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中国教育出问题了吗? -- 晨枫
公立学校条件比私立的差,公立学校数量少,这是两个最明显的现象。
至于学校的校风,教师的综合素质,学区,升学率。。。家旁教育口老同志一堆,他们感觉基本类似,都是瞎子?
现在的基础教育,国家只是托底,想个人发展,以后靠关系/靠钱/靠自己的脑子了。
马太效应也是社会必然规律,所以限制马太效应即不现实也不必要,教育的马太效应也是一样。
不知己不知彼的表现就是凡事都要一个“最好”。这个思想问题不是某个人能解决的。
就像是有人愿意用一块红布蒙住眼睛,你的话他们是听不进的。我们家小孩曾经上过的一个三线城市的公立小学,小小教室很破旧,塞满了六十个学生,教师简单粗暴。一个家长说这个学校她当年上过,一模一样,只是当年更新一点,班上只有4、50人。那个城市周边的农村中小学的质量很多很差,有个初中校长告诉我刚进校有的孩子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
但是对另一些父母来说,这是句正确的废话,他们往往是不知道怎么引导。我现在都有些后悔了,不该提这个学前1000字,保不齐就有人不顾自己孩子情况强行要求,甚至提出更高要求,而且事实上我也知道有的孩子不止认识1000个字。
最后 1% vs 99%
这是生活常识问题,实际上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做不到你说的那种公平,但你也不能说这些国家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或者没培养人才。举个例子,英国教育搞得是典型的双轨制:贵族子弟从小读文法学校然后读私立贵族学校;其他的读普通职业学校。这种教育体制最大优点是容易培养精英的同时也能培养一大批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性人才。而且目前双轨不是绝对不贯通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出身贫寒,但最后也进了私立高中读书;德国的爱因斯坦读的是伯尔尼应用技术学院,但后来成了物理学家,我告诉你整个欧洲搞得都是双轨制教育体制,但欧洲地区的教育公平并没受影响。
最后我想对你也包括写这篇文章的人说:探讨某方面问题前最好有相关的基本常识,而不要跟着感觉走或者人云亦云。本人不才,基本教育学常识还是有的,需要的话很愿意分享给你!
不平衡性:在不同的年龄段孩子对某项技能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这点被教育学实验证明了,很著名的格赛尔孪生子爬行实验。
差异性:不同孩子特长不同。
补偿性:一个人在某方面存在弱势,其他方面强些。譬如盲人天生视力不好,但听觉触觉就很灵敏。
你分享吧!
支持你砸晨大的场子
教育就像政治,每个人都能说两句,对不对都是个人看法。你不能阻止人说,但是可以用更专业的声音把杂音压下去。
小学一年级课本,有些字要求写,有些要求认,有些要求会用。层次非常清晰的。
但贫民的孩子享受不到这种教育服务。
我不是上海人,但是我觉得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高考可没有不行。随机去我们老家县抽三十个娃,随机去上海抽三十个娃,同一张卷高考,我觉得我们老家娃考不过上海娃。只不过我们老家学习不好的娃根本不会去上高中,直接就打工去了。
另外,同一个大学里,上海北京学生是不如我们县的,因为上那个大学,是我们县前1%排名的娃,在上海是20-30%排名的娃。
你真的成绩好,家里就算没有学区房,也能自主招生去本地最好的初中和高中,由于有些名校不守规矩到外地招生,理论上也能上省内其他名校。动迁小区片区的菜小,照样能出全国数学竞赛金牌得主,保送清北。
在江苏,收费昂贵的私立学校也分两种,一种是海外留学预备校,基本放弃高考甚至中考了;一种基本上是高中五五分流的副产品,不想去读中专技校,就花大价钱上个民办高中,但以后的高考未必如意,甚至可能还不如上中专技校的同学——毕竟他们走单招,还有希望上个二本,甚至是南京工程学院这样的热门双非。
所以,为什么江苏有钱人子女和官员子女出国留学的多,而且有些初中就出去了,因为学渣花钱也上不了好的公立,或者说上了也跟不上,还不如一步到位,去英国澳大利亚读水本水硕。
江苏其他地方问题不小,唯独教育这块,还算相对公平。连学生跳楼也是,动迁小区和高档小区,都有,不会因为你家有钱,这学习压力就小。毕竟,补课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还得看学生自己的智商与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