与革命政府作对。1799年雾月政变,拿破仑上台做第一执政,成了独裁者,法国政局右转,有与波旁王室和解的苗头。第一执政拿破仑连战连捷,1802年3月,英法签订《亚眠和约》(Treaty of Amiens),正式结束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普遍和平(General peace)实现,法兰西共和国难得的消停了2年多。波旁王室大为兴奋,以为拿破仑会像1660年的英国蒙克将军(George Monck, 1st Duke of Albemarle, 1608—70)复辟斯图亚特王朝那样,复辟波旁王朝。

拿破仑忙于掌控权力,编修《拿破仑法典》,迟迟不给波旁家答复,保王党的终于忍不住了。1804年初,一批保王党和拿破仑的反对派,联手行刺拿破仑,未遂。刺杀案的核心人物要么被杀,如一贯与共和国较劲的乔治-卡杜达尔(Georges Cadoudal, 1771—1804),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追封其为元帅;要么流放,如拿破仑的老长官莫罗将军(Jean Victor Marie Moreau, 1763—1813),判处2年监禁,继而改为流放,莫罗辗转投奔了瑞典王储贝尔纳多特。

拿破仑怀疑,正在德意志避难的昂吉安公爵也参与了行刺,3月15日,拿破仑置国际法于不顾,派一支法国龙骑兵跑到莱茵河对岸将其绑回法国,由拿破仑最信任的将军、妹夫缪拉主持,经过军事法庭几小时的审讯,就在城堡外的壕沟里枪决了。

昂吉安公爵之死,振动了整个欧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了改变世界历史走向的蝴蝶翅膀。

1. 历史悠久、声名显赫的孔代家族绝嗣了。1818年,昂吉安的爷爷八世孔代去世,父亲波旁公爵津威为九世孔代。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一直觊觎王位的六世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推翻查理十世做了国王,开辟奥尔良王朝。革故鼎新的关键时刻,8月,颇有影响的九世孔代亲王莫名其妙的吊死在卧室里,怎么看都很蹊跷,无论如何,孔代家族彻底玩完。

2. 波旁家族和其他君主国,对公然践踏国际法的拿破仑彻底死心,组建第三次反法联盟,欧战再起。

3. 拿破仑断定,传统君主国亡我之心不死,执政府体制不足以集中国力对抗反法势力,索性于5月18日废除共和,加冕称帝,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结束,第一帝国建立。

4. 拿破仑的老长官莫罗被流放,如果莫罗不走,肯定会在帝国建立后,成为5月19日册封的第1批帝国元帅之一。与莫罗同列的高级将领,只要没灾没病,都做了帝国元帅,包括判处昂吉安公爵死刑的缪拉。莫罗投靠的贝尔纳多特,也是拿破仑册封的第1批 18 元帅之一,娶了拿破仑的前女友欧仁妮(Bernardine Eugénie Désirée Clary, 1777—1860),1810当选为瑞典王储兼摄政王,正是屁股决定脑袋,为了瑞典的国家利益,贝尔纳多特与法兰西帝国反目成仇,加入反法同盟。在贝尔纳多特帐下,莫罗提出一个极为重要的理念,即不打拿破仑,专打拿破仑手下的元帅们。此举对最终打垮拿破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拿破仑固然是军事天才,也有着军事天才常见的缺陷,就是喜欢用独立作战能力差,却能坚决执行他命令的将军。如果把拿破仑时代所有将领拿出来大排行,拿破仑比所有人都高一大截,其他人的水平差距不大,但拿破仑的元帅们,整体水平在平均分以下。

回到大革命前,五大显贵联名反对路易十六的决定,当然没啥结果,下面便是选什么人做代表了,选举细则蛮周密。大原则两个:

1. 代表必须是男人,特例是,女贵族可以派代理人参选。

2. 代表必须是年满 25 岁,名列纳税人名册的人,或者说,有能力纳税的人才能做代表。后来随着革命政府越来越向左偏,对代表的要求越来越低,最终取消了纳税能力的要求。

