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郑和航海结束,明朝政治为什么也就陷入了极大危机呢? -- 林风清逸
我记得您之前推介过李晓鹏博士的书,您在这的一些观点,似乎也受了他的影响。明朝的皇帝都英明神武,太监都忠贞爱国,文官都是王八蛋,您自己看看,大部分归纳一下是不是都这个调调?
李晓鹏博士关于明朝的论述,我看属于影射史学,有其思想价值,但拿来解释明朝具体的历史问题,则是对不上的时候多。因为他表面写的是明朝,实际想的根本不是明朝的事,而是抒发他自己的政治观点。
我认为,明朝的政体确实有问题,问题起于朱元璋。很多人认为朱元璋的政策和毛主席有相似之处,实则有两个最根本的区别:
其一是朱元璋从根本上不相信甚至排斥官僚体系,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由当时客观条件所限,朱元璋治国离不开这个体系。主席虽然后半生致力于反对官僚主义者,干部中有很多人也已经蜕变为了官僚主义者,但主席有没有说不相信,甚至鄙视、敌视党的干部队伍?
其二,是朱元璋其实也不相信人民。很多人津津乐道于朱元璋允许人民擒官赴京,有两个要件不可忽略,一必须是“群民”,即有人民必须得有一定组织才能行使这项权力;二必须得上京,即由朱元璋亲自判断。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比之文革相去何可以道里计,文革时人民组织起来可以直接召开批斗大会乃至造反夺权了。朱元璋的政策实际可行性很差,只能起到有限的威慑作用,而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
说到底,朱元璋只相信自己,就我朱元璋英明神武,这倒是事实,朱元璋确实英明神武,但是,朱元璋不能万寿无疆,永远健康。朱家又不是基因改造人,他无法保证继承人都英明神武,实际早逝的太子朱标,继位的太孙朱允炆都不怎么英明神武。朱棣可以说英明神武,但朱棣得位不正,又有一个权力耗散的问题,后面的皇帝,更是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一条普遍的道理,反动势力的挣扎反扑,也是很剧烈的。文官体制在中国存在了千余年,历经多个朝代,为什么就在明朝与皇权的斗争最剧烈?这个问题,是值得思考的。我当然不是否认朱元璋的政策,他的政策确实有进步性,有革命性,但是我们思考问题,不能脱离于历史背景。用造反有理的思想去解释家天下的皇帝的政策,那是黑色幽默了。
另外,再说一点不相干的,我对李晓鹏博士所影射的内容本身,非常不以为然。显然有很多人认为主席事实上是一个独裁者,也有很多人称呼主席为“太祖”,这其中不乏真心尊重主席的人。然而事实上主席一生尊重民主,追求民主,如果主席泉下有知,知道有人打着他的旗号鼓吹复辟专制集权,恐怕会气得活过来。
种种记载已经明显在夸大下西洋的开销,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说不准收入高还是开销高。更重要的是,收入和开销说不定是不同的账,本来有的钱皇帝不好随意用,而按照正常流程招募兵勇人员,由近身太监主导航海,产生的收入就成了皇帝的私房钱
为什么不多去几次?已经很频繁了啊
为什么不长期执行?郑和亲率的舰队有打通航路整治秩序的使命,所以看上去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哪有麻烦去哪,然而普通的贸易会因此受惠
为什么断掉了?这样的航海贸易起到的是加强皇权的作用,明朝那些文官不恨死才怪
史料翻来覆去就那么点,看怎么解读吧
明朝的扯皮太多,但是利益决定立场是普遍规律,很多事情用利益考虑一下就很简单
皇帝都英明神武,英明神武还要看能力,至少保家卫国是一定要做的,因为国家是皇帝的私产,就要为了国家好好干活,如果不能好好干活,那多半是做不到。总有东西把皇帝描绘为败家子,为什么败家?只有傻子才干得出来,傻子肯定存在,只是这傻子的概率够高的
