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风向真的变了?官媒盛赞毛泽东时代中国计算机巨大发展何意? -- 俺老孫

共:💬71 🌺1092 🌵3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别瞎套,我是赞成独立开发的

但文革期间计算机不是。我们的流程是这样,比如DEC新出一款小型机,这边打报告,说明仿制意义,然后请外汇。外汇下来,海外机构谈判,向DEC下单。然后DEC排期,出货,运到香港,转口进来。

进来后,送到研究所,组建攻关小组,开始仿制。拆机器,画图。该仿主板的仿主板,该弄磁芯的弄磁芯。这些研究完了,研究所试制,试制成功。任务分解到酒仙桥各厂,研究所的攻关小组到酒仙桥各厂带班。这样跟班生产半年到一年,一型机算工厂能接过去了。

这时候下一款DEC机也快买到了,攻关小组回来接着做下一班。

这个模式到摩尔定律一起来就不行了。而且其实成本很大,PC机一上来没法套。更新速度太快了。

80年代电子部组建计算机总局,没少下本。二代很多是做计算机的。俞政协是六所的,后来在总局。王之做长城,做到后来,做不下去。国家没钱,不能投资。自己开发,缓不济急,你开发一代,国外两三代产品出来了。你的投入基本打水漂了。弄一两次就基本做不下去了。

市场换技术不是搞不成,高铁就是市场换技术的,怕的是嘴上说的市场换技术,实际根本只顾赚钱了,没去换。

独立开发也行,你要真去干啊。

大家只要是学工,想想你本行业是咋回事。那个基础下,指望有那一块特突出,必然有其深厚背景。

至于航天,你还是让内行评论吧。我们落后程度其实和其他行业差不多。

通宝推:朴石,年青是福,海峰,XemK,迷途笨狼,
家园 十八大之前,很多暗流汹涌,我在国内偶尔看到一部

电视剧《爱在苍茫大地》,李幼斌主演,讲三线建设。

结束语对三线建设评价极高,完全没有负面、晚年错误一类。那是 2010 年,我当时有点蒙,以为变天了?这种大毒草谁敢放出来?

薄虽然倒了,但是事实俱在,毛的遗产,哪怕作为打人的棍子,也是威力无穷。倘若给逼急了,保不准谁拿出来挥舞一番。

家园 乌有瞎jb激动

这个内容的东西,我印象里最初看到恐怕是十年前了吧。龙芯网站上面纪念逝世前辈曾有一部分、博客上陆续看到一部分。介绍基本没有啥配图。更加强调大型机上的,改开后的引进微型芯片的印象里很淡。

对于以邓小平为靶子的“造不如买”的批评在这个上太明显了。

大的断了香火(以及传说中的叛变、技术泄露),那些引进的,后来看都没有结果。

不过反过来,坚持了却不见得更好多少。技术在这里约等于烧钱,而90年代恐怕一定烧不下去的。技术本身高速迭代,当年什么alpha、sparc、power都一样断了香火,想像能有现在和intel对抗的,还是想象力丰富了点。说道人才教育方面,当时的情况怕是也没得看好,研究所里怕是不会发生美国式得发展,因为注定学科分工不大会在研究所里发展细化。工业生产上怕是也差不多,小时候同学拿着硅片玩、显摆,现在估计也就是直径40mm的片子,易碎,手上拿了就有一种辛辣味

唉,生活在现实里吧

我的想法,仅仅是那个周报编辑发懒,整理了一个稿子凑版面。急吼吼把这个周报叫做官方媒体,很sb。“小粉红'几乎是个骂人的词儿。这不spacex试验成功,就有人”厉害了我的国“。没脑子也就没脸阿

通宝推:柴门夜归,XemK,
家园 华为为何在美国遭打压受气?因为中国40年扔了这个小零件

主帖里提到本文,现将其中部分内容转贴过来,供河友参考。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9585666215350310&wfr=spider&for=pc&isFailFlag=1

华为为何在美国遭打压受气?因为中国40年扔了这个小零件

作者:老徐

这篇文章很长,披露了中国40年GDP高速增长和印钞机轰鸣掩盖下高科技和制造业衰落的真相。

当华为手机在美国的广告已经挂起,由于美国国会18位议员的反对,美国最大的电讯运营商AT&T撕毁协议,华为手机进军美国市场再次受阻。

华为高管余承东哭了,中国人气了!

可是,生气有什么用呢?

