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老鹰扑兔 -- 夜如何其

共:💬387 🌺3513 🌵8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家园 给总统不同角度的解读点个赞,尽管站在民族主义立场不能同意

太多。但是只要中国向着官僚垄断资本主义的路线走下去进而到最终的帝国主义,那么总统的推导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大概率会这样演变。葡萄所坚持的信念当然为大多数愿望善良的中国人所希冀并且希望能现实发生,不过历史自有它的规律,何去何从需要太多的因素制约和影响。当然,坚定的共产党人如果能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和需求(某些时候,人民的需求并非是简单的生产力所能完全涵盖),那自然是无往而不利的。

家园 我给一个小家伙的部分回答这里给你说说

先说我茶馆当时在给出数字三段论后,引用朋友部分的推导,另一个是用拓扑图讲解我自己没吃透就不展开。大体总结为一快一慢

这里一快,是以为什么资本主义及其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农耕文明及其生产方式。以资本周转为例。假定每个投资周期,初始阶段工业投入与农业投入持平,农耕周期一年最多4个循环,而工业周期一年至少6个。以此积累,工业投入循环胜出是必然。这个说法虽然过于简洁,但是一句话总结就是,基本积累快的一方胜出。在这个领域,金融资本为什么能最终战胜工业资本成为资本世界的主宰是因为,金融资本不仅周期快于工业资本平均水平还在于其跨领域的优势,始终能把资源配置在社会生产最活跃的地方,这就是今天所谓的基本永不休眠。

其次。一,慢就是边际效益递减,工业产品比农业产品平均水平对比,其实用价值递减慢。而资本作为抽象的一般等价物,比其他任何工业产品的边际效益递减速度都慢。

因此就一般生产而言,这一快一慢工业社会替代农业社会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而金融资本最终在资本主义时代成为排他性的生产要素居于统治地位。而对比金融资本,数字资本在一快一慢中的优势逐步体现。更在特定范围,数字产品逐步呈现一种边际效益递增的效应,比如我们熟悉的点击率和广告投放的对比。因此,从长期看,数字经济随着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呈现越来越深入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层级渗透。其自身不可避免会对金融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绝对支配地位提出挑战。而新旧势力的博弈,可以从比特币刚获得成功后不久,以华尔街结合军工利益集团推出川普试图逆转新技术发展的确立的全球化看出,这种你死我活的新老势力博弈,初露峥嵘。

家园 一点补充你体会下

之前提过,在节日期间我和一个朋友,以薛定谔的猫来拟制趋势发展中出现混沌状态的一些工作方法。当时他引入了周易变化中的势的状态。而我这今天复盘和我老师的讨论,所谓波动中的共性怎么去除干扰源。我老师在结合动力学有关积累的过程中,他和我说你要对势有一个必要的理解,因此他说在英语里势就是可能性。

顺便提一句,各种论坛多数陷入极端化的讨论,基本都是把可能性理解为可行性。而缺少,从可能性到可行性之间在时间与空间在数量和质量之间的质能转化的量化上因为实践工作的欠缺而束手无策。昨天看到有人在讨论中提到主席的文章,人的正确方法从哪里来,实际我说的答案抑或方法论都在这篇文章中阐述的清楚明白。

通宝推:明心灵竹,
家园 天地一指 万物一马

主体在自己的认识架构及认识行为中肯定是特殊的,因为主体之外的存在被称为客体。如果主体回溯自己的认识内容,会发现主体的特殊性无处不在,因为认识内容来自先在的认识架构及在其中发生的认识行为。

一个问题。我们所讨论的主体的特殊性,是源于本有的客观区别,还是源于认识架构烙印在认识内容上的印记?

家园 为何音乐家的孩子更容易成为音乐家?因为他比你多资源呀

同理,国王的儿子更容易成为国王。所以你也可以成为领导人,条件就是你有相应的资源。至于你的资源来路,成王败寇,英雄不问出处就是了。

好吧,血小板的你,要进化成癌细胞呢,还是脑细胞?

家园 新加坡是大英帝国的地盘

某种意义上香港也是

有形的大英帝国早没了,但非正式帝国(informal empire)还在,而且顽固地存在于遍布全球的离岸金融中心网络,存在于人的观念中(即“上层建筑”中),大象无形,不是好相与的。

这个非正式帝国,一方面是美国资产阶级藏钱的地方(美国法律规定,美国人的钱不能藏在本土的避税天堂),另一方面是中国融资的金库,特别是通过香港这个管道从米字旗下的那个非正式金融帝国吸血。这也是中央迟迟下不了决心解决香港问题的根源;别说今天,就是毛周那个时代也是要“充分利用”的,当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代价就是,米字旗形式上离开了香港,但依旧飘扬在港人的心里(又是上层建筑)。

如果中国连香港都不能吃下去,遑论新加坡。香港是沟通中国与大英非正式帝国的门户,新加坡是大英非正式金融帝国南洋行省的首府,也是沟通南洋与印度洋的门户。中国吃下这两个地方,尤其是新加坡,等于正式向英语民族的世界霸权宣战。自古以来,南洋、印度就是大英帝国财富和力量的源泉(丘吉尔所谓最后一个印度人战死之前、大英帝国决不投降),印度洋是大英帝国世界制海权的枢纽;二战时期,不论日本如何在东亚大陆上横冲直撞,英语民族可以隔岸观火;但是当日本军队掉头南下南洋的时候,太平洋战争就不可避免了。那么中国能在这场第二次太平洋战争中胜出吗?

