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了解之同情”说开去 -- 大眼
我文中的“评说”是缓和的说法。
其实我想说的,这是一场较量,是一场斗争,而不只是不痛不痒的“评说”。
只是吃狗屎,真的无所谓,但我们都明白,这里说的不是这回事。
大家说的都是涉及中华民族在危亡时刻,激烈的思想碰撞。思想哲学的背后,都是政治上影响全体中国人的道路与方向。而不是把这些思想哲学当成一个玩物,关起门来自我陶醉欣赏。
在这个大背景下,自由要与民主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结果。自由与民主的结合,是流血的过程。没有一丝温情陌陌。这是当时的社会矛盾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转移,个人的独立与自由只能是幻想。
我们的分歧并没有那么大。
其实这一段对于陈的讨论,无非就是陈王持“潜在汉奸”论,我认为有点过了,由此陈王发个长贴而起。
对于陈的其他批评,无论是学术上的还是生活上的,我其实并没有意见,百家争鸣吗。
比如你这个观点,其实我是基本同意的。
我们的差异在什么地方呢?无非还是那个边界的问题,学术争鸣思想碰撞,其实是好事。只是,在本身没有涉及到现实政治时,还是保留一点自由度比较好。在哲学思想方面,当然会更激烈一些。但是在历史研究方面,政治色彩应没有那么浓厚。自由度是否应略大一些?此其一。
其二,对于向陈这样的人,怎么办?打倒吗?直接罗织为“潜在汉奸”吗?我想还是看看主席总理当年怎么做的。陈声明不学马列才赴任,55年选学部委员,是主席批示“要选上”,才选上的。总理有次提到陈的讲话,指出陈是爱国者,要团结(全文附后)。
还是那个论心论迹的问题。陈到底是大节无亏还是有亏,还是付诸公论吧,公论不行,还有后世。
周总理的讲话如下:
有的思想上守旧者如陈寅恪为历史学家,但他是爱国的,英国不去,美国不去,俞大维是他的妹夫,傅斯年也是他的亲戚,我们请他作中古所所长,他要两个条件,第一个是不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另一个要毛、刘二长保证,我们怎么办呢?第一我们问他是否是爱国者?是否新中国比旧中国好一些,因为他不去台湾,与美英帝国主义国家比较也好些。思想界线很保守,有反动思想不待言,他身体很坏,学问也不是了不起的,我们等待他,他已六十多了,曾留学美国,在旧中国呆了五十多年,在新中国只有几年,能有我们这样觉悟吗?他对参加政协的先生们大骂;虽然旧思想很严重,但是爱国者(根据我们的材料),我们等待他,看他四年、八年、十年,他会变的,苏联科学家十年之久才转变的很多。这样人科学院为极少数,大多数热爱祖国,是爱国知识分子,学习苏联很赞成,因而更应团结,思想方法上有问题慢慢教育帮助。
李冰冰比她漂亮。
陈寅恪,充其量也就是学者文人,毕竟不是政治家,陈王未免太苛责了,要这么个评判法,大学里面的教授学者一大半得过过堂审审案了。。这容量未必也太窄了些。。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打败袁绍后,手下搜到一批私通袁绍的信件,孟德一把火烧了了事,还自言当时他自己都怕袁绍的势力,何况他人了。。
像陈这种人,在那个大时代背景下,即使当时说了一些现在看来不合时宜的话,也很正常吧。。毛看过武训传后还专门写了一篇讨伐性质的檄文,自己是先看的文,后来专门找这片看了,一方面很佩服主席看问题的深度高度,但另一方面也觉得有些大炮打蚊子的味道,直接的后果是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文艺作品过于模式化政治化脸谱化,很多有才华的演员编剧作者都被限制了创作才华施展的空间,甚至遭无妄之灾。。。
实际上,人是会变随着环境而变的,人的思想也是会随着环境而变的。。
陈是学者,评判他还是从学术成就来说才公道些。。
政治评判还是放在政治人物身上比较合适。。
吴宓日记里面提到陈寅恪的时候,还顺便说了一个人 熊大缜烈士
这里头话要说回来,真正的共产党人,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熊大缜烈士 为国捐躯(被误杀),是理应平反和道歉的;他导师叶企孙先生,为了这件事情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也是应该(而且已经做了)平反和道歉的。
同样是清华师生,有人看到了 人民的希望,勇敢的去参与救国了。也有人认错了方向,吴宓就是,他把希望寄托在常凯申身上,所以相对就悲观的多。陈寅恪不同于吴宓的是,他倒是看不起常凯申一伙,但是看不到别的方向.....
