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好诗怕滥 -- 任爱杰
好像早就有人说过基础的剧情模式也就几十个。然后各种小说戏剧都是排列组合而已。
现在大多数的快速新闻稿件都是 AI 写的。写小说的也有。最近不是就在阅文上出现了吗?
至于人工填空的也很多。随便搜了下找到这个网站 The Novel Factory里面还有这个
所以写小说啥的,现在一点都不难。
深怕误会的怯懦之情跃然纸上。
这半句出名是因为网络小说的缘故。
主贴说杨慎车轱辘话来回说,主要是因为他偷懒把两首诗搞出几十个变奏,还写在一本书里,连用词都是重复的。但杨慎本人还是有真才实学的。纳兰比杨慎好的地方是至少不会搞出“白发渔樵”大批发。
纳兰词若放在宋朝,也是上品。尤其是经过宋词、元曲洗礼后,及至清朝,用词更为精雕细琢。自然在清朝鹤立鸡群了。至于意境,固然大多为伤春怀秋之作,但这是诗余正道。如苏辛豪放反而是外道。
纳兰词中在当代最出名的固然是这半句,但远不是最好的。个人比较喜欢的几首如下:
《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蝶恋花·今古河山无定据》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点绛唇·一种蛾眉》
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庚郎未老,何事伤心早?
素壁斜辉,竹影横窗扫。空房悄,乌啼欲晓,又下西楼了。
纳兰的词基本以悲怨为主。这和他的个人经历分不开。这个经历也给了他不同的视角。例如同样是中秋词,有人评论自苏轼后无人写中秋词。但是纳兰的这首还是不同:
《琵琶仙 中秋》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不过代表纳兰最高成就的却是他最短的小令之一。要说这首小令,先来看他另一首:
《生查子》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这写的是所爱之人,娇俏之形,破纸而出。若仅仅如此,也就类似李后主的“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然而让容若超越李后主的,其实是这首:
《梦江南·昏鸦尽》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小令虽短,个中滋味,反复咀嚼,一言难尽。
若说怀古,其实是唐以后诗人的基本功。纳兰的怀古诗词虽然未脫前人俗套,但还是可以一观的:
《满庭芳·堠雪翻鸦》
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
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另外,纳兰并非一味伤感。毕竟是武将出身,善骑射,雄壮之作也是有的。
《古北口》
乱山入戟拥孤城,一线人争鸟道行。
地险东西分障塞,云开南北望神京。
新图已入三关志,往事休论十路兵。
都护近来长不调,年年烽火报生平。
另外,下面这首很有意思
《扈驾西山》
凤翥龙蟠势作环,浮青不断太行山。
九重殿阁葱茏里,一气风云吐纳间。
熊虎自当驰道伏,蛟螭长棒御书闲。
黄图此日论形胜,惭愧频叨侍从班。
这是一首奉制诗,也就是和康熙应和的诗。诗本身如何不论,有意思的是第二联。这句和查慎行的 《冒雨至香山晚宿来青轩》的第二联基本相同。
查慎行 《冒雨至香山晚宿来青轩》
曲磴初从鸟道攀,短墙东面抱湾环。
九重城阙微茫外,一气风云吐纳间。
瞑色浮钟来别寺,秋声分雨过前山。
红尘那许高千尺,任放层轩拥翠鬟。
查慎行 大容若五岁。这首《冒雨至香山晚宿来青轩》是1684年所作,正好是容若去世前一年。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容若之父明珠聘查慎行为其子揆叙的馆师。所以到底这两句多半是查慎行抄了容若的。
所以天下文章一大抄,名家在所难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固然是化用苏东坡的原句,但诗眼其实是后头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苍凉之情,跃然纸上。苏东坡只是豪放,其收尾也只是叹息自己年华早逝,不能如周瑜当初那样一展抱负。而杨慎则是把视角拔高到了上帝角度,人间的纷争来去,是非成败又如何,千年过去,青山依旧,未改分毫。而继续引申下去,宿命之感油然而生。人类营营苟苟,不损天地分毫。人类的渺小,宇宙之宏大,就体现出来了。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嘉靖关注杨慎则是欣赏他的受罪折磨程度,几次大赦都没他的份,杨慎能不被继续流放更远就万幸了,还指望建功立业?
