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尤利西斯》和生育 -- 九霄环珮
身为男性,关于生育问题,我想说点什么的原因在于《尤利西斯》。这本书的神奇之处,有一点就是几乎当今人们所关心、谈论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生活方面也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等方面也好,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相关着眼点。生育,也不例外。多少次看到他人议论种种问题,我都在想,哈哈,此事参见《尤利西斯》某章某页,乔伊斯早有绝妙论述,但终因自己理解有限,尚未融会贯通,多次也都是忍住不发。也许因为我认为生育问题更为特殊,也更为重要,这次我就稍作探讨,算是解痒。下面就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乔伊斯是怎么在书中谈论生育的。
下文引自《尤利西斯》14章的开头,在此需要略作说明。该书第14章有个文体的问题,就是说它的文体从开头到结尾一直在变化,一开始是古英语文体,然后逐渐发展变化,过渡到近代英语,现代英语,最后是各种英语口语,因为这一章的主题关乎生育,所以文体的变发展变化的过程模拟人类受孕乃至分娩前后的妊娠过程。作为开头的一段,下面引文的英语原文大体是采用古拉丁语语法组织现代英语词汇,本人大体采用古文语法组织现代词汇予以翻译,不周之处多多,但是原文风貌也许还能可见一二。
这段话如果你读着觉得晕乎乎的似懂非懂,那么也许说明我翻译的还不错,如果觉得非常清晰,那么倒说明我翻译的还有待进步。这是一段话,也是一句话,一句车轱辘话,绕来绕去的,给人一种混沌感,有批评家说这是模拟受孕前的卵子。不管如何,乔伊斯在这里的意思其实很简单:生育问题很重要很重要,也许可以说,生育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实际上是最重要的问题!
一个国家,甭管你建了多少高楼大厦,甭管你通了多少高铁飞机,甭管你科技多么进步,GDP多么喜人,甭管你进入了5G时代还是踩准了人工智能,总之甭管你如何如何,假如这个国家的人,对于生孩子兴趣缺缺,换句话说,就是不想生娃了,那么这里面一定是发生了什么问题!
我倒不是专门说中国,事实上现代社会,各个国家大体差不太多,生育率都不太高。
我们国家发展经济是为了什么?民族复兴是为了什么?新时代的中国梦是什么?
发展经济是为了人民生活幸福!民族复兴是为了人民生活幸福!中国梦也是人民生活幸福!可是,什么才是幸福生活?我们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人生的意义这种哲学问题暂且不谈,只谈幸福生活,至少,这个幸福生活的定义,总该包括一条,就是人之为人,可以心甘情愿地、心情舒畅地繁殖后代!
外国咱就不去操闲心了,就说中国。中国的生育率不容乐观,问题的症结是什么?症结恐怕还是经济问题。谁不想活得轻松一点,生孩子生得自己苦猴猴的,谁还愿意生。老百姓日子过得是否是紧巴巴的,这一点可能有争议,特别是相比过去,这个生活水平提高得不只一点两点,可是人民怎么反而不如以前愿生了呢?是计划生育的事吗?恐怕不是,因为外国没有计划生育,生育率也不高。更深入的我不再往下分析了,因为我不是想要做学术论文,只是稍许触及一下,点到为止。
《尤利西斯》紧接上面所引的一段,后面很自然的就谈到医疗和女性在这个生育事情所担当的特殊角色。
夫产妇前后均可免乎一切忧患,以全体公民深信倘无多产人母则繁荣必不可得也,且夫民众已认神祗永生凡人产生为定规,于是比及产妇极其大腹便便,彼等观其乘舆往赴医室,而彼此之间激起极大愿望,热切盼其速为彼处所收,正其发于心而合于礼之举也。噫嘻,如斯甚矣一国行事之审谛,乃至其民视夫待产孕妇如视人母,而为产妇者竟然忽然油然而生即将为人珍爱之感,其可称道者,眼见则诚然,甚或仅止耳闻又何尝不如是乎!
婴儿未生,已蒙祝福。身居胞内,即受崇拜。一切所行之行,均得从宽施行。床榻有助产士看护、卫生食品在侧而觉恬适,最洁净襁褓提前置备,足见其先见之明:除此之外相关药品、医疗器具色色齐全,更有分神所用全球奇观、神祗圣人图像之属,当其产期迫近,行将临盆,入此楼高、光足、境美之室,卧于榻上,目而思之,可助扩张而利分娩。
诚然,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取得巨大进步,从孕产妇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这些数据上就得以印证,但我总觉得,对妇女在生育上的付出要给予更大的尊重,对此,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社会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相比过去歧视、压制妇女,现在的确开明、进步得不可以道里计,但是仅此而已还是远远不够,尊重妇女,重视生育,恐怕还是任重道远。
《尤利西斯》第14章设定在妇产医院,故事涉及一群少不更事的年轻人在那里喝酒喧闹。席上谈论女性生育问题时,主人公之一的青年斯蒂芬用了一个比喻,说女人生孩子,实际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是这样的:
然而比他年长,更加温和的另一位主人公布卢姆与之辩论,只用了一句话,语气有礼有节,效果分毫不减,也只是修改了斯蒂芬最后一句话里的一个词: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一方面,是对已婚的,具有生育条件的鼓励。除了奖励,还有降低养育成本。西欧国家这一点做得很好,效果显著。比如每一个娃给补贴一些钱,生得越多,补贴越多。据朋友说,德国前两个娃(25岁前)每个每月补贴人民币两千左右,第三个娃2500,第四个娃3000等等(都是饭桌扯淡说的,具体数字未必准确)。效果就是几乎没有独生子女,大多生两个以上。还有就是教育免费(德国大学生交完学费得到公交卡,而学费是公交年卡价值的1/4或者更少),公共设施对小孩免票或者小孩子便宜等等(2成人+N个小孩的家庭票和2张成人票差不多)。还有免税,抵扣父母养老金(生一个娃抵扣36个月养老金)等等。这都大大减轻养育孩子的负担。
