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共产主义和国际共运 -- 解甲
毛的发展是全域的,全国一盘棋,当然免不了有工农剪刀差,邓发展是重点沿海(选择美帝就是选择海运),所以谈邓基本主要看沿海。现在的情况是中国一共9个正产出的省份,绝大部分都在沿海,其他全部赔钱,所以“先富带后富”,在人的层面或许没实现,在地域层面是现实。
从人群上看,毛时代农民吃亏,只有上山下乡是惠济乡里,邓时代贫富差距拉大,农民生活提高也未必感恩邓(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个人感情上邓天生劣势。从地域上看,毛时代全域开发的现金牛也依然来自沿海,但沿海被拖累至奄奄一息,内地也并无太大改善。邓改沿海输血内地,而成内地输血沿海,快速形成比较优势,这是中国能够进入WTO爆发的根本。
综合来看,经济层面,如果不考虑三战因素,毛的发展确实有问题,但考虑三战,又无可厚非。
中国自古就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就算到了清朝末期慈禧那里,都还是世界第一.
之后就差点被亡国灭种
你跑来比较邓和毛的经济发展,这个角度比较清奇
历史告诉我们,世界经济第一,仅仅针对我国来说,这不是一个太值得骄傲的事情.只要不亡国,以中国人的勤劳肯干向大地母亲求财富,无论谁在台上都能干到世界经济第一。
到今天中国又要干到世界经济第一了,问题是再不正本清源,沿着邓的老路走下去,50%的人民群众未来估计又会纷纷走上大街了,这个毫无疑问
为什么是50%?呃.........另外一半已经被邓干掉了
扬长不好说,避短是无疑,因为他不读书,这就严重背离了真理越辩越明,其结果就是从长远看走在了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相反方向上,也就是不但没有摆脱历史周期律而且越来越向历史周期律靠近,短时间也许看不出什么问题,甚至还小有收获,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历史是曲折前进的。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就象没头苍蝇一样,没有实践检验的理论只剩下唯心了。
当世界革命有望进入高潮期,主要任务就是输出革命;当世界革命明显处于低潮期,主要任务就是国内建设。
列宁很擅长根据形势制定策略,他今天可以号召抵制杜马,明天又可以号召参加杜马,今天批判某种倾向、主义、党派,明天又可以联合等等。对列宁的一个常见指责就是列宁出尔反尔、反复无常。这种指责无视了形势的不同,无视根本目的与策略的区别,无视列宁思想的发展。
激流网前段时间连载的《列宁革命思想研究》其中一章提到
(这一章里布列斯特条约的评价部分,我并不认同)
夏尔·贝特兰的《苏联国内阶级斗争》中提到: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对斯大林的评价,二评(《关于斯大林问题》)很公正客观。
我对大清洗了解很少,这方面暂时不予置评。
你后一个回帖所说的“官僚阶级掌握社会生产资料”,并非始于或完全形成于大清洗。在列宁去世前,官僚、专家就已经在生产关系中占主导地位。
十月革命后,工人思想方面首先需要改造的是无政府主义倾向、工联主义倾向。1918年5月后苏维埃政权面临内战、外国干涉,生存问题摆到了首位(对于工厂来说就是生产问题),国家机关、军队更需要布党党员和工人积极分子,不得不很依赖资本家、专家组织生产。(列宁在《论“左派”幼稚病和小资产阶级性》、《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等文章)。这种措施显然具有临时性质,列宁去世前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必须做出调整。20年至21年初,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等人认为这种临时的措施应当理论化、长期化,列宁当时既批判托洛茨基、布哈林他们的观点,又批判工人反对派。
如果你认为斯大林去世的时候官僚绝大部分已经蜕变为走资派,那么赫鲁晓夫(假设是走社派)凭什么安安稳稳做总书记?赫鲁晓夫批判1号走资派斯大林,能得到“人民”(还是走资派官僚?)热烈支持?
还有请问一下,列宁时期最后一次党代会,1162个代表枪毙1095个,出处是哪儿?
17年2月布党只有4万党员,4月有8万,8月有24万,10月有30万,19年3月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有30万多。看你的意思是,17年10月的那30万人,大部分都是37年后在大清洗中被枪毙。
列宁的小部分职业革命家活动,是指组织/党(建党理论)的活动,且列宁在建党理论中强调灌输、引导,并没有说要代替包办。
每个人自发的发明出语言、数字、文字、数学等等,在这个基础上的社会经济发展,那肯定最符合“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