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投票【整理】含3味药的中药方能穷举出来吗?废医验药=废医废药 -- alphaboy

共:💬391 🌺1128 🌵42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 49 / 13

    3味或以上的复方中药药方是瞎猫碰死耗子穷举出来的
    1/0
    3味或以上的复方中药药方是依据某种朴素系统论设计的
    48/1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家园 外科手术迄今为止全世界一个双盲实验都没有做过

但不妨碍外科手术大行其道。

你什么东西都要求双盲,能把外科手术给禁了吗?

家园 能做的要做

以前的贴子也说了有些病不能盲, 也有的病因为人道理由不能只用安慰剂。 但这些都会有旧疗法做对照组。

客观上不能盲, 所以用了别的方法,跟客观上能, 主观上就是不要, 是有分别的。

家园 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糖尿病和高血压都是现代富贵病,古人没遇到过。

如何用中医的理论去解释,或者发展新的理论去解释,确实是个很大的挑战。

现代的中医还有能力对原来的理论做出较大的发展吗?不乐观,一是现在已经不是最聪明的人去学中医了,二是现在各种信息太多太杂,用的好有利,用得不好容易迷失。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也不赞成废医验药,废了医,中医就只能把遗产变现,很难有新的发展了。

一个好问题,花一个。

家园 中药新药该做的应该都做了

CFDA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根据中医药的特点做了一些调整,临床试验的设计与西药没什么区别。下面摘录关于设盲的一段:

(2)盲法

盲法是为了控制试验过程中的各种偏倚,包括评价偏倚、统计分析时的解释偏倚等。临床试验根据设盲的程度分为开放(非盲)、单盲、双盲。双盲试验需要试验中所采用的处理方法在用药前或用药时都无法从感官上识别出来,且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都保持盲态。

如果基于伦理学和可行性的考虑,不适宜采用双盲,则应考虑单盲试验或开放试验。此类试验需要注意避免由于临床试验参与人员可能知道受试者的随机化分组情况,而影响进入试验的受试者分组。同时,在此类试验中由于受试者知晓所接受的治疗,他们可能从心理上对治疗作出相应的反应,对试验结果产生偏倚。即使是疗效观测指标属于客观的指标,如生存率、病死率等,对于研究者而言,如果知晓受试者的治疗措施,则对于受试者死因的确定,以及死因的诊断等都有可能引起偏倚。所以,采用单盲或开放试验均应制订相应的控制偏倚的措施,使已知的偏倚达到最小。

另外,当受试药物和对照药物的剂型、用法用量不同时,则采用模拟技术,如双盲双模拟技术,即为受试药物与对照药物各准备一种安慰剂,以达到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用药的外观与给药方法上的一致。

应在试验方案中说明采用不同设盲方法的理由,以及通过其他方法使偏倚达到最小的措施。

盲法试验需要保留盲法操作过程文件的记录,并在临床试验总结报告中说明,以附件作为药品注册申请文件提交。

家园 双盲法出来之前上市的药物应该都没做过吧

比如青霉素,不知道有没有做过

家园 想过等于做过?

做了等于做成功。 中药静脉注射液就这么出来的。

家园 这个你应该去查证一下

到底做过没有

家园 做没有做,先不讲

我相信做了。但没有一个成功我是知道的。 客气点讲,还没有过。一个都还没有过fda。 不过你愿意用允许中药静脉注射液的cfda的标准算是成功, 我尊重你的选择。话说到这里, 差不多到尽头了。 世界上没有另一套数理生化, 也没有一种不和它们相容的另一套医学。

通宝推:NoName,
家园 赞一下兄台

对严肃认真的中医爱好者能有理有据的回复,又能对撒泼耍无赖的中医粉毫不留情地揭批讽刺。有理有节,灵活多变,真是让人大呼痛快过瘾。Thumb Up!

家园 还是那个问题,谁出钱?