另一方面,就是促成没结婚没条件生养娃的人结婚。这个是发达国家的通病。经济条件好了,为了基本生活去结婚的少了。所以大量的人不结婚。我们国家似乎做得很好,高房价让一方常常买不起房,逼迫大家结婚还贷。农业社会女人干不动体力活必须依赖夫家做得更好。
我的语文最高程度就是高中了。所以不是对你的翻译作任何评判。
我有的一点感想是,我们中学学语文打底子的时候,是放在一起学的。先秦汉唐宋明清等时代的文章都叫文言文。但是这些文章风格甚至语法显然是迥然不同的。比如读《史记》、《汉书》和《明史》差异非常大。但是现代网上看到的文言文,风格语法似乎很混杂。可能意思不会理解错,但是总感觉不美。
北京生育建档,要找人求人。在生育高峰期,曾经一个产室,十几个产妇,轮流上产床待产。还有孩子生了,没有产床了。
当时我就说,TM就是个动物,生个崽,也得给弄个草窝不是。
当然,这是帝都三甲医院妇产科的特殊现象吧。但是等级不高医院里妇产科,对生产妇人一样不尊重而且技术还堪忧。最令人发指的是,TM产妇对自己的身体没有决定权,得丈夫同意才能实施镇痛的情况。
女人生孩子,才会发现自己是消耗品。为什么说母亲伟大,那是因为人类的亏欠,无法弥补。无法弥补,所以言称——伟大。所以千万别让别人说自己伟大!伟大就意味着无法弥补的亏欠。
最后,当然就是我们的法律了。我国的婚姻法律制度和财产法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实质上否定了婚姻内财产的共同共有制度。妇女在婚姻家庭里,不但生育得不到保障,财产权利也没有保障。
社会主义成分居功至伟。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京上广深可能迎来另一波人口入户。京上广深现在不缺移动人口入住,等人口下降到有缺口,再来也来得及。
以前妇女生产力低下,所以作为生育的 “消耗品”。有公侯家的媳妇,从十六岁一直生到三十岁,怀孕生产坐月子哺乳怀孕生产坐月子哺乳,不断循环,直到难产死亡,这是典型的消耗品。其实男人同样是消耗品。这是个优胜劣汰的世界,我们都是大自然的零部件。
随着工业化,妇女生产力的急剧提高,所以这个 “尊重和支持” 的问题就冒出来了。讨价还价,场面当然不会优雅。我们的社会正处在这个博弈阶段中,用 “不生” 来要求更好的待遇。
估计人造子宫技术,可以在五十年内实现。社会化抚养更加不是问题,只是个观念转变。之后,就是家庭的解体。许多人自许共产主义者,那么看到家庭解体,应该万分雀跃才对,私有制最后的堡垒被打破了嘛。
国家层面,足够年轻人是任何国家的最重要的社会资源,即使是没受过教育的年轻人。赳赳武夫,国之干城。窈窕美妻,家之所系。制定政策时连这一点都认识不到,把人力资源当包袱,既然乐意收美国人的钱把持续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甘当美国人的狗,那就活该全社会谴责,挫骨扬灰。
社会层面,持续持续年的计划生育改变了至少三代人的生育观。让繁衍后台这个动物世界(人也是动物)的主旋律,变成了一桩罪恶往事。生育观不改,没戏。另外,在阴道口设收费站,把抚养未来的劳动力当做一门生意,那就由不得别人拒绝生育,不和你做这笔生意。
个人层面。在工业化社会里,养育幼儿有百害而无一利。除了血缘,都是投入,没有产出。发达国家低生育率是常态。为啥,大家都知道嘛。社会抚养不兜底,个人自然趋利避害,减少投入,减少沉没成本,很正常。再说了,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政府杀死,看着自己的老婆被人像拉牲口一样拉去卫生所劁了,看着政府派来的计生工作队踹门砸锅,牵牛扒屋,大龄流产一尸两命,会怎么想?翻两番?三个代表?中国梦?可能吗?
最后,前三十年的人口爆发来自于国家的社会主义属性。改开四十年,其实就是一个去社会主义的过程。人口生产,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部分。既然都不社会主义了,社会不兜底了,那生育率跌落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水平,人口生产跌回到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模式,不很正常吗?
有必要咋咋呼呼的吗?
不充分否定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彻底扭转改开四十年全社会错误的生育观,恢复对于产育家庭的社会福利,彻底解决劳动力抚养过程中的医疗教育就业问题。没戏,想都不要想。
看见香港没?
家庭社会没人管,年轻人长大后成为动乱主力,到处扔燃烧瓶,不稳定因素,好玩不?
好玩
这就是在社会主义去拯救前的资本主义的终极形态
这就是摸石头过河所要摸着去的方向
我这是从自己说起的。我可以养二胎,年轻时候就不生,长辈一点办法没有。其实我要想,也有条件超生,我家淮安那边亲戚,有生了5个孩子的,最大的现在才20来岁。
生养孩子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还那么累,孩子多了当父母的连口肉都难吃得上,这就是我年轻时候不愿意多生的理由。40岁时候想生二胎,老婆不同意,说养不起。根源都是要讲自己的人权和自由,生一个尽了为人类延续的责任了,已经不错了,我还要过自己的人生。我年轻时候就是这么想的。
德国出生率还是较低的,未必高过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