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洞郎对峙初步结局:印度完胜 -- 种植园土

共:💬592 🌺3650 🌵10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家园 实名示个囧!还毁路?不是反讽吧?

如果是反讽俺送花赔礼!

家园 确实,根据主席年谱记载,62年我们根本不想打

62年7月12日印军兵分三路向我们武装挑衅,来势汹汹绝非今日洞朗可比,周总理连夜向主席汇报,主席的意见是谈,找各种机会和阿三谈,但阿三强硬的拒绝了我们的一切建议,直到10月上旬,我们从西方驻新德里的记者那里得知,阿三可能即将发动全面攻势,我们才决定军事反击。

10月20日开打,一打就是摧枯拉朽,但主席并没宜将剩勇追穷寇,还是想谈,24日总参命令部队停止追击,我们又发表声明,提出三条和平建议,可是又被阿三无情的拒绝了。

然后直到11月19日,主席在内参上看到尼赫鲁11月18日的一个讲话,其中提到希望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中印问题,小冤家,你总算回心转意了,于是

毛泽东批示: “突然大谈和平解决。送总理阅。请外交部研究一下,印度领导人过去几天,是否有过十八日这种论调。”四时半,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召集周恩来等开会,研究促进中印和平谈判问题。会后,周恩来、陈毅立即约见印度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表示中国非常同意印度总统的主张,中印双方可以立即开始谈判。接着,周 恩来、黄镇约见印度尼西亚驻中国大使苏卡尼,向他表示中国领导人希望苏加诺总统促进中印和平谈判。

另外,此次洞朗事件,种岛专家景陶拍岸一些相关评论说的很好

洞朗事件,就是恶邻居在你家门口扔了一泡屎,恶心一下主人而己。用文明人的思维,恶心别人爽一下之前和之后,拉屎、取屎、扔屎这过程,恶心自己才是真的,之后亦要防备邻居报复的各种预防措施,恶邻居定义为“蠢”邻居更合适。

洞朗是个好地方,大家的游戏继续,180米是“蠢”,180公里才是“大神”。

49立国至今,解放军打了若干仗,但也患上了两种病:

1,火力不足恐惧症。2,后勤不足恐惧症。

有病就得有药治,针对“火力不足恐惧症”,军研部门开发出了超过地球人承受的重火力、面覆盖、远距离的各种火炮、火箭;针对“后勤不足恐惧症”,工程部门沿着国境把能修的(铁)路,都要修的跟蜘蛛网一样。

兵者,国之大事,布局为先,口号少喊!

中印若战,未打胜负己定。

昨天,某国己把藏南方向、拉达克方向中国军人集结的卫星图片给了印方。印方觉得中方玩法不符常理:“我在洞朗想跟你玩,你却跑别的地方想跟我玩。”这游戏不玩了。

百年之后,印度历史会证明,2017年的洞朗事件,是印度国力的转折点,尤若1895年的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1941年的太平洋战争对日本历史一样,蠢的政客才会去撸一下直值壮年的邻国虎须。学会树敌甚至比学会交朋友更显当政之睿。

印度2017年以后,来自中巴方向的压力会愈日剧增,撸了中国这个壮年老虎须,中印此次虽没走到双方武力相见,但中方一定会加强在中印边境的威慑力量建设,加强对巴军事输出的技术和档次提升,加强在印度洋的力量存在强度。印度若干年再回首,一定感叹2017年赢在小战术,输在大战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印度永远想也别想了。

50年代尼赫鲁来华,主席会见了4次,苦口婆心,比现在家长教育自己小孩学习还上心,可多少年过去了,阿三依旧不着调。

还是马克思老人家看问题深刻,

印度过去的全部历史,如果还算得上历史的话。就是一次次被异族征服的历史。印度的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而我们通常说的印度的历史,不过是一个接着一个入侵印度的侵略者的历史,印度就在这个一无抵抗、二无变化的社会消极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庞大帝国。

通宝推:梓童,未知如之何,三笑,
家园 我也支持这次的处理至少不失分

但还是错过了机会。分裂印度不代表征服印度。把印度东北部肢解掉只是一个小目标,并不会透支现有国力和后勤水平。。。收获是将会取得印度的真正友谊和世代的友好:)

家园 这般说,倒也解气。只是九百亿,比不得四万亿

当然,今年不挣这个四万亿,也好。毕竟独子多,打死了不是好事。这一点上,好战的可以上一上,但是也要等等,现在缺好战的,等三哥那个经济庞氏骗局破了,一团乱的时候,好战的再上也不迟。现在葡萄是说19年要骗局败露,也就两年了。好战的可以忍忍,练练身体。

我看还是把三哥灭了,让全世界看看皿煮就这德行。叙利亚已经把自由和乱伦挖心划等号了,三哥我看好,能把皿煮和很多东西划等号。这个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九百亿比起来真不算什么

家园 这都有人信?!
家园 估计死不了,因为刚刚给解套了

老仙跑路,是和平解决,报纸上大肆吹抗中成功,是保护了国家利益。国大党坑老仙没跳进去。可惜呀,哪怕挖一铲子,老仙也就要被剁了。

家园 你不会连党领导军队也反了吧?

党领导军队嘛。你难道敢反了不成?

