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送报纸 -- 夜如何其
这原本不是看楼主贴想起写的,而是看你下面“这暑假终于把不听话的儿子送工地打工,多伦多朋友的建筑工地。目的就是请他帮助给让这个不知道谋生之难道的高中生一点教育”而想起写的,本应该跟在你的贴下面。哪知道不管放到哪儿,你都能追过来。
没有那么多工作需求,学习时间短了不行啊,虽然多两年也没多学20%的有用知识。
至少在深圳,没有国内户口的,很难找到小学的学位,如果是好一点的小学,没有深圳户口,更难。别说公办的小学,民办的二流小学都很难进。
其他城市不知道怎样,前几天跟一个沈阳移民澳洲的聊天,他们的孩子也是澳洲出生,没有沈阳户口,想过海归,也是孩子读不了好一点的初中而放弃,他们托关系问过出入境管理处,有一个招数是把小孩寄养到一个朋友处,要签一些文件,然后才能上户口,操作起来挺麻烦的。
这个招数,前几年也有人教过我,老婆不愿意,结果回流澳洲。
所以,就不要问为啥不送小孩回国读书了。。。。
至少“这个招数,前几年”,否则不可能签一些文件就能上户口。你抱怨的情况我完全理解。
你没有明言要签一些什么“挺麻烦”的文件,其实,是一张“自愿放弃海外居留资格声明书”吧?这,有人觉得麻烦我完全理解;而对我投草的有些河友们(如果他们还没有入外籍),看他们的一言一行,好像早就等着这一天了,还会是个麻烦吗?
在有些西方国家,居住一年也好三年也好,只要你有居住身份,不论国籍原籍户籍,只要你肯进,居住地的公立中小学就让进。这,是更文明,还是更野蛮?
-我不敢说。
有人是不是死道友不死贫道?
我也没有入籍,但有永居,小孩在澳洲出生,自动拥有澳洲籍,意味着她自动丧失中国籍。
具体什么文件我没问,我老婆一听寄养两个字就摇头,把方案给否了,料想不会是“自愿放弃海外居留资格声明书”,如果是的话,就不用寄养了。
澳洲这边上公校确实容易,小女刚回来的时候上过两个学期,电子邮件约好时间,见校长,半小时搞定。
其他国家不知道,澳洲这边,据说家长如果不送学龄小孩上学校,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某地上户口的条件
外国籍的通过寄养上户口,没听说过。咱就不用脑子想了,用脚趾头去想,在中国,你爸又不是李刚,可能吗?
就是没有正式学籍,但参加所有的考试,每个学期赞助几千块钱。我儿子他们班就好几个借读的外籍学生。
深圳人口一千多万将近2千万,户籍人口才300万,学校数量严重失配,入学到了变态的程度。
跟以前20岁差不多。寿命长了,人生抻一抻,挺好。
我们也算是给民族开支散叶啊!国内那么多人分那么有限的资源,我们就别抢了,我觉得有能力的都出来好,就跟以前的大家庭,也是最野的孩子远走高飞,给家族在不同 的地方留个根嘛。
投入了,谁欢迎外来户分资源?
芝加哥某个区高中,对很小比例的租房户要时时联系其公寓核实是否仍然住在本区。
市中心变成商业中心,居民越来越少,但是原来配置的学校还有很多,不得不对外开放。 我儿子在的学校基本上只有75%的样子。
你这个条例,是给成年人用的,未成年人不适用。
我幸好还有深圳户口,否则在中国那几年,帮我女儿搞探亲签证会很麻烦。我亲自去的出入境管理处问,有没有办法让我女儿上户口,问过几次,都说没有可能。
提出走寄养这条路的朋友,是一个很可靠的朋友,只不过我没有操作下去,不知道具体方法,加上沈阳的朋友印证,我才敢说,这个很可能是条路子,虽然是条歪路。
我比较惊讶的是,沈阳应该算是二三线城市吧?上户口居然也这么困难?
医院也很困难,某次我老爸头晕得厉害,看急诊,病床是在放走廊里的,唉。。。。
人均收入等数据,这就导致人口压缩大比拼。
上海的实际常住人口估计将近3000万,但户籍人口只有1400万,承认的常住人口2300万。
这还算好的,为了显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深圳瞒报更加严重。深圳户籍人口只有300多万,承认的常住人口只有1078万人,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人数分别是:上海123万人,深圳105.7万人。有人综合中小学生数,手机开户数,银行账户开户数,交通卡开户数等综合推演,深圳实际人口在1800~2300万之间。
这些数字游戏本来不关老百姓的事。但中国的警察编制,教师,医生等编制都是和户籍人口直接挂钩的。如此严重大的倒挂,必然严重妨碍社会治安和各种社会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