太监都忠贞爱国,这个整体上合理,太监的权力完全来自于皇权,自然要努力维护国家这个皇帝的私产。由于没有后代,太监比文官少了太多谋私利的动机,也因此受皇帝信赖,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种种对太监的记载都说太监为了财富横征暴敛,为了权力残害忠良,而且不为公只为私。那么这些财富权力无处继承的太监到底为了啥?只能是神经病,而的确这些太监被描绘成神经病虐待狂,这神经病概率也是够高的。于是,整个皇权集团就是傻子加上神经病的组合,这如果是常态就太荒谬了
文官都是王八蛋,从利益上来看,这些文官的利益和国家没有必然联系,的确可以做到为了自己私利不问国家死活。与北元的战斗不去帮忙,满人打到家门口也不出钱出力,朝代更替后换一身装束就可以继续当官,这对文官集团来说才是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明代皇帝和文官斗争最盛,因为明朝的文官掌握了经济基础,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不仅可以在权力上暂时地挑战皇权,更可以在法理上常态地限制皇权。朱元璋要整肃文官集团,或许有对底层的悲悯成分,但肯定是为了维护皇家的利益,因为他清楚董事长和职业经理人的利益不会是长期一体的。从后世的表现来看,这些文官中的大部分,也的确去做了王八蛋
您打这一系列比方里最根本的问题,是治国和治家是差距极大的两件事,没有多少可比较性。
国家是皇帝的私产,只能保证皇帝主观意愿上必然不卖国。至于皇帝一定为国家好好干活,那就未必,您的比喻有个很明显的错误,败家子并不一定是傻子。而且就算皇帝不卖国,肯勤勉,客观上效果也未必好,好比现在街上抓一个普通人,任命为国家领导人,即刻上任,其结果多半是误国。当然皇帝即位之前会有帝王学教育,但其身份的特殊以及选拔范围的狭小决定了不一定能得到合格的治国人才。更何况还有朱祁镇这种不到十岁就即位的,朱祁钰这种并不是指定继承人的,朱厚熜这种连皇子都不是的皇帝。我说朱元璋,其实是想说他留下这个体制操盘难度在历代里特别高,自然对皇帝要求也特别高。明皇帝当然并不如史书描写那般或昏庸或暴虐,然而也不能说都胜任这个职位。
太监的权力来自皇权,只能保证太监忠君,不能保证太监爱国,中国并不讲“朕即国家”那一套。有的太监目标在于伺候皇帝吃好玩好,有的太监目标就是皇帝的一条狗,让咬谁就咬谁,大事靠这种太监是不顶事的。宦官政治的恶名并不全是官僚的诋毁,看历史不难发现,出现宦官政治的时代,帝国都已经开始衰颓。实际任用宦官治国,就意味着皇权的控制力出现了问题,很明显,太监的整体水平是比较低的。我不是歧视他们的生理缺陷,想想看就知道,拥有较高才能的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有多大可能阉割自己去做太监呢?同样的,皇权当然不是傻子加疯子的组合,但他们斗不过王八蛋,只能说不合格。
官僚里王八蛋居多,这个判断我并没有意见,但是实际治国也不能像我们网上交流这么下个结论就完。很明显的,哪怕到了现在,我们看王八蛋们不顺眼,但也不得不和王八蛋们一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当然骂一骂可以,但实际治理国家,必须要考虑如何限制和使用王八蛋。明在历史中居于前元后清两个异族政权中间,我当然理解后人眼里它的特殊地位,把罪名都往王八蛋们身上一推当然也是一种解释办法,但这种解释,我认为不具备太多参考意义。
有意愿不表示有能力,这是对的。我只在说意愿,谢谢补充
谈历史先别着急参考意义。罪名推给王八蛋们也不冤枉,因为只有他们是故意的
首先,明朝皇帝很多,我提到的不过就几个,所以“明朝的皇帝都英明神武”,这句结论,逻辑上问题就很大。
其次,就算提到的皇帝,我也从没说英明神武。崇祯提得比较多,我的基本评价是他是个年轻,努力,遵从儒家标准,但是个幼稚的,被文官集团玩弄的皇帝。这个描述和“英明神武”,无论如何也搭不上边吧。
“影射史学”,是一门什么史学?恕我孤陋寡闻,没有听说过。但历史和现实能割裂吗?现实能不受历史影响吗?甚至反过来,历史能不受现实影响吗?再进一步,我们的未来能不受历史影响吗?在我看来,这都是毫无疑问的,我们从哪里来的,对于我们要到哪里去,影响太大了。