美国人从来就是这么霸道,他们没有丝毫的信用。

他们将中国看作美国商品高价销售的市场,却不准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多少美国产品在中国畅通无阻,市场已经完全开放,美国人还说你不开放。可是美国市场却对中国企业严密封锁。打压华为和中国企业这不是第一次,而是一直打压封锁。

面对这种不公平,华为只能忍受,中国人只能气愤,也只能接受。你几乎没有反抗的能力。

为什么?

因为,包括华为,中国的电子产品的命门都捏在美国的手里。

这个命门,就是芯片。

手机就是一部微型化集成化的电脑,它集成了原来的电脑、手机、娱乐等一系列功能,小型化功能强大,需要的芯片就越精密,韩日德台有芯片制造,但最核心的还是美国生产。如果美国不卖给你芯片,包括华为在内,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工厂就瘫痪。

目前中国进口芯片一年需要2000亿美元,1万多亿人民币,比进口石油的钱还多。大部分是从美国进口。

因此,美国就举着这块芯片对中国企业挥舞制裁大棒。

有人说,中国改革开放才40年,技术上的差距是必然的,追赶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

可事实是,40年前,中国已经追赶上发展百年的美国的步伐,手里已经握着这块芯片,是我们把这块芯片扔掉了。

才有了今天的痛心疾首!

……………………(有删节)

毛泽东的追赶奇迹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美国已经在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宝座上,稳坐了50年。而中国,是个连汽油铁皮桶都无法生产的落后农业国。全国五亿多人口中,80%以上是文盲,农村文盲率超过95%。就是在这样的巨大差距下,中国亿万人民由毛主席领导,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工业追赶进程,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经济奇迹。

“超级工程一览”回顾了中国集成电路发展的历程。

中国电子工业发展,起步于毛泽东时代。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为解决军队电子通信问题,国家成立电信工业管理局,在北京酒仙桥筹建北京电子管厂(即现在的北京京东方),由民主德国(东德)提供技术援助。该厂总投资1亿元,年产1220万只,是亚洲最大的电子管厂。除此之外,酒仙桥还建起了规模庞大的北京电机总厂、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下辖706、707、718、751、797、798厂)、北京有线电厂(738厂)、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等单位。

1956年国家提出“向科学进军”,国务院制定科技发展12年规划,将电子工业列为重点发展目标。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所)。为了培养电子工业人才,教育部集中全国五所大学的科研资源,在北京大学设立半导体专业。1957年毕业的第一批学生中,出现了大批人才。如中芯国际董事长王阳元、华晶集团总工程师许居衍、电子工业部总工程师俞忠钰。1958年,上海组建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及上海元件五厂、上海电子管厂、上海无线电十四厂等企业。使上海和北京,成为中国电子工业的南北两大基地。1960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半导体研究所,同年组建河北半导体研究所(现为中电集团第13所),进行工业技术攻关。1962年由中科院半导体所,组建全国半导体测试中心。1963年中央政府组建第四机械工业部,主管全国电子工业。

1966年文革爆发后,中国电子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北京酒仙桥电子工业区基本成型。电子工业开始与纺织、印染、钢铁等行业结合,实现自动化生产。1968年,北京组建国营东光电工厂(878厂),上海组建无线电十九厂,至1970年建成投产,形成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的“南北两霸”。其中北京878厂主要生产TTU电路、CMOS钟表电路及A/D转换电路。上海无线电19厂,主要生产TTL、HTL数字集成电路,是中国最早生产双极型数字集成电路的专业工厂。1977年四机部投资300万元,建设6000平方米集成电路洁净车间。到1990年该厂累计生产509种集成电路,产量4120万块,产值3.25亿元。该厂后来合资为上海飞利浦半导体。

1968年,国防科委在四川永川县,成立固体电路研究所(即永川半导体研究所,解放军1424研究所,现中电集团24所)。这是中国唯一的模拟集成电路研究所。同年上海无线电十四厂首家制成PMOS(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拉开了中国发展MOS集成电路的序幕。1970年代永川半导体研究所、上无十四厂和北京878厂相继研制成功NMOS电路。之后又研制成CMOS电路。至1990年底,上无十四厂累计产量为3340万块(后来合资成为上海贝岭半导体)。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中国从欧美大量引进技术。由于集成电路产品利润丰厚,全国有四十多家集成电路厂建成投产。包括四机部下属的749厂(甘肃天水永红器材厂)、871厂(甘肃天水天光集成电路厂)、878厂(北京东光电工厂)、4433厂(贵州都匀风光电工厂)和4435厂(湖南长沙韶光电工厂)等。各省市另外投资建设了大批电子企业。

1973年8月26日,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100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105机,由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燃料化学工业部,等单位协助研制成功。

