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再论】日军新兵1年训练要打1800发子弹? -- PBS

共:💬3 🌺3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再论】日军新兵1年训练要打1800发子弹?

我在以前的一篇河文《【求助】侵华日军的新兵训练一年要打1800发子弹吗?》里面对网上流传的一个论断,即日军新兵1年打靶耗弹1800发提出看法,当然这个1800发的讨论起始于我看了河友忘情的一篇文章《失道寡助——浅谈侵华日军战斗力的衰败(分上下两篇)》

我认为忘情河友的引用来自于其它地方,但是根据我的观察和考证,这个数值基本上还是靠谱的。

而日军的战斗力衰败的确同失道寡助有关,也同新兵训练不足有关。

我的1800发河文的看法总结在此:日军在战争爆发前,新兵打靶1800发/年在技术/后勤供应上是可行的,而在全面入侵中国尤其在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对日战略物资进口全面封锁,切断日军战略运输线,加上日军泛滥扩军,造成后期日军新兵训练无法打靶1800发了,这样一来日军的战斗力如同忘情河友所描述的,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日军并不是在1937年才算进入战争体制,如果从时间上前推,应该从1931年的918事变起陆军就开始了战争体制。从那时起,日本进一步巩固东北,扫荡抗日武装,同时对关内步步紧逼,蚕食华北和内蒙。

日本对华政策始终用武力为后盾,不依靠一支训练有素的陆军是难以想象的,也是这样一支凶悍的陆军,才使得日本狂妄宣称3个月内灭亡中国。

从网上资料得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日本陆军总军力仅23万,到1937年初军力也才25万。

也就是说日本陆军在1931年至1937年初的6年内,新增兵员2万名。

假定日军军官,陆军职业战斗兵(军曹兵曹)以及后勤(辎重)/卫生/通讯/炮兵/装甲兵的人数占全部陆军的50%,其他陆军战斗兵是2年兵役制(征兵制),那么在这段6年时间内,每年新兵人数是5-6万,如果有后备役转入现役,那么“纯”新兵人数可能会更少。

以每年新兵入伍人数5.5万计算,每年打靶1800发,将耗弹9900万发,算1亿发/年。

根据我的有关讨论训练打靶1800发的河文发布后,河友踊跃发言,数据党挖河泥,谷歌百度放狗搜索,我们基本达到了共识:即日本在战时每年生产5亿发子弹,整个抗战8年应该生产了40亿发子弹没有很大悬念了。我们可以同时推定日本从1931年就达到了这个5亿发子弹/年的产能——只要考虑到918事件日军缴获了一个完整的沈阳兵工厂,其子弹最大年产量是1.8亿发——日军在1931年的子弹产量不至于还低于沈阳兵工厂吧。

可以说日军陆军新兵在1931年至1937年这6年期间,每年打靶耗弹1亿发,占当年日本子弹产量的20%,这个消耗量日本军火工业承担得起。

这6年期间,是德意日法西斯霍霍磨刀装备发动大战的时期,日本鬼子应该知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的道理,绝对不会在子弹打靶的消耗上小里小气,这种吝啬对自己没有好处。

另外余下的80%的子弹产量日本应该说是储存起来了,这6年期间,日本储存了多少亿发子弹,河友们可以预测一下。我的预测是20亿发。

到了1937年7月,情况变了,日本陆军兵员从年初25万,到七七事变前,变成陆军常备军38万。也就是说在半年内,日军新增兵员13万。

假定这13万兵员中多半是预备役转为现役,那么是7万新兵入伍,这半年时间内打靶训练耗弹0.63亿发,加上正常的新兵入伍半年打靶耗弹0.5亿发,总计1.2亿发子弹,也还在20%的子弹产能范围之内。

到1937年的年底日本陆军扩展到108.4万,新增兵员80万,估计新兵占了多数或全部,以60万新兵计算,半年打靶耗弹5.4亿发,以80万新兵计算是消耗7.2亿发子弹。

从上面看,日军在1937年按照正常强度训练,新兵子弹消耗量就超过了年产量5亿发的限额,还不考虑正规作战半年消耗子弹的1.25亿发(日军中国大陆年消耗子弹2.5亿发,太平洋战场作战消耗2.5亿发计算)。

那么为什么日军还那么嚣张,要全面进攻中国呢?