绝大多数中医都是一线从业者,看病开药糊口,搞研究的比例很小,“全国中医联合起来”不现实

大会战体制下搞青蒿素,换到今天的体制要多少成本?

逐个方子验证,按照你的双盲标准,又得多少成本?

你说的这些很好,我也很想实现,不过首先的问题就是,谁出钱?

家园 我记得粪便移植没做双盲
家园 其实有干货的帖子不多

吵架的多。 感谢兄台这么多个通宝。

家园 那这样西医也完蛋了。

所以我们需要借助成熟科学的知识,比如用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来分析一些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更重要的是借助科技创造的观察条件,用解剖观察的方法,了解生命活动的过程。没有成熟科学的帮助,另造一些不用解剖观察,也完全用不上理化知识的理论来研究生物,是不可能成功的。这是中医出不了成果的原因。我想这也是一些科学家判断某理论是伪科学的直觉根据

1.这几乎等于是直接把解剖观察等同于人体生命科学实践的唯一方法了。

2.这也等于是把西医也放在了非科学的位置上。

科学无非是揭示或解释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但必需通科学的方法去做,所谓的直觉根据,本身就是伪科学。

目前科学对人体的认识有10%就不错了,如果物理化学上“成熟科学的知识”能揭示生命的本质与规律就不会还有生命科学了,所以这些“成熟科学的知识”在这里起的作用只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而不是科学本身。

那么用了科学的方法就一定正确吗?或者说就一定科学吗?恐怕也不能这样说,地心说日心说都是在各自的时代用完全科学的方法研究出来的,但它们都并不正确,或者说并不科学。换句话来说,西医并不科学,而只是尽可能地使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与医治疾病。

那么解剖观察的方法是唯一科学的方法么?可能也不能这样说,这并不是说反对解剖观察这种方法或者说这种方法是错的,而是说其有重大的局限性。而西医又是通过解剖学起家的,所以解剖观察有某些人那里成了一个是否科学的唯一衡量标准,从而极端化了。

解剖观察方法的局限在于静态与孤立,因此一个静态且孤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占据了一些西医的头脑。他们单纯地理解为“整体=部分之和”,将每一部分调整好了,整体也就好了。西医巴不得把人从分解到细胞的层面实施治疗,然而在不懂得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情况下,将目光局限于部分,直接的结果就是将整体割裂,他们面对的,只是一个又一个局部,为了治疗局部,破坏了与整体的协调性,而对整体造成的损害,又制约了局部的恢复。想一想癌症患者的西医治疗过程:发现病情——切片化验——发现病灶——手术——化疗。到了化疗这一步,基本上离死亡还有多远,就不用多说了。

这个静态世界观的问题也是FDA无法在实验中彻底弄清药物安全性问题的根源,随机双盲实验,是一个上千人,或者上百人实验的过程,这样一个样本数量,与十万,百万乃至千万的患者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换句话说:几百人能用,凭什么断定一百万人都能用?几百人的样本里,“不明显”的副作用,到了一百万人的实践中,可以想象,随着“样本”的放大,“不明显”的副作用会放大到什么程度。

接受试验的样本得有足够的基数以供选择,选择出的对象还要能集中在同一个时间区段内进行实验,这些病人的体质要保证没有太大的差异,病情病程也要保证是在同一个阶段,还要保证一直在严格的监管下采集的数据才能进行有效的统计学分析。好吧,大批的患者不是为了实验某药而生某病的。那么就请把符合上述情况的患者挑出来吧。看似严格的程序,那适用的病例如果不是高发的,还能凑到足够的患者样本吗?

