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青树坪 青树坪 ("丁大胆"的八天战斗, 续完) -- camelry
10月10日, 鹿门前 歼灭第172师
当10月9日下午, 桂7军军部及其直属队遇到第135师405团猛烈攻击时, 军长李本一直接指挥军部直属队抵抗, 同时呼叫先头师第138师和后尾师第172师增援军部. 先头师第138师师长英彦根本不答军长李本一的呼叫, 先头师第138师在后边桂7军军部方向枪声大作时, 反而越走越快, 越离越远, 原因下编交代. 后尾师第172师师长刘月鉴自顾不暇, 第172师被四野第135师404团压制在鹿门前到界岭街村间的一条山沟内(现在的寿岭冲水库一带). 率领左纵队的桂7军副军长凌云上也清楚地听到黄土铺桂7军军部右纵队方向枪炮声极为剧烈, 不停用步话机呼叫军部先头师英彦师长回师救援,均无消息。凌云上派联络军官去找右纵队后尾师第172师,联络军官回来报告, 第172师战斗十分不利,师长刘月鉴甚为苦闷,希望副军长凌云上派兵援助, 但凌云上有心无力, 因为桂军左纵队也在回龙亭地区(衡阳祁东马杜桥乡回龙村)激战。从10月9日深夜到10月10日天亮, 该地区到处都在爆发激烈的战斗.
10月9日, 四野45军第135师在黄土铺一带大战桂军右纵队, 40军第119师也立了大功, 他们一路强行军, 神速地封闭了桂军左纵队向南和东南逃退的道路. 9日午夜第135师师长丁盛见405团方向歼灭桂7军军部的战斗胜利结束,立即命令该团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即行转到404团作战地段(鹿门前到界岭街村),协同该团全歼桂军第172师,并决定天亮时向桂军发起总攻。如果说"黄土铺战斗"是一场丘陵村落战, 那么即将展开的"鹿门前战斗"是一场地道的山地战. 谁先能抢占山头, 谁就能占有优势并取得战斗的胜利.
按照师长丁盛的命令, 第135师404团不负所托,在团长冰野、政委卜占亚的指挥下,攻占了鹿门前两侧制高点及其东南高地,把桂军的前进道路锁死。桂军第172师略向后退,并拼命抢占山谷两侧的其他高地,同时利用路旁的有利地形,据守顽抗。双方短兵相接,反复拼杀,战斗整整进行了一个整夜。有军史叙述到: "最为关键的,是山谷西侧有7个接连不断的小山头(现在的寿岭冲水库一带)为桂军所占,桂军第172师居高临下向404团射击,不仅对404团威胁很大,也成了四野第135师歼灭桂军第172师的重大障碍。404团第1营以1连为主攻,向这7个高地发起连续攻击。1连在连长任庚臣、指导员高志斌的带领下,以极其勇猛快速的动作,攻占一个,交兄弟连队巩固一个,再攻占一个,又交兄弟连队巩固一个,先后40分钟,即攻占了这连绵4华里长的7个小山头,为第135师歼灭桂军第172师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0月10日天亮以后, 鹿门前地区的战斗更加激烈, 被压缩于狭长山谷中的桂军第172师,同第135师404团彻夜拼杀,已感筋疲力尽;桂军见西侧7个连片山头丢失,更感心内惊慌,遂又集中第172师全师所有炮火,向鹿门前东南高地井冲山猛攻,以求苟延残喘。于山谷西侧指挥作战的师长丁盛发现,立命师炮兵营向井冲山攻击之敌射击,压制敌人;同时令404 团先敌抢占该山。就在敌我双方都在为抢占井冲山而奋力拼搏时,一股四野部队忽然从井冲山的后一侧,先期占领井冲山顶,并接着向攻击的桂军实施反冲击, 向高地井冲山猛攻的桂军顿时垮了下去。
这一股四野部队就是和第135师师部失去联系的403团!他们怎么会来到井冲山?军史里记录到: "原来,403团在与师部失去联系后,不灰心,不消极,昼夜不停地沿着第135师前进的方向寻找师主力。哪里有激烈的枪炮声, 就往哪里前进. 403团进到井冲山的后一侧,听到鹿门前方向枪声激烈并彻夜不停,断定是师主力在那里同敌打响。于是在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当机立断,命令9连先行抢占井冲山制高点,不料恰与向该山进攻的桂军相遇。于是连长张合成、指导员刘占英也就立即指挥全连,向桂军展开了强有力的反冲击。桂军不顾一切地一拨跟着一拨一个劲地往上拥。403团9连也就毫不犹豫地一次跟着一次勇猛果敢地向桂军展开反冲击。集结于井冲山后侧的403团团长刘世斌和政委李济宗,闻听井冲山上拼杀激烈,随即指挥团主力,从后侧迅速攻上井冲山顶。到桂军第5次向井冲山攻击的时候,403团主力投入战斗,一下向桂军展开了规模更大的反冲击。" 这一来,桂军意志垮了, 不仅失去了再攻击的能力,也失去了撤退的逃路。
更加令第135师指战员振奋的是,四野总部来电:"中路军41军第121, 123师已日夜兼程前进到了黄土铺附近地区,积极策应第135师战斗。" 第135师师长丁盛、政委韦祖珍立即决定乘胜歼灭当面之敌,下令全师向桂军第172师发起总攻。而新出现的403团恰好与404团、405团形成了对桂军的三面夹击之势。狭长的山谷中枪炮嘶鸣,杀声震天,第135师指战员端着刺刀,冒着弹火硝烟,以极其勇猛的动作从各个高地向着桂军第172师猛扑过去。战斗至10月10日10时,在鹿门前地区的桂军第172师全部被四野45军第135师消灭。
清查战果, 鹿门前 -- 界岭街地段战斗,计毙伤桂军541人,俘桂军第172师师长刘月鉴以下2402人。连同黄土铺 -- 土地堂地段歼桂军第7军军部战果在内,此次四野45军第135师在黄土铺全地区的战斗共歼桂军4200余人;同时缴获各种炮50余门,轻重机枪200余挺以及各种炮弹、子弹、辎重、骡马一大批。
"丁大胆"的八天战斗胜利结束. 而四野钟伟部49军第146师有机会报"青树坪战斗"的一剑之仇吗? 在四野大军的包围圈内, 还有右纵队漏网的先头师第138师, 桂7军副军长凌云上的左纵队两个师(第171, 176师), 左纵队第171师留在邵阳的那个513团, 这些桂军的命运如何呢?
