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小马出关 -- 夜如何其
“要是我得了COVID19,是你们的错!”
即使已经搬进了学生宿舍,儿子依旧是愤愤不平。
我心里想:要是你蹲在家里,得了新冠,似乎我们也很难推卸责任啊!
妻子极爱他,反复抚慰,甚至答应在那里住几天,帮他安顿。
说到做到,天天赶到学校,带着他到处转,认路,找饭馆。
中国餐馆的女侍应好奇地问我太太:现在回国机票多少钱了?
妻子愕然:这我怎么知道?
女侍应也挺惊讶:您不是陪读妈妈吗?
奥!不是!
过后,我把妻子接回来。
路上太太笑声不断,但下了车,回到家中,就忽然泪如雨下。
对我说,思念儿子。
我大怒:还不愿意放手吗?要继续养个高中生吗?
然后让她自己去哭。
独自哭了一阵,就好了。
道理都是明白的,我们认识的所有人,都赞同我们把儿子坚决踢出去的决策。
前辈告诉我们:过上半年,儿子回来,气质就变了。
我们倒不希望变得那么快,一年,两年,我们都愿意。
我们回来第二天,儿子打电话回来,情绪挺好,说有了个室友。
也是个独生子,也啥也不会!
儿子颇为高兴,感觉好多了。
两小笨蛋搭伙,这也值得高兴吗?
又问他,他高中同学初中同学去报道了没有?
说没有更多信息,但高中同班同学选择了全网课。说过就完了,没有像以前那样,唠叨我们不让他上网课,不让他选家近的大学。
放下电话,妻子问我:我们的责任结束了吗?还能为他做什么?
我冷笑了一声:你是不是还打算,以后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给他买大房子吧?
我们作为普通人,集中了我们所有的能力和理智,培养了一个良好的普通孩子,尽力了。放手吧!
妻子有点绝望:就没有什么,可以再为他做的吗?
我有点不忍心:还有的!大学期间,准备好,为他提供好心理支持吧!
----
由于疫情,儿子高中毕业没有毕业典礼;他们这种学校正常毕业,也没有毕业舞会。
这些年,儿子朋友不多,主要以本地人为主。
一个军人家庭的朋友去上军事学院了。
一个长得很帅的白人小孩疫情后再也没有返回,连毕业名录上都没有他了。
当然比较近的人,还是都上大学了,或者推迟到明年再上。
-----
我老婆喜欢谭咏麟的歌,我谭张都行。不过喜欢唱《靓女幽魂》的主题曲。
-----
清晨的原野,小溪之上,薄雾浮起,出关的小马渐行渐远!
是不是因为新冠去世了?
如果生活在魁北克,或许人生大为不同。
教育费用是个很大的拦路虎。
我的小马,一个都没有出关呢.....
疫苗就快了,先悠着点上网课更安全。
为啥魁北克会不同?
安大略学费虽然高,但可以上实用大专,贷款不多。
你可以设想一下,中国普通本科现在学费和生活费,涨到一年十万的情景。
年轻人进步,都要有人指引,推动一下,需要有看得见的榜样;很多人就是陷入负循环,看不见希望,找不到出路,无法跳出。
也不知道你们家小朋友到底去了哪儿,但随手看了看UToronto的网站。
本国学费一般是6100,和米国比较好一点的公立大学相比,考虑到两国中产稍偏上一点这个阶层的收入差异,我觉得这也应该说是相对便宜许多了。
但计算机和管理专业从二年级开始就贵了很多,分别达到11420和15900,不知道是什么道理,也不知道其它加麻大学校是否也是如此。米国很多公立学校也会贵一点,但差距肯定没这么大;我了解的是录取的时候根据成绩筛选。管理专业的学费相对收入应该比米国贵了,但计算机应该说还是便宜。
话说回来,米国现在公立学校的这个学费水平,我觉得收入得到80%这个百分位、家长才能付得起,即使降到UToronto这个6100的水平,真正的中产阶级大概也够呛。为什么说“真正”呢,因为我接触到的国内的说米国的中产阶级,想的是米国收入起码前20%的人。另外一群人呢,他们说中国人有钱,其实是拿国内前5%、甚至前1%的人和米国75%这个百分位上下的人比。
不上。
我们家这个第一年学费1万一,我们听说后,非常高兴,比预期便宜多了。
原来还有这么多门道,资源不够的地方都得潜规则啊,反而米国的私校,虽然收学费和收买路钱差不多动静,但倒能算得上明码标价
并未故意给予错误引导。
从学费来看,至少在加国是比较公开的。大学也不忌讳,把机会分出给国际留学生,以赚取高额学费。就是本地学生也能认识到,留学生的财务贡献;当然如果他们不竞争那些热门专业,就更好了。
潜规则就普通人而言,比较难以看到;其实有,也属于大家都能默认的,或者发几句牢骚即止。听说过几例不名誉的事件,普通人家的孩子只能吞下自酿的苦果;有背景的能够达成协议,认输撤退。
加国大学也是宽进严出,毕业率很低,我们查看某些工程专业时,几乎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所以说潜规则,就普通人的角度而言,还真不容易看到。
可能应该说资源相对于目标变得紧缺以后,最优规则就没法简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