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吸金胡
他北大毕业的时候打定了主意要出国的,本来没想让他留校工作,校长中意的是一个叫张玮的,但是这人不想做官,想去办企业,当时天津想搞开发区需要人才,张玮就走了,其实他是北大当时领导层最喜欢的。
这位留不住,才想起了小强,于是做了多少次工作,小强才同意留校。
前阵子,多大一个小朋友准备期末,拿了一个题问我。我一看:求二阶非齐次偏微分方程的一个特解。虽然我老人家学完高数后小30年没碰了(研究生是保送的),凑个特解出来还用不着翻书。现在大一的小孩子连这个都要犯难,的确是让我吃惊。应该感谢当年狂虐我们的老师吧。
还有就是那时的老师不看人下菜碟。我刚入学时英语较差,军训后摸底50多分(主要是高中没学过听力),由于要过四级,压力巨大。听力老师是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小姐姐,不漂亮、但是小巧可爱、说起话来温温柔柔,直接可以让人酥软的那种。有次听力课,我正紧张得额头青筋暴跳,老师突然点名让我朗读一段话。我下意识得大声朗读,声音太大,加之发音不准,引得哄堂大笑。老师立马发难:“朗读就是应该大声,七天同学读得非常好,比你们都好,你们凭什么笑?bla bla bla bla bla bla bla bla”。老师的声音还是那么温柔,但是异常坚定,竟把一帮比她小不几岁的同学数落得鸦雀无声。
我的班主任,广州人,50多岁。经常周五中午在教学楼门外等我下课,然后用自行车带我回他家吃饭。我们系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主任(相当于现在的副院长)也对我非常好,我以前写过他的故事。
那时候的老师,真的很好、很单纯。
我大一微积分靠背例题勉强弄了60几分过关,还是文科的微积分。
本人曾经也比较迷小姐姐,幼儿园时期暗恋小阿姨,来一个恋一个。
确实感激当年的老师,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大恩人。有一位比较另类,普遍口碑是及左闻歌鱼孽那种,多年后同学们还在非议,但每一次本人都解释维护这位老师。
有天上课学生实在吵闹,老师停下来教训几句,“今天不好好学习,没文化,将来走出社会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意味着什么?你们说,找不到工作意味着什么?” 冷场有点尴尬,本人出于好意答了一句“找不到工作意味着失业”。犯错误了,“失业?这是疯狂摸黑社会主义祖国,是严重的政治错误,放学到办公室见我”。又训了一顿,并被要求通知家长明天来见老师,家长见过老师这事就过去了。后来家长解释,老师不是你们以为的及左,只是担心你们脑残乱说话,将来走出社会要吃亏,你们那个年纪无法明说,只能吓唬。相信那是那天老师和家长交流的内容和目的。
另有一个也比较经典,后来也向家长求证过。
广州话口语很少用椅子的椅字,椅子和凳子都称凳子。有天放学后几个小伙伴在教室打闹,抄起凳子扔来扔去,被其他年级的老师经过抓了现行,押送到办公室写检讨,我肯定是写了错别字,凳子写成橙子。这位老师是老乡圈子里的熟人,在附近上下班买菜经常碰面,肯定将我的检讨书和错别字告诉了家长。有一天家长下班进门,问我凳字怎么写,我写了个橙字,家长笑笑什么没说走开了。终于有一天,我明白了凳子和橙子的区别,那一刻,这个花絮的细节都连了起来。
人生的点点滴滴,平凡而无比温暖和珍贵。
我父亲是文革后第一批研究生。一直希望子承父业,从小抓理科抓得特别紧。上高中就带我学高数,我咬牙坚持,后边和我讲数学物理方法,我直接崩溃了,前所未有的挫折感。三个晚上就劝退了。后来果断学文科了。我父亲气得小半年都不睬我,我也没办法,我有求生欲啊,我要活下来啊。
高中班主任,非常严厉,决定了我一生的轨迹。
1、我高中时好文不好理,每次大考,总是语文分数高过数学,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莫不如此。高二文理分班,我自愿去文科班了。第一堂上课中,原班主任径直走入教室,命我跟她回原来班。正讲课的文科老师一脸尴尬,却不敢干预,目送我们出门,因为我班主任在学校德高望重,从业务(升学率)到人品,从校长到老师,无人不服。
出得门来,班主任对我淡淡的讲了一句:“我们学校,文科班这些年有过本科线的没?”
