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士勇无奈乏良刃 -- 抗战中步兵轻武器对日军战车的战斗研究 -- 萨苏
而该处就是观察孔的位置吧? 讨论一下。
反坦克手雷
专用于对付坦克、装甲车辆的一种手榴弹。适于在堑壕、坑道等地作战的步兵使用。构造简单,无发射装置,重量轻,携带和使用方便,造价低廉。反坦克手雷主要有两种:一种叫磁性手雷,装有磁铁,把手雷吸在坦克甲板上;另一种叫粘结手雷,装有粘性炸药,手雷引爆后粘在坦克甲板上。反坦克手雷可将100多毫米厚的坦克装甲击穿,适用于打坦克的前装甲、侧装甲和底装甲。
所以,偶觉的,磁性手雷改变的不是引信,只是依靠磁铁把手雷吸在坦克甲板上,避免普通手雷的滚动从而提高了爆破效果.
而磁铁的问题,就更简单了,中国当时再落后,不至于连磁铁都没有吧? 就是开发出个磁铁护套,使用时往普通手雷一套,应该也可以提高投掷距离呀(不知道对爆破效果有没有影响).
为一辆薄皮罐头牺牲十几个好汉,太TMD不值了.要是有可靠的武器,能让一个好汉干死它十几辆罐头就爽了,恨呀!
因为靠磁来依附在装甲上的话,碰不碰,问题都不大,否则,就不需要磁了.
普通手雷和集束手雷的问题,就是无法固定在敌人坦克上,所以炸履带和发动机就成了选择. 1CM的装甲,如果固定上一个手雷的话,就是炸不穿它,震也震坏里面的鬼子了,那个罐头那么小,没什么吸收能力的.
反战车也用,如果您看我提供的那两张日均94战车破损情况图,就标有机关炮攻击的伤痕
20毫米炮命中的话,应该可以搞出致命伤的呀,毕竟装甲才1厘米,打击人员或设备,都够了,怎么还要再凿出那么多洞洞来?
真是感慨当时中国军队的装备呀,后来在朝鲜,用反坦克手雷就比抗战时厉害多了,虽然也要牺牲人员,但战果比抗战时候好多了.
那个时候彩色摄影应用了吗?8懂啊,见笑哈~
因为华虎觉得它不知在哪里拍的,现在了解到的情况肯定是中国战场,不是在日本演习,进一步的情况还不太了解。
这是利用黑白照片添色做成的,日本杂志颇有这种手法,我手里还有当时溥仪和婉容的彩色照片,也是这样做成的。
不过不知道是电影胶片还是照片,日本曾经搞过复原活动,把黑白的变成彩色的。
虽然性能稍微差点 好歹比没有强阿
另外 战斗当中 靠着人力搬运炸药包来炸碉堡的
似乎二战前后也就是中国共产党这么干过吧
(苏联有个马特洛索夫舍身堵抢眼 有可能本来也是爆破任务 不过规模数量 应该少得多)
不知道国民党有没有类似的措施
反坦克手雷的杀伤原理是锥型装药聚能破甲原理,最重要的就是用来形成聚能金属射流的锥型金属药罩。中国当时根本没这个能力生产和量产。
不用说中国,就算是美英苏德也都没解决锥型金属药罩的大规模生产同时保持高加工品质的问题。结果就是,美国的巴祖卡火箭/英国的PAIT榴弹/德国的铁拳和装甲杀手/苏联的反坦克手雷都有不小的“失手”几率----明明是正中目标的可击毁部位,可目标却没有被击毁---。
毕竟即使是没锥型药罩加工技术的反坦克手雷,也比简单的集束手雷强啊,看着勇士们用血肉冲击,太痛了。
不过,还是要为老大的解惑上花!
没锥型药罩加工技术的反坦克手雷和普通手榴弹没什么区别,如果在装甲表面爆炸,则爆炸的85%以上能量会浪费到空气中,根本无法对坦克装甲造成什么大的威胁。
这也是为什么都把炸药包或者集束手榴弹往坦克履带缝里塞的原因----起码能让爆炸的威力发挥的充分些---。
不知道普通的反坦克手雷(无锥型药罩加工技术的),在使用上同集束手雷有何不同,也是主要破坏履带和发动机吗?
尤其是磁性雷,是靠投掷还是也靠贴身放置呢?
实在是军盲,还望老大多多指教呀。
反坦克手雷都是带锥型药罩的,如果不带,那就是手雷了。使用上和集束手雷没什么不同。
集束手雷之所以主要破坏履带和发动机,是因为别的位置它根本炸不动。只有这些活动的/薄弱的位置可以碰碰运气。
磁性反坦克雷我比较了解的只有二战德国的。是靠贴身放置,因为操作规则中要求在雷体吸住目标后才能拉着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