197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研究小组,由王阳元等人,设计出我国第一批三种类型的(硅栅NMOS、硅栅PMOS、铝栅NMOS)1K 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它比美国英特尔公司研制的C1103要晚五年,但是比韩国、台湾要早四五年。那时韩国、台湾根本就没有电子工业科研基础。

也就是说,如果延续毛泽东发展路线和势头,中国在电脑和集成电路产业应该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能与美国齐头并进,甚至赶超美国。

80年代起被日韩台赶超

1973年,借着中美关系缓和及欧美石油危机的机会,中国希望从欧美国家,引进七条3英寸晶圆生产线,是当时世界最先进技术。这要比台湾早2年,比韩国早4年,那时候台湾与韩国还没有电子工业科研基础。1975年美国英特尔才开始建设世界第一座4英寸(100mm)晶圆厂。但是由于欧美技术封锁,中国国内政治变故,最终拖了七年,中国才得以引进三条已经落后的3英寸晶圆生产线,分别投资在北京国营东光电工厂(878厂),航天部陕西骊山771研究所(西安微电子研究所),和贵州都匀风光电工厂(4433厂)。其中北京878厂的3寸晶圆生产线,直至1980年才建成,已经比台湾晚了3年,比韩国晚2年。

1975年,就在台湾刚刚向美国购买3英寸晶圆厂时,中国大陆已经完成了DRAM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北京大学物理系半导体教研室(成立于1956年,现北大微电子研究院),由王阳元领导的课题组,完成硅栅P沟道、铝栅N沟道和硅栅N沟道三种技术方案。在中科院北京109厂(现为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采用硅栅N沟道技术,生产出中国第一块1K DRAM。这一成果尽管比美国、日本晚了四五年,但是比韩国、台湾要早四五年。直至1980年前后,韩国、台湾才在美国技术转移下,获得了DRAM技术突破,瞬间反超中国大陆。韩国直接从16K起步,台湾从64K起步。

1978年10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半导体研究所,由王守武领导,研制4K DRAM,次年在中科院109厂投入批量生产(比美国晚六年)。1981年中科院半导体所又研制成功16K DRAM(比韩国晚两年)。1982年,江苏无锡江南无线电器材厂(742厂),耗资6600万美元,从日本东芝引进3英寸晶圆生产线(5微米制程,月产能1万片),生产电视机集成电路。1985年,该厂制造出中国第一块64K DRAM(比韩国晚一年)。1993年,已经改组的无锡华晶电子公司(原无锡742厂),制造出中国第一块256K DRAM(比韩国晚七年)。

从上述历史,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在欧美技术封锁,以及1980年后,中国大陆减少电子产业投资的情况下,中国DRAM产业从领先韩国、台湾,然后迅速被韩国、台湾反超。尤其是韩国在美国刻意扶植下,依靠20亿美元左右的巨额疯狂投资,在DRAM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果。

洋跃进——800亿美元疯狂计划

1977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还有9亿多美元,7月份国家计委提出,今后八年花费65亿美元从国外进口技术设备,重点发展石油化学工业,其中只有一个陕西咸阳显像管厂是电子项目。政治局讨论时,大人提出可以花100亿美元进口设备,提高中国石油、煤炭和轻工业产量,以赚取更多外汇。8月,国家计委将进口项目提高到150亿美元规模。

1978年6月份,政治局再次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大人说:同国外做生意,搞买卖,搞大一点,什么150亿,搞它500亿。500亿美元的规模。7月上旬,国家计委初步整理,汇总了一个850亿美元的方案,其中400亿引进外资。

1978年中国的财政收入为1132亿元,光是一个上海宝钢项目就要投资300亿元,根本不是中国国力所能负担的。没钱怎么办?开动印钞机!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增加了50亿元人民币的供应量。同时期,为了体现改革开放的好处,中央开始给工人涨工资、提高粮食收购价,给老革命家们盖别墅、换进口小轿车,提高福利待遇。

1979年全国在建的大中型项目有1100多个,财政赤字170.6亿元。1980年又新增了1100多项,财政赤字127亿元。上述项目全部建成,还需要投资1300亿元。为了弥补财政亏空,1980年央行又增印了78.5亿元钞票。从此,印钞票如同吸毒上瘾一般,成为中国经济毒瘤。1978年中国全社会的流通现金仅有229.59亿元,到1985年已经暴增至839亿元。光是1984年的钞票供应增幅,就高达惊人的39%。连年狂印钞票引发恶性通货膨胀。许多物价都至少翻番,高档烟酒等民用消费品价格,甚至直接上涨10倍,以致一些城市出现了“抢购囤积风潮”。