而且作为安慰剂来说,生产外形,味觉嗅觉必需是一样的,并且是严格证明无毒无副作用的安慰剂才能起到参照的作用。现在随机双盲通用的安慰剂是淀粉和盐水,如果按中医的观点来说,通过盐炮制的药材能改变药物的性味与归经,粳米也是入药的一味药材,那么能否让人对淀粉和盐水的无疗效性提出重新鉴定的要求呢?所以,药物只能在对证的疾病上发挥作用,而对于“一切药物经过随机双盲”这个观念本身就有“一样药治百样病”的意思。

也正是因为上述的种种问题,导致FDA不得不采取更大的样本量,更严格的措施,更多的事后监督,来保证安全性。结果就是新药研发费用飙升,新药上市花的钱增长到大多数研发机构负担不起的地步,而能通过标准上市的药却比以前大大减少,Moor's law的反面Eroom's law已经出现了。病人急需的药物迟迟得不到批准上市,最近一个治疗HIV/AIDS只能通过特别加速程序而无法走完现行的双盲标准,高昂的成本最终由病患承担。美国人也在反思现行的FDA上市标准,考虑调整或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像下面这个连接就是其中之一。

Shocking Secrets Of FDA Clinical Trials Revealed

外链出处

这不是说在反对随机双盲,而是说任何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特别是现行的FDA随机双盲方法其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问题,要调整。因此不能贸然通过FDA现行的随机双盲对其他事物说三道四。在上面的基础上,随机双盲是应该被支持与提倡的。

如果非要把这种“整体=部分之和”的解剖观测方法作为西医的治疗理论之源的话,当作西医之所以是西医的独特标准的话。那么现代医学就是建立在否定西医之上的,现代医学更注重人整体的健康与疾病的预防,着力解决传统上西医走入死胡同一些问题。

如一种病和另一种病之间的界线常常很模糊,同一种症状可能源于多种疾病,而患同一疾病的人的症状却可能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又如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和工作的节奏不断加速,各种矛盾和压力给现代人带来越来越沉重的精神负荷。研究表明,很多疾病同适应不良性的行为有关,由此引发出一门眼界更宽广的新学科——行为医学。它力求从矫正行为入手来解决医学问题。因此现代医学更重视心理因素,精神刺激对健康的影响,许多医学院校增添了心理学、行为科学和社会学方面的课程。这些与中医的千人千方,身病治心,心病治身,身心一体,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些理念都是暗合的。

这也是为什么,针炙拔罐这些传统中医的疗法逐渐进入现代医疗体系的最终原因。

中医药正在进入欧洲十六国。

http://www.oushinet.com/news/qs/qsnews/20160604/232647.html

这不是说中医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中医作为一个被WHO承认并推广的传统医学,不应被岐视而排除在医学之外。先有医后有药,没有医只有一个个的植物,矿物,有机物,化合物,而没有药物。所谓的废医验药,实际上就是废医废药。对中医药的立法管理问题,不应被偷换概念成为以西药法废中医的问题。

医学是治病救人的,是直接服务于人而不是服务于科学的。相反是科学服务于医学,我们不应该用科学去批评医学不科学,我们应该做的是用医学去批评与要求科学。科学是为人服务的,人类要去做科学的朋友,而不是做科学的奴隶,在这点上是没中西医之分的。如果有人一定要站在科学的立场上去批评医学甚至要求废掉医学的话,打打嘴炮就算了,真要这么做大家就只有请他去当科学猴子,给科学做贡献去,以便早日搞清科学原理。

通宝推:阴霾信仰,
家园 你对科学的理解是幻想中的科学

这几乎等于是直接把解剖观察等同于人体生命科学实践的唯一方法了。

要驳你不对嘛? 你又用了个几乎的模糊用语,留后路。 解剖观察怎么几乎就占了人体生命科学实践的唯一方法了?当然是最重要之一。 小老鼠,狗和 猪等动物实验对人体毒理反应,算不算对人体生命科学的重要参考?LD50在小白鼠做的, 是人体急性毒性的重要指标。 尸检以外还有biopsy (活检), 非侵入性的检查就更多了, CT扫描, 甚至更先进的低辐射的CT也开发出来了, 刚在纽约的西奈山医院得到应用, MRI, 超声波, 还有一种像胶囊一样的小超声波丸子, 吃下去排出来, 能把整个消化系统内探一次, 只要瞄一眼医院的帐单,你就知道这个单子可以开得比一个小字典都长。

