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中医赤脚医生对我国农村医疗的10年贡献 -- hwd99
黄卫东
要点:毛泽东时代,我国曾在农村实行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制度,培养了大批懂中医的赤脚医生,依靠人民公社集体力量支持,服务农民,十年间,人均预期寿命比南韩多增长10岁多,从落后南韩7岁到超过南韩3岁多;后来取消了人民公社,赤脚医生也就逐渐消亡了,农民主要依靠正规的大医院,以西医为主,在整个八十年代,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则比南韩少增长5岁,比南韩落后近3岁。历史显示,中医是疗效得到充分证明的医术。
一、使用中医的赤脚医生制度诞生
1965年6月26日,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向毛泽东汇报工作,介绍当时中国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高级医务人员只有10%在农村。医疗经费75%发放到城市,农村不到16%(县以下)。而当时农村人口则占90%。这组数字让毛泽东震怒了[1]:“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毛主席针对农村一穷二白,国家医务人才严重短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农村培训不脱产卫生员的战略构想。在这个过程中,毛主席力排众议,指示医学教育要改变培养医务人才的方式方法。“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但是,直到1968年末,报纸才开始大量宣传毛泽东的设想和赤脚医生,推动全国各地开展短期中医培训,才使农村赤脚医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靠“一根银针,一把草药”服务农民,主要负责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常见小病的医治。
1970年6月,《赤脚医生培训教材(供南方地区使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印50万册,一抢而空,后来数次加印,最后印了118万册。不久,由上海中医学院、浙江中医学院等集体编著的《赤脚医生手册》出版,这本中医理论为核心,结合部分西医西药的手册,立刻成为风靡全国的畅销书,各地的赤脚医生几乎人手一册。它不按照西医的做法先讲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药理学,而是以中医的诊断和病症为中心,坚持中医预防优先的方针,培养以中医中药为基础的医生,清晰明了、简单易行。《赤脚医生手册》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先后被翻译的文字达50多种,在全世界发行,时至今日,在一些西方国家的书店里仍然可以看到英文版的《赤脚医生手册》。
二、赤脚医生用中医治病的效果
截止1976年底,全国90%以上的农村都建立了医疗合作社,加上数百万的赤脚医生队伍,中国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赤脚医生与医疗合作制度,给中国农村带来巨大的改变,一是婴儿死亡率大幅降低,二是人口病亡率快速下降,三是人均寿命得到显著提高。
1、人均预期寿命
图1、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文革阶跃”,与南韩和印度的比较
如图是我国与印度南韩历年人均预期寿命对比,除中国(官)来自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外,其他均来自世界银行。从图中可以看出,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估算数据,1960年中印两国人民的预期寿命相近,都低于南韩10岁左右,但在文革时代,中国的预期寿命突然大幅度增长,很快大幅度超过印度,而且追上并超出南韩,最多时超过南韩3岁,在十年时间里,我们比南韩多增长10余岁。相反,到80年代,人民公社取消后,依靠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合作医疗制度和赤脚医生制度也就名存实亡了。中医中药很少在正规医院应用,我国医疗就成为西医的一统天下了。然而,我国的预期寿命也就同时陷入停滞,有些年份还略有下降,从而被南韩逐渐赶上并超出,我们比南韩少增长了5岁。到现在,南韩人均寿命已经比中国多6岁多了。而印度一致在缓慢增长,直到现在,预期人均寿命还低于中国文革时代末期。
2、我国历年人口死亡率
图2 我国历年人口死亡率的“文革阶跃”
预期人均寿命的增长与人口死亡率密切相关。如图是我国统计局公布的历年人口死亡率变化。刚解放时,我国人口死亡率高达3.6-3.8%,到1964年,已经下降到1.16%,文革时代开始后,我国人口死亡率又开始逐渐下降,到最低时只有0.63%,但1982年分田到户,我国人口死亡率又开始逐渐增长,到现在,已经增长到0.72%。
3、我国历年卫生人员数
图3 我国每万人卫生人员数量变化的“文革阶跃”
我国人口死亡率下降与人均寿命增长是与我国的卫生工作分不开的。如图所示是我国统计局公布的历年每万人卫生人员数量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刚解放时,我国卫生人员很少,每万人只有卫生人员10人,此后增长缓慢,文革前最多的时候,也只增长到28人,但在文革期间,我国卫生工作人员猛增,1970年共有卫生人员657.2万人,每万人则有卫生人员79人,到改开前1978年,我国卫生人员总数达到788.3万人,每万人卫生人员增加到81.9人,达到了顶峰。此后,我国卫生人员总数逐渐下降,到2003年只有621.7万人,每万人只有卫生人员48.1人,远低于文革时代。此后,我国卫生人员才重新恢复增长,但直到现在,我国每万人卫生人员数仍然低于文革时代的1970年。该数字充分说明文革时代我国医疗状况的改善,论证了我国文革时代人均寿命大幅度增加,死亡率大幅度降低的内在原因。