为了控制宏观经济的严重混乱局面,压缩投资金额。1980年中央一下子停建缓建了400多个大中型项目,1981年又停缓建了22个大型项目。其中就包括上海宝钢、十堰二汽、大庆30万吨乙烯等战略工程。盲目贪大求洋给中国经济带来严重危害,导致汽车、电子、航空等战略产业难以发展。像上海的运10飞机,在研制15年后最终流产。北京电子管厂(现在的京东方),想上马液晶项目,也因为缺乏国家投资而流产。更严重的危机还在后面。

拨改贷——抽干中国电子企业血液

1984年,为扭转财政亏空局面,盲目实行“拨改贷”政策。以往国有企业从政府财政获得拨款,作为工厂流动资金或技术改造经费。企业盈利后将利润上缴国家财政。这样形成良性循环。拨改贷将政府财政拨款,改为企业向银行贷款,还要支付高额利息。而另一头,企业的利润照样要上交财政。这样政府不仅不投一分钱,反而像从前一样,抽走企业的大部分收入,导致国有企业迅速陷入亏损困境。

正是由于“拨改贷”,使得中国电子工业遭到致命打击。企业只顾引进外国设备,以尽快投产盈利,缺少科研资金对外国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在文革时期,中国科研投入占GDP的2.32%,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相当(2003年世界平均值也仅有2.2%)。到1980年代,正是电子产业兴起的关键时期,欧美国家和日本、韩国、台湾纷纷加大对电子产业的科研投入。而中国却在大规模压缩科研经费投入。1984年以后,由于“拨改贷”造成的困境,使中国企业基本无力进行研发,科研经费占GDP比值骤然降到0.6%以下。中国电子工业彻底垮了。

比如像中国最大的半导体企业——上海元件五厂。1980年利润高达2070万元,职工人均利润1.5万元。即使是1985年,上海元件五厂的产值仍然高达6713.1万元,利润达1261.4万元。然而到了1990年,上海元件五厂产值下降至1496万元,利润竟然仅有2.47万元,全厂1439人,人均利润仅有区区17.16元。熬了没几年,这家风光了三十年的中国半导体器件龙头企业,就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破产倒闭了。

中央停止投资——全国疯狂引进落后淘汰技术

1982年,组建电子工业部,主管全国电子工业。该部门继承了毛时代组建的2500多家科研院所和电子工厂,下属职工总数达100多万人,主要研制通信、雷达、电视、计算机、无线电、元器件等设备。产业结构完备程度,仅有美国、苏联可以相比。光是电子工业部下辖的专业电子研究所就有上百家。然而在80年代初,由于中央政府全面停止对电子工业投资,各电子企业要自己去市场找资源。于是中国电子工业的技术升级全面停止,与美国、日本的技术差距迅速拉大。甚至被80年代加大电子投资的韩国、台湾彻底甩开。

1982年,中国国务圆成立了“电子计算机和大型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办公室。1984年至1990年,中国各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大学,纷纷从国外引进淘汰的落后晶圆生产线,前后总计达到33条,按照每座300-600万美元估算,总计花费1.5亿美元左右。这33条晶圆生产线,多数根本没有商业价值。造成这一乱象的根本原因,是电子工业部,将绝大多数国有电子企业的管理权,甩给省市地方政府,又缺乏制定执行产业规划的政策权力。出现了全国疯狂引进落后技术的奇怪现象。还有一个原因是80年代开始,国有企业贪污腐败加剧,借着进口项目的名义,领导干部可以名正言顺地获得出国考察机会。

为了治理散乱差问题,1986年电子工业部在厦门,举办集成电路战略研讨会,提出“531战略”。即“普及5微米技术、研发3微米技术,攻关1微米技术”,并落实南北两个微电子基地。南方集中在江浙沪,北方集中在北京。1988年至1995年,在政策扶持下,中国诞生了五家具有规模的国有半导体企业:江苏无锡华晶电子(原无锡742厂与永川半导体研究所合并)、浙江绍兴华越微电子(1988年设立中国第一座4英寸晶圆厂)、上海贝岭微电子、上海飞利浦半导体(1991年设中国第一座5英寸晶圆厂)、和北京首钢NEC(1995年设中国第一座6英寸晶圆厂)。

