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兄弟之国的反目:埃厄之战始末(一) -- 王崴

共:💬51 🌺10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兄弟之国的反目:埃厄之战始末(一)

厄立特里亚这块地方,一般用来指东非沿海的那块土地。当初欧洲殖民者进入非洲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大家都抢着占沿海的土地,最多沿着四条大河向非洲内陆探探。厄立特里亚临近中东,自然大家都想抢,但由于这块土地一直在西部的埃塞俄比亚王国控制之下,也是块烫手的山芋。因为这埃塞俄比亚王国,可不是撒哈拉以南那些部落民黑人可以比拟的,人家早就建立了国家组织,有了完整的军事体系,而且依靠与地中海临近的优势,军事技术和装备虽然与欧洲精锐不能比,但至少比木制长矛强得多了。虽然此时已经分裂成若干地方政权,但毕竟对付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加上那时候非洲未被分割的好地方还很多,列强也乐得不去碰这个刺猬。

但是到了19世纪后期,不要说沿海地区,就是内陆非洲都被瓜分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德意两国刚刚统一,在非洲已经抢不上头笼蒸的馒头,只好弄些别人不愿理的硬骨头。意大利就盯上了厄立特里亚这块土地,从1869年开始(现代意义上的意大利是1861年建立的,罗马都直到1870年才纳入版图,你瞧他这心思有多急),经过十几年的文攻武卫,到1890年终于占领了厄立特里亚全境,正式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

但这时候的埃塞俄比亚还保留有自己的独立地位,成为非洲寥寥无几的独立国家之一。然而到了1935年,自比恺撒大帝的墨索里尼,开始对这个古老王国动心思了。这就是我们中学历史书上都要讲到的法西斯入侵埃塞俄比亚,使用了包括毒气在内的武器,最终打败了埃塞俄比亚的抵抗。海尔塞拉西皇帝还专门到国联发表了控诉,但是没有用。意大利人就这样在埃塞俄比亚呆了六年。

直到1940年,意大利人借着纳粹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想在非洲捡个小便宜,对北非的英军发动了进攻,结果被人数不到自己六分之一的英军打了个落花流水,英军乘胜进军,占领了意属东非。

二战结束后,1950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建议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你瞧,这个决议,和二战后的一系列领土决策是一个性质的。对于对法西斯势力抵抗有功的国家,在领土上都会给予或大或小的补偿,只是中国苦命……于是1952年就成立了“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联邦”。

但是联邦制这种东西,是西欧政治制度下的产物,拥有一整套的运作规范和权利义务体系。你让埃塞俄比亚这种长期中央集权的王国制国家去运行它,虽然制度条文啥的都有,但总不像那么回事。就好象菲律宾把美国的政治制度全搬来了,那也建不成第二美国,还是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搞政变,当然人家那不叫政变,人家那叫“人民力量运动”……扯远了,总之海尔?塞拉西皇帝弄了几年的联邦,觉得这劳什子实在不顺手。1962年,他老人家索性操纵厄立特里亚议会,通过“合并决议”,从此把厄立特里亚变成了埃塞俄比亚的一个省。

说到海尔?塞拉西其人,硬骨头是真硬骨头,和中国的关系也不错,就是有一条――治国的脑筋太死太差,再加上刚愎自用,总觉得皇帝就应该令行禁止。他看不透二战之后的世界形势,也看不透像非洲之角这样重要的战略要地,超级大国没缝还想往里钻呢,他自己倒自乱阵脚。厄立特里亚在历史上几易其主,其住民对埃塞俄比亚本来就没有多少香火之情。再加上强行推行合并,说不好听一点,真的是有些沙文主义的气息。在当时不少厄立特里亚人的心中,大概也像日韩“合并”之后的朝鲜人那样,有些亡国的悲叹了吧。

于是自然就是反抗。早在两边还是“联邦制”的蜜月时期,厄立特里亚就有一批民族主义者不忿“联邦”,总觉得不如自己独立建国来得爽。加上50年代阿尔及利亚刚刚把法国人赶走。整个非洲大陆独立浪潮风起云涌。这群民族主义者趁着这股乱乎劲,也打起了反殖民旗号,只不过人家反抗的是欧洲殖民者,他反抗的是非洲殖民者……

关键词(Tags): #埃厄之战(landlord)#厄立特里亚(landlord)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真是及时雨啊,献花!
家园 谢谢!

