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淮阴淮安 桂7军佯攻 74师隐身 -- camelry
的确有利于粟裕,但不限于粟裕
至于粟裕南下,不在这里展开讨论
中原决胜也不能仅仅归功于粟裕部的功劳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何必强辩
你说的是豫东战役?豫东战役发生在48年,当时刘邓已经在大别山站稳了,是由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和中原野战军一部发起的
刘伯承渡过黄河,兼背水而战,兵力数量不如国军,武器不如国军,还你还想怎么打?
歼灭数量不如你说的豫东,是因为不能被敌人牵制住,必须是快打快走,只有羊山集才是包围了后拖了几天,超过了预计日子
豫东战役则不同,是两大集团发动的,在预设战场打击敌人。
是西野没成功还是华北野没成功?就算是华野内部,难道就只是粟裕的西集团成功了,许世友的东集团没有成功?
何况,许世友东集团的成功,难道也是粟裕指挥?
粟裕能指挥的只有华野西集团,也称西线兵团,华野东线兵团由许世友指挥,整个华野由陈毅统一指挥,但是准许粟裕的西线兵团对外称华东野战军
就算陈毅到了中野,指挥序列依然如此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统一指挥中野、华野(含东线、西线兵团)作战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你把不同历史阶段时期的全搞混了
你说西北、山东是哑铃,黄河中原就是柄,那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候,就是要把围剿山东和西野的兵力吸引到中野,事实上,围剿胶东的国军和围剿西野的机动部队就是被吸引过来了
而所谓
跃进大别山后,刘伯承部队极度缺乏重装备,当然攻坚能力不足
就算是宛东战役,也是将华野陈士渠的部队调过来,以补充中野的火力不足
刘伯承部队火力不足到了什么地步
----跃进大别山后,通过计策将74军包围(整编74师被歼灭后,国军利用未参战孟良崮战役的原74师3个团重建了74军)这个部队,中了计跳进了中野的包围圈,结果中野因缺乏重武器,硬是没有吞掉,结果将围歼战变成了攻坚战,将大胜变成了小胜!
74军虽遭到了较大损失,但因没有被刘伯承部队歼灭,还得到了蒋介石国防部的通令嘉奖!
甚至到了淮海战役,中野都要调陈士渠的特种纵队即炮兵部队协助打黄维兵团。
跃进大别山后,尽管刘伯承部队取得了多次胜利,包括夺取襄阳,歼灭了一个绥靖区司令部,襄樊战役甚至被称为我军“十大城市攻坚战”之一,是当年闻名全国的“五路大捷”之一,是被称为模范战役,但是更多的是靠计谋,而不是像东野打锦州和华野打济南直接靠火力猛攻下来的。在我印象中,刘伯承部队在跃进大别山后,在淮海战役前,刘伯承部队因火力不足没有成建制歼灭敌人一个建制兵团,而是东敲一个榔头,西敲一个榔头,不断调动国军,动不动就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干掉国军个几个师,弄得国军极其憋屈。这就是你们这些人质疑刘帅的一个原因!
敢面对强敌强渡黄河,敢千里跃进大别山,敢打光中野也要解放全中国,你给我说果敢、血性不足?
刘帅的果敢、血性、精算超过了同时代的国共将领
没有胶东根据地,粟裕兵团就没法获得来自东北的火炮、重机枪、火药等重装备,没有这些重装备,粟裕也没法打那些大仗!
而胶东根据地之所以能守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刘伯承千里跃进
当时,许世友已经被国军围住,许世友已经决定放弃根据地,将余下的东线兵团跳出包围圈撤出胶东,结果刘伯承千里跃进,蒋介石将围剿东线兵团的国军主力去追击围剿刘伯承了,许世友于是趁这个机会打了数个翻身仗,保住了胶东,也保住了军火运输线,也完成了土改,还支援华野建立了新的部队
张宗逊,廖汉生,贺炳炎这些应该都是铁杆
本来决定的是林彪到山东,陈毅到苏北,两人都在路上了
是当时还在重庆谈判的毛主席,改变了决定,让林彪到东北,陈毅到山东
毛主席甚至说: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所以党中央下最大的决心,调2万名干部到东北,中央政治局委员13人,到东北4人;中央委员77人,到东北21人。这是中共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跨大区干部调动,表明了抢占东北的决心。林彪在半路上接到中央电报,得知了自己的新职务,被中央改派东北。
半途苏军出兵东北,林彪转道去东北,改由陈毅坐镇山东,以新四军军长名义兼管苏北。
那草是我误操作,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