两个大原则下,选举细则如下。

1. 两特权等级直接到选区的首县去,分别组织僧侣及贵族选民会。凡有爵位而可世袭的贵族有权亲自出席。贵妇领有采邑的,根据代理权亦可推举代理人出席。

2. 牧师们可以出席僧侣选民会,可是身为贵族而居教职者每十人仅得派代表一人,修道院中的出家僧侣每院一人。这样,牧师们(parish priests(司铎/curé))便有占多数的把握。

3. 在城市中,居民年在二十五岁以上名列纳税簿籍者,

a) 首先依其职业行会而集会。各手艺行会每会员百人得举代表一人,

b) 而自由行业、商人及造船业得举二人,这显然有利于有财有识的人。

c) 凡不属于行会的居民,或在无行会城市的一切居民,则分区集会,每百人中得举代表二人。这样推出来的代表(即选举人)再会集于市政厅,组成这一城市第三等级的选举人会,起草公共陈情书并推举代表出席选区第三等级的选举人会,再最后选出代表出席全国三级会议。

d) 教区农民每二百户推举二人出席初级选民会。如各行会及各城市分区一般,各教区各以陈情书授予代表,再由选区将这些陈情书整理并为一个,作为该选区的陈情书。如主要选区包括有若干次要选区时,次要选区选民会得选其代表的四分之一出席主要选区的选民会。

e) 这是一种很普通的情形,依此情形而论,选举进行通常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为教区、行会或城市分区;第二,城市选民会;第三,次要选区选民会;第四,主要选区选民会。

僧侣又分为两大等级,高级是主教,大主教,低级的叫司铎,英语叫 parish priests,法语叫 curé。主教、大主教是教会中的贵族,通常由贵族担任,贵族的长子世袭做贵族,次子往往去庙里做和尚,成为主教、大主教。贵族主教们,往往不在本教区带着,而是往巴黎、凡尔赛跑,享受生活,不守清规戒律。基层的司铎,通常是平民出身,两者泾渭分明。本届和尚代表中,低级和尚占了2/3,因此在后来的三级会议中,僧侣阶级中的低级僧侣,首先叛逃到第三等级中,最终导致特权等级全线崩溃。

贵族代表内部,也出了不少内奸,如当时最有影响的贵族,北美战争的英雄,华盛顿的好友,拉法叶侯爵。拉法叶的年龄不大,才32岁,但在战争中,与一批精英结为生死之交。这帮门生故吏,为他的事业和野心提供了极大助力,许多人在后来颇有影响,例如他的参谋贝尔蒂埃,后来成了拿破仑的参谋,首开总参谋部制度的先河。1804年,跻身首批 18位帝国元帅。我认为,拉法叶是在路易十六倒台的过程中,作用最大的人。

选举在1789年早春举行,在选举过程总体运行良好,小波折也不少,许多地方发生了权力之争,如一个选区两拨贵族都说自己是正牌代表。一些开明特权等级人士,遭到本阶级的白眼,却被第三等级接纳。如贵族出身的米拉波伯爵,一贯与本阶级唱反调,被第三等级选为代表。第三等级代表,有一半是能说会道的律师。

关于代表数量,米涅的说法与引用《牛津法国大革命史》的英文维基不同。

米涅说,和尚 291,贵族270,人民584。

英文维基:和尚303,贵族282,人民578。

我比较相信英文维基,虽然不能完全肯定。

总而言之,1789年的选举是成功的,代表或议员们能够代表法国的民意,抗拒三级会议,便是与人民为敌。

原定1789年5 月 1 日开会,延期到5 月 5 日,在凡尔赛宫召开。公开的理由是,路易十六要在凡尔赛打猎。凡尔赛本来就是王家猎场,路易十三始建行宫,路易十四大力扩建为凡尔赛宫。实际上,路易十六担心三级会议与喜闹乐乱的巴黎市民呼应,如果三级会议在凡尔赛闹事,国王可以从容调兵围困凡尔赛宫给予镇压,并切断巴黎和凡尔赛的联系。事实证明,国王的担心不多余,虽然他的算盘最终破产。然而在凡尔赛开会的反作用也很大,代表们来开会,起因是国家财政困难,要他们慷慨解囊。现在乡巴佬们来到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睁眼一看,原来我们以往、未来交的血汗钱钱都给特权等级花天酒地了,心理肯定失衡。

