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投票大家投票一下,看毛主席到底该为大跃进的失败负多少责任吧 -- 胡一刀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 271 / 101
A 毛主席负全部责任11/3B 毛主席负60%的责任,刘邓负20%责任,地方诸侯负20%的责任19/8C 毛主席负40%的责任,刘邓负30%责任,地方诸侯负30%的责任8/4D 毛主席负30%的责任,刘邓负40%责任,地方诸侯负30%的责任42/7E 毛主席负10%的责任,刘邓负50%责任,地方诸侯负40%的责任162/55F 毛主席没有任何责任,刘邓负55%责任,地方诸侯负45%的责任29/24
我也不是搞行政的,没有天天研究位置上下顺序,牌子挂多高
各位多担待吧
等到了100人投票之后我再来统计。
A毛如果发动了大跃进,而且力排众议的强推,不干的杀头罢官,那么责任自然应该他承担与别人无干。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B毛发动大跃进而且一直积极推动,刘邓与地方也只是机械的服从并执行。这样的话毛确实应负最主要的责任。C毛发动大跃进而后发现有问题但拒不认错任由刘邓与下面的人胡闹。D毛发动大跃进后发现问题并指出了问题,但态度不坚决不强硬。E毛发动大跃进后发现有问题,强硬的指出问题并坚决阻此刘邓和下面的人胡闹。但无论如何他是当家的,用人不当的责任他该负。至于F那除非主席不在他那个位置。以上是我个人的分析,依上原则我选的D。
这责任,就毛、刘邓、地方诸侯三家摊了?陈云、薄一波、李富春、王鹤寿、谭震林……有没责任?写诗的陈毅、郭沫若……写文章的吴象等有无责任?地方诸侯到哪一级?地、县算不算?
你这种分析,根本无助于找出原因,解决问题。
主席去世了,不又闹出个洋跃进?
那个吴象,58年在山西歌颂大跃进,80年在安徽又去鼓吹推广小岗村了。
我个人认为,大跃进以及后来搞出三年饥荒,基本上是难以避免的,早晚要碰一次大钉子,不撞南墙回不了头。这是建国初干部队伍和管理模式整体从军队移植的必然。是民主集中制失衡的必然。是整个社会文化素质低,管理者普遍不懂工业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必然。
具体去追究某某责任占比、排第几,见小了。
要说刘邓,吴芝圃他们,初衷难道是想把事搞砸?当然,把大局搞好了,自己的小局面也会搞得花团锦簇,难道不是正常得很的想法。
我前阵贴的建国初西南征粮和匪患,小平操切,但还不是为了尽快开始建设?把征粮的事儿撇开,这修通成渝铁路,干得真是漂亮。
58年的大跃进以及随后的三年,是在50-57年取得巨大成绩后的头脑发热。举个简单例子,印度没搞大跃进,50年以后也没出现过中国60年那么高的死亡率,但是,59-61三年的平均死亡率,印度依然比中国高;51年,印度人口不到中国三分之二,而51-66年期间,印度的累计死亡人数超过中国。阿马蒂亚·森就说过,印度是长期的慢性饥荒。
我们总是希望50-57那种朝气勃勃、蒸蒸日上的好时光常在,既不要大跃进以及随后的三年那种折腾,也不要印度那种牛步徘徊和慢性饥荒,但是如果必须选呢?
反对黑毛的不是左派,而是占人口大多数的诚实做人派。不像幽幽出于屁股原因说些言不由衷的话。
这样的投票选项都已经够臃肿了你不觉得嘛
下面分析的地方我也写了,刘邓其实是以刘邓为代表的中央高层
这责任划分量化也就是个意思,如今不流行么
搁陈王那意思,恐怕还要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才行呢
出问题确实是必然,可到底怎么分,看看大家的评价还是有价值的
让全国人民投票,可以看看,究竟让多少人相信了精英们的洗脑宣传。建议加个领导责任,也就是毛泽东没有直接责任项。否则,就是自动给毛泽东加上责任了。
作者很狡猾地将没有责任项放后面,需要翻页才能看到,我以为没有这个选项了。
破坏民主集中制的是邓。邓搞的是不争论,是在家里召集几个人就做决定,就让党的一把手下台,还不是一次。毛时代的重大决策,哪一个没有中央通过的决议?例如,改开时代宣传的毛发动文化大革命,实际是中央通过的,参见:文革纲领 -- 西西河
https://www.talkcc.com/article/3674884
反冒进是56年春开始的,结束,应当是57年中,持续了一年多点。
1955年7月30日,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报告(我没写错,一五是1953-1957,但一五计划确实是55年才编制完毕得以通过,一年后,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都在56年末提前一年完成了)。
56年,国务院系统开始编制二五计划。面对各条条、块块乘胜前进报上的指标,计划部门得进行综合平衡,砍指标就要有个说法,下面报上的指标确实胃口有点大,于是国务院提出要防止急躁冒进,顺理成章,57年的计划指标也压缩了。
4月下旬,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再追加20亿元的基本建设投资。与会大多数同志不赞成,周恩来再三说明增加基建投资会带来一系列困难。但是,毛泽东仍坚持己见。
按老兄的说法,这事儿应当是毛乾纲独断,众正委屈退让吧?
结果呢?
看见了吧,是毛灰溜溜离开北京,其他中央领导们留在北京,“由防止急躁冒进进而反对和纠正急躁冒进。”。
1957年上半年,在整风反右派运动中,有人利用中共内部关于反冒进问题,攻击新中国经济工作搞糟了,甚至提出共产党不能领导经济工作。对岸也借56、57年经济的起伏说这边是秧歌王朝。
后来,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说:周恩来这篇《政府工作报告》,是“以无产阶级战士的姿态向资产阶级宣战”。
5月26日晚,周恩来就这件事致信毛泽东:“这是我最早抛弃反冒进的开始。”“我当时的中心思想是维护社会主义,反击右派,从建设的实绩上,肯定了一九五六年的建设是跃进的发展,抛弃了对一九五六年是‘冒进’的错误估计。但是,我当时还没有意识到反冒进是方针性的错误,因而也就没有认识到多快好省的方针和农业纲要四十条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使其成为由量到质的跃进。”
这反冒进、反反冒进,哪像某些人想象,某个领导人一张嘴就开始得轰轰烈烈了。
比56年高10亿。
这150亿的数字是咋来的呢?当时经委内部讨论,有人提出,基建投资压倒200亿,另一些同志认为压的不够,要压100亿,最后,取算术平均值。
————————————————————————————————
盘算下了,觉得140-150亿基建投资还是高了,陈云他们下决心压到100亿,当时陈乘飞机离京,薄一波送行,机场上告诉薄一波最后定盘100亿,薄一波耳朵不好,机场又吵,薄一波听成110亿,所以,最后定的这个数。
————————————————————————————————————
凭记忆,细节还是有错讹出入,查到周传记载,也在11章:
根据分析结果我选的是E
将双轮铧犁产量由500万压到180万,结果年底盘点,20多亿钢材、水泥等物资处于闲置未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