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那些电影中的爱情 -- 卢比扬卡
正是珍妮的破碎家庭使她不对家庭生活抱有太多的幸福幻想。她早早地进入社会。一个来自小城镇的社区大学毕业的纯真女孩,在复杂的社会中闯荡,可想而知她遭受过多少挫折和磨难。问题的关键是,她的爱情看似轰轰烈烈,最终却都无疾而终,甚至让她丧失生活的信念。我记得有一幕,珍妮穿着华服,显然是派对后,她吸食了毒品。她对着灯火通红的大厦,迷失了,她攀上栏杆,几欲纵身而下,融入她一直追逐的繁花生活。但是她却缺少这样决绝的勇气。她最终退缩了,坐在凉台的沙发里瑟瑟发抖。那一刻,她明白了,她就是个普通人。
后来珍妮折腾到无可折腾了。她返回老家去探望阿甘。她怀了阿甘的孩子。那应该是个意外,而不是出于爱。不过我想,正是那个孩子让珍妮踏实下来,做个普通人。你看啊,阿甘去探望珍妮的时候,珍妮住在公寓里,穿着像是清洁工的服装。我也觉得珍妮最后是爱阿甘的。在她洗尽铅华后,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后,她才明白她所追求的爱,那种让她在半夜里不会惊醒,不会看着照亮黑夜的灯火而感觉空虚,其实就在原点等着她。
折腾的差不多了,想安定了,理工科男生的价值就凸显了。
演里美的女演员受到观众一致唾弃,最终演艺路彻底崩溃。
对珍妮也不公平。珍妮无疑是善良的,美丽的,有才艺的,颇有些远大理想的姑娘。爱情这个东西可遇不可求。时机很重要。在那电光火石来临的一霎那,也许两个就是面对面插肩而过,也不曾相识。机缘到了,两个人就像阿甘和珍妮历尽千辛万苦,兜兜转转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阿甘和珍妮两个人因为人生观,价值观不同,才一开始没有走到一起去的。但是珍妮最终经历了坎坷和痛苦,和阿甘的人生观淡漠一切功名利禄趋向一致后,两个人才得到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的。这里不存在谁利用谁,谁欺瞒谁,谁替谁接盘的情况。
理工男也并非愚忠的代名词。我周围大量的理工男,风趣博学,又有见识。只不过周围环境女性少,缺乏和女性打交道的经验而已。这个稍稍锻炼一下即可。你说的那种接盘侠并非理工男的强项。
美国版的士兵突击啊
和他生子更像一种回报,或是作为自己死后的一种寄托,或两者兼而有之。
珍妮不笨,知道阿甘爱她,如果她也爱阿甘的话早就能在一起了。如果说童年有阴影,那更应该找个踏实做人又对她百依百顺的,而不是满世界跑当糜烂嬉皮士。我觉得,当惯了女文青的永远都是女文青,所谓的正常生活都是shit。
石斑鱼的配音把这场悲剧演绎得淋漓尽致。反倒是,粤语原版缺少了这个韵味。
爱的内容很丰富。阿甘对珍妮的爱主要是柏拉图之爱。这种爱是最神圣最真挚,最无私的爱。珍妮之前的爱都是最世俗的爱,刺激,积极,痛苦,伤害,很感性。所以她的爱都不能持续,不会有结果。珍妮对这些应该是尝遍了,也厌倦了。她有阿甘的孩子,明显不是出于爱,是意外。即使她带着孩子和阿甘一起生活,我想起初的想法也主要是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阶段,把儿子托福给他的亲生父亲。
但是影片表现了他们的婚后生活,一片惬意祥和。两个人手拉手在夕阳里散步,他们的儿子在身边跑跑停停。珍妮本身活泼又颇有才艺。可以想象平时她少不了和阿甘一起跳舞或是独自拨弄她的吉他。他们结婚的时候,阿甘非常自豪地介绍珍妮给肯中尉,并一直用无比倾慕的眼光望着珍妮。珍妮看上去也很从容和自信。她的精神状态和以前是多么的不同。珍妮明显享受婚后的家庭生活。我想他对阿甘的爱是对丈夫和儿子父亲的爱。这种基于责任的爱更加深沉而已。
两性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后面家庭义务责任都是自然而来的,人类给自己加起了道德的神坛。
在《夏洛特烦恼》里不就是么,东北二人转一改粤语,还真特么像么像样的........
在翻译《国际歌》时,将Internationale直接音译成英特纳雄耐尔,堪称一绝。避免了翻译成国际主义或共产主义在四个音节里根本无法绕的困局。
后来,唐朝翻唱时对“英特纳雄耐尔”的嘶吼一样让人过瘾。
说哈里森福特俩出色段子的
那时候也不少音译,比如啥烟丝披里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