隋唐开科取士,文官集团开始形成;宋朝皇帝得国不正,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文官集团因缘际会,获得历史最高权力;明朝开国对贪官污吏严刑峻法,文官集团到明中期借改《大明律》为《问刑条例》塞私货,废除贪污死刑罪;新中国成立,老毛要从文化角度监督文官集团,但马上486时期贪官污吏走上明面,格一个枪毙一个有漏网的,裸官盛行,就等崩溃,高档会所林立,军队领袖带头贪污,人大政协开成炫富大会。
参考历史,如果胡时代再来一两个,共和国的寿命就到了。算下来存在时期100年左右,就介于明朝和宋朝之间。毛主席对贪官污吏的容忍程度,介于赵匡胤和朱元璋之间,他创立的国家,寿命也会介于宋和明之间。
当然时代变了,毕竟现在不是封建时代,优秀领导人产生的可能性高得多。历史会有相似,但肯定不同。
另外,我再申明一下,不好的是文官集团中的贪官污吏,不是整体。要警惕的,不是整个集团,而是已经腐朽的那一部分,文官廉洁能干的,多的是。
第一,明朝的太监不是要治国行政,而是监察。比如汪直作为西厂厂公,他干的是监察文官集团的活,西厂是没有审判权的,监察的结果必须提交。好比中纪委,并不是要搞建设,搞经济。中纪委管好党的纪律就行了。现在一些人把王岐山叫做“厂公”,从职责,权限来说,还真是很象的。
第二,这种监督权,烫手得很,干的都是得罪人的事,而且得罪的都是些有权有势的人,没权势的不用监督,没有最高领导的背书,绝对是干不下去的。太监被官僚贬成人渣,中纪委在官僚里面的评价,肯定不会太高。
第三,太监都是来自社会最底层,但凡有点办法,都不会去当太监。所以太监天然不会有“何不食肉糜”这种问题,对社会底层的状态了解,对社会底层的同情心远比腐败的官僚强。
开国皇帝通常英明神武,对付文官的贪腐,有历练,有决心,有能力,根本用不着太监。通常是帝国中期,官僚普遍腐化后,太监作为已有官僚集团的另外一套新生权力体系,维持帝国的继续生存。宋朝的文官集团非常强势,皇帝无法用太监形成另外体系,亡国也最快。
您推介过李晓鹏博士的观点,这是个事实,其实您推介的那个观点我就有些不以为然。当时我发言受限,因此没有回复,但也留下了印象。
至于我的总结归纳,是归纳李晓鹏博士的,当然我那么说有些绝对,不过看过李晓鹏博士的书,留下这种阅读印象的,我看不会只有我一个。
什么叫影射史学呢?您的一系列反问,我就回答一个,历史当然不受现实影响,不存在果在因前的因果关系。如果这一点您不赞同,认为对现实的教化作用优先于历史的本来面貌,那是我们史观不同,我看也没什么必要就此取得统一。
所以就史的角度说,您看看您自己举的例子就知道了,您把明朝的皇帝与共和国的领导人,明朝的太监与共和国的监督系统,明朝的贪官污吏和共和国的贪官污吏都做了对应,这就是影射。
当然,您也说了,历史有相似,但不会不同,不过很明显的是,您(或者说李晓鹏博士)强调的是相似,而对不同则是轻轻放过。我的意见就是,这个不同是不可忽略的,共和国的领袖与封建皇帝是截然不同的,不光是产生的机制不同,整个共和国的行政体系架构,与明朝的权力架构也是不同的。扩大到社会上说,共和国和明朝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结构,也是区别极大的。
我对您的印象可能不准确,实际我是借着这个回复,说一点对李晓鹏博士的观点,如果有得罪,请您包涵。我们河友之间闲聊,自然不妨畅所欲言,但李晓鹏博士作为一名有一定影响力的智囊机构成员,我对他的动机有所猜测,也是很正常的吧。
把太监定义为监督官僚系统的组织,这就是最明显的影射之一,实际明朝内监系统非常庞杂,比如林兄这个主题谈的郑和,他的事迹和监察哪有关系呢?我前面说朱元璋,是想说明,明朝从一开始的政权架构,皇权和官僚系统就是对抗性的,比如说东厂,是朱棣时代就建立了的,并不是帝国中期才出现。
而有些话呢,我再讨厌地多说一点,您这说太监对社会底层的同情心比官僚强,在我看来,和用官僚中多数投降了异族给皇帝和太监增加正当性是一个调调,说教的味道太重了。我还真不觉得太监对社会底层的了解和同情心能强到哪去,比如郑和这种自幼生长宫廷的太监,又比如魏忠贤这种出身混混,被社会底层排挤的太监,您总不会说,他们是太监里的异类吧?
