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闲扯:希特勒在欧洲战场有没有希望 -- 燕人
这个真是闲扯,没有查资料。
如果单看德军的物质力量,法国的军队都比德国强大。再加上英军,德国从纸面上看就没有希望赢。但是德国就是赢了法国,把英军逼回岛上去了。拿破仑时期都没有做到这点。
如果比较德军与苏军的物质力量,德军更加没有希望。战争早期德军所取得的胜利,完全是斯大林对军队大清洗的自食其果。
通常看法,纳粹德国与苏联进行战争,但是没有从历史中学到宝贵经验,犯了两个巨大错误。一是低估苏联的实力,二是低估俄国的天气。
纳粹的巴巴罗萨计划是在夏末占领莫斯科。这个计划几乎实现了。军事史家批评如果希特勒没有要求古德里安中央集团军南下乌克兰,莫斯科极有可能失陷。但是,就算能够实现占领莫斯科,苏联政府西迁,还可以照样开展战争。难道拿破仑未曾占领莫斯科?
中央集团在莫斯科城下被阻滞的时候,著名的俄罗斯雨雪天气来到。德军计划中对此没有预案。与此同来的是苏军从亚洲地区开来的生力军。德军只得败退。希特勒的报复是撤除古德里安,德军总参谋长以及最高指挥部里25位高级军官的职务。
希特勒最大的错误,是忘记一战时德国失败的教训,同时在东西两个方面对敌。
历史学家认为希特勒,尽管与苏联签署和平协议,从未掩饰对共产主义者的痛恨,以及把苏联作为假想敌。他不认为英国是真正的威胁。从表面上看似乎如此,英国空军和陆军都处下风。但是英国海军在欧洲没有对手。德国人渡海进入英国的希望是取得制空权,从空中消灭英国海军。
很难理解希特勒对英国战役的动机。在英国人自称的不列颠之战中,德国空军本来有战略数量优势,但是放弃了摧毁英国空军取得制空权这个战略目标,去轰炸平民。最不可理解的是在德国空军未能达到战役目的后,希特勒整个取消了进攻英国的计划,转过头去打苏联。这是怎样一种精神状态?
英国并没有因此闲下来。海军组建了陆战队,先后执行若干次对大陆德占区的突袭。特别对挪威的突袭后,希特勒不得不驻扎25万军队在此。后来英国更开展在非洲的战役,逐步消耗德国的实力。
我个人意见,如果希特勒能够以英国为首要目标,那么德国有可能在欧洲战场取得胜利。在整合西欧后再回头进攻苏联,希望会大得多。
海狮计划之前德国空军对英国空军有数量优势。但是英国有本土作战的优势和雷达。两厢比较,胜负并不明显。
开始的时候德国空军执行的计划是轰炸英国空军基地和雷达设备。曾经成功炸毁英军雷达阵地但很快被英军修复。德国人没有认识到雷达的重要性。实际上雷达在早期预警中对英军以少胜多起到关键作用。
每次德军大批轰炸机和战斗机混合编队飞临,英国战斗机就要起飞迎敌。因为德军的初期数量优势,英军勉力支撑。飞行员常常飞行归来即再次起飞。有日出击六七次的记录。这对飞行员的身体精神造成极大压力。
但是德军的一次错误改变了整个战略。有一架轰炸机错误投弹到伦敦市区造成平民伤亡。丘吉尔大怒,要求报复。30多架英国轰炸机轰炸了柏林。希特勒大怒,要求格林把轰炸目标从英国空军设施改成市区。德国人投放大量资源在轰炸平民区上,造成数万平民伤亡。这只会导致英国国民更加同仇敌忾而无战略意义(轰炸台湾论者可以休矣)。英国空军人员和设备因此得以恢复。更多的训练和来自欧洲被占区的国家的飞行员成为空军新力量。当希特勒决定从英国抽身时,德国空军的数量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英国一贯是墙头草,私下和希特勒签了什么协议你永远无法得知,总之这货只会锦上添花,和世界第一混一起,绝对不会雪中送炭
德国VS苏联更多是宗教意义上的战争,类似圣战,苏联就是犹太人建立的啊,那自然势不两立
希特勒可以算是一个政治家,有理想,坚持实现理想,而忘记现实中的利益算计了。
哪怕希特勒渡海占领英伦三岛,英国政府也可以跑到加拿大去坚持抵抗,皇家海军还在,希特勒依然要在大西洋部署重兵防备登陆。这和打下莫斯科灭亡不了苏联是一个道理。
本钱不厚的人做生意,一旦失手就很难翻身。德国在小国林立的欧洲算是大个的,但在全世界看就只是个中等,辱英辱法就已经用尽全力了,巴巴罗萨就是作死而已。
希特勒与俾斯麦之间的差距就在一个适可而止。
如果他能在打败法国之后停止用兵,转而诉诸伐交,在苏联与英美之间捭阖,又会如何?