毛主席主导建立起来的公共卫生体系和以中医为核心的医疗体系,是中国当代最伟大的创举之一,其意义不亚于“两弹一星”。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哪个国家,有能力在短时间内,解决5亿农村人口的医疗保健问题。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赤脚医生+医疗合作社”模式,开创了中国医疗发展的新纪元。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与世界发展史,在经济水平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正是依靠低成本中医,才能建立的庞大医疗队伍,和接近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从而极大地改善了我国亿万农民的健康。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毛主席时代,是中国医疗模式进入最好状态的时代。
三、中医赤脚医生制度影响
赤脚医生制度,堪称是世界医疗的奇迹。它以最低的成本,做出最大的成效,不仅初步解决中国几亿农民看病问题,还为世界各国政府提供建立医疗保障体系的样本。先后获得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多次赞誉与褒奖。
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几位学者千里迢迢赶到中国,拍摄了一部纪录片——《中国农村的赤脚医生》。拍摄组进入中国东部农村,采访了多名普普通通的赤脚医生,用纯粹的镜头记录了赤脚医生开展预防传染疾病,宣传健康卫生,以及就地取材,用传统中药和中医手段如针灸、火罐帮农民群众治疗疾病的历史情形。
该影片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国赤脚医生”进入西方国家视线。1976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委员会第27届会议、世界卫生组织太平洋区基层卫生保健工作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中国赤脚医生代表覃祥官,受邀发表长达2小时演讲。会上外国记者百思不得其解地问道,为什么中国医生不拿工资,给群众看病还如此积极?覃祥官是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我们是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医生,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医生。
后来,世界卫生组织高级官员到中国农村实地考察,把以赤脚医生为主的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称赞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医疗模式是“低收入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在1980年至1981年的年报中称:“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初级护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供了样板。”以中医为主的赤脚医生制度,极大地提高我国农民健康和预期寿命,也充分地向世人证明了,中医是行之有效的医术。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赤脚医生逐渐从人们的视野里淡出。1985年初,卫生部作出停止使用“赤脚医生”这一称呼的决定,原来的“赤脚医生”要进行考核,合格的将被认定为乡村医生,取得从医资格后可以继续行医。“赤脚医生”的历史至此也就结束了。
1. 张开宁等主编, 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 2002: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p. 18.
1975年美国纪录片《中国农村的赤脚医生》【英语中字】-电视剧-高清完整正版视频在线观看-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Y3MTg2MDg0NA==.html?refer=seo_operation.liuxiao.liux_00003303_3000_Qzu6ve_19042900
2 赤脚医生:看病吃药不收钱,整整温暖中国20年_农村
http://www.sohu.com/a/299112443_120023843
发到观察者网,被封。特此转载。
http://www.cas.cn/zt/jzt/djzt/2007nlhzt/hybd/200703/t20070312_2669888.shtml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3月12日 发布时间:2007-03-12
科学时报北京3月11日讯(记者保婷婷)中国曾被赞誉只用世界1%的卫生资源,解决了占世界人口22%的卫生保健问题。但时隔20年后,中国医药卫生总体水平排在第144位,而卫生公平性竟排在第188位——全世界倒数第4位。3月11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在发言时表示,加快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健制度的建设,及早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巴德年在报告中谈到,建国以来,我国的卫生事业得到空前发展,许多传染病得以控制,性病被根绝,人均寿命、婴幼儿死亡率等指标都有了明显改善,曾被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银行等机构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赞誉中国只用世界上1%的卫生资源,解决了占世界人口22%的卫生保健问题。遗憾的是,时隔20年后,中国的医药卫生总体水平被WHO排在第144位,而卫生公平性竟排在第188位——全世界倒数第4位。这与我国的大国地位、与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状况以及我国的国家性质相差甚远,医药卫生事业的严重滞后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