再说一点关于史观的问题,如果您赞同李晓鹏博士那种先判断明朝史料是投降了异族和没有投降的王八蛋写的,又经过了异族的篡改所以皆不可信,然后开始自由心证的读史方法,我看有些问题,我们也不必谈了。
太监系统的一个职能是伺候皇族,主要是皇帝一家。做各种仆人的杂役。从这个职能引申开去,太监也为皇帝管理各种皇室产业。到最后各行各业都插手。例如后期的税监、矿监之类的。
另一个职能则是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例如大名鼎鼎的司礼监。
再一个职能则是掌握一部分禁军作为皇帝的直属武力。同时在派出军队作战时作为军队的领导之一防止军队或其他将官出现问题。
当然,平时监察文武也是太监系统的职能之一。
太监系统到最后基本成为另一套政府组织。这套组织在中央层面表现得非常明显,基本与文武系统一一对应。而在地方层面则弱得多,除了各类给皇帝办差的派出太监,也就各个要地有“镇守太监”一职。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明朝的皇帝自宣宗以降都是圈养出来的。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即位之前没有自己的班底,即位后自然而然会倾向依靠自己最亲近的身边人,也就是伺候自己的太监。
[QUOTE][/QUOTE]我认为朝鲜,日本都是因为农业条件太差,太穷了,才免于被统一到中国。
汪直作为西厂太监的职能权限,并不是指所有太监。任兄说的太监职能,比较全面。另外,我说的是,“通常是帝国中期”,朱棣时期设立东厂,的确应该说是中期偏早一点,但是不影响要表达的意思吧。太监作为社会最底层,整体上了解,同情同一个阶层,个别人物的表现不会影响整个结论。
现实影响历史,这个是很明显的事。历史上有意无意的编造,隐瞒,篡改,增加,或者由于当时的认知限制,或者出于意思形态的原因,呈现给我们的历史通常并不是全部真实的历史。甚至时间还不久的近代回忆录,个人口述史,这些记录里很多的事都被证明是假的,河里我记得很早以前就有过讨论。
比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面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很广,很多人都认为是真的。实际上呢,汉武帝根本没有罢黜百家,更没有独尊儒术,董仲舒连中央政府的职位都没有,只是到地方政府任职。这是不是宋朝的现实影响了汉代的历史?
李晓鹏的史观,我大部分赞同,因为框架比较简洁,解释中国历史比较顺畅。克服了马克思主义史观中解释中国历史的哪种很涩很滞,带点扭曲的感觉。很多人反对其实都是可以预见的,我的那个帖子里,赞成的就不多,所以你的反对我也并不吃惊。任何新的东西,必须经过反复质疑,所以至少我是欢迎解甲兄不断质疑,狠狠批判的。
东厂西厂开始是监察,后来就逐步演化了,但是监察始终是核心职能。
太监对皇帝来说,一个优势是可以比较随意处罚,比处罚文官要自由得多。因此太监可以比文官更忠实地执行皇帝的旨意。
但是太监通常来自最底层,受的教育少或者根本没有,也没有经过科举的严格选拔,虽然不乏很多象郑和一样的杰出人物,但作为一个整体,确实平均能力是低的,因此依靠太监体系治国也是不可能长久的,是政令不出皇宫的一个无奈选择。
世袭制的权力继承所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此。
权力从最初的权力拥有者开始传递的过程中不能保证完整传递。
也许他本人是善意的。不过就你们转述的情况来说,有些地方确实应该注意。
首先第一条,如果说“明朝的皇帝都英明神武,太监都忠贞爱国,文官都是王八蛋”,将历史问题极端化、简单化,变成“不相信,甚至鄙视、敌视党的干部队伍”,这一定是不对的。
皇帝不一定英明神武,他们也有不称职的。太监就更不用说了。至于说文官。文官和皇帝、太监这个名词一样,涵盖的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阶级。
背叛阶级的个人,不但是存在的,而且是一定会存在的。
所以,如果说文官都是王八蛋,文官集团污名化,那也是不对的。
你说得对。
何况文官集团本身并非是一个反动阶级,他们中间很多人带有一定的雇佣劳动的性质。其中很多人,最多也就是富裕工人、工人贵族,实际上有很多人连这个水平都达不到。
然后对毛泽东和朱元璋二者的不同,分析得也很及时。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二者的相似点,同时对其不同点也开始忽略掉了。就算不出现“认为主席事实上是一个独裁者”、“打着他的旗号鼓吹复辟专制集权”的情况,也会将党的理想和党的实践与封建帝王的统治手段等同起来,从而出现执政手段封建化的倾向,在社会上形成执政理念封建化庸俗化的思想倾向。
提醒得很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