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印度会崛起吗?(上) -- 晨枫
首先,苏联援助绝不仅仅是156。长江大桥这种急人所需,量身定做,至今不可或缺的项目不该忽略,社会主义阵营援助从建国开始直到中苏交恶持续10年,价值实在无法估量,绝非43亿美元外汇项目可以相提并论。
知恩图报是传统美德,别人真心实意的帮助不该轻描淡写,也不该和纯粹的利益交换项目相提并论。
我们昨天朋友小聚,批评我过我扔出结论不说出发卡弯的朋友,说我给结论细节不说清楚别人肯定无法理解。
刚才我是在找过去写的苏联援助的老文章,一时没找到凭着印象说几句。如果有错漏请批评。说到苏联援华狭义的就是156,再范围广一些可以分斯大林时期与赫鲁晓夫时期。如果再宏观点可以追述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诸多。如果这样写,我想我们说到明年都未必有个结果。我就这样的范围中看中苏,我先给我视角中的一个定调:在顾维钧回忆录中,有关抗日战争部分(不记得第几卷了),顾维钧记载了苏联的一份档案纪要,既全面援助中国对抗日本,一旦中国无法有效抵抗日本侵略,苏联会出兵新疆甚至内蒙与日本共分中国。或者说这就是我眼里中苏关系的本质,甚至中俄关系的本质。
好,撇开国共两次合作期间苏联的作用,回到156项目的范畴。说到苏联全面援助中国国家建设,前面提及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斯大林时代一个是赫鲁晓夫时期。提斯大林时代必须提日本投降后的的拆迁,这种拆迁包含了对鞍钢六座高炉仅保留一座废弃高炉,包含了对重点工厂比如重点光学仪器厂的拆迁,以及对围绕军工生产子整套工业体系的全面拆迁,甚至包含在苏联认为拆无可拆条件下再拆迁部分铁路。就东北而言,苏联拆迁远远超过156援助的相关金额。相关研究资料我在复旦大学文科图书馆看过,是一本近400页的书。有心人可以到各大学图书馆里查阅。就是这样拆迁,中共在鞍钢利用废料厂的零部件,把那个报废的高炉恢复了生产。并借助日本专家的力量,建设起了新中国第一代军工体系与工业体系。陈毅就淮海大战有句著名的话今天常说的实际只有一半,这句话完整的内容大体是:淮海战争是百万民夫手推车推出来的,也是关东州的炮弹打出来的。(后半句具体也许有偏差,是手榴弹还是炮弹我不确定)而抗美援朝早期的底子,也是这个时期的积累。到抗美援朝结束后,苏联意识到低估了中国的战略地位,这给予了中国谈判的优势地位。所以这个阶段的谈判斯大林不仅返还了部分拆迁东北的设备与资源(由于日系设备不能有效兼容苏联体系,实际不少设备拆迁后是废弃的,占比不超过25%,这是凭借记忆可能有偏差),而且开始真正考虑国家战略合作层面的合作。可惜,不久斯大林就去世有关援助就时间而言前后一年,就广度深度而言因为苏联自身问题更类似补偿性质,既包含对中国建国前拆迁东北的补偿也是对抗美援朝胜利后对中国战略合作伙伴地位提升的补偿。随后不久,就到了启动苏联全面援助中国的阶段,这个阶段又分两部分。
这两部分前一部分是赫鲁晓夫权力集中与巩固阶段对中国的真心援助来换取中国合作,后一部分是赫鲁晓夫权力巩固后开始着手国内经济改革并为此缓和与美国对抗的基本路线,在此基础上美苏戴维营谈判苏联直接出卖已经出现裂痕的中苏关系。那之后中苏关系急转直下直到最后公开分裂,苏联援助随即戛然而止。这个赫鲁晓夫援助阶段前后时间三年。而这期间大家比较关注的原子弹援助项目,是在苏联全面援华启动后一年半开始谈判,谈判持续一年,开始转移资料到转移结束是半年。电视剧《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中有一个场景,大意是苏联交付的第一批资料里包含原子弹木制模型和一批档案资料,当时苏方专家对前来接车的中方人员暗示这可能是最后一批资料要中国人抓紧时间交接。随后才有中方款待苏联专家,苏联专家借着醉酒留下关键数据与算法的场景。
这里我看苏联援助中国,不如说苏联之余中国的作用是一面镜子。就156援助以及之前的援助而言,就狭义的经济(并且是市场经济格局下的价格比较)156总金额只有43方案的一半。156偏重军工,43方案兼顾民生或者说偏重民生。156完工近半,43方案全部落地完工。156和43,在苏联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都给了他们国家利益许可的最好的工业体系的展示。156及其背后的体系就建设工业国家的框架而言其重要性远高于43方案,而43方案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是真正意义从国家建设角度,直观的比较作为主流的西方列强经济体系之余生产力的领先地位。邓公提及改开有关思考的雏形,就说过有关设想在参与43方案建设中形成了改革格局的轮廓。话说到这里,就要引入我说到的我举例那么多印度获得的援助优势的真实目的了,这个目的暂时讨论的人都没有提及。