丁盛 江西于都人
“红小鬼”出身, 55少将, 中印边界战"坐阵(镇)"瓦弄前线"丁指"。
曾任广州军区司令员,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调换, 与上将许世友对调,任南京军区司令员。1982年退役。
不能写将军,不能称同志,无奈,殡仪馆横幅只能称“丁盛老人”。他晚年落魄时曾经想去探望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九龙,李九龙是衡宝战役405团的战斗英雄,没想到这位当年的连长居然不见自己的老首长。真是太势利了!
有什么能让一个老军人连战友之情都不再周全。
李上将不止自己不见,命令别人也不可以见,事情超过了情理,再说,见见老战友老上级吃顿饭话几句家常能违反哪条纪律?
后来李上将得病,还求到丁盛将军的家人,好像丁盛的孩子里有医生。
军史记录的情况是:
撤退前夕,凌云上向李本一提出:
171师的513团因已留给宝庆的黄杰兵团,该师现辖两个团,力量单薄,因此希李能从其他师抽调1个团配属171师,以增实力;
而一旦撤退完毕,该团即行归建。
李本一说:我第一纵队的两个师,138师属48军建制,不宜抽调;
要抽,只能从172师抽。只是,这一来,我这一路也削弱了。
凌云上说:这是实情。不过,军部本身,还有警卫营、战炮营、工兵营,这3 个营战斗力都很强,合起来不亚于1个团。就算从172 师抽1 个团给171 师,军座一路也不至怎么削弱,此议还属可行。且敝职所退路线,情况险恶,吉凶难测,望军座予以体谅照顾。
李本一问:张瑞生(171师师长) 也有此意么?
凌云上说:有。不仅有,还十分迫切。
李本一考虑:171师在4个精锐师中向称“王牌”,是打头阵的,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眼前,它只有两个团,的确太过单薄,难有大的作为。为顺利撤退计,成全它一下也好———想到这里,就对凌云上的要求予以点头同意。而对他自己这一路,是否会有什么险情,又如何应付等,却一直未曾细想。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派秘书带着到处游玩一下,也不会有人说什么,谁没有个老首长呢?文革中,肖永银安排了几百个下台干部的子女到南京装甲兵,谁又把他怎么了?
他打完了对印自卫反击战,居然被调去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副司令,这不类似发配了吗?谁发配了他?文革中找到黄永胜要求回部队,黄永胜与林彪一沟通,就获得了任广州军区司令的提名,太祖也同意了。可见当初发配他的主意都不是出自林彪与太祖,会不会是当初得罪了成都军区?
据家父回忆,对印自卫反击战过后,丁盛曾经到广州军区做过一次报告,对非四野部队的评价不高:“他们连四快一慢都不懂!”其实现在看,张国华指挥老十八军部队和十一师等部队打得都相当好,战果也大。
是他跟着黄永胜去林彪家拜年并正式提出后。至于一位这样很能打仗的军人调去了生产建设兵团,确实是很不可思议。
丁盛开除出党的最致命罪证,是徐景贤的孤证,说丁盛当面告诉他让他们做好准备,上海工人民兵大发武器的罪状也安到丁盛头上。
贴吧的,一腔悲愤谁诉――记丁盛同志晚年http://tieba.baidu.com/p/5006355305?traceid=
好大的罪名啊,奇怪的是如此恶劣的罪名(要打内战,要谋反),居然不亮证据,不公审,胡里胡涂地把人一撸就完了。他要真有这罪,你得审,要认真审,谋逆大罪甭管过去功劳有多大,也不能轻易放过,要做到铁证如山。他要没这罪,没铁证,你撸他干吗?这是不是迫害,要不要平反?
阴谋论认为,他被冤案处理,是为了坐实四人帮武装版乱的罪名。需要军方出一个脑袋。
所以他也不能被平反,翻案。除非TG重新评价1975年的怀仁堂之变。
毛在台上,你顶多是靠边站,哪怕下放劳动,工资照发。
邓在台上,“三种人” 全部抓起来,没有放过。
宁得罪毛,不得罪邓。
否则谁也不信江桥摇那几个,搞什么军事。第一人家压根就不懂,第二人家压根就没这个意识(军事政变),第三人家在政治局是优势,正常走组织路线就行。
如果军方不出一个脑袋,说四人政变,就是胡编乱造,罗织罪名,根本没人会相信。
当然了,现在看,还是没人相信。
当初他在广州军区任司令员,地位远高于属地湖南的省委华书记,工作中无意中得罪也很正常。加上八大军区对调他去了许和尚的老巢南京军区,触及了许的许多利益,让许和尚对他很是不爽,四人帮倒后丁的所谓问题被许在政治局里揪着不放,若是与英明领袖关系较好,帮着说一句话,也许就不一样了,可惜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