家园 先看看韩国好了

这一轮经济完蛋的可能性是实实在在的。全球范围内看,这一轮礼崩乐坏是板上钉钉的,无非是时间地点和程度的问题。大家吵闹增加不就是因为很多现实违背了长期的理念。

所谓长期,对人生而言过去二三十年够长。对历史而言?

另外前面的手腕并非中国解气的,以前中国也是被这种帝国主义手腕欺压的被压迫民族。中国对外条件和老牌列强相比一直宽厚,如果以过去帝国主义手腕对比,顶多算用了三分之一,相对传统列强已经显示出极大优惠,自己也可以旱涝保收。以前传统列强对中国一头牛上扒下几层皮,想想也不寒而栗。

看看中国是否会严格追究印度的欠债。虽然原则上不赞成这样的手腕,但作为现实问题,总比被扒皮好。

家园 既然决心炒作

那就要导出正确的结果才配得上大旗党称号,结果却是打脸

家园 这个时间不对,不能解释8月4日六部委表态

如果真的是7月底突破的话,那么为啥8月4日,六部委一起高喊?明显,4日的时候,没有任何突破,才需要这样加大压力。

家园 今天印度媒体说,洞郎事件可以鼓励越南,日本,蒙古等国

这一事件将鼓励越南、蒙古国、新加坡和日本等国,这些国家一直遭中国阻击,替换并导致像菲律宾这种不屈服的国家重新考虑。中国单方改变现状时,日本支持印度的观点,这激怒了北京。但这强调努力将印度描绘成“入侵者”并不能奏效。

多米诺骨牌第一块倒下,后面是不是能顶住?

家园 有啊,毛主席当初可是忍了3年
家园 什么骨牌?

跟着阿三的媒体脑洞走?好歹也找个大V追一追嘛

家园 后续进展可能大有不同

从军事角度说,洞朗区域属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详见谷歌地球),陆军在此难有作为。双方要打,要么炮兵对轰,要么空军开打,这两种战法都需要大量、长期的物资准备,耗费大而收获小,甚至两败俱伤、美日得利。

从政治角度来看,洞朗事件之后,印度在国内外都没收获啥政治成果。中国也没收获。如果开打,双方的政治损失都会很大,除非一方获得超乎预期的军事成果。

经济角度就不用说了,在那打仗得费很多很多钱。

如果要惩戒印度,甚至作更大的图谋,最好别在印度选定的地方开干。有人说可以打西线或东线,其实这两处都不过是放大了的洞朗——首先不好打,其次打下来也难以有效占领,再次就算占领了也难以防御印度的持续反扑,会造成中国持续失血,战略上未必划算。

但这并不意味中国对印度就没办法了。

如下图所示,在洞朗东北40-100公里范围内有一大片平坦区域(蓝色区域),面积数百平方公里,北端距日喀则直线距离约140公里,距拉萨约170公里,南端距不丹核心区约35公里,距不丹首都直线距离约55公里。

点看全图

这个区域足够建立城市、机场和军事设施。这是个天然的前进基地。区域南端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个小有规模的居民点和军事设施,有公路通往日喀则(白色虚线)。

这个区域东、南两侧有多条通道(红色箭头)可以进入不丹。目前区域南端已有现成的山路,从山脚到山顶高度差不过两三百米。如果修隧道过去,只需修2-8公里。

从地理条件来看,这个区域适合做前线口岸,并有足够的军事纵深防止印度对我突袭。

假设我们与不丹建立了特殊的关系,进而吸收了不丹,那么格局将对我们非常有利:

1、不丹多山,易守难攻,我方防御成本低。

2、接壤印度平原地带,可以直接威慑印度的核心区。

3、战时可以直接掐断印度东北喉部。

4、不丹人口约80万,接收成本低,就当多了个贫困县。

5、我方有多条通道可以进入不丹,将来在不丹万一有闪失,可以很方便地依托前述区域而重新夺取。

所以,相比于在东线、中线或西线大打出手,吸纳不丹是最有前途的方案。

有人说中国不搞扩张、不干涉内政。现实情况是,不丹如果不被我们吸收,很可能被印度强吞。

与其送给印度,不如我们自己拿着。

那么,吸纳不丹是否有可行性呢?我觉得技术上是可行的。首先,在前述平坦区域建设城市(能维持30万以上人口)和军事基地,实现中不关系正常化,开展强力的贸易和援助,威慑印军不敢轻举妄动;然后通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友好发展,建立中不特殊关系;最终通过一定的程序作为特别行政区或民族自治区的名义吸收。由于不丹人口较少,这样的操作成本不会太高。相比之下,尼泊尔近4000万人口,就难以这样操作了。

现在回到这次的洞朗事件。虽然印度突袭得手,但它并没占到实利,而且从长远来看其实是吃亏了。中国没有一巴掌呼上去,看似丢了脸面,但是我们获得了两个战略主动权:

1、印度帮我们开了先例:可以随意越过对方国境线。今天你做初一,将来我做十五。

2、基于这次洞朗事件,中国可以名正言顺地加强前述区域的建设,加速完成城市和军事基地建设,为将来渗透和夺取不丹打好基础。

通宝推:八面来风,纳米小洞儿,
家园 用印媒的话做依据?

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印度人了吧?

对了,还有曾经给阿三叫好的台巴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