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此次中米协议 -- 胡里糊涂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说的其实就是,我这套好的很,但没人用,重要学生之一,谋个官打仗,帽子歪了,为正帽子叫人砍了,头都砍下来了,这全身还有什么是正的,确实不大管用。
俄国都退几位去了,也没放过啊,和气在这里,不生财。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准确的说,他是第一个公开要求开起居注被拒绝后再要求成功且没有删除这段经历的帝王,还算是坦诚,有许多改史都只能通过历史学家判断。
从孔子开始甚至孔子之前,这样的事就没有断绝,赵氏孤儿为什么有两个版本,现在研究基本都认为孟姬之谗才是史实,而不是所谓的司寇屠岸贾下黑手,赵氏后代君主为了给老祖母遮丑,编造了半真半假的程婴杵臼两位义士救孤的故事。
类似的还有秦始皇抹掉昌平君昌文君的事迹;汉文帝原来的嫡妻和四个嫡子的神秘死亡;魏道武帝到底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儿子还是孙子,《国史》案还有更早的《代歌》、《代记》都揭露了什么黑暗史实才让邓渊、崔浩两位修史者惨遭极刑。
起居注属于一手资料,与今天的原始档案类似。
历史上,修国史本来就是树立意识形态,对原始档案进行裁剪使用,这是正常的。司马迁也只是选择性地使用材料,而不是修改原始档案。
有时候,修国史还刻意形成矛盾,以回避某种风险,比如陈寿的三国志,周瑜的遗书有两份,内容有差异。陈寿一边说蜀国不置国史,一边说天象。蜀国继承汉,怎么可能没有国史?这也是在回避一些问题,陈寿用这种冲突的方法表达出来。——这里不存在修改原始档案的做法。
崔浩的事属于国史修完之后,不符合朝廷的要求,与修改原始档案无关,实质上是政治斗争。始皇时期昌平君昌文君等事,也属于政治斗争,是毁档案而不是造假。
打原始档案的主意,皇帝中李世民是第一人,当然没有成功,但是开了这个先例,后面就有人继续下去,从关注开始,到造假为止,最后什么都不可信。
吃一口白糖吃一口红糖,粮食上,那二位,是参与了一直的,走私式进口啊,还是参与了七二年前的技术改造,四三方案对化肥化纤这部分,有参与么,不过把包产,比对统一税费,是没少的吧。农民种粮不够交税费,主营要靠外出打工倒补,这个右派也是没少说的吧。
史官不史官是一回事,官派的,还有袁这种狗肚子的,表面私人,实际后面也有某些官人的。
我们先保证,学会数数吧,这个小学就可以了。
常璩的《华阳国志》中搜集了那么多地方资料,也没有提到蜀汉有官修史,作为成汉的官员,他没必要为晋掩饰,而且他自己就是成汉的史官,不可能对前朝的同行一点不知道。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国不置史,注记无官。
景耀元年,史官言景星见,于是大赦,改年。
这两句相互矛盾的话,出现《三国志后主传》中,排除陈寿弱智的因素,结论很简单,1、蜀有史官,2、陈寿在掩饰一些东西,换句话,蜀国的历史档案不存在了,晋国的高官不要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