法国成功复仇。。。
欧洲没油,德国陆军只能像日本海军那样被憋得够呛,最后还得跑去打苏联。。。
希特勒在“巴巴罗萨”训令里说,进攻苏联的准备,要在英伦战争结束前就完成。他是严肃的。
苏联领土是德意志的最后生存空间,《我的奋斗》早就提出这一纲领。《我的奋斗》不管多么荒唐,希特勒的确是按照那个设想走棋。
那么以苏联为战争的主要目标,希特勒需要一个佯攻的方向,这就是英国。所以德军必须打败法国,但是不能打败英国,因为打败了英国接下来就没有佯攻了,苏联自然明白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标。所以敦刻尔克的联军即将被围歼的时候,希特勒命令停下来,他需要英军撤回,成为一个像模像样的佯攻对象。
同样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不列颠空战大败亏输之后的格林,居然得以擢升帝国元帅。格林一根筋地赔掉了足够多性命,使希特勒觉得自己肯定把斯大林成功地骗倒了。
不歼灭英军、不登陆英伦,打了败仗还要给嘉奖,这一切只要放在希特勒本人的思维逻辑和价值判断里面,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换取苏联的石油供应和和平共处。自己全力对付英国。
英吉利海峡的存在,客观上就形成了集精兵于坚城之下的局面。
从军事态势来看,德国不主动进攻,苏军就会主动进攻。
两面作战的整体态势不可避免。
德国人已经做到最好了。
德国空军还真没办法取得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连掩护自己的船只集结都做不到,被英国人炸了好几回。。。导致海狮计划无限延期。
德国海军根本没办法开进地中海,不打苏联去中东的话,走海路意大利是指望不上了。。。走土耳其这边的陆路怎么看都要引起苏联的注意。。。
如果德军主力集结到地中海去,苏联打过来怎么办?苏联怎么看都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德军占领中东,将英国挤出地中海。
怎么看德国只能去打苏联了。。。
或者脑洞大开和苏联复制波兰模式瓜分土耳其???不过这么干得把小胡子换掉吧,小胡子的我的奋斗里面是写着要打苏联的。
前线就几个装甲师,还有大量坦克因为各种故障损失在路上了,后续兵力都没跟上。由于突进太快,前线建制也都乱了。
被英军反冲击俘虏了500来人。
德军的一号二号坦克也不是后来的虎式和豹式,能被37MM战防炮击毁。包围圈里面的英法军队是在敦刻尔克扔下了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英法联军共丢弃了1200门大炮、750门高射炮、500门反坦克炮、6.3万辆汽车、7.5万辆摩托车、700辆坦克、2.1万挺机枪、6400支反坦克枪以及50万吨军需物资。
德军就这几个装甲师不要说冲进去了,连英军组织的反冲击都挡不住,还被英国人俘虏了500人。。。
不要说德国人了,指挥撤退的英国人都没想到短短这么点时间,居然能撤回来那么多人。
一直有个困惑,明明德国是统一欧洲,为什么要跑到非洲去打仗。
后来思考欧洲大陆自古以来为什么完成不了统一大业,形成不了大一统。
可能还是地理格局的问题。
第一是英国离大陆太近,可以经常捣乱,一捣一个准;
第二是地中海太小,清除残余势力太难。
要打到中东从非洲走是最短路径,否则就得翻越高加索去巴库,而且如果意大利崩了,德国的腹部就对英美敞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