俺在河里收到的第一朵花,感动中……

家园 【原创】兄弟之国的反目:埃厄之战始末(二)

就在“合并”的前夕,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宣布成立,1969年一部分成员又分裂出去,成立了“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简称“厄人阵”,而后来正是这个“厄人阵”成了事,奏了功,建了国。联想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分裂,以及中共的“草地惊变”,可见政治家要成事,先分裂,就像化学上的蒸馏提纯一样……古人不余欺也。

厄立特里亚这一闹,把海尔塞拉西搞得很是伤脑筋。这老先生名字里有海尔二字,管理手腕上却比张瑞敏同志要差得多,优抚镇压都搞得不对路。加上厄立特里亚临红海,获得补给容易得多,群众基础也不差――总之老皇帝和“厄人阵”折腾了好几年,武功没有什么奏凯,倒把国内经济民生搞得一团糟。1974年,门格斯图发动政变,推翻海尔塞拉西皇帝,废黜帝制。

这里讲点题外话,历史上的种种政变,被推翻的统治者多半遭遇横死。但是海尔塞拉西皇帝的归宿,按照门格斯图政权的说法,是在次年“病逝”于前列腺并发症,这样看来应该是善终了。然而自从这个消息发布之后,皇帝的医生就断然拒绝接受这种解释。而我在当地人中间也听不少人说起,海尔塞拉西皇帝的真正死法,是在睡梦中被人活活闷死。1991年,门格斯图政权倒台之后,人们在他的办公室里掘地三尺,发现了老皇帝的遗骨。

不过目前我手头的资料,对于“闷死”一说却没有进一步的解释。毕竟已经是十几年的公案了。真要弄个水落石出,可能还需要krondorian带个法医队过去,好好蒸骨探喉一番才行。

这种事情,真是想想都怕人。咱们中国人一般讲究个忌讳,雍正不葬于东陵,还被不少小说家演义成他篡位弑父,怕康熙地下报怨。这门格斯图就真敢把人家的尸首天天埋在自己脚跟前。也许是这非洲的传统习俗,与中国古代的厌胜之说有点联系。或者像匈奴单于拿月氏国王的头盖骨做酒碗一样――镇着你,看你乍翅!

扯回原来的话题,门格斯图夺了权之后,开始一心向华约阵营靠拢。跟苏联的关系搞得火热,1987年甚至正式把国名改成“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唉,你说这埃塞那么大块地方,怎么就出不来个有点脑子的政治家呢?1987年那时候,戈尔巴乔夫都上了台,新思维都出了炉,就像在股市上,大操盘手都要撤了,偏偏小散户还要拼命跟庄,不套牢等什么呢……

西方国家迅速做出反应。本来国际上支持“厄人阵”的只有那么一些阿拉伯国家,现在埃塞俄比亚公然赤化,西方大国自然要来叮一叮这只有缝的蛋。于是除了“厄人阵”势力大增之外,“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的次年,埃塞俄比亚本土内部也爆发了内战,1989年,“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宣布成立,简称“埃人阵”――你看,这俩名字多像啊,真跟一个模子里扣出来似的。

故事讲到这里,俺这贴子里的两位主人公,就要宣告出场了。

家园 好!再花
家园 全文出来我再献
家园 想起意大利叫花子,那个狼狈像才叫逗。

没有棉花,只好穿牛奶做成的衣服,一遇到水就成了丐帮的衣服。

家园 今天来献第二遍花
家园 快点写,别磨磨蹭蹭的.
家园 献花,就喜欢看这样子的历史故事

继续等待下文

家园 【原创】兄弟之国的反目:埃厄之战始末(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如果回顾世界历史的话,通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在某个国家某段历史时期内起到巨大转折作用,或者说划时代作用的领袖级人物,往往并非来自该国政治、经济上的核心区域。中国历史上关东六国灭于西秦,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出自科西嘉岛,约瑟夫?斯大林来自高加索山区格鲁吉亚。都是例证。也难怪李敖先生天天骂台独分子不争气,只想着做一亩三分地的土皇帝,不想着还有机会到大陆去反客为主。

然而这个规律,恰恰在埃塞俄比亚应验了。

上篇贴子中讲到1989年“埃人阵”成立,其实当时还少说了一段曲折。就是这“埃人阵”最早建立的初衷,根本不是为了“打到首都去,解放全埃塞”,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分裂组织。

为啥这样说呢?还是要从门格斯图那个套牢散户谈起。

前面已经说过,门格斯图受到苏联的强力支持,据说与古巴也有密切联系。按照西方传媒的惯例,凡是这样的政权,基本上都要说成恶魔一般的模样。门格斯图也不例外,例如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门格斯图当年在埃塞也搞了种族灭绝和政治屠杀政策。例如有说他1977年某月杀了4000人――如果这就是屠杀的峰值,那么总当量应该高不到哪里去。而且事实上,最终导致门格斯图政权倒台的,也恰恰不是在这方面。