但是,这一大批人,他们的思想倾向是有共通之处的,所以在抗战期间这些清华的师生,他们很多行动有一致性(当然具体细节上有进步和落后之分),但是只要不是公开宣扬 中国必败,就是值得争取的
陈寅恪这个人,一生低调,就我看到的材料,低调治学、低调悲观(他素来孤傲,这种想法 一般只对吴宓这样的死党说,并不公开宣扬)、低调装逼(他要求不宗奉马列主义的请求,当时没有公开),并不是 公知 的好榜样
他变成公知的旗帜,是 死后多年,这个锅 主要还是应该 陆键东 和 岳南 来背
另外 ,岳南 经常宣扬 国民党学阀 傅斯年,我觉得 要批 主力还是要加在 傅斯年身上,何必揪着陈寅恪
我看到范冰冰或 李冰冰,或其他 女明星
现在的第一反应是,哦、美女
老了
社会太斑驳复杂了,建设中国社会只用马列哲学是不够的,古语所谓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张载语: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冯友兰语:不能是仇必仇到底的哲学,总得仇必和而解
你只是单纯的讨论他的史学功底,你个人的解读和升华陈寅恪教授的哲学功底我出于对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尊重给了你主帖一朵花,没想到你升华的程度越来越高让我有点懵逼,哲学学太少,跟不上啊。
前面我说的没有法律对接安排不大对,但是这现行法律搞的。。。
咬住这一点就是依法学原理正当。
另外对外聘法官也不是没有破解办法吧
普通法适用地区不一定非得是英国和他的小兄弟吧。不知澳门是不是,要是的话全从澳门聘有何不可。
扩大本地法官人数,只要首席法官是特首任命,应该能找到合适人选的。
马克思主义是单色彩的斗争哲学?恐怕是您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吧,将苏联那套,特别是斯大林主义当成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都背叛了自己的阶级,难道也是因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是皇帝轮流做,明天到我家?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马克思,恩格斯都是见不得穷人受苦,因此才立下了为人类谋幸福的宏愿。
可以说,基于同情心,基于同理心的奋斗哲学,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遗憾的是苏联以斯大林为首的一大批出身贫苦的革命者,将同情心,同理心丢弃了,才有了残酷的阶级斗争。再后来,赫鲁晓夫,勃涅日列夫等人,又矫枉过正,否定斯大林,否定阶级斗争,搞什么全民党,最后将苏联葬送了。
毛主席多次说过,有些人不是过左,就是过右,中共是这样,苏联更是过分。
我们都知道,西方民主的精髓就是忠诚的反对,没有了群体认同的忠诚,那么就必然会陷入为了反对而反对,甚至撕裂分裂。
马克思主义,毛主义的精髓也是如此,丢掉了同情心,同理心,只讲斗争,就必然不能团结大多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很难取得胜利,即使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也会丢掉。
统一战线,群众路线的根本,实质就是同情心,同理心。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是毛主席的学生,只要看他是否拥有同情心,同理心就可以了。
即使是奋斗,也是先有奋,后有斗,而奋的核心,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一往无前的精神,看看入党誓词就会明白,没有那种有困难我先上,有牺牲我先来的精神,共产党的先锋队属性,就无从谈起。
同情心,同理心——团结大多数,甚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身体力行,一往无前——斗争的目标不是肉体毁灭,而是消灭人的阶级属性;人头不是韭菜,割下来,还能长出来,要一个不杀,大部不抓,要文斗不要武斗。
共产主义与农民企起义完全不会一回事,共产主义主要是一些有知识,有文化,甚至有财富的人,因为同情心,同理心,为了救国救民,而背叛自己的阶级,主动成为无产阶级,团结大多数人,引领广大被剥削者被压迫者,进行军事斗争,武装革命。
丢掉了同情心,同理心,就变成了斯大林,和红色高棉那样的极端性阶级斗争;如果再丢掉了勤奋,只讲斗争,自己准备好了退路,躲在后边,煽动别人牺牲献祭,用无辜者的鲜血实现某些所谓伟大的目的,不过是如民运分子一样的人渣,如王明一样的败类。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真正的毛主席的学生,其实标准太高了,只是奋这一个字,就能挡住绝大多数人。
即使退一步,不讲个人的行为行动,只是做一个思想精神层面的马克思主义者,毛主席的学生,也是不容易的,因为,必须要有同情心,同理心。
马克思主义,和毛主义,都是富有同情心的奋斗哲学,这才是他们散发神圣光辉的根本原因。
体制一建立就向官僚化方向前进,可以说革命的结束就是官僚化的开始,这就是老毛说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原因。
你说的其他我都很同意,但是马列主义还是斗争哲学这一点我认为我没说错,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只是设想,如何建设列宁实现了,自然状态下人的思想怎么可能高度统一呢,只能取一个公约数,这个公约数必定不会特别大,应在有限的几个概念内。
我本来打算以后再详细说这些内容的,就先说这些吧。
谈谈我学哲学的感想。是对一些文化社会事象的感想,正儿八经谈哲学我倒胆怯的很。
还你朵花,算对你的误解抱歉吧
思的原材料是作为自然人的范冰冰,想的原材料是作为社会人的范冰冰。
你想到了范冰冰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然后有了物理反应。
思一下就算了
现在的第一反应是,哦、美女
老了
毛主席在井冈山上几百人就有管理体制。
打天下和坐天下的最大区别有两点,一是打天下的时候,危险大,进入体制的有很多理想主义者。坐天下的时候,自然吸引无数趋利者。
二是,打天下的时候,是个发展中的阶段。长征后卡位卡到团长,开国的时候混得好是上将,混不好是少将----心里不平衡也有限。坐天下的时候,已经开始内卷了。举个例子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在任命粟裕为总参谋长的同时,还给他配备了强大的助手班子。共给他配了10名副总参谋长,分别是:张宗逊、李克农、陈赓、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
粟裕不下台,另外这十个狠人怎么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