1990年8月,国务院决定在八五计划(1990-1995),半导体技术达到1微米制程,决定启动“九0八工程”,总投资20亿元。其中15亿元用在无锡华晶电子,建设月产能1.2万片的6英寸晶圆厂。由于官僚体系拖延,九0八工程光是经费审批就花了两年时间。然后从美国AT&T(朗讯)引进0.9微米制程,又花了三年时间。前后拖延五年时间,建厂再花三年,导致1998年无锡华晶电子投产即落后(月产能仅6000片),华晶还要为此承担沉重的利息支出压力,后来不得不甩给了台湾人经营。与无锡华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90年新加坡政府投资特许半导体,只用2年建成,第三年投产,到1998年收回全部投资。

三十年来市场换丢技术

1996年7月,西方33个国家正式签订《瓦森纳协定》,民用技术控制清单包括:电子器件、计算机、传感器等九大类。军用技术控制清单包括22大类。中国同样处于被禁运国家之列。

在各方面严防死守下,中国企业要想获得先进技术,就变得非常困难。而外国企业则凭借掌握的先进技术,在中国市场予取予求,占尽便宜。

1990年,中国大幅降低关税、取消计算机产品进出口批文、开放了国内电脑市场。顷刻间,国外的286、386电脑如潮水般涌入,长城、浪潮、联想等国内公司溃不成军。1991年由美国英特尔和AMD,掀起的“黑色降价风暴”,更是让中国计算机产业雪上加霜。由于绝大多数整机企业,积压了高价买进的芯片,从而背上巨额亏损的包袱,一家家电脑整机厂商,前赴后继般悲壮地倒在了血雨腥风之中。长城、浪潮和联想也都元气大伤。在微电子集成电路方面,国内企业继80年代中后期陆续亏损后,90年代纷纷倒闭,国内集成电路工业,逐步变为三资企业为主的局面。据专家估计, 到1990年代末,中国微电子科技水平,与国外的差距至少是10年。

在中国本土电子企业土崩瓦解之时,中国政府却在大力扶持国外企业。

2012年1月,韩国政府审批通过三星在华设厂项目。2012年4月2日,韩国三星电子宣布在中国西安,建设闪存芯片厂。项目一期投资将达70亿美元,若三期投资顺利完成,总投资约为300亿美元。西安市为此项目提供了巨额补贴,包括:一、韩国三星需要的130万平方米厂房,由西安市建设,并免费提供1500亩土地。二、西安市每年向三星补贴水、电、绿化、物流费用5亿元。三、西安市财政对投资额进行30%的补贴。四、西安市对所得税征收,进行前十年全免,后十年半额征收。同时,西安市还承诺,将为项目修建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总的补贴金额保守估计在300亿元以上。

面对这种狮子大开口的苛刻索价,西安市竟然全盘接受。三星西安项目,选址在西安市安区五星和兴隆街道,占地9.4平方公里,15个村庄3000多户农民被迫拆迁改造,引发群众抗议。为了调解征地拆迁矛盾,西安市干脆派了一批干部吃住在农村,专门解决拆迁问题。

西安市这种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招商方式,实际是用中国土地、中国资金、中国工人,来补贴服务外国企业,帮助它们占领中国市场,压制中国本土企业发展。这在其他国家是极其滑稽的行为。也无怪乎北京、重庆不要这种项目。

三十年来,看看中国尽数破产倒闭的本土电子企业,再看看各省政府,花费巨额资金,补贴扶植的无锡海力士、西安三星、大连英特尔、南京台积电,不禁令人感叹。

国家科技人才自生自灭

今天中国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最大的困难是科技人才缺乏。而曾经何时,中国也曾经人才辈出。

1958年9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室,王守觉等人,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批锗合金扩散高频晶体管,频率达到150MHz。后在中科院109厂批量生产,为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109乙型晶体管计算机(浮点32二进制位、每秒6万次),提供了12个品种、14.5万多只锗晶体。后又为计算所研制的109丙型计算机,提供了大量晶体管元器件。109丙机字长48位,平均运算速度每秒11.5万次。该机共生产两台,为用户运行了15年,在我国核武器研制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5年,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与上海冶金研究所、上海元件五厂等单位合作,开始研制655型数字集成电路大型计算机,由陈仁甫(照片右侧)副研究员主持,重点攻克TTL集成电路。1969年在上海无线电十三厂投产,定名TQ-6型计算机,每秒运算100万次,配备磁盘操作系统,语言编译程序。

1971年,上海复旦大学自主研制的719计算机,由王世业、顾芝祥、陈志刚等人参与研制。1975年复旦大学研制FD-753计算机。经过反复研究讨论,结合那时美国IBM360/370、欧洲TSS、日本FACOM等计算机系统和我国DJS-260、北大150等计算机系统,最终确定753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研制目标是:具有处理速度浮点运算200万次以上的主机系统;实现分时计算机系统;多进程分层管理的微内核操作系统。