5 月,各地代表来到凡尔赛。开幕式之前,路易十六便给人民代表一个下马威,摆贵族派头,让土包子们见识一下,当权的还是贵族老爷。路易十六规定,人民代表只能穿黑袍子。国王很隆重地在办公室接见贵族与僧侣,而第三等级则要一批一批地赶到他卧室去觐见。

开幕的前一天,5月4日,响晴白日,凡尔赛举行宗教仪式,祈祷本届三级会议,能开成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国王及其家族,各部大臣以及三级会议的代表,列队从圣母院教堂(church of Notre-Dame)前往圣路易大教堂(church of Saint Louis)聆听开幕式弥撒。各路爬墙卧草党,纷纷来到凡尔赛,围观百年不遇的开幕式。只见僧侣们身穿长袍大氅,头戴方形帽,或者穿紫袍,套白色教衣,走在最前列。其次是贵族,他们都穿着黑色礼服,齐膝上衣,金边袖口,花边领结,亨利四世式的有白羽毛的卷边帽。最后是较为寒素的第三等级,着黑衣和短外套,纱领结,帽子上没有羽毛,没有饰带,乌泱泱的一大群黑老鸹。

三个等级分开行进,貌似没啥,然而也有问题。和尚们貌似应该组成一个方阵行进,事实却是,贵族出身的大和尚前面走,人民出身的小和尚后面走,中间隔着吹吹打打的王家乐队。阶级差异无处不在,泾渭分明。

5月5日,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大堂——梅尼大会堂(Salle des Menus),正式开幕。按1614年的老例,两大特权等级代表从正门入场,人民代表从后门进入,处处被压着一头。三个等级分坐,左右分别是贵族、和尚,国王正前方是人民代表。外围回廊上是围观群众,洋大人的议会允许围观,例如彼得大帝在伦敦,围观过英国议会。革命之后,国会随便看,许多妇女闲着没事,带着毛线去围观,她们叫做编织妇(Tricoteuse)。编织妇们经常被各方势力收买,敌对代表发言时,她们鼓噪呐喊,《双城记》里有许多关于编织妇的记载,她们甚至用针线编出摩尔斯密码,电影《风声》中,情报员以毛衣传递情报,我怀疑灵感出自《双城记》。

通宝推:文青,盲人摸象,北纬42度,mezhan,环宇7504,陈王奋起,联储主席,mingong,玉垒关2,五藤高庆,晨池,桥上,
家园 应该说西方的中央集权晚于中国

秦以后中国就进入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封建社会的形态.

而西欧、阿拉伯、印度和日本却长期停留在封建社会中。德意长期分裂,英法国国王只不过是最大的贵族,其他贵族——包括他们的王族兄弟对国王的义务是很小的,而且是彼此负有权利和义务。新兴的资产阶级也占据独立城邦与其领主抗衡。有趣的是,国王正是借助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来消弱封建领主的,国王的法庭和法律终于压制了封建法庭。而城邦资产阶级为了保持自己的利益,不惜背弃自己的领主——按照封建法,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资产阶级只能向自己的领主效忠,而不能向领主的领主国王效忠——,最终使得封建领主成为虚位领主,被圈禁在王畿之内,失去了自己的城堡和军队。英法国往都是借助资产阶级打垮贵族,反过来又以举国之力压之某一城市的有产者——在封建制下,各城市划地为牢,彼此分离甚至敌视,对国王和首都的认可超过对其他城市的认可。因此英法直到18世纪才得以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德意的情况也差不多。象但丁这样具有国际视野的人,都认识到只有强权才有可能建立统一的国家,否则就是无休止的征战。

