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求助】谁有这封信的全文? -- 回车
看毛战争年代的电报,基本上都是只说姓的,后来的毛选、文集里面都要加注释,说这个姓指的是谁。这个抬头,最开始也是写的姓,后来要像我们以前写作文一样,写少了再插入,感觉特别怪。
这张图片来自观察者网记者一篇专访的配图,配图注明是毛泽东的电报原文。
记者专访的是原总参三部的一位参谋,其父为原9兵团20军60师178团五连连长。
专访文章题目叫做,从裁缝到指挥合成登陆 抗美援朝英雄毛张苗的传奇人生,目前还在观察者网的首页。
文章里说“这份电报如今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公开展出”,并引用了图片未显示的一段话,“志愿军九兵团将士始终在作战中保持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显示了超出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的勇敢精神和战斗力。”
这段话与河友提供的全文一致。
现代人不讲究会随便说。但是这个词是根本伤了的意思。当时这支部队即使损失很大,也不至于到了“元气大伤”的地步。
据说是二十军某旅军史馆的照片:
宋時輪、陶勇及二十軍全體戰鬥員:
看到東線戰鬥的報告,我的心情也極度的沉重,東線傷亡×萬多人,其中凍死凍傷就有×萬多人,教訓慘痛啊!大傷了我們的元氣。
九兵團久居江南,一切戰備訓練都是解放台灣,現在卻來到風雪連天的高寒地區去打仗,幾乎沒有任何準備。另外,朝鮮軍情十分緊急,部隊在開往東北的火車上才得到通知入朝,沒來得及換冬裝就直接渡過鴨綠江。志願軍九兵團將士始終在作戰中保持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顯示了超出世界上任何一支軍隊的勇敢精神和戰鬥力,二次戰役東線戰鬥的勝利,是我們把美帝國主義侵略軍從鴨綠江邊打退到三八線上,保障了朝鮮人民的生存,保障了祖國的安全。戰鬥的勝利,說明我們是不可欺負的,侵略者的進攻是可以擊退的。
二十軍這次入朝作戰,打得比較艱苦,戰役結束之後,可以到咸興五老里為中心進行休整,那裡比較暖和。
所以在习惯性的姓之后加上名,以示关怀也是有可能的。
观察者网好歹也是个正经网站。
最重要的是从信的内容看,比较符合主席当时的心情。
九兵团入朝这个主意,只有主席能拿。
事后争论较大的,是当时应该就近调西北的19兵团入朝。九兵团因冻伤亡的指战员,以南方人为主,写下感人肺腑的绝笔,““我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的宋阿毛就是上海人。
山东人迟浩田当时是副教导员,他就比较有经验,
19兵团在九兵团元气大伤后,紧跟着入朝,应该是吸取教训之举。
主席之所以考虑九兵团,很大程度上是孟良崮为九兵团塑造所谓赫赫威名。张灵甫号称国军的王牌,美陆战一师也号称王牌,打王牌,用打掉过王牌的部队,似乎也没什么错。
九兵团久居江南,却来到风雪连天的高寒地区,主席在写这些语句时,心情 一定很复杂。
说明一下赫赫威名前面的所谓是输入错误,
对九兵团没有不敬的意思。
这个不是太祖电文的文风,像在聊天。
太祖不可能说:“先前没有任何准备。另外,朝鲜军情十分紧急,部队在开往东北的火车上才得到通知入朝,没来得及换冬装就直接渡过鸭绿江。”
因为这是假话,大概是九兵团子弟给太祖栽赃。
而且自相矛盾,不入朝,坐火车去东北旅游吗?
因为都是九兵团后人的自怨自艾。
九兵团九月初就收到命令北调山东准备入朝,总后和华东军区开始为九兵团入朝做物质准备。九月下旬到达山东。10月底朱总司令亲临曲阜九兵团做入朝动员,所谓上去东北火车才接到入朝通知什么意思?是说太祖懵懂,全不知情?
而且九兵团三个军,26,27军就是山东部队,20军也长期在中原作战,什么叫久居江南?
可以说13兵团久居江南吗?13兵团在江南也只比九兵团在江南短几个月。
太祖给九兵团电报,不是给九兵团汇报,什么伤亡多少,冻伤多少,这是九兵团该报太祖的,太祖不需要复述。
其实太祖的九兵团表现并不满意。
翻了下主席年谱关于九兵团的相关
21日电
31日
都是把九兵团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怎么写慰问电就只一个20军了?
是某抗美援朝文学作品:
“9兵团久居江南,一切战备训练都是着眼解放台湾,现在却来到风雪连天的高寒地区,几乎没有任何准备。原定在辽阳、沈阳换冬装的十几万将士只好直接渡过鸭绿江。”
好事者把这段话再加夸张,把九兵团出兵日期提前,歪曲成上了去东北的火车才知道是去朝鲜,还说是主席电报。
对比一下就发觉不合理的地方越来越多:
比如没有日期,作为电报这是不可能的。
随便摆渡了一个1942年9月15日,太祖关于务使报刊宣传服从于党的政策问题给陈毅电手稿
即使手稿,末尾仍亲自写上“十五日”。
1、战斗员。一般这里应该说全体指战员而不是全体战斗员。
2、抬头和最后一段写的是20军,前面三段却写的是东线和9兵团。这个太不合逻辑了。难道9兵团只有20军?只需要慰问20军,安排20军休整?除非9兵团其他军也收到了这样的信,可是同样的信需要写几份吗?
因此我个人认为这个是假的概率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