这个贴之前有关中印发展的比较已经陷入这样的误区,既中印获得外部援助的广度与深度乃至总量是决定中印两国自建国以来发展的决定因素根本因素。这种观点不仅是本末倒置的也是有害的。我这里也说一个外部援助下的亲身体会。家父当年参与海红七的配套。海红七军迷都知道仿制法国的海响尾蛇。法国出售海响给我们售价五亿法郎,折合当时人民币2亿人民币。而我方仿制海响过程中遇到一个难题,既所有拆开的部件都能仿制,但是把这些部件安装在这里一起我们做不到法国海响的体积。而这导致国产海响不能上当时国产军舰(167)。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海响年轻的总师,他解决方法一个关键是要求法方给我方看结构,总师硬是靠记忆在看了几眼就被带走的条件约束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段子看起来有很多传奇色彩,但是背后是中印拉开差距的真正原因。也是我想在堆砌印度拿到的援助各种内容的背后希望讨论的人能引入思考的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几十年如一日拿到印度拿到的援助我们会发展到哪一步。可惜,到这里还没有人从这个角度思考。还是朋友说的对,多数人思考问题最多转一个半弯。我下面不妨把我这个楼里的几个弯还有这个帖子里的几个弯说明白。
1有关中印获得援助的质量与数量,相信印度和中国无法比较的忽视了,他们比较的是156前后的中印。而就晨枫大哥主楼的帖子立意是印度崛起这个层面下,自印度建国以来中印获得援助从深度到广度,中国获得的便利条件选不及印度,这是一个事实。如果这也要有所争执,那背后出问题的不是某个细节,是思路,既一个国家崛起靠外部援助还是自力更生逻辑下的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还是仰仗外力。而这种数十年如一日之余工业化的攀登,在我眼里是中印差异的核心区别。
2国家与国家之间从交恶到为善,全为利益,其他都是幻想。前面提及的顾维钧回忆录,到美苏戴维营谈判对中国利益的出卖。都必须放在中苏友好合作时期的全部考量之中。苏联156给予了我们这样一个机遇,既我们真正从无到有,从没有架构到有条不紊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真正改变。苏联是我们启动全面工业化时代的真正老师更是启蒙老师。没有这个启蒙,我们就无法对接起步自43方案萌发的追高世界主流经济发展潮流的改革与开放。但是我要说的是,这个启蒙老师对我们的直接引导只有三年,而且还是基于中苏各自国家利益考虑磕磕绊绊的三年。如果说这三年就能涵盖我们前三十年持续的工业化进程,这我是无法认同的。这也是我在前面回复里在约束156工程的影响力乃至其与43方案对比背后的改开架构的暗示。苏联是我们的工业化启蒙老师,这我们不能抹杀,但是苏联对我们工业化的影响也止步于启蒙阶段不能过多拔高。而我们过去过分贬低的恰恰是我们自己的努力。
3前面说了,苏联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告诉我们苏联体制与苏联弊端的得失,让我们这个学生能有所扬弃。这种扬弃甚至包含这主席在警惕赫鲁晓夫式投降与妥协给社会主义阵营带来的空前分裂。也包含了,赫鲁晓夫启动全面经济改革后,这种改革在被苏联军工产业利益集团在政变中被扼杀后苏联逐步彻底走向社会固化与体制僵化。这种体制病我们今天都知道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而主席的文革与邓公的改开本质都是对这种体制病的改造与自我更新。这种改造与自我更新,恰恰是印度最缺乏的原动力。他们的民选体制天然的固化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分配乃至相关的流动性。而这种固化与流动性让他们必然满足于,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接受一批国际先进技术乃至先进水平,让他们综合国力维系在表面的世界平均水平线上,一如他们自建国以来就没变化过的印度占世界经济有关比重之中。一如当辽宁号下水以后,印度国产航母第三次下水以后,我当时还误以为印度拥有了第三艘国产航母。一如我看国的第一本军工报告文学洞天风雷那样,在苏联撤走专家后,我们国产风洞放弃了可持续的世界主流道路而是务实的搞土法风洞虽然这土法风洞80年代中期就被淘汰,但是这个土法风洞群体支撑了80年代之前所有型号定型。一如海响年轻总师那样,在多年体制与体系积累中我们在彼时能看一眼就能打通逆向工程中卡壳的地方。对了忘记说了,海红旗造价一代是2000万人民币是进口价格的十分之一。这种十分之一后来我在大型船用曲轴国产化看到了,在地铁车厢国产化看到了,在最终崛起的中国制造中比比皆是。在印度,他们的精英确定会卡壳所以还不如通过左右逢源,通过援助获得每一代技术更新。
