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地摊经济 -- 郭三
奇怪的是天津这么多区县,只要市区里面最穷的红桥区弄这个,弄的那些报刊亭主只能推着自行车给那些老主顾分报纸。
报刊亭不仅卖报纸杂志,还卖瓶装水什么的,很方便老百姓,结果上面一句话就给禁了。都说tg组织动员能力强,但是也得看用在什么地方啊!
“反对摆摊”应为“支持摆摊”
经营啊!
占道经营、占道停车都是明显错误和违法的。
门口卖牛肉粉丝的,一天卖2,3000碗,凌晨3,4点就开始忙。
全年无休,生活不易啊。
但是真占道经营了,该管还得管。如果政府不管,都长久不了。
有些事是可以做,不可以说的。
比如“占道经营”这种,放松一下监管就可以了。
现在大力颂扬,回头还不知道怎么收场。
所以说小强轻浮,公知气太浓,考虑问题非常单一。还好再忍一年多,就没了。
我在另一贴子中回复了。
再说一次,“地摊经济”就是个八卦话题,用它来理解中国经济,未免太肤浅了。
“两新一重”没人讨论,“地摊经济”反而热门,也是奇怪,就算评论小强,“两新一重”明显是他的政策遗产,重中之重。
摆摊经济这件事,只能说明小强轻浮,也是他一贯以来的工作作风。
用这件事来理解目前的中国经济,岂不是缘木求鱼?
理解中国经济政策,难道不是应该去看看《政府工作报告》吗?
很有新意啊。最大的亮点就是“两新一重”,同时着重提到积极的财政政策,明显是启动政府投资的发动机。
而且据我个人观察,现在下边的经济形势还不错啊?何来“经济危机捂不住”这一说?
大家都不关心?也许大家早就形成了惯性思维:反正中央领导集体做的决定,总没错的,按部就班执行就好了,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反倒是地摊经济这个话题,就在每一个老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比较接地气,大家都熟悉,话题参与度的热情自然就比较高了吧?
要说真正的经济影响,地摊这个古老的初级商业形式,虽然生命力很强,但说到促进就业和提振一方经济,现实作用也没有那么大了。
你不会多打了一个零吧?
我家楼下有一个煎饼摊,生意特好,每天早上5点就有人开始排队买,做的确实挺好吃,我吃过两回。一直卖到上午11点还有人排队。我大概估计了一下他的营业额,每天大概能在1000-2000之间,没有税,可能要应付一下某管。我听说饭店的生意,干好了利润一般都要50%以上,要不没人干。这种摊位的小生意,利润率应该更高。老板是50多岁的夫妇,儿子儿媳也在帮忙,生意实在好。后来不让在道路两旁摆摊了,老两口就把摊摆在附近一个老小区,还是很多人去买。不过太累,看着都累,一站一个上午,忙忙碌碌不停。
忙总云:中国人太聪明,你只要敢开一个小缝,就有人有能力把它变成一扇大门。放开地摊对很多人蠢蠢欲动的创业心一定有所激发。
还有
古龙云:“当一个人对生活失去希望,就放他去菜市场。因为不论怎么心如死灰的人,一进菜市场,再次真实地嗅到人间烟火的气息,也必定会重新萌发出对生活一丝眷恋。”
说道起来,地摊简直更是佛系青年心灵大保健啊。
我家楼下隔一条街就是菜市场,菜、蛋、肉、瓜果、熟食、凉菜、糕点、面点,商品丰富。我喜欢吃新鲜,每天下班回家都路过,顺便买点菜,久了跟不少摊主都熟了,偶尔也会跟老板聊聊。
有一家卖鱼的,招牌是洪泽湖野生鱼,活鱼现宰,去鳞去骨,关键是还能去刺,这我还是头一回见,太喜欢了。老板是中年夫妻,一个负责宰鱼,一个负责腌鱼炸鱼。宰鱼是技术活,我看过很多次。鱼都是5斤左右,活蹦乱跳的,男老板用刀背把鱼砸晕,去鳃,切掉鱼头鱼尾,从鱼尾处贴着鱼脊骨片下来两大片鱼肉,用剪刀剪去鱼鳍那一小部分肉。接下来是最有技术含量的去鱼刺,用一把尖刀,从靠近鱼头那一边下刀,在中间靠近鱼脊那里,先剔出大拇指粗的一条鱼肉条来,用手一撕,这拇指粗的一条鱼肉就全撕下来了,接着另一整片鱼肉对应的部分,也撕下来这么一条鱼肉来。老板告诉我,青鱼的刺比较有规律,除了鱼骨上的大刺和鱼鳍部分有点小刺,其他的乱刺都在这两条拇指粗的肉条里。去刺之后的鱼肉上称,一斤22,老板娘片成鱼片,用料酒蛋清胡椒粉盐鸡精(不太确定有没有鸡精)腌好给顾客,可以涮火锅也可以做酸菜鱼麻辣鱼。我买回去做酸菜鱼,家人都说好吃。
除了活鱼,还有鱼豆腐,鱼丸,炸鱼肉(裹了淀粉炸),莲夹(有肉馅),炸带鱼,炸小黄鱼……。我问过老板,鱼丸鱼豆腐炸鱼肉都是撕下来带刺的那两条鱼肉做成的,当然肯定也有当天没卖完的鱼肉。
据老板说,一天大概能卖四五十条鱼,卖活鱼的价是14一斤,去头去骨去刺后是22一斤(鱼头鱼骨送顾客),我大概估算了一下,一天营业额应该在3000左右。房租一年大概不到3万,就一个8平方左右的菜市场小门脸。我一开始以为老板是江苏人,洪泽湖的鱼嘛,后来一聊天一口河南口音,一问是商丘人,鱼是从北环批发过来的。
这么站着干一天,确实很辛苦。都是辛苦钱,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