1979年上海元件五厂和上海无线电十四厂,联合仿制(逆向工程)成功8080八位微处理器(编号5G8080)。8080为美国英特尔公司在1974年推出的第二款CPU处理器,集成6000只晶体管,每秒运算29万次。自1975年第一台个人电脑诞生以后,8080芯片帮助英特尔在几年后占据了电脑芯片的霸主地位。德国西门子仿制出8080芯片是在1980年10月(Siemens SAB 8080A-C),比中国还晚一年。日本也仿制过8080芯片。

1980年,日本代表团在上海访问,上海当年的电子工业拥有良好产业基础。上海冶金研究所研制的离子注入机,还曾出口日本。而短短十年之后,上海电子工业全面破产倒闭。谁该承担这一历史罪责?

1989年4月30日,台湾省新竹科技园区,台积电早期的厂房。当台湾人砸重金介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的时候。中国历时30年间积累起来的集成电路科研力量,在“改革开放”的所谓“春风”里土崩瓦解。大批科研人员任其自生自灭。

到1997年,中国经济濒临崩溃,全国几十万家国有企业破产倒闭,全国下岗失业工人超过4000万人。连小小一个台湾省的GDP,都几乎达到了整个中国的一半。

今天,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企业正致力于重振集成电路产业,但差距越来越大,追赶更需努力。

(本文使用超级工程一览文章《DRAM芯片战争——1970-2017输赢千亿美元的生死搏杀》大量内容资料,特此感谢并说明。

通宝推:侧翼,springisok,尖石,楚庄王,知其何休,mezhan,
家园 当时项目很多

因为是跟随,哪个都跟。小型机,IBM,DEC这是起码的。微机,全国好多家,有跟王安,有跟苹果,有跟IBM的。当时计算机厂遍地开花,每个厂都山寨个产品。那才叫热闹。

后来成立了计算机总局,想捉总,但没戏。各地的计算机厂都已经归地方了,不听你的。比如微机,当时PC是Interl和摩托两条线,其他的小线还好多,各地都有山寨的,南京734做的苹果好像。要知道,那时候全球有十多种CPU。386和俞正声当时判断挺正确,觉得IBM PC是方向,全力仿制IBM PC,由总局牵头。

总局开始还是过去那套,全国大协作。研制出来后,就麻烦了。这么多单位怎么分产权。当时738什么的已经划归北京市,北京要争项目。总局不愿意放手,电子部就和北京市打架,386和陈市长争起来了(开个玩笑,后来那事应该不会是因为这事吧,这应该是两人第一次冲突)。最后结果就是王之带着总局的人远走深圳另起炉灶做0520,05就是国家给intel cpu定的序列号,05序列。要是当时俞正声选择了摩托罗拉,就是0620了,处理器序列号派到20了。738最后也没做起来。严援朝为了给0520配系统,做了著名的CCDOS,当时他是六所的工程师。

这只是微机,当时属于不起眼的,不算烧钱的。大中小型机才烧钱。各路神仙更多,到最后国家是真烧不起了,摊子铺太大了。

市场换技术好不好,独立开发好不好。都在人。你说市场换技术不好吧,刘志军咋就搞成了呐。你说市场换技术好吧,汽车咋就弄成这样了,最后还是看谁操盘。想弄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我看难。

通宝推:算法man,手可摘星辰,桥上,故乡在喀什,wage,卢比扬卡,epimetheus,支持中文,海峰,
家园 当时中小型机的设计水平不差,差的是硬件制造和商业化,

跟运10一样,“hand-made”一个两个可以,但是商业化生产,首先成本上就吃不消。结果让自己的研究人员都去抄DEC,计算所都去买DEC,......。

家园 恐怕算不上很重要的报纸

应该说明,掌握媒体的容许不通声音了,也说明反思的知识分子多起来了,影响增大了,敢于发声了,比以前进步了。但能有多大影响,则很难说。当然,我也许属于悲观派,你可以忽略这最后一句。

家园 高铁没有开放市场吧?老朱一个磁悬浮实验就把很多人吓傻了,

哈哈,老朱的本意是不是在保护自己的铁路系统?!