但这不是重点, 对于人体, 人类可能知道得并不多, 但科学并不是知道全部才叫科学, 科学是知道得最多的意思, 根据科学方法得到目前知道得最多的就是科学。 只有科学行外的人才动不动在科学一定正确吗这个问题挂在嘴边。 所以哪怕西医只知道人体很少,但只要它对人体的研究比中医, 别的什么医学, 更详细, 就是科学, 更不用讲, 近一百年来, 中医在后面吃尘的资格都没有。 明天的新知识发展出来, 今日的科学就变成边角料, 或者只能在局限的条件下应用, 正如牛顿力学在低速中还能应用, 但GPS导航就不行, 但明天的新理论出来前, 今日的科学理论仍然是最好的选择。

既然讲到科学方法,医学的科学方法, 大概是根据以前的知识, 根据新发现的数理生化知识, 提出可证伪理论, 证否或抛弃或修正,甚至重新发展新理论, 从定性到定量, 这就是科学方法。 中医跟上面那一样沾边? 中医又有那些理论是能用现代数理生化检验的?

随机双盲也受到相同的指责, 所谓不能保证准确。 是的, 它不完美, 可是它比其它的选择更好。同样的解释也可放在安慰对照方面, 它也不完美, 但它比其它的选择更好。

认真的医学研究, 医药研究从来是难的, 贵的。 贵到一个药要花以十亿美金计开发。磨嘴皮子的研究最便宜, 但能用吗? 正是生命如此珍贵, 救命的钱要多花。 样本小, 你有得说, 讲草菅人命, 讲什么57%的药过了双盲其实危害还很大, 样本大, 你也会有微言, 现在又说什么耽误救命。

科学服务人, 不是人服务科学。 好吧, 当别人叫我洗车的时候, 我也是差不多这么讲的, 车是服务人的, 不是人服务车的。 懒总有理由的, 而且冠冕堂皇。 中国的广告看多了, 那些向东解释也对, 向西解释也行的三六不靠的广告文案就这样一来被用在严肃的科学讨论中了。

简而言之, 只要明白到科学是目前的最好, 就不会执着与科学未必知道全部, 而跑去信那些玄来玄去一场空的玄论。

家园 查了一下,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

09年起CFDA对全国的中药注射剂做了全面的安全性再评估,印象里撤销了一些品种,现在还在销售的中药注射剂应该都是经过再评估的。

到2014年,CFDA共批准了142个中药注射剂。中成药向量Top10,几乎全部是中药注射剂,而不是口服药2013年中国畅销药Top10榜单,中药注射剂占了5个,另5个是西药。这个让我也有点惊讶。

目前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已优于西药,qq97:从数字看中药的安全性

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的药品剂型分布中,注射剂占61.3%,注射剂所占比例较2014年增加3.5%;

2015年化学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所占比例为62.9%;

2015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比例为51.3%,与2014年相比降低2.1%,好于总体,也好于化学药。

你说做了,“但没有一个成功我是知道的”,是否方便写一下你的依据?大家都用事实说话的话,更容易达成共识,明确分歧。如果你指的是没有一个通过FDA,那是自然,天士力的丹参滴丸是第一个申请FDA的,应该还没有中药注射剂去申请FDA。

还有,我感觉老兄并不是太了解FDA和CFDA,应该是没跟他们打过交道。你(还有其他几位)一直强调的FDA关于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方面的要求其实并不见得是FDA的强项,这方面CFDA其实不差,有时甚至比FDA要求还高,我就知道有跨国企业的产品过了FDA,却被CFDA难住了,而FDA真正厉害的地方其实你们一直都没有提到。我的业务跟FDA/CFDA打交道都很多年了,有空可以写一下我对它们的粗浅认识,供大家交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