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谈谈习近平和文革 -- llama
文革开始后大学停招了,一直到70年才开始恢复招工农兵大学生。
至于工农兵大学生招生,农村推荐的确实很多人是下乡知青,不过也有一些真正的农民。前段时间和我父亲聊天,他说隔壁村的一个同姓的当年就推荐到杭州大学,他后来就很自豪地宣布他是浙大毕业,比较杭大并入浙大了。
看来你们大队比较大,我们的大队只有小学,公司有农中和广播站。直接从初中考上的是初中专,考上后就转户口了,在70,80年代是大事。
我92年考大学的,我们全班60人,农村出身的大概有20多人,包括上海,浙江,湖南,湖北,江西,黑龙江,辽宁,江苏,河南,福建,广东。
你们那边的中考比我们那里公平。浙江温州地区当时只有三所省级重点中学,温州中学和温州二中以及瑞安中学。温州二中只在市区招生,瑞安中学只在当时的瑞安县招生。温州中学90%的名额在市区招生,只开了一个班在温州全市招生,鉴于温州人口众多(一直到前年都是浙江人口第一大市),分到每个县的名额5个左右,比考重点大学难。所以我后来进的是县中学,当时县中学生农村户口的至少占80%以上,当然我们县当时城镇户口人口肯定低于10%。
我们大队有17个生产队,我们生产队有30几户,整个大队应该超过500户,大队小学从一年级到初二,每个年级两个班。
教初中的老师是从县高中调来的特级教师,当时的县教育局领导是我们村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这些这些老师免受文革运动冲击,同时也为了给孩子们找个好老师,算是为乡亲们做点力所能及的好事。
我上初中是改开之后,这些老师已经调回县高中,九十年代因为计划生育学生数量锐减,初中部停办。几年前回过一次老家,小学仍然还在,硬件设施和城市学校相比毫不逊色。
我父亲是50年代中专生,毕业分配去了甘肃,其实他的成绩读大学绰绰有余,但受家庭经济条件所限最后报考了中专,我在老家读到初二上学期。受益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政策,我父亲成为改开后第一批工程师,也因此拿到全家农转非资格,我的初二下学期直到高考是在甘肃读完的。
甘肃教育看来确实更公平一些,昨晚找到一张我曾就读的一中2013年高一三班住校生名单,其中有27人来自下面各县(每个班级中考录取50人),超过学生总数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