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调侃一下长者的身后声名问题 -- 迷途笨狼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船沉了,船长大副也一定陪葬。
这可是史无前例的,常委、总理在纪录片里出镜声情并茂回忆一个老同志,当年拍邓小平的时候都没这规格。
最关键是,他主动要求的。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二爷在秦城也不老实,天天闹着要翻案,每年得的都是差评,五哥在燕城,已经成了横路靖二。
入了局了,还是直辖市的一把手,肯定是升了。主要是二爷自己心里没转过来,总觉得外放20年好不容易回京了怎么又给发出去了。再就是二爷的副相情节太重,总想自己能做到和老爹一样的位子才算光宗耀祖。
https://www.talkcc.com/article/4316883
这是一批人,所谓的培养的路数都一样,这些人年轻时很讨领导喜欢,嘴巴都很灵光,没有经过社会上的风风雨雨就被有意的当做栋梁来栽培,这个栽培不是让他们去身体力行社会实践,不是放他们在真实的生产斗争中经历必由的从失败到成功的残酷历程,从而让他们的心智得以成长,学得管理国家或者一个独立领域的本领,而是认为给他们搭建舞台,提供便利,供以额外的资源让他们尽早地取得成功以便使他们的经历看起来很能说服一些人,让人们相信他们天纵英明。这些人都是人造的人才,没有经过任何考验。这个英语说的很不错的家伙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这些人在团委、工会、妇联等社会团体会如鱼得水,其实这是他们最好的舞台,一旦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具体的事情落在他们头上,他们要么是没招儿,要么就是尽出昏招儿,蠢招儿!
他们也没有坚定的理念和信仰,因为坚定的理念信仰只能来自于个体之于社会的紧密互动,他们的人生中没有一天曾经有过这样的互动,他们脱离父兄的关照后马上因为巧舌如簧被另一个更巨大的保护罩保护在了真空里。
所以,任何一个势力、任何一个听起来冠冕堂皇的政治经济主张,都可以影响他、塑造他、改变他,这些人毕其一生也不会有人生信仰,政治理念,其所行,对人对社会对斗争永远需要别人指引,其所言,永远拾人牙慧,其所想,永远人云亦云。
这样的人一旦掌握了决定性的权利,轻则误己,重则误国。
你没有自己的定见,下场必定是为人用为人驱,又不知慎言守拙,丢人出笑话是免不了的。
08年三个大灾,冰灾和地震都是天灾(严格地说冰灾刘也有责任,多备点内燃机啊),然后就是铁路一月四月两次出事还都在山东,就在奥运前还有老外影响极坏,而且从根上来说都是因为未按照限速行驶,跨越要背的锅可不小。跨越要是这时下台高铁就功亏一篑了。然后2010年又一个大事故,刘还是稳坐泰山。2011温州出事,刘其实没啥责任,却成了背锅侠,考虑到前三次他都逃了,也不算冤枉。高阻上台,虽然民间都看不上他,但温州撞车后的确少出事少死人。。。
百度一下铁路出事故没有撤部长的
1997年4月29日10时48分,昆明开往郑州的324次旅客列车行至京广线荣家湾站1453公里914米处,与停在站内4道的818次旅客列车尾部冲突,共造成126人死亡,230人受伤。
这个事故之后铁道部部长韩杼滨还升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国级呢。
二爷是1993年接大连市长,但是之前好几年就传了。
1990那阵子,化学老师在课堂上公开发牢骚,说他接大连市能干好吗?
化学老师后来升了校长了。
前面的讨论我没看,这个说法的蛛丝马迹是高扬写出来的还是谁写的?该不会是李锐那孙子吧?
不过我不关心习仲勋给习近平铺路的事情,我更想知道习仲勋怎么对习富平以及这监介哥俩的关系来往?
“对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习仲勋同志要求更严。他的大儿子习正宁文革前大学毕业分配到陕西秦岭山沟里一个科研单位,一干就是13年。后来解放军后勤学院恢复时,从陕西选调的3个专业人员中就有习正宁。在办理调动手续时,习仲勋同志知道了,亲自出面阻止。开始习正宁感到有些委屈,认为这完全是正常调动,与父亲没有关系。但习仲勋同志却教育儿子说,我刚刚恢复工作,你就调回北京,会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从此,习正宁一直留在陕西。“
这是来自常规的秘书吹逼家风环节,被拿来做了牌坊,也可以看出老糊涂虫对长子明显不友好啊。那是不是说习富平有些值得让人抬举的真实力?
呃,反复确认了一下,我对前妻生的子女不太了解,就知道海南的这个。
老习的全副寄托都在大大身上。那幅著名的照片,大大还在清华读书,暑假就跟着他在广东考察了。
老习给大大铺路的故事很多,可不光是李锐一个人说的,我觉得这没啥可怀疑的。
那叫一个爽,这未尝没有家庭矛盾因素。
都到北京来,天天见?鸡毛鸭血咋办?
就不用分华北局西北局了吧,正所谓举贤不避亲嘛,我是怀疑李锐这孙子黑习近平黑过头了,就如同他当年撺掇彭黄张周这四个傻逼一样。
考虑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政治正确,搞经济的反倒束缚不如搞政治的。
孔丹秦晓之流就没人铺路?
如果有可能我想收集李锐这孙子的所有公开发文,搞个大数据,看他黑的派系微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