通宝推:故乡在喀什,
家园 主要问题不是计算机而是半导体

计算机这东西,是要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又基于先进的半导体技术。而这个就是基础材料的研究了。

哪怕是现在,人家真正的先进基础材料和工艺也是不对你开放的。除了自己搞别无他路。当时放弃的并不是计算机的独立研究,而是把整个半导体基础研究的领域都放弃了。这是最大的问题。遗毒至今就是中国可以山寨组装任何机器,但核心的CPU技术就是不过关。

家园 72年中国一度想引进7条线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中国从欧美大量引进技术。由于集成电路产品利润丰厚,全国有四十多家集成电路厂建成投产。包括四机部下属的749厂(甘肃天水永红器材厂)、871厂(甘肃天水天光集成电路厂)、878厂(北京东光电工厂)、4433厂(贵州都匀风光电工厂)和4435厂(湖南长沙韶光电工厂)等。各省市另外投资建设了大批电子企业。

1973年,借着中美关系缓和及欧美石油危机的机会,中国希望从欧美国家,引进七条3英寸晶圆生产线,是当时世界最先进技术。这要比台湾早2年,比韩国早4年,那时候台湾与韩国还没有电子工业科研基础。1975年美国英特尔才开始建设世界第一座4英寸(100mm)晶圆厂。但是由于欧美技术封锁,中国国内政治变故,最终拖了七年,中国才得以引进三条已经落后的3英寸晶圆生产线,分别投资在北京国营东光电工厂(878厂),航天部陕西骊山771研究所(西安微电子研究所),和贵州都匀风光电工厂(4433厂)。其中北京878厂的3寸晶圆生产线,直至1980年才建成,已经比台湾晚了3年,比韩国晚2年。

-------------------------------------------

这篇文章也就这两段话透露点真相。72年尼克松访华后,我国技术引进的态势是很好。可惜没抓住,为啥,一个是我们内部决策机制太慢,章盖齐了,线已经落后。再走一轮,没人有信心能走下来,只好引进落后生产线。当然章盖得那么慢也是因为没钱,一下子要上七条线啊。当时为引进这7条线全国选型会就开了好几次,一年一次,你想,开完了,这线已经落后了。

卡特上来后,管制一下子严了。不过最后还是进来了,但落地厂接不住。当时家人作为技术人员参加过引进工作,当时觉得特遗憾,觉得不如直接找研究所落地,研究所有人才啊。

72年后,我国的国际空间一下大了不少,这些技术升级才有可能,否则也谈不上。现在想想,恐怕当时就算是比台韩先进来了。我们后来也很大可能干不过他们,因为那个机制有问题,一个要走整个官僚流程,老同志们不懂这个,新同志也不太懂,第二全靠财政。

当时的想法就是引进一条线后就happily ever after,从没想过后面还会一条条来。为啥洋跃进时不安排,计委说了,你电子行业上一拨已经投资了,先把生产线投产再说,这一波我要弄其他产业了。其实真一条线一条线引进下去,最后财政还是负担不起的,到最后多半还是垮。

现在的差距不一定比那时候大多少,那时候也是依赖引进技术。引进了三寸线,四寸来了,你还是得引进。其实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半导体产业,有钱时多引进点,没钱时忍一下。

通宝推:故乡在喀什,wage,朴石,北纬42度,
家园 电子行业跟工程行业没法比

中国发展最好的航天/高铁/核电,因为升级慢啊。

长征火箭那个60年代设计的发动机还能将就用呢。

高铁核电西方在世纪之交有次技术升级,然后就停了,直到现在下一代技术到底是什么还没共识呢。这两个行业在那次技术升级之后引进了最新技术,一下子就跟西方并驾齐驱了。。。

这也是为什么俺觉得窄体大飞机也相当有戏,也是二三十年才升级一次技术的行业,西方刚刚做完一次升级(空客320neo波音737max分别是前年和去年交付的),919没落后几年,技术水平也没代差(320neo和737max都是旧瓶装新酒,没做大改动,新技术就没多用,结果水平跟919相当),未来有二三十年的功夫可以慢慢折腾。

电子行业跟工程类的最大区别就是技术几年就升一次级,人家玩命砸钱,你没钱砸就跟不上,没法比啊。。。

通宝推:金口玉言,故乡在喀什,杨微粒,海峰,
家园 想起我一个老师讲的有关半导体的笑话

我大一的时候,教《模拟电子电路基础》的老师地一堂课,讲他小的时候家里有一个半导体(收音机),别人家的都是老式电子管的收音机。所以他特别自豪,就想长大了要造更多更好的半导体(收音机),考大学报志愿的时候就选了某大学的半导体专业,进了大学才知道:造收音机的是无线电专业。

家园 还有一点很关键

电子产品因为摩尔定律,是越先进的成本越低。比如你做个28nm 1.8ghz的CPU,卖10美元,人家intel用14nm做卖一万美元的xeon顶级成本其实比你也没高多少。

不过现在摩尔定律快死了,后发的有戏。

通宝推:朴石,
家园 1972年引进26项目无电子行业

你那个说法,出自何处?