2、高三高考最后两个月,班主任命令我每天中午必须到数学老师寝室(学校附属楼)补数学课。后来高考数学成绩总算是没拖后腿(108/120),也算对得起牺牲了两个月午休的数学女老师了。
3、高考填志愿,正值邓公南巡讲话之后,下海经商之春风激荡神州大地,举国浮躁,所以最热门的专业是金融。家长带我去班主任家里作最后商量。班主任老公是本地中南财大正教授(那时候正教授不多),很赞成趁邓公之春风,读其校金融专业(舍弟数年后考入该专业,班上省内外高官甚多,某大军区司令之女亦在----某年春节为其女给全班老师送礼,带来了整整一箱五粮液,轰动全系。)
班主任断然打断,“别听他胡说,他那学校学风不好,就报华工,我两个儿子,都读华工” ---- 其夫差点没当场背过气去
班主任意犹未尽,甚至霸道的给我定了专业。家长回来一句话:“就听你老师的”。
班主任是化学老师,高中三年下来,上课从不带书。高考前命令我:必须考满分。幸未辱师命。
班主任是文革前师范大学生。学习本来极好,因家贫,为照顾弟妹,被迫读了师范(不要学费,而且学校发生活费),一生引为憾事,却兢兢业业的教书育人一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年代,那老师,待学生如亲子,唯有感恩。
张炜,男,汉族,1954年11月29日出生,湖北武汉人,英国牛津大学毕业,经济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中国经济中心主任。
1977年,湖北省武汉市中学教师、校革委会副主任,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区教育局中教科副科长
1977年-1982年 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学生会主席
1982年-1983年 天津市政府研究室,负责人
1983年-1985年 中国共青团天津市委书记
1985年-1988年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兼党委书记中共十三大代表
1988年-1989年 天津外经贸委主任,天津外事办主任兼市委外经外事工委书记
1989年-1993年 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料员
1993年-1994年 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获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1995年-2000年 英国牛津大学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6年 英国剑桥大学中国经济中心主任
2000年 英国剑桥大学任教
78-82.4,是胡启立任天津市委书记(当时有第一书记,陈伟达)、市长。82.4胡启立调任中办主任,副市长李瑞环接任市委书记、市长。
胡启立是北大毕业的,后任北大党委常委、团委书记,后进了团中央书记处(小强基本上复制了这条路线),78再入团中央,出任书记处书记、青联主席。
李瑞环是工人劳模出身,79-81年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青联副主席,81到天津,任常委、副市长。
同样是北大、学生会、团口出身,张炜的路线更靠近富强胡同;而威廉,走的是米粮库胡同那个门。
是的,那时代的老师做到“师者父母心”,即使负面部分,例如对学生偏心,骂学生蠢,也是发自内心。今天估计消失了,只剩下“职业”和“专业”。
这么厉害呀
开平方乘10
10√9=30
10√36=60
10√64=80
10√81=90
结论:考的越好越觉得不公平
最后只好用此不公平曲线----保证36分的能及格回家过年,同时100分的也不至于上溢...
我的数学从小学到高中一直不错,上了高中不管什么考试都是90几分,也是就是跟着教科书做做作业,没费过什么劲,30几个三角函数也能轻松记住推导出来,但是有难度的平面几何题就不行,大一大二数理统计,概率论,没多大问题,微积分就不行。
好像我的数理思维是图画式的,能看得懂,一望而知就没多大问题,对推理推导的逻辑不是图画式的我就抓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