他的案没人敢翻。
后汉书里曹操形象可不怎么好:
董承女为贵人,操诛承而求贵人杀之。帝以贵人有妊,累为请,不能得。后自是怀惧,乃与父完书,言曹操残逼之状,令密图之。完不敢发,至十九年,事乃露泄。操追大怒,遂逼帝废后,假为策曰:“皇后寿,得由卑贱,登显尊极,自处椒房,二纪于兹。既无任、姒徽音之美,又乏谨身养己之福,而阴怀妒害,苞藏祸心,弗可以承天命,奉祖宗。今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诏,其上皇后玺绶,退避中宫,迁于它馆。鸣呼伤哉!自寿取之,未致于理,为幸多焉。”又以尚书令华歆为郗虑副,勒兵入宫收后。闭户藏壁中,歆就牵后出。时帝在外殿,引虑于坐。后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顾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遂将后下暴室,以幽崩。所生二皇子,皆鸩杀之。后在位二十年,兄弟及宗族死者百余人,母盈等十九人徙涿郡。
这个也是曹丕的锅?
杨慎被皇帝深恨当然没有出头之日。但是本人所想和事实所限是不同的。苏东坡、辛弃疾即使在困顿之日,仍然会想着建功立业。这是三观不同的关系,而不是客观条件的限制。
杨慎的三观肯定不是乐观主义的。他少年成名,中年遭到挫折,此后三十多年都在流放中度过。有些人的三观会因此改变,有些人则不会。杨慎是什么情况,我们无从得知,但从其作品看,他的史观很显然陷入了佛老一流。所以这首词上片苍凉厚重,下片却是相当颓废。
曹操废皇后是因为皇后密谋要杀他。这是正常的报复。也符合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的表态,“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那么废皇后是不是“不臣”?从后世观点看当然可以说是“不臣”。但别忘了,汉朝是个权臣能废皇帝的王朝。霍光废了皇帝后屁事没有。虽然他死后家族被灭,但这可不是因为他废了前代皇帝,而是因为汉宣帝夺回了大权,进行了清算。即使进行清算,霍光本人的地位并未动摇,依然“为光置守冢百家,吏卒奉祠焉”。
后来班固对他的评价也是:“霍光以结发内侍,起于阶闼之闲,确然秉志,谊形于主。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当庙堂,拥幼君,摧燕王,仆上官,因权制敌,以成其忠。处废置之际,临大节而不可夺,遂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光为师保,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
当然,班固也认为:“然光不学亡(无)术,暗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沉)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财(才)三年,宗族诛夷,哀哉!”
班固当然只能这么评论,否则难道要说只要汉宣帝想夺回大权,双方的矛盾就不可调和吗?
同样,如果曹操死后曹丕不篡位,很大的可能是曹操的家族被族灭。曹操杀伏皇后的事情被拿出来作为霍光老婆杀皇后的事情作为对照。范晔可能也会讥讽一下曹操“不学无术,死后族灭”吧。但对曹操本人的评价会类似霍光。
问题是,有霍光族灭的例子在前,曹丕能停手吗?既然不能,曹操的名声当然就是曹丕的锅了。
这要还算忠臣诸葛亮算什么?
人生如梦不就是么?
杨慎在永昌那里呆了将近三十年,中间有一次搬回四川立刻就被押送回永昌,这种无期徒刑怎么可能不消磨人的意志?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这要还算忠臣诸葛亮算什么?
王莽可是把汉平帝给毒死了。“冬,十二月,莽因腊日上椒酒,置毒酒中。帝有疾,莽作策,请命于泰畤,愿以身代,藏策金滕,置于前殿,敕诸公勿敢言。丙午,帝崩于未央宫。”
王莽干的可比废后杀子厉害多了,直接杀皇帝。至于皇后,他当然不会杀,那是他女儿,亲的。
喔,忘了说,其实王莽也是杀了皇后的。杀的是汉成帝的皇后、和汉哀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皇后就是能做掌上舞的赵飞燕。当然,这两人都不是“被杀”而是“被自杀”。
至于汉成帝和汉哀帝的儿子都不用王莽杀。汉哀帝无子,汉成帝的儿子被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干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