巴德年分析说,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淡忘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忽略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他介绍说,世界上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卫生投入列入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科目,发达国家用于医药卫生的开支均占GDP的10%以上,而中国只有2.7%。而且,中国政府的卫生投入在整个医药卫生总支出中的比例也在逐年减少。巴德年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1985年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38.58%,1995年为17.97%,2000年以后只剩下15%左右。相反,让老百姓自己掏腰包、支付医药费的比例却逐年增加,1985年为28.46%,1995年为46.40%,2000年以后竟一直接近60%。
“多年来,我国某些部门以‘中国国情’为由,宣称中国不会走国外全民医疗的老路,要走一条自己的‘改革路’,结果走到了第188位,走到了老百姓极不满意并无法承受的地步。”巴德年建议,中央财政应主要投向建立健全覆盖全国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新农村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转。地方财政也应当主要投向医疗保障体系、乡镇卫生院的装备、社区医疗服务的装备和人才培训。至于属于国立、公立的大医院,也要加强管理,资产不得流失,确保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逐渐实行国立医院国家管,公立医院地方政府管,收支两条线,平衡预算,合理收费。
“当前卫生部的职权范围和权威性已彻底地今不如昔。我国政府部门中管人口的不管健康,管医的不管药,管西医的不管中医,管城市医保的不管农村,真可谓政出多门。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酿成推诿扯皮、失误和腐败。”巴德年建议,政府设置国家人口与健康委员会,统筹管理国家的人口与医药卫生事业,并及早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保健法》。
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现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有效方法
中医药是赤脚医生制度的基石。
随着知青回城,农村医疗体系开始瓦解,赤脚医生制度作为农村医疗体系的一部分早在取消前就已经名存实亡。这是改开以后抽取农村资源发展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人力资源到自然资源不断汇集到城市带来的后果是农村普遍衰败,人均寿命增长停滞只是其中一个侧面。
但是在当今的条件下,可以给与一定改进。
1 可以收费,特别是可以脱产、开工资。在现在经济分配的既成事实下,不脱产开工资,不可能找到素质够好的人才。但是一定要注意,开固定工资,不和诊疗量,开药量挂钩。像管理乡村小学教师一样管理。防止回扣和经营性质的产生。目前大量医科院校毕业生冗余,实际不缺人才。
2 不必限于中医。以前限于中医是因为西医要求知识储备高,非脱产人员难以短期掌握。而且当时生产力水平低,西医较昂贵。如今中医不再廉价,当初校医院便宜的西药几毛钱一包,西医的基础医疗经济上已经低于中医。
3 可以政府资助,接近免费。不说全免费,是为了防止闲人没病也去蹭资源。据说西欧常有退休老太太没病也去找男医生唠嗑的。比如个人每季度初诊收费三十(可以根据地区富裕程度浮动,比如北京市区一百,贵州农村三块等等),以后免费等等。
知青回城,对赤脚医生影响没有那么大。很多赤脚医生是本地人,例如我老家所在村。
没有集体支持,加上上面推动瓦解集体事业,包括医疗合作社,才是根源。没有集体经济支持和背书,赤脚医生变成的自行行医的私人医生了,85年更是通过法律,强制淘汰了一大半赤脚医生。
参考: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之父”——覃祥官的传奇人生
http://www.sohu.com/a/159299879_663098
68年底开始宣传,69年大规模培训,到70年才有大批赤脚医生上岗。
81-82年推行分田到户,基本上合作医疗就瓦解了,赤脚医生人还在,但医疗合作社消失,没有集体经济支持,相关的中草药生产和供应,恐怕就难以支持了。
赤脚医生手册也是西医为主,中医知识不如薄薄的小册子
特制文革期间出版的中医基础知识类
赤脚医生培养出来的人一直维护着乡村诊所,直到现在还有。其中优秀者,我知道早已是高级职称。对了,李兰娟也是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制度在农村极大普及农村的医疗卫生知识,并促使群众卫生习惯大幅改良。
推广赤脚医生制度空前绝后地收集整理了大量中草药资料和各种处方,现在,将来,还在发挥极大的作用。
赤脚医生制度,还确认了人民卫生为人民(也许记错了,大意如此)的原则。
十年,严重低估了赤脚医生这个伟大的制度。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那是包括农村学生。
而落后地区的赤脚医生,有的培训前连字都不认识。我这里强调的是,农村有足够的青年担任赤脚医生,不是来自城里的知识青年在担任赤脚医生,他们走了,不影响农村赤脚医生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