这里就是靠从1931年起日本储存起来的20亿发以上子弹这个板凳深度。(这些子弹至少有相当大部分储存在关东军680个军火库里)。

如果日军保持这个军力不变,这些100万大军1年之内全部变成老兵油子,以后每年不过耗弹2.5亿发,日本军火工业完全可以支撑实战需要。而1945年8月日军驻华部队最后向国军投降时的总人数也在105万(包括驻台日军)左右,交出的步机枪子弹是1.6亿发(相当于1年的子弹基数),同我的估算差不多。

按照蒋纬国先生所称抗战8年一共有85万日军在中国大陆战场被毙伤,那么每年日军最多必须补充8.5万名新兵,按照1800发/年训练强度,需要耗弹1.5亿发,加上中国大陆作战2.5亿发,总计4亿发子弹/年。而日本子弹产能是5亿发/年,每年还有1亿发子弹剩余,也没有问题。

现在问题来了,日本偷袭珍珠港,陆军大规模扩招,要按照1800发训练耗弹强度,每年1亿发剩余子弹只能训练5-6万名新兵,而在1945年日本投降那年,日本陆军已经达到650万(南方军+国内军550万,包括关东军;105万中国大陆军),考虑到日军总共被击毙185万(应该都是老兵),这500万应该全部是新兵蛋子了。

如果5万新兵正规训练耗弹1亿发子弹,500万新兵训练耗弹是100亿发了。日本就算有20亿发子弹的老底,也架不住这样的疯狂扩张吧。

美国鬼子在二战中不过生产了400多亿发子弹,日本鬼子这种规模的扩招我看连财大气粗的美国鬼子都受不了。

由于日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因为两线作战,年耗弹5亿发,基本消耗完军火工业产能,20亿发子弹库存只能训练100万常规新兵,其它400万新兵就是国军甚至是八路军新四军的子弹训练耗弹量了。

这就是忘情河友提到的日军在战争后期素质下降的内在原因了。

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随意相信扩招/上规模就能成事,别看你人马多,想想就子弹一项够用吗?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各参战国都认为战争很快可以在3个月到半年之内结束,所以都是以库存军火为基础制定作战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但是这些法西斯国家苦于没有战略纵深,只能用偷袭战/速决战/以战养战这些程咬金三板斧战略战术来战胜对手。事实再次证明仅仅靠库存外加一点可怜产能再来些三光政策就能挑战大佬,是不明智的。

日本狂妄地宣称”3个月内解决支那问题“,就是一种以库存为底气的表现;而到了偷袭珍珠港就是因为海军库存燃油只够18个月了——打是死,不打也是死——为了库存而战斗。

发动战争的法西斯德日两国基本亡国,就是在错误地估算了自己老底的结果。

最后请同学们一起跟我念语录:“玩家谈战略,行伍谈后勤”;如果同学们有知道鸟语的,请一起跟我再念一遍语录:“Amateurs Talk Strategy; Professionals Talk Logistics"。

家园 消耗子弹数和单兵素质没有那么大的关系吧。

就像在学校,有人随便做几个练习,就能名列前茅,有人却深陷题海战术,不能自拔,也不见起色。

诚然,可攻训练用的子弹太少的话,训练结果会大打折扣,但是,另一方面,选拔率的高低也是个重要参考。开战初始,当兵还是香饽饽,属于公务员待遇,当然只有那些受过良好教育,体质也过硬的人才有机会加入,自然平均水平高,队伍好带,水平提高也快。后来大幅扩军,自然从买方市场,变成卖方市场,各种老弱病残都被一股脑给搜罗了进来,而且,别说子弹不够,估计训练设施,有经验的教官,都是大问题,现场指挥官估计只能玩无米之炊,更加造成士气低下。

军人专政,搞唯精神论,结果后期战斗力直线下降,也是不出人意料的。教育水平更高,体质更好的的德国,情况要好上一些,就是到了最后,还有攻有守,不像日本这样乱发牌,在各个战线惨遭屠杀。不过,资源和产能的短板还是无法解决,子弹倒是不发愁,坦克,卡车,石油等的缺乏,遏制了德国最后挣扎的余地。

家园 老兵也要实弹射击呀

老兵为了保持状态,同样要进行实弹射击训练。征召的预备役为了恢复作战技能,也要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所以,不可能每年储备“80%”的子弹。

另外,战时产能比平时要大,即便是备战,产能巅峰一般也不会超过战时的巅峰,因为后者有明确的需求刺激,而前者只能按规划进行。如果战时年均5亿,平时要比这个数值低。

最后,“治安战”对轻武器子弹的消耗并不少,因为战斗大多是轻武器射程之内,要靠轻步兵进行接触。以50万步兵计,平均一天一人开一枪,一年就小两亿发了。在中国战场,一年消耗掉3亿发是很轻松的。太平洋战场,日本陆军除了损失囤积的弹药,真正消耗的并不一定比中国战场多,因为一旦接战,日军会迅速伤亡殆尽,多数单兵没太多机会消耗很多弹药。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