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皮蛋、粥和我第一次吃粤菜 -- 钛坪樽逾
隔夜淘好粳米,放入有煮粥功能的电饭锅加水。水要加到电饭锅说明的推荐水位的1.5倍左右。设定时间第二天早上煮好。这样隔夜浸泡一晚上,煮出来的粥味道就还凑合了。
用东北大米煮粥,就算白粥我也能喝三碗。
人的味觉是个十分灵敏的传感器,而且它压根没有基准点。
食物滋味的精妙之处,其感觉往往并不单纯来缘于食物本身。
还有材料看似一样,其实其温度含水率新鲜度甚至细菌都不一样。
关键你想吃的是情绪,不是食物。
我也喜欢皮蛋那股碱味,或者楼下说的氨水味儿,怎么吃都不嫌多。碱味儿不足的我还嫌它品质不好
不过,发海鲜的那股碱味儿我就觉得有问题。不论海参还是鱿鱼,重重的碱味儿,我就觉得有问题,不爱吃。
皮蛋瘦肉粥类食物的特点就是各种食材一锅烩。我也很喜欢这种吃法。不用多次出筷,出勺,一筷勺下去啥都有了^o^^o^
同样的吃法还有菜泡饭,汤泡饭,牛奶泡饭,酸奶泡饭,都很喜欢😘
比如白粥,小朋友感冒发烧,就煮白粥吃,清热肠胃。
感冒好了呢,就煮咸瘦肉粥,帮助身体恢复。
柴鱼花生粥,皮蛋瘦肉粥都是清热的。
猪红粥清肺,去尘。
当然,有些是讲求意头的粥,及第粥,生财好市粥之类的。
在乡下呢,夏天都要吃粥,切块大头菜或咸萝卜干下去吃,再不然酸豆角,酸瓜条,腐乳等都可下粥,在田头吃一碗冰凉的粥,消暑解渴。
而且谚语还说:饭捞粥,手瓜大碌,吃粥强身健体呢。
我最喜欢的是各种剩菜倒在一起煮方便面吃。
高中时曾有小半年父母中午都不能回家,我需要负责做自己和妹妹的午饭。煮面条、蛋炒饭、白饭蒸腊肠、泡饭就泡菜,翻来覆去吃了几次,妹妹不爱吃了,我也做烦了。
于是我试着把泡饭和面条做成了一锅烩:把前一天特意多做出的米饭加足水,切进去几段儿广式腊肠,上灶煮开。放一把干面条,加几片白菜芯儿,或者一把豌豆尖儿,煮到面条软熟,洒盐、姜丝、葱花,搅拌几下出锅。
妹妹头两天还能吃个稀奇,后面就再也不愿意吃了。我们只好管父母要了午饭钱,匆匆结束了短暂的“自力更生”。
《左传》有云,“ 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温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
我和婆娘就是路边小店开始吃的。
几秒下肚简单明了容易花样翻新吃过即忘不怕重复。
如今这个信息化工业化的中国,有啥实惠好吃的食物,不用几年就会被推广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比如火锅,米线,煎饼果子,这三样几乎成了全中国的所有城市农村的标配,14亿中国人几乎都在吃。
俺第一见皮蛋瘦肉粥也是大吃一惊,皮蛋还可以这样吃。深感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俺自小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见识非常闭塞狭窄,外出上大学前,基本没有下过饭店。家里都是老爸做饭,他做菜强调咸口,非常厌恶做菜放糖的说法,但是喝白粥却允许放糖。
俺自小喜欢吃糖,当时糖是珍惜物品,只有偷偷摸摸才能吃一点。在姥姥家稍好些,俺甚至吃过煎饼卷白糖,太美味了。不过喝粥的话,感觉放红糖口味更佳。因为吃糖太多又不爱刷牙以至于刚上学时一口烂牙,天天牙疼,这是后话了。
所以从小的口味就是,饭喜欢甜的(如甜豆沙馅的馒头、糖三角、蘸糖的粽子、放糖的白粥、微甜的地瓜稀饭/方瓜稀饭、甜美的八宝饭等等),菜却一定是咸的。
第一次吃到咸粥就是皮蛋瘦肉粥,应该是上班后跟领导去北京出差在饭店里吃到的。真是打开眼界,粥还有咸的,还能这么好吃。
这一点与北方区别很大,除了皮蛋瘦肉粥,还有什么广州艇仔粥,鲍鱼粥、海鲜粥、鱼片粥、猪肝粥、猪红(血)粥、茅根粥。。。等等等等,甜的、咸的各式各样都有。北方吃的粥,广东人叫“白粥”,吃的人是比较少的,如果谁说”我只能吃白粥”基本上是近期没钱吃的差的表现。而所谓的“潮洲粥”一般米粒分明,而“东莞粥”又是米粒稀烂,近乎米糊。
北方人接受程度不一,比如我母亲就喜欢吃皮蛋瘦肉粥,而我二姨却是进口便吐,完全不能接受。
总体而言,广东因为食材丰富,所以广东菜是比较高档,味道鲜且营养丰富,另外广东普通主妇都对食材甚至中药的品性了然于心,出口成章,经常唬得我们一愣一愣的。
也可以轻微加一点点姜蓉。以皮蛋瘦肉粥,及第粥(猪杂),艇仔粥(鱼片)为典型的“味粥”配肠粉(布拉肠,拉粉),又或者配粤东西北各具特色的卷粉,捞粉,粿条,猪肠碌等等等等,那和味,简直了。
粤东西北的白粥则是硬米粥为主,味粥通常也会煮得比较稀烂一点。最后一句总结得很到位,“用料讲究新鲜,调味和烹制要清淡。”,这就是广府特色及精髓。浓郁的潮汕味道和咸香的客家风味也都属于大粤菜范围,均别具特色。
当时大家确实都没啥牙齿保健意识。少小不护牙,老大徒伤悲。