关于电子行业引进:《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来自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论述文集 》 - 朱贻玮编著 2006,此文介绍:

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80年代后期,几个重点工艺单位陆续引进成套设备,国外二手设备也不断涌入国内市场,对国内新设备的严重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据文章《中国微电子转折的“九五” 》介绍,(来自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论述文集 》 - 朱贻玮编著 2006)

国外1971-1972年开始生产3英寸,1975-1977年开始生产4英寸,1977-1980年开始生产5英寸。1984-1986年开始生产6英寸硅圆片。国内1980年开始生产2英寸,1982年3英寸,1989年4英寸硅圆片。到1994年,仍是4英寸生产线为主,共有15条生产线,都是1989年和以后才建成的。

评论:1972年国外才开始采用3英寸晶圆生产线,会向中国转移最新技术?那时美国还未承认新中国,对中国的防范还很多吧?西方在电子行业方面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恐怕是最高的吧?80年代中美关系,宣传成蜜月关系,如果能引进美国和西方最先进晶圆生产线,为什么不引进西方1977年就建成的5英寸或1984年建成的6英寸生产线,还搞落后两代的4英寸生产线?该文说1982年才开始生产3英寸硅圆片,不是你说的1980年。

新中国前30年的大规模技术设备引进工作主要有三次。包括50年代“156项工程”、1972年26个成套设备项目,以及七十年代末的22个成套项目

来自 《中共党史资料 2008.3(总第107辑) 》 - 陈夕主编 2008

全文见:新中国三次大规模成套技术设备引进研究综述 - 豆丁网

http://www.docin.com/p-1232178724.html

1972年的26个项目,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化工、化肥和化纤,没有电子行业。

1978年开始的第三次引进计划,很快跃进到800亿美元规模的计划,突击签订了很多项目,很多无法执行,造成很大损失。也仍然没有电子行业。

来自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上 》 - 武力主编 2010,项目如下

1972年成套引进的26个项目建设情况列表

项目名称 建设地址 引进国别 开始建设时间 全部建成

投产时间 自开始建设至建成累计投资(万元)

北大港电厂 天津 意大利 1974年12月 1979年10月   45873

唐山陡河电厂 唐山 日本 1973年12月 1978年3月   58672

元宝山电厂 赤峰 法国、瑞士 1974年9月 1978年12月   37194

南京钢铁公司氯化球团工程 南京 日本 1978年1月 1980年12月   13611

武汉钢铁公司一米七轧机工程 武汉 日本、西德 1972年3月 1980年3月  276800

燕山石油化工总厂 房山 日本、西德 1969年3月 1976年12月 261417

北京化工二厂 北京 西德 1974年10月 1977年12月   12473

沧州化肥厂 沧州 美国、荷兰 1973年7月 1977年4月   24312

辽河化肥厂 盘山 美国、荷兰 1973年6月 1977年12月   34342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 吉林 西德、日本 1976年12月 1983年12月   68807

黑龙江石油化工总厂 大庆 美国、荷兰 1974年5月 1977年6月 267447

南京栖霞山化肥厂 南京 法国 1974年9月 1981年2月   32128

安庆石油化工厂 安庆 法国 1974年3月 1982比6月   40526

胜利石油化工总厂 淄博 日本 1974年4月 1976年7月   26303

宜昌化肥厂 枝江 美国、荷兰 1974年10月 1979年8月   29875

洞庭化肥厂 岳阳 美国、荷兰 1974年4月 1979年11月   31329

广州石油化工总厂 广州 法国 1974年12月 1982年10月   50739

四川化工厂 成都 日本 1974年5月 1976年12月   16012

泸州天然气化工厂 泸州 美国、荷兰 1974年4月 1977年3月   20642

赤水天然气化工厂 赤水 美国、荷兰 1976年1月 1978年12月   17185

云南天然气化工厂 水富 美国、荷兰 1975年1月 1977年12月   18759

南京烷基苯厂 南京 意大利 1976年10月 1981年12月   26875

天津石油化纤厂 天津 日本、西德 1977年6月 1983年11月 135819

辽阳石油化纤厂 辽阳 法国、意大利、西德 1973年9月 1981年12月 290423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 上海 日本、西德 1974年1月 1978年12月 209175

长寿维尼纶厂 长寿 法国、日本 1972年2月 1981年12月   96131

通宝推:疯雨后,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