如果不召开三级会议,国王还可以以举国之力来压制某一局部的叛乱,三级会议是的有产者联合起来,意识到了自己的阶级分野和力量——以三级会议而不是地区会议来划分又加剧了第三等级和其他等级的矛盾,因为以地区来划分会使得地区内部的三个等级联合起来对抗其他地区——革命于是发生了。

没错,英法都是在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时候发生了革命。这和中国的革命发生在中央集权开始动摇是不同的。

路易十六不能和乃祖路易十四相比,但是路易十六的王权其实是强于乃祖。路易十四年少的时候还被投石党赶到乡下去,孤儿寡母也很凄惶的。

家园 是的,中国的中央集权已经到了在

中央内部再分权制衡的地步了,皇帝要在制度设计上制衡以宰相为首的中央官僚势力,西方还少有类似的情况

实际上路易十四也不是废首相,因为就法国的情势来看,其实有首相是特例,黎世留和马扎然之前也没有首相

一般而言,当时西欧各国中央的财政大臣是实际首相,就像路易十六时期的杜尔哥和内克.因为西欧各国地方自治的势力很强,中央对地方的人事任命还没有绝对的权力,所以不是人事部排第一(中国六部,永远是吏部第一,好像西方其实也没有类似中国的吏部)

(美国虽然规定国务部第一,但华盛顿治下,汉密尔顿主掌的财政部的职员人数超过其他各部之合)

总的来看,即使是集权程度较高的法国,其中央的第一任务还是搞钱....搞来的钱维持中央在凡尔赛圈养贵族,直到有一天养不起了,就革命了

家园 好文,按惯例俺又要提问了

1 法国亲王一定高于公爵么?因为西方的爵位和中国并非对应,而翻译时候采取的标准也不同,所以很多亲王其实低于公爵(在汉语语境里很荒唐的事情)。具体到孔代亲王-昂吉安公爵这一支,似乎应该是亲王正好高公爵一等(这一点中西倒是一致,亲王世子可以有一个低亲王一级的正是爵位-清代专门设立了世子、长子作为爵位。似乎很多西方爵位专门带一个低一级的爵位给继承人,就是公爵世子接班前是侯爵、伯爵世子接班前是子爵。)

2 在大孔代时期,孔代亲王世子就是昂吉安公爵,波旁公爵怎么挤到这个序列里来的?变成了孔代亲王-波旁公爵-昂吉安公爵三级,另外,如果祖孙三级人数不全,爵位可以给次子么?

3 法国和尚按天主教规矩是不结婚的(新教和尚可以结婚啦,结果很多地区牧师变成准世袭状态),下等和尚的来源主要就是第三等级吧,这也许是他们倒戈的主要原因。再有,法国当时还有少部分新教徒和犹太人,他们是没有代表的,对否?因为我记得这些社会少数阶层的民权是大革命之后才有的

通宝推:赫克托尔,
家园 【讨论】试着答吧

1 从我看到的资料看,法国的亲王未必高于公爵。例如7月12日,带领龙骑兵镇压巴黎暴动的朗贝斯克亲王夏尔-欧仁(Charles Eugene, Prince of Lambesc, 1751—1825),出自洛林家族,加洛林家族的幼支。波旁复辟后,加封为埃尔伯夫公爵(Duke of Elbeuf)。当然这个公爵可能是与朗贝斯克亲王并列的加衔,到底咋样我不确定。

2 波旁公爵过于显赫,并不常设,孔代家族在很长时间里是波旁朝第一血统亲王,直到奥尔良家族出现。法国王室与其他王室一样,近亲繁殖的厉害,人丁稀薄,例如八世孔代以下,都是单传,所以昂吉安死后,孔代家也绝嗣了,不像明朝朱家,清朝爱新觉罗家,人口越来越多,给个波旁公爵衔不稀奇。

3 内克是瑞士人,新教徒,加尔文派的老巢就在日内瓦。为了增加三级会议的代表性和获得更多支持,内克规定,新教徒以第三等级的身份参选。犹太人不清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