而中国独立自主下的崛起必然伴随着,西方与苏联持续至今的封锁尤其是先进技术领域的封锁。而我们在利用世界格局切换的节点,先以苏为师,再自四小龙于日本为师到今天以美为师再到今天开始摸索一天前无古人的新型工业化与基于数字化的新型社会发展道路。一路走来无论多少波折,不变的始终是好好学学天天向上的不懈攀登。
有句俗话叫给点阳光就灿烂
有句流行叫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过就知道
有句古训叫天道酬勤
这些才是我说全部内容的本意所在,我们后面好不好,全在自新中国以来不断攀登的初心,在不变初心。
对了今天战狼2必破五十亿大关。(昨天票房近7000万,累计票房49.37亿,到昨天上午截止单日票房累计1500万。今天上午单日票房累计过3000万。)为中国影人的攀登与中国人的回应,点个赞。
看来那时候共产主义真的是深入人心,虽然赫鲁晓夫最后走的民族主义路线,但是经常看到有人回忆苏联专家偷偷泄露资料给我们
拿来主义用起来爽,不知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这个在中印边境冲突期间表现最明显),等到潮水一退,立马就露出底裤了
刚才措辞可能有些唐突,请见谅。
但苏修也是做了大贡献。我知道3个,一是援建了我国第一座试验堆,58年完成热功率5KKW,我毕业后到堆上工作时才改建成10KKW,这么大功率的堆往核电站上发展小了一点,但很多核武器中核物理核化学试验已经足够大,很多人才培养也是从此开始。二是援建生产堆,404,结果一半时中苏关系破裂,专家组及图纸都带回去了,由中国人续建完成,这既有中国人的智慧坚韧,但也有苏修打下的底子。3是核武器讲课,苏修专家嘴上讲不能记笔记,底下偷偷记,专家睁一眼闭一眼,最后好像苏修专家的讲课笔记也“遗忘”在教室里了。
甚至说点资本引导的技术突破,比如3d打印和石墨烯也如此。这一度让我怀疑主席说的相信人民,到底对还是不对。
所以我一开始说了,我是以小圈子熟悉的语境,绕过小圈子熟悉的环节直接给出推导结论。很容易出问题。比如帖子里有个深坑,既当年苏联支持我们抗日背后的整体考虑与我们今天和俄罗斯的合作类似。一旦俄罗斯再度如苏联般解体,我们绝不缺席。为了避免误解我说这个是纯YY。这个纯YY包含了我们可能参与的不缺席的边界,这里的建议很多年前我就提过建议。并和人合作推盘过,推盘的内容写在茶馆论坛了。标题叫做好当下,是推盘后三个月写的,也就是有一批人考察美国回来酝酿报告那会我们做的尝试。而这里当时硬约束条件下只能用纯YY来约束,避免被喷。硬约束的原则写在有关讨论的回复里。
而回到眼下的格局,中长期是俄罗斯逐渐无力维系核武库下的五常再分配。中期是五常再分配下的中国一带与一路的安排。而中期安排的核心在于解决台湾问题与解决西进与南进问题接合部的衔接。两者具为一体。然后才有我说的破局。如果你把我这两周说包括战狼2背后有人的布局,是一个清晰无比架构下,对应整体格局安排下的细分领域的博弈及其投射。我挖坑也在于此,一个完整架构从不写在一个帖子里。在不同回复里爱看的人自己挖,在挖掘的过程,能独立思考且必有所获并有所得。爱喷的人则什么也看不懂。
不好意思了。
为避免误解我补充我们所有讨论的一个硬基础。
大陆桥理论
既当年一群各国精英子弟,在剑桥研修国际政治课的时候。各国精英扮演自己国家领导人,在无数种推盘后得出这样一个硬约束。既当今世界各国,无论谁崛起,无论在哪个地方崛起,无论从哪个地方向外推,哪怕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一旦推进到欧亚非大陆的接合部,一定耗尽锐气。如果还不想收手,一旦兵锋受挫,必被其他列强群起而攻之最后丧失所有超额份额回到原点。
所以我们还有其他各国精英后面最符合逻辑的选择就是依托自身优势整合周边(换个名字叫区域一体化),逐步改变当今格局的均势。而这里就引发我朋友圈一个激烈争论的分歧,今后格局中,世界各国总数是越来越少还是越来越多。这里就不具体展开了。
只要人活着,苏联解体后只要他们自己愿意。他们能获得世界上最难获得的国籍,中国籍。不止是俄罗斯还有乌克兰。
牛牛一个爱尔兰三四百年都啃不下来,毛子更别说,几百年了到现在还在苦寒之地玩泥巴
再说了我们坦克能开到的地方未必一定要是我国领土啊,只要有铁路有港口能让我们用就行。祖宗留下来的经验是地盘能多占,人不是谁都能乱收的啊,乱吃消化不了也要坏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