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苛求陈寅恪,很好笑的。怎么不质疑华罗庚呢? -- 老演员
自由主义,怎么就至善全能了呢?
面包叔的话也难理解,皈依了基督教就怎么会信自由主义呢?信教不是就不自由了么。
到底什么是自由主义,俺反而糊涂了。
溥仪是皇族,战犯动辄能指挥十万、百万敌军打仗。陈寅恪一介书生,何德何能,新中国给予如此优待?
陈对新中国、共产党无政治贡献,甚至有副作用,却能受优待,无他,恃其学术影响力而已。
若是籍籍无名之辈,去不去台湾、入不入党、学不学马列,才没人在乎呢。
大眼说的办法好。TG的优待饭没人能白吃,能白吃的定比TG还高,有这样的人吗。
自由主义是反权威,比如说这几天大家说的陈大师,全国历史系都教马列,他不讲马列,所以是自由主义。
毛主席的大作反对自由主义里,这个词更是贬义词。
自由主义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因此产生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者以抽象的教条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他们赞成马克思主义,但是不准备实行之,或不准备完全实行之,不准备拿马克思主义代替自己的自由主义。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两样货色齐备,各有各的用处。这是一部分人的思想方法。
自由主义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它是消极的东西,客观上起着援助敌人的作用,因此敌人是欢迎我们内部保存自由主义的。自由主义的性质如此,革命队伍中不应该保留它的地位。
但是(西方)哲学里的自由主义,并不是这个意思。我理解,西方自由主义的根,还是神。所以我点赞了大叔。
如果大叔愿意赐教,展开来谈,那么就太好了。
而是指一种思想作风,更接近于“自由散漫”+“自私自利”。
而且他所指的“自由主义”,是中共党内存在的现象。
也就是说毛主席这篇文章语境里的“自由主义”者,是中共党内一些不听话不团结的分子。
这跟一般认知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完全两码事。
定义并不统一。
不过这不限于自由主义了,好像这次辩论当中,连汉奸的定义都不统一
kmt的党务自从清党后那是一团糟,大批的集体党员,就是那种一口气登记造册入党的团队党员估计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不是在党
欧美(有时候还包括日韩台港)就是中国自由主义的权威
中国自由主义传播有100多年了,一点长进也没有
我们今天看1948年底国共的局势,与当时国民党体系内大部分文人的视角,有所区别是正常的。
1、抗战之后,长期以来,陈寅恪对国共纷争的走势,一直认为会出现南北朝:
”南飞时的梅贻琦尚未意识到国民党会如此迅速地崩溃并丢失整个大陆,他认为中国很可能会出现历史上的南北朝局面,而江南政权便是他心目中的“故国”,江北则是一个与他不相干的新政权,其心理与陈寅恪基本相同。按照陈寅恪南飞前的估计,抗战后中国政局的走向,国共之争不可避免,其结果将使中国形成一个南北二分的局面。因而在1946年春,陈寅恪有《南朝》《北朝》诗问世,是谓把南北朝比拟国共两个政权。陈寅恪次女陈小彭曾对人说过:因为陈氏以为国、共可能如南北朝般以长江为界,后来才在去留问题上迟疑未决。当然,这个“去”是由上海或广州去台湾,而不是由北平去南京。“(《南渡北归•第三部•离别》)
2、”长江之不能守“,何时才成为普遍认识?恰恰不是陈氏有先见之明,而是淮海战役的结果,亦即前贴中的论断”历史的急剧发展,才是陈氏认识变化的根因。“
陈氏与胡适1948年12月15日登机离平南飞, 专机到达南京后,第二天即乘火车前往上海,徘徊了近一个月,他等什么呢?等的是淮海战役的结果。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以解放军的彻底胜利结束,至此,才可以说大部分人认为国军大势已去,守不住长江了(白崇禧所谓“守江必守淮”)。陈此时才终于认识到之前对国共两党“划江而治、出现南北朝”的幻想彻底破灭,”因此,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最终致函陈序经,决定应聘岭南大学(《吴宓日记续编》(第5册)第166页)“,于1949年1月16日乘船南下广州。
考虑到等船的时间,我把淮海战役的结果与陈氏对划江而治的幻想破灭,作为因果,大约不是对陈氏”诛心“,只是正常的逻辑推理罢了。
受教。
谢谢河友烤面包的胖大叔的考订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