家园 是这一篇吗?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毛泽东 (一九六三年五月)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也觉得不可理解。因此,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

一篇评论

在毛主席著作中,有一篇堪称“奇葩”的短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篇文章只是毛主席在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增写的一段文字,全文连同标题总共才1069字。然而,它却被誉为毛泽东哲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这就是毛主席写于1963年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主席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创作这样一篇哲学短论?这篇文章在党的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中如何定位?这篇文章在“认识-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这些,都是亟待破解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历史谜团。

笔者认为,《思想》一文站在方法论的高度,直指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决议的某些重大判断,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第二次认识飞跃。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思想》一文创作五十五周年,有关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争论不绝于耳,理论界甚至因此出现了认识撕裂。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再次发问:人的正确思想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通宝推:桥上,楚庄王,
家园 对了很多原则我们自己总结经验教训 回头看

主席明明白白写在哪里

矛盾论,实践论 与实事求是最后都总结在这篇文章之中了

受教

家园 补充点细节

中美对峙,在我们周边,根据军事经济学有关学者的结论,美帝到朝鲜半岛我们单位投放是1的费用美帝是7。所以美帝一旦和我们技术代差消失,我们自己不内乱美帝后撤是必然。

给个贴士,中美在彼此力量的平衡点开始达成默契。然后看落地吧。

家园 distance costs
家园 数字社会

只是向新技术革命引导方向的过度,信息化与数字本身不会产生工业革命上午范式转化,但是会加速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到来。比如,英国有家实验室把每天实验室十多人要每天比照至少20年才能找出答案的图片筛选工作量。(就是在实验黑箱知道肯定出现自己需要的结果,也知道自己要的结果在照片中呈现什么结果但是在几百万张图片中筛选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因此实验室在伦敦公开悬赏,60万人参与网络版大家来找茬后,2周解决问题。这就是所谓人多力量大。

而今天中国已然有5亿人口初步进入数字生活再循环,而这次城镇化人口转移叠加扶贫攻坚预计最终进入未来中国数字化生活规划人口将达到10个亿。拼多多就是因此应用而生。同样,农村5g规划也已经开始落地对标单位开始下场工作。5G甚至未来不久后的6 G都是未来数字方向上的沉没成本,类似2G与3G的沉没成本之余中国信息产业在4g的勃发。对此我们要做什么准备,从物质准备到各种社会实践更有应对未来的理论准备。而在此之际,中国的数字圈人口已经决定了,中国在数字时代自己只要顺势而为,已然不败。

另外,我给一组评估的对比。在2008年之前对中国军事科研的评价是除了军事电子领域我们对美军落后,到1980年中国军队对比美国军队没有代差。到2019年我听到的新评估是,到1980年除了极个别最尖端电子领域,中国军队基本对美军没有代差。这样评估背后必然是对不同时代评估的调整。调整之一就是这里讨论我几次提到的,从古典经济学时代的西方经典理论提出挑战。这种挑战一旦成功,一定会改变改开以来基于这种西方经典经济学学说产生的再分配安排。

也因为这种挑战的肇兴,国内和土共长期敌对的阶层在香港问题之后就新中国建国以来重大历史问题的分歧开始达成和解甚至共识。这就是我看到合力的希望,有改变未必就有成功,但是没有改变就什么机会都不存在。其他你可以参照我和其他河友讨论主席的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有关内容。

家园 我的意思是,直接去动李家坡,其实是下策中的上策,

我的意思是,直接去动李家坡,其实是下策中的上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情况真坏到马六甲航路因为某些原因中断,那么很多事情也由不得我们了,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总还是很小的,所以我也不主张主动去抢,而是作好各种准备,然后静静等待异变发生。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满清,要等到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再南下,然后再以讨伐李自成的名义进中原。

家园 无非两个办法,要么李代桃僵,要么用武器去批判

李代桃僵无非是用中国资本的新酒去填满大英非正式帝国的酒瓶,华语资本与英语资本搞G2;武器批判就是用地缘政治的办法去重组地缘经济。两条道路目前来看都有可能。我的意见是,以武器批判为后盾去李代桃僵。但,倘若不敢、不能以武器批判,就绝对做不到李代桃僵。

家园 你不妨仔细看看

我此前在英国脱欧写的那篇做好当下

以及后面1到10的论述以及作为体会的1到12的内容

核心是美帝的霸权骤然陨落,全世界瓜分美帝霸权,我们能拿到什么不能拿到什么比较得失。我在做好当下还提过俄罗斯获得内线机动最头疼的是谁。所有战术目标都服务于战役阶段的具体内容更服务战略阶段不同阶段的具体目的。什么是战略,我此前一个帖子引述过,既英法为准备对德国的摊牌最终通过克里米亚战争与日俄战争封死俄罗斯获得自循环的任何尝试。最终把俄罗斯倒逼成为协约国并最终依托此策略获得对同盟国的力量对比优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