门格斯图比较倒霉,除了苏东变色的影响外,他还像明末的崇祯皇帝一样,遇上了天灾。

埃塞俄比亚的位置居于东非高原,跨越纬度范围不小,境内降雨量分布不甚均衡。尤其是北部与撒哈拉沙漠处于同一纬度带,历来是旱灾多发地区。早在70年代就闹过大大小小多次灾情。1984年~1985年,这里再次爆发大规模旱灾,不仅许多地方的粮食种植颗粒无收,就连国家重要的外汇来源咖啡出口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而受灾最重的两个地方,一个就是前面已经提到多次的厄立特里亚省,另一个,叫提格雷省。

顶端是一幅提格雷省的地图。左下角的小方块内标出了该省在目前埃塞俄比亚共和国版图上所处的位置。再对照右上角的非洲全图,很容易发现该省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它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北部,距离以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等统治中心较远,西部与苏丹接壤,北部和东北部则是闹“独立”闹了几十年的厄立特里亚。按照传统革命理论的说法,这既是“敌人统治的空白地带”,又是“邻近革命根据地,受革命思想影响较大,群众觉悟较高”的地区,再加上提格雷人的民族传统一向比较抱团,这样就又有了“群众组织较易”的长处――咦,简直是天生的暴动策源地么……

而80年代中期的旱灾,正点燃了第一根导火索。

根据事后国际组织的统计,那场旱灾共有800万人受灾,其中100万死亡,主要都集中在北部厄立特里亚和提格雷地区。厄立特里亚不说了,本来就是遍地星火的局面。现在天灾一来,加上门格斯图政府救灾不力,提格雷人也要有样学样了。于是,在邻居的榜样之下,提格雷人也成立了“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简称“提人阵”。

“提人阵”最初的目标,是从老师“厄人阵”那里照搬来的:赶走埃塞俄比亚统治者,建立独立的提格雷共和国。对于这群学生来说,“厄人阵”几十年的斗争,可谓一个取之不尽的经验宝库。无论是内外组织方式还是对外争取国际同情的手段,都有现成的范例摆在那里。而在武装斗争方面,“厄人阵”更是大有经验和战绩可夸。1977年“厄人阵”曾借着埃塞俄比亚政变的东风,一度几乎占领厄立特里亚全境。但是在门格斯图稳定政权后的反扑之下,胜利成果又差不多全部丢失,军队也退回到与苏丹相邻的边境地区――瞧,根据地与别国接壤就有这种好处,可以随时“背靠国际盟友”。苏丹与厄立特里亚都是穆斯林占主体人群的地区,明里暗里早就有了交通。而门格斯图在当时那种国际和地区环境之下,估计也不敢冒冒失失地“越境追击”。

于是,“厄人阵”为师,“提人阵”为徒,这样的教学相长过程,以80年代的旱灾为起点,也就正式建立下了。而双方的代表人物,则分别是“厄人阵”的领导人伊萨亚斯,加上“提人阵”的首领梅莱斯,两边的兄弟、师徒和战友相约道:在反对埃塞俄比亚统治者的斗争中,五岳剑派同气连枝,共损共荣……不对不对,说错了,是“厄人阵”与“提人阵”彼此合作,相互支持,任何一方得了胜,都要全力支援对方的独立运动。如有违誓,天人共殛――当时烧没烧黄裱纸,就不知道了。不过以穆斯林的禁忌,鸡血牛血肯定是不会歃的。

而此时,远在亚的斯亚贝巴的门格斯图,正陷入深深的统治危机之中。旱灾从1986年开始已经蔓延到南部,直接威胁到他的统治中心。而在北部动荡地区,门格斯图的手下一边救灾,一边却往里“揣私货”。他们建立了若干“移民村”,但移民的对象却不仅仅是灾民,也包括与分裂武装根据地邻近地区的居民――这一招倒是从日本鬼子和美国人那里学来的,人家早就总结出了对付游击战的经验:把水戽干!结果是大大小小移民村的建立,不仅没有对救灾起到多少好处,反而加剧了居民的逃亡。

再加上80年代后期,苏联领土内部各个加盟共和国分裂倾向加剧,门格斯图的老大哥自顾不暇,实在腾不出手来帮衬这个小兄弟了。加上当时的中东局势,恰恰处在80年代初的巴以战争,与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之间,那段持续几年的和平期里。各个阿拉伯国家也有充裕的实力来支持穆斯林兄弟厄立特里亚的独立。就像《切格瓦拉》剧中的台词一样“这以后的仗越打越好,没几年红旗就插遍了全岛”!

而在“提人阵”那一边,梅莱斯们却突然发现,以现在的形势而论,似乎已经不是争取提格雷那么简单,而是应否把红旗插遍全国了。

家园 花之!看来难民营和大大小小移民村的建立也是异曲同工
家园 支持

又上了一课。

家园 【注意】请问王兄,可是原创

如果是原创,可否在每个标题前面加上【原创】的标签,以方便我们做